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是楚国人,字检。他的父亲原先聚衆爲 盗贼,被迁居到了安陵。高后当政之时,袁盎曾 经做过旦禄的家臣。等到孝文帝即位,袁盎的兄 长袁噜保举袁盎担任中郎。
铨担任丞相,退朝之后每每急步而出,甚 爲得意。皇上则待之以礼,很是谦恭,常常要亲 自相送。袁盎便进言道:“陛下认爲丞相是什麽 样的人呢?”皇上答道:“他是社稷重臣。”袁盎 则说:“缝侯是所谓的那种功臣,而并非是社稷 重臣。社稷重臣应该是与主上共治国事,存亡与 共。当员卮当政之时,箜诸人执掌大权,擅自 相互称王,玺低社稷虽未断絶,而国脉也是如带 子般勉强相连。这个时节,绛侯身爲太尉,掌握 兵权,却未能匡正朝纲。吕后去世后,朝中大臣 一起共同反叛旦氐诸人,太尉掌握军队,恰巧使 他获得成功,故而他祇是所谓的有功之臣,而并 非是社稷重臣。丞相如果有些傲视君主之色,陛 下却总是恭谨退让,使大臣和君主之间有失礼 数,我私下认爲陛下这样不可取。”以后朝会之 时,皇上便日益严肃起来,丞相则日益畏惧。过 了不久,绛侯埋怨袁盎道:“我和你的兄长友善, 如今你小子竟然在朝廷上诽谤我!”袁盎始终也 没有道歉。
待到铨被罢免丞相之职前去封国,而封国 有人上书朝廷,告发他谋反,缝侯便被征召拘禁 于牢狱之中,皇室宗亲以及诸位公卿都没人敢替 他辩言,惟有袁彊出来证明铨没有罪过。缝侯得以获释,真蠢是非常尽力的。绛侯于是和袁盎 结为至交。
淮南厉王入京朝见,杀掉了辟阳侯,举止甚 爲骄横。袁彊进谏皇上说:“诸侯王太骄横了必 生祸患,应谪贬他,削减其封地。”皇上没有采 用他的意见。进虞王则日益骄横起来。待到棘蒲 侯柴武的太子图谋反叛之事被察觉了,追查治 罪,牵连到了淮南王,淮南王被征召,皇上便把 他贬到蜀地去,用囚车传送。袁查当时担任中郎 将,便劝谏道:“陛下平素骄纵淮南王,而不加 略微的禁止,以至于到了这种地步,如今却又要 对他猛加摧折。淮南王爲人很刚烈,倘若是在道 上遭受风霜寒露而致死,陛下就会被认爲是拥有 偌大的天下而不能容人,则有杀害兄弟的名声, 那该怎麽办呢?”皇上没有听从他的话,终于照 旧行事。
淮南王行至雍县,得病而死,上报给朝廷 后,皇上吃不下饭,哭得十分伤痛。袁盎入朝, 叩头请罪。皇上说:“祇因没釆用您的话纔到了 如此地步。”袁盎说:“皇上自应宽心,这已是过 去的事了,怎麽可以懊悔呢!况且陛下有过三次 高于世人的行爲,这件事并不足以毁坏您的名 声。”皇上问:“我高于世人的三次行爲是什麽事 呢?”袁盎说:“陛下在代国之时,太后曾经患 病,三年之间,陛下眼不曾合,卧不解衣,汤药 不经陛下亲口尝过就不进奉给太后。曾参身爲布 衣平民,尚且难以做到,如今陛下作爲君王而亲 自这样做了,比曾参的孝顺还要超过很多呢。旦 氐诸人当政之时,大臣们独断专行,然而陛下能 够从代国乘上六乘传车驰往祸福不测的京师,即 便是孟贲、夏直那样的勇武之人,也比不上陛 下。陛下行至代王官邸,面向西方两次辞让天子 之位,面向南方三次辞让天子之位。贤者许由不 过辞让了一次,而陛下竟能先后五次辞让天下, 已然超过诠虫四次了。况且陛下贬逐淮南王,是 想要藉此劳苦他的心志,使他改过自新,祇因有 关官吏护卫不谨慎,因此纔得病而死。”这时皇 上纔得宽解,说道:“该怎麽办呢?”袁盎说: “淮南王有三个儿子,就全在陛下您的处置啦。”
这样,文帝便把淮南王的三个儿子全都封爲王。 袁盎从此名震朝廷。
袁盎时常称引大体原则,慷慨陈辞。宦官赵 同屡屡受到皇上宠幸,他经常陷害暨,袁盎很 忧虑此事。袁盎的侄子袁种担任常侍骑,手持符 节,随从皇帝车马左右,他便劝说壁道:“您 和他争斗,应在朝廷上羞辱他,使他的诽谤不被 釆用。”孝文帝出行时,赵同陪同乘车,袁盎拜 伏在车驾前说:“我听说陪同天子共乘六尺车驾 的,全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朝即使缺乏 人才,陛下却爲何单单要跟受过刀锯之刑的残毁 之人同乘一车呢!”皇上闻言大笑,让赵同下车。 赵同哭着下了车。
文帝从霸陵飞驰而上,想要再从西面纵马驰 下高坡。哀盎骑着马,与皇上的车驾并行,挽住 了马的缠绳。皇上就问:“将军胆怯了吗?”袁盎 答道:“我听说,千金富家之子就座时不临近殿 堂的边檐,百金富家之子不去倚靠楼殿边栏,圣 明的君主不去冒险而存侥幸。如今陛下要驰骋六 匹如飞的快马所驾之车,奔驰下峻岭高山,假若 遇有马惊车毁之事,即便是陛下看轻自己的性 命,又怎麽对得起高祖和太后呢?”皇上这纔缓 慢而行。
皇上巡幸上林苑,皇后和慎夫人跟随。她们 在宫禁中,时常同席而坐。而等到就座时,郎署 长布置席位,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拉后一些。慎 夫人发怒,不肯去坐。皇上也动了怒,起身,进 入了宫禁中。舞趁势上前劝说道:“我听说尊 卑有序则上下和睦。如今陛下已经立了皇后,慎 夫人祇是小妾,小妾和主上怎麽可以同席而坐 呢!这正是违背了尊卑顺序啊。况且陛下若是宠 爱她,就祇管重赏她吧。陛下宠幸慎夫人之举, 恰恰会因此祸害了她。陛下难道就没见过'人 猪’之祸吗?”这时皇上纔高兴起来,叫来慎夫,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便赏赐袁盎五 十斤黄金。
然而袁盎也因爲屡屡直言进谏,不能长久留 在朝中,被调任做了陇西都尉。他仁爱士卒,士 卒都争相爲他拼死出力。他被升迁做了齐国丞相。后又调任做了吴国丞相,辞别前行之时,袁 种对袁盎说:“吴王骄横日久,国中奸佞很多。 如今您若要弹劾、惩治他们,他们不上书诬告 您,就会用利剑来刺杀您了。南方之地低下潮 湿,您如能天天饮酒,不要苛求他,时时劝说基 玉不要反叛就是了。如能这样,还能侥幸免去祸 患。”袁盎釆用了袁种的计策,吴玉便优厚地款 待他。
袁盎告假回家,在道上遇到丞相里匿嘉,他 下车上前拜谒,丞相从车驾上谢过袁盎。袁盎回 来后,面对属吏很感羞愧,便前往丞相府献上名 帖,请求谒见丞相。丞相过了好久纔接见了他。 袁盎便下跪说道:“希望能屏去衆人。”丞相则 说:“如果您所谈的是公事,就请前往曹官及长 史属官那里去商议,我将把事情上奏;如果您谈 的是私事,我不听人的私下之言。”舞就跪着 劝说道:“您是丞相,自己揣度一下,和陈平、 绛侯相比,谁更强呢?”丞相答道:“我不如他 们。”袁盎说:“对,您自己便认爲不如人家。而 陈平、绛侯辅助高祖,平定天下,位居将相,诛 灭了吕氏诸人,保存了刘氐的基业;您则不过是 材官、弓弩手,升迁做了一队的首领,积累功劳 纔当上了淮阳郡太守,并没什麽攻城野战之功。 况且陛下从代国来朝,每次朝会,郎官呈上奏书 和疏议,皇上未曾不是停下车驾,听取他们的言 论,言论中不可用的就搁置下来,可以接受的就 釆用,没有一次不赞许。这是爲什麽呢?就是想 要用来招致天下的贤能士大夫。皇上每天聆听不 曾听过之事,明察不曾知晓之事,便日益圣明智 慧;您如今自己封闭住天下人的口而日益愚钝。 以圣明的君主来责求愚钝的丞相,您遭祸之日不 会久了。”丞相于是向篷拜了两拜,说道:“我 是个粗鄙的野汉,因而不大明智,将军幸而赐教 于我。”他便把宪盎领入内室同坐,待爲上客。
袁盎素来不喜欢晁错,晁错在座时,袁盎便 离开;而袁盎在座时,融也离开:两个人未曾 同在一室讲过话。待到孝文帝去世,孝景帝即 位,是铠担任了御史大夫,派遣官吏去核查壁 所收受筮的财物,按律治罪,皇帝诏令赦免了
他,将其贬爲平民。吴、楚反叛时,朝中闻报, 是铠便对丞史说道:“袁盎接受了吴王很多金钱, 专门替他遮掩,说其不会反叛。如今果然反叛 了,我想要请求朝廷惩治他应预知反叛计谋而没 有及时奏报之罪。”丞史说:“事情若尚未暴露, 惩治他尚可以断絶反叛之心。如今叛军西进,惩 治他又有什麽益处呢!况且强也不会心有奸 谋。”是错一时犹豫不决。有人便去告知哀琵, 哀查心中恐惧,连夜去见寰婴,对他讲明长玉反 叛的原因,愿意到皇上跟前亲口对质。窦婴进宫 去告知皇上,皇上便召哀查入宫进见。晁错在面 前,待到堕请求皇上屏退旁人单独进见,叠 离去,心中非常怨恨。袁盎详细地讲述了吴王谋 反的情况,都是由于叠的缘故,惟有速速斩杀 晁错来向吴王致歉,晏玉纔可罢兵。这些言语全 都记载于《吴王漏列传》之中。皇上任命哀鸯做 了太常,卖婴做了大将军。两个人平素相友善。 待到吴王反叛,长安附近各县的长者以及庭城 中的贤大夫们都争相依附于这两人,车马相随之 人每天有几百乘。
待到璧已然被诛杀,舞以太常的身份去 出使吴国。晏玉想要让他爲将,袁盎不肯。吴王 便想要杀掉他,派了一名都尉带领五百人将叠 包围、看守在军营之中。袁盎在担任吴国丞相之 时,有个从史曾经和垒的侍女私下相好,袁盎 得知此事,没有泄漏消息,待他仍和从前一样。 有人告知那位从史,说“丞相知道你跟侍女私 通”,他纔逃回去了。学亲自驱车追赶他,终 于还是将那侍女赐给了他,重又让他做了从史。 待到整出使晏国被看守起来,那位从史恰好担 任围守哀选的校尉司马,他便将其全部的财物行 装换买了二石醇香美酒,又正值天寒,士卒们又 飢又渴,喝醉了,西南角上的围守士兵全都倒卧 在地,那司马便趁夜晚领哀盎起身,说道:“您 可以逃走了,吴王准备明天要斩杀您。”袁盎不 相信,便问:“您是什麽人呢?”司马答道:“我 就是从前担任从史时私通您的侍女的那个人。” 哀盎这纔大惊,称谢道:“您庆幸而尚有双亲, 我不值得连累您。”司马便说:“您但走无妨,我
也将要逃走,藏起我的父母双亲,您又担心什麽 呢!”于是,他便用刀斩裂军营帐幕,引导着袁 推从醉卧的士兵围守的路上径直而出。司马与夏 逾分道而行,垒解下节旄放入怀中,拄着杖, 步行七八里,天明之时,遇见了梁国的骑兵,他 便骑马飞驰而去,终于得以回到朝廷奏报。
晏、楚叛军被攻破之后,皇上改封楚元王之 子平陆侯刘礼做了楚王,袁盎担任楚国丞相。他 曾经上书朝廷谈及一些事,但未被采用。袁盎称 病免职回家去闲居,和乡里之人随俗沉浮,相随 而行,一起斗鷄、赛狗。雒阳人剧孟曾经过访袁 盎,袁盎善待于他。安陵有个富人对袁盎说: “我听说剧孟是个赌徒,将军爲何要亲自和他来 往呢?”袁盎则说:“剧孟虽是赌徒,但他的母亲 死了,宾客们送葬的车马多达一千多辆,这也是 他有过人之处。况且危急之时人人都会遇到。一 旦有人告急前来叩门,不以双亲尚在爲辩解,也 不以存亡与否爲托辞,天下衆望所归之人,惟有 季心、剧孟罢了。如今您经常有数位骑马侍从跟 随左右,可一旦遇有危急之事,难道就足以仰仗 其力了吗!”他斥骂了那富人,不与他交往。诸 位王公贵人闻知此事,全都推崇袁盎。
哀琵虽然闲居在家,而星道则时时派人去向 他询问筹划、计策。梁玉想要谋求成爲皇位继承 之人,哀掩进言劝说,这以后立梁王之语便塞絶 To梁王因此而深怨袁盎,曾经派人去刺杀袁 So刺客到了关中,问起哀琵的爲人,很多人都 满口称赞他。于是,刺客便去拜见叠说:“我 收受了梁王的金钱前来刺杀您,可您是个忠厚长 者,我不忍心刺杀您。但在我之后前来刺杀您的 还有十多批,您可要防备着!”袁盎心中不快, 家中又多有怪异之事,他便到槟生那里去占问。 回来时,梁王随后派来的一批刺客果真就在安陵 外城门外拦截、刺杀了袁盎。
晁错是颍川人。他曾经在婴地号恢先那里学 习过申不害、庖鞅的刑名之学,和雒阳人宋孟以 及刘礼同从一师。他凭借文章博学做了太常掌 故。
是铠爲人严峻、刚直而苛刻。孝文帝时,天 下没有研习《尚书》之人,惟独听说济南人伏生 是原秦朝的博士,研习《尚书》,已九十多岁了, 年老而不能征召来,于是皇上便诏令太常派人前 往受其学业。太常派遣壁到伏生那里去学习 《尚书》。回来以后,随即便上奏利国利家之事, 而援引《尚书》来解说。皇上下诏任命他担任了 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等职。他因爲能言善辩 而得宠于太子,太子家中称他做“智囊”。他在 孝文帝之时屡屡上书言事,陈说削夺诸侯权势之 事,以及法令中尚需改定之处。奏书几十次上 奏,而孝文帝都未听从,然而认爲他是个奇才, 升迁他做了中大夫。在这个时候,太子赞许晁错 的计策,而舞等许多大功臣则不喜欢晁错。
景帝即位,任命是晁错做了内史。晁错曾多次 请求单独谈论政事,皇上则总会听从,他备受宠 幸,超过了九卿,法令多有改定之处。丞相申屠 嘉心中不满,但其力量尚无法伤及于他。内史府 设在太上庙的空地之中,门朝东开,出入不便, 壁便向南开出两个门,凿开了太上庙空地的围 墻。丞相申屠嘉闻知,大爲恼怒,想要藉这个过 '错奏请朝廷诛杀掉壁。晁错听说后,便连夜请 求单独进见皇上,详细地向皇上讲明了此事。丞 相上奏政事时,顺便谈及晁错擅自凿开太上庙的 围墻当做门,请求朝廷将他下交廷尉诛杀。皇上 则说道:“这墻并非是大上属的围墻,而是空地 之中的围墻,不曾触及法律。”丞相便谢了罪。 散朝之后,他对长史发怒说:“我本当先斩后奏, 却先去奏请,被小儿出卖,原本就错了。”丞相 于是发病死了。叠因此更加尊贵了。
是晁错升迁做了御史大夫,奏报诸侯所犯罪 过,削夺他们的封地,收回他们的近旁诸邹。奏 书上报,皇上便诏令公卿、列侯及皇族宗室集中 计议,没人敢有非难,惟独卖婴争辩此事,从此 便与璧有了嫌隙。晃铠修改了律令有三十章, 诸侯们衆口喧哗,忌恨晁错。璧的父亲闻听此 事,便从觐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刚即位, 你执政掌权,侵害、削夺诸侯的势力,疏远人家 的骨肉至亲,人们衆口议论,大多埋怨你,这是爲什麽呢?”晁错说:“本该如此。不这样的话, 天子之位就得不到尊崇,国家宗庙社稷也不得安 宁。”晁错的父亲又说:“刘氏天下安宁了,可是 氐一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于是便饮 服毒药而死,并说道:“我不忍心眼见大祸殃及 于我。”他死后十多天,吴、楚七国果然就反叛 了,而把诛杀是铠当做名义。待到窦婴、袁盎进 言劝说,皇上便诏令是铠身穿朝服在东市被处 斩。
独已被处死,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攻 击吴、楚叛军时,担任将领。他回朝来,上书奏 明军中之事,进见皇上。皇上问:“你从军中而 来,听到晁错死后,吴、楚罢兵没有?”邓公答 道:“晏王谋反有几十年了,因被削夺封地而怒 气发作,以诛杀是铠爲名义,而他的意图并非在 晁错身上。况且我还担心天下的士人会闭口,不 敢再进言了!”皇上就问:“爲什麽呢?”邓公说: “基铠是忧虑诸侯强大起来而不能控制住他们, 故此请求削夺他们的封地,来尊崇京师的朝廷, 这本是功及万世的事情。而计划刚开始实行,竟 然蒙受杀戮之灾,对内便杜絶了忠臣的口,对外 则爲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爲陛下这样做是不足 取的。”这时,量童沉默了许久,说道:“您说得 很对,我也悔恨这件事。”于是皇上便任命邓公 做了城阳中尉。
邓公是成固人,多有奇妙的计谋。建元年 间,皇上招选贤良之士,公卿都推举邓公,这 时,邓公免了职,而从家中被起用,升到了九卿 之位。一年后,他再次称病辞职回家。他的儿子 邓童因研修黄老的学说而显名于诸位公卿中间。
太史公曰:学虽然不喜好学习,也善于附 会之说,用仁爱之心爲本,引述大义,慷慨陈 词。正逢孝文帝刚刚即位,才智正值其世。而形 势因时而异,待到景帝时吴、楚反叛,他提出一 次建议,这项建议虽被实行,然而还是没有成就 其心志,喜好声名,夸耀贤能,却终因追名逐利 而身败名裂。是钟做家令之时,屡屡进言政事而 未被釆用;其后,他执政擅权,对法令多加变
晁错1241
岂缱等谓邪!
更。诸侯起兵发难,不急于匡正救国,却想要报 私仇,反而因此丧了命。古语说“变更古制,搅 乱常规,其人不是身死,就是逃亡”,这难道说 的就是晁错等人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