时间
●1945年
人物
●奥本海姆(www.guayunfan.com)●杜鲁门
●蒂贝茨
1945年7月27日,日本政府在《波茨坦公告》发布后的第二天做出了“不予理会声明”,决意与盟军对抗到底。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对日实施原子弹打击,因为“唯一能说服天皇及其军事顾问们的办法就是证明我们有能力摧毁他们的帝国”。
布鲁塞尔原子球博物馆 由9个巨大的金属环组成,每个圆环象征一个原子, 圆球与连接圆球的粗大钢管构成一个正方体图案。 原球直径18米,总重量2200吨,高102米。
原子弹是一种利用原子核裂变瞬间释放巨大能量产生爆炸的炸弹,主要由重子核装料(铀-235或同位素钚-239)、引爆装置、中子源、反射层、外壳等组成,利用中子轰击可裂变物质引起极迅速的核裂变链式反应。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燃烧时释放的能量来自碳、氢、氧的化合反应。一般化学炸药如TNT炸药爆炸时释放的能量来自于化合物的分解反应,在这个过程中,碳、氢、氧、氮等原子核都没有变化,只是各个原子之间的组合状态有了变化。而原子弹在爆炸过程中,其参与反应的原子核都转变成其他原子核,原子也发生了变化。
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能量比只装化学炸药的常规武器要大得多。1千克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约8×1013焦耳,比1千克TNT炸药爆炸释放的能量4.19×106焦耳约大2000万倍。因此,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常用释放相同能量的TNT炸药量来表示,称作“TNT当量”。原子弹爆炸不同于化学炸药爆炸,它会产生光辐射、强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等杀伤破坏作用。正如杜鲁门所说,原子弹是当时可以快速摧毁日本的唯一武器。
原子弹的研制最早起源于原子核物理学的研究,其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他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这段时间里发表了多篇原子核物理学的论文。在卢瑟福完成这些论文的时候,肯定不可能预料到他的这些研究成果会在日后成为杀伤力巨大的原子弹的奠基理论。进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的费米、奥地利的梅特勒、法国的居里夫妇、英国的查德威克等人相继获得重大突破,使原子核物理研究进入应用实验阶段。1939年初,德国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在随后的几个星期里,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验证了这一巨大发现,并进一步提出有可能创造这种裂变反应自持进行的条件。这次重大的科学发现本应首先为人类开发出一种高效的新能源,但最终还是同人类历史上许多科学技术一样,铀原子核裂变被首先用于军事目的——制造原子弹。同年,纳粹德国率先建立了归属于德国陆军的研制原子弹的机构,其代号为“U工程”。
美国在南太平洋进行的原子弹爆炸试验。
1939年9月1日,德军对波兰发动了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拉开帷幕。战争爆发后不久,丹麦科学家玻尔和惠勒发表论文,从理论上阐述了核裂变反应过程,并指出能引起这一反应的最好元素是同位素铀-235,然而这一重大发现很快就被法西斯的隆隆炮声所淹没。随着纳粹德国的不断扩张,欧洲大陆的一些第一流的核物理学家因不满希特勒的独裁统治而纷纷移居美国。此时德国在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客居美国的欧洲核物理学家对此深感忧虑,担心德国会首先成功研制原子弹,并以此投入到战争之中,到那时人类会遭受灭顶之灾。10月,西拉德等多位核物理学家联名写信给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希望能由他出面致信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其阐明研制原子弹的重大意义以及美国应抢在德国之前研制成功原子弹的紧迫性。爱因斯坦随即向罗斯福写信,提请他注意德国在核物理研究方面的动向,希望美国能首先研制出原子弹,避免战争的扩大化等。很快,罗斯福就复信同意了爱因斯坦的建议,同时下令成立研究原子武器的专门委员会。
1941年12月6日,罗斯福批准了一项研制原子弹的计划,即“曼哈顿工程”,但当时下拨的科研经费只有6000万美元。十分巧合的是,就在“曼哈顿工程”开始实施的第一天,日本联合舰队就发动了对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的突然袭击,导致美军损失巨大。数年之后,“曼哈顿工程”研制出来的原子弹被投向日本本土,从而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1942年6月,已经参战的美国决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到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中去。美国陆军开始在在田纳西州的橡树岭(负责电力和热力生产)、华盛顿州的汉福德(负责钚的生产)、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等地秘密筹建庞大的原子弹研究和实验基地,这些秘密机构被称作“曼哈顿工程管理区”。“曼哈顿工程”由陆军部的格罗夫斯少将领导,原子弹的设计与制造工作则由奥本海姆(后来被人们称作是“原子弹之父”)全权负责。曼哈顿工程总部直属总统,对国会议员甚至对当时的副总统杜鲁门都严格保密。从1943年到1945年7月,美国总共为原子弹的研制投入了10万名科技人员和工人,耗资更是高达25亿美元。
就在美国紧锣密鼓研制原子弹的同时,纳粹德国这边的研制速度却出人意料地缓了下来。原因是希特勒在很短的时间内占领整个西欧大陆之后,做出了很快就能结束战争的判断,因而就没有花大力气去研制尚无十足把握的原子弹。而当战争局势出现恶化的时候,纳粹德国回头再来继续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时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许多德国核物理科学家都受到了纳粹德国的迫害,不是被送进了死亡集中营就是远走美国避难,从而导致德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出现了人才断层,被美国远远甩在了后面。1943年2月27日深夜,挪威抵抗组织成员秘密潜入挪威维莫尔克重水工厂(纳粹德国唯一一家生产重水的工厂),使用爆炸装置成功将该工厂中的1.5吨重水及部分设备炸毁,导致德国原子弹研制工作一度陷入停顿。1944年2月,盟军轰炸机在汀斯约湖上炸沉一艘从维莫尔克重水工厂驶往德国本土的运输船,上面载有德国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唯一一批重水。至此,德国制造原子弹的计划彻底破产。
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 1945年8月,B—29轰炸机在塞班岛上装载原子弹,投向了日本广岛和长崎。
1945年7月16日清晨5时30分,美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洲的阿拉莫戈多沙漠爆炸成功。现场指挥试爆的格罗夫斯将军望着升腾起来的巨大蘑菇云,说出来的第一句话是:“战争已经结束了。这种炸弹只需扔上它一两颗,日本就完蛋了。”此时,美国手中还有两颗原子弹,将它们投向哪座日本城市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美国陆军部部长史汀生按照日本军需生产中心的标准,根据重要程度筛选出了4座目标城市,它们分别是广岛、小仓、长崎和新潟。随后,杜鲁门召集马歇尔、史汀生等军队高级将领进行研究,最终确定将广岛列为第一个原子弹攻击目标。7月27日至8月1日,美国飞机在日本各大城市上空散发了150万张传单和300万张《波茨坦公告》,传单警告日本市民他们所在的城市即将遭到盟军的猛烈轰炸。
1945年8月6日凌晨,美国空军第20航空队第509混合大队的蒂贝茨上校驾驶一架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携带一颗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自太平洋上的提尼安岛起飞,前往广岛执行原子弹投放任务。8时许,蒂贝茨飞临广岛上空,简单观测一下天气状况之后投下了“小男孩”。这颗原子弹在降落伞的牵引下缓缓下降,在到达距离地面600米的地方被引爆。刹那间,爆炸点形成了一个直径100多米的巨大火球,并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随后,这个巨大的火球升腾为一团巨大的蘑菇云,整个广岛被淹没在恐怖的黑色烟尘之中。爆炸当天,这颗爆炸当量为2万吨TNT炸药的超级炸弹炸死了78105名广岛市民,受伤和失踪者达51408人。8月9日上午11时30分,美国又在长崎投下了名为“胖子”的原子弹,其爆炸当量达到了2万吨TNT炸药,长崎当天被炸死23753人,受伤43020人。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向全国颁布停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上午9时,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盟国和日本代表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正式结束。
“密苏里”号上的受降仪式 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统帅麦克阿瑟及美、中、英、苏等国代表依次签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