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是我国明代科学的先驱者。1562年4月24日出生在上海。当时的上海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徐光启出身于农民家庭,生活清贫。他的父亲靠种田务农养家,母亲和祖母在家里面操持家务,兼纺纱织布。一家人男耕女织,起早贪黑,辛辛苦苦,也只够糊口度日。
徐光启从小就很独立,他胆量大,也很顽强。冬天天很冷,地上有冰,很滑,别的小朋友们都怕摔跤。可他不怕,他一边跑,还一边叫嚷着:“我要跑第一!”
他很调皮。有一次,“龙华塔”上有鸽子,他竟然爬上了这座塔,去捉鸽子。看到他爬上去,大家都吓得闭上了眼睛,生怕他跌下来。可是他自己一点也不怕,若无其事,嘴里边还嘟囔着:
“鸽子,都是你害得我爬到塔顶上来抓你!”
到了小光启上学的年龄,家里决定省吃俭用,供他上学。于是东凑西筹,凑够了学费,送他去念书。父亲对他说:“家里并不宽裕,但是为了你将来有出息,省吃俭用也要供你读书,进学堂很不容易,一定要好好学习呀!”
自从进学堂读书后,小光启就再也不贪玩,不淘气了。天还不亮,他就起来背书;放学后,回到家里就躲进自己的房间做功课,经常到了吃饭的时候还得母亲去叫他。有时候还要叫好几遍。
由于勤奋和努力,每次考试,徐光启的成绩都名列前茅。父母都为徐光启的成绩而高兴。他们表示,哪怕是吃不上饭,也要供光启读书。
徐光启的同学们问他:“你学习得那么好,是不是有什么窍门?”
他说:“没有什么窍门,只不过多下功夫就是了。”
同学们都很钦佩他。
徐光启对书本以外的知识也很关心。他非常注意观察生活。有一天,看到奶奶在纺线,纺车有三个纱锭,他便问道:
“奶奶,为什么你的纺车上有三个纱锭,而外婆用的纺车只有一个?”
奶奶说:“你外婆用的纺车是一般的纺车,我用的纺车是黄道婆发明的,一个人可顶三个人呢。”
徐光启问:“黄道婆是谁呀?”
奶奶说:“黄道婆是南宋人。她出身很苦,少年时流浪到海南,开始向当地黎族人学习纺织技术,后来回到家乡,就把技术传授给了大家。她是我们纺织的祖师婆,人们都非常尊敬她,在她家乡为她塑了像、造了祠。”
徐光启说:“黄道婆真是很了不起呀!”
徐光启爱家乡,爱田园,爱庄稼。课余时间,他常常到田野里帮父亲干农活。他想,父亲做农活太辛苦了。怎么样才能让干农活的人不那么辛苦呢,这是他经常想的一个问题。
有一次,他路过德章爷爷的棉田,看到德章爷爷把棉花的顶芯摘掉了。他便问道:
“爷爷,你为什么要把棉花的顶芯摘掉呢?对棉花的生长有什么好处吗?”
德章爷爷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在立秋以后,新长的棉枝不结棉桃了,如果不把顶芯摘掉,它就会疯长,把营养吸收去,直接影响棉桃的成熟。如果把顶芯摘掉,就会控制不结棉桃的枝条的生长,把营养集中到棉桃上,使得棉桃长得丰满,收获的棉花就会多。”
德章爷爷一边说一边指着棉花顶芯让徐光启看,让他认识,并教给他怎么把顶芯摘掉。光启把德章爷爷教的一一记在心里。德章爷爷是个种棉花的能手,他经验丰富,听他的没错。因此,徐光启回去后,就照他说的方法去做,开始父亲不相信,一个劲儿阻止他。为此,父子俩还争吵了一番。可是当徐光启说是德章爷爷教他这样做的,父亲也就无话可说了。
尤其是当看到棉花的长势很好的时候,徐光启的父亲更是心服口服了。到了秋天,徐光启家的棉花长得茁壮,获得了好收成。父亲乐呵呵地说:
“摘‘冲天芯’的办法真是很灵的!”
徐光启懂得了种棉花需要知识,于是,找来历代的很多农书,如《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桑辑要》、《王祯农书》等研究起来。
徐光启刻苦学习,终于于1581年考中了秀才,1597年又中了举人。此后,他当了教书先生,决心让当地的儿童和青年都变得有文化。除了教书外,他把精力集中到有利于农业富民的科学研究和实践上。
他四处走访,凡是有关农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他都一一记在本子上。比如:
“稻田里水太大,
稻子容易倒伏”;
“稻田太干,
不利于稻子上浆”;
“只有干干湿湿,
稻根才粗壮”;
“用牲口拉水车比人力拉水车要节省劳力”;
“柳条能当柴烧也能编筐”;……他把有用的好经验,向各个不同的地方传播,与人交流。
徐光启很注意因地制宜。有的地方种庄稼长不好,他就移植杞柳,杞柳的柳条既可以当柴烧,也可以编箩筐,可作副业增加收入。
有一次,徐光启到一个北方朋友家去做客,品尝了一道鲜美可口的菜蔬,他便问那朋友:
“这是什么菜蔬,这样味美?”
那朋友说:“这叫芜青,只可惜这种菜在南方是不能种的。书中记载,在南方种植这种菜,会不长叶子,只长根。”
饭后,徐光启便向朋友要了芜青种子,并询问了种植方法。他将种子带到了南方,自己亲自试种。他把原来种植芜青浇粪水改用干肥,长好后,他又筛选、优化种子再种,经过反复试种,芜青的根长得又大又肥又甜,他为芜青起了个新名字叫“大头菜”。
徐光启还把南方的甘薯精心培育,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北方推广种植,使之成为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食品。
徐光启还与意大利的传教士利马窦结为亲密朋友,向他学习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各方面的技术知识。根据利马窦讲解的阿基米德的《几何原本》,徐光启懂得了逻辑推理的严密性。他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于1607年刻印出版。这是中国翻译出版的第一本西方数学书。现今几何学中许多名词和术语就是当年徐光启翻译的。
徐光启因为努力实践,刻苦钻研,被晋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但是他仍然不忘农业。1623年他着手编著《农政全书》,全书约70万字,是一部介绍我国古代农业知识的巨著,在我国农业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徐光启还主持修定了《崇祯历书》。
徐光启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望远镜的人。他还最先引进西方的火炮,并使用它打退了清兵的进攻。他的一生,在数学、天文学、历法等方面均有建树。
1633年,徐光启逝世,被安葬在上海县西郊外。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徐光启,将那个埋葬他的地方命名为“徐家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