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狼驯成一只狗?_懿统三国
既然没有改变的力量,那就确保现状。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封为魏王,距离天子之位只有一步之遥。
按理说,早在三年前被封为魏公时,曹操就该立世子,可是他没有。现在封王,更应该指定太子,可是,他还是没有。
夜长梦多,一件事情迟迟不做,就会发生改变。(www.guayunfan.com)当时,没儿子是个很大的麻烦事,有儿子不能干更麻烦。但是曹操的麻烦却是能干的儿子太多。太后卞氏生子三人:曹丕、曹植、曹彰。曹丕最迟在十一岁时就随父出征,经历生死之战,积累了军事经验;曹植文采斐然,诗文天下知名;曹彰武艺高强,力能搏虎,骁勇善战。三子之中,曹彰骁勇彪悍,不喜读书,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愿作将军”,因此他不是太子的理想人选。曹丕偏武,曹植偏文,但是兄弟二人皆为文武通才,均可领兵上阵,在曹操看来两个儿子都具有经天纬地之才,选谁为太子,让人纠结。
其实,晚年备受病痛折磨,因而追慕仙道的曹操,倾向于具有浪漫情怀的曹植,否则他早就按照常规选定曹丕了。可是,立嗣以长是铁的定律,要违背必须有铁的理由,可是曹操没有,因为曹植文胜于质,不具备乱世雄主的气质。
选曹丕还是曹植,曹操纠结着。
立嗣是立国之本,立嗣问题上出乱子,天下往往出乱子。曹操迟迟不指定太子,投机客们就看到了机会,在曹丕和曹植之间选择一人,彼此站队。选曹丕还是曹植,决定自己的政治前途甚至身家性命。曹魏集团的官员们,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做出自己的选择。
曹操的选择就是大家的选择。曹操迟迟不做出选择,有人就想,是不是曹操要改变立嗣以长的规则,于是就选择站在曹植这边,积极地为曹植造势。
作为属官,司马懿每日与曹丕形影不离,他必须做出明确的抉择,没有骑墙的可能。假如拥护曹丕,他必须旗帜鲜明,要是有丝毫摇摆,就会被曹丕发觉;而他被视为曹丕一方的人员,假如拥护曹植,也必须敞开底牌,否则很难获得曹植一方的信任。
司马懿毫不犹豫地对曹丕说:你是天经地义的太子人选!
虽然曹操有改变立嗣规则的可能,但是三年了没有做出决定,说明他没有改变的勇气。当无法确定一件事情是不是有变的时候,那就先按照不变做规划。毕竟,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去走,不如走在原来的路上省力。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司马懿是曹丕的属官,支持曹丕就是走在既定路上。如果转而支持曹植,非但是另外开辟一条新路,而且要先摧毁正安放着双脚的这条路。
既然没有力量改变,那就确保现状。
司马懿很快成了曹丕一派的有生力量。他为曹丕出谋划策,与曹植一方斗法。他斡旋奔走,利用世家人脉,为曹丕争取支持。在嗣位之争的艰难征程中,司马懿与陈群、吴质、朱铄三人优化组合成最有战斗力的团队,为曹丕上位摇旗呐喊,后来被人称为“太子四友”。
事情的发展证明,司马懿的选择是正确的。最终,曹操听从元老派的意见,为了维护稳定,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的十月,指定曹丕为太子。
司马懿成了曹丕最信任亲近的人,二人入则同室,出则舆,朝夕相对,抵足谈心。每有大谋,曹丕必先与司马懿相商,而司马懿辄有奇策。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上太子的平台,司马懿从一个可有可无的丞相府属官,一跃成为举足轻重的太子府重臣。
曹操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司马懿。他发现了,司马懿的确是个有头脑的人,可当大任,但是他看上去也确是阴险毒辣之人。
不能让这只狼留在太子身边,曹操要替曹丕扫清障碍。
“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曹操再次对曹丕说。
曹丕再次为司马懿说好话。
曹操可以杀司马懿,但是曹丕不能没有司马懿。这时的曹丕,太子之位尚且遭受威胁。曹操曾打算授予曹植重兵,让他出征,而曹植一方的人也一直在谋求机会。曹丕太需要司马懿了,这时的他迫在眉睫要解决的是曹植对太子之位的威胁,而不是司马懿对曹魏江山的威胁。因此,曹丕不能失去司马懿这个股肱心腹,就在曹操面前极力说他好话。
曹操的猜忌让司马懿胆战心惊,他只能更加勤于职守,夜以忘寝,不辞辛苦,亲力亲为。
司马懿就像狗一样,夹着尾巴为曹家效力,曹操这才稍稍安心。
其实,曹操并不认为司马懿有什么实际的威胁。
已经操控天子的曹操,何惧一无实职无实权的太子跟差!
纵然你天生是狼,我也能把你驯化为我家的狗!
于是,曹操把司马懿调出太子府,任命他为丞相府的司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