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
他于1896年出生在江苏南京。幼年时,他非常喜欢观看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
1907年,茅以升11岁那年的端午节,在他的家乡南京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划龙舟比赛。偏在这时,他生了病,没有办法出去,只好呆在家里。可是他的心却像猫爪子抓一样痒痒。他把希望寄托在小伙伴身上。他热切地盼望着小伙伴快点回来给他讲一讲精彩的龙舟大赛的热闹情景。
正当茅以升焦急等待的时候,小伙伴气喘吁吁地来到他家。一个小伙伴急呼呼地说:“不好了,秦淮河出事了!”
“怎么啦?”茅以升惊愕了一下,慢慢地坐起身问,“是龙船翻了吗?”
“不,是看赛龙船的人太多,把文德桥压塌了!”另一个小伙伴解释说,“幸亏你没有去,要是去了,说不定也掉到河里去了。”
“文德桥?”茅以升皱了一下眉头问,“文德桥怎么会塌呢?”
“不结实呗!”小伙伴们异口同声地说。
“那掉到河里的人多吗?”
“可多啦!”一个小伙伴沉痛地说,“我们思益学堂就有几个同学淹死了。当时河里、岸上,哭喊叫闹,乱成一团了。”
听到这里,茅以升的两眼噙满泪花,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他想像着文德桥下的惨景。他对小伙伴说:
“我长大了一定要学会造桥,为乡亲们造最结实的桥!”
“好啊,有志气!”父亲走过来摸着儿子的头,称赞他说。
从此,茅以升的头脑里几乎被桥占据了。有时大人带他外出,只要看到桥,不管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桥上桥下来回奔走,从桥面看到桥桩,兴趣盎然,流连忘返。他读古文,只要读到有关桥的句子或者段落,就立即抄在本子上;看见有桥的图画,就像看见珍宝一样地收藏起来。
有一天,祖父给茅以升讲“神笔”的故事,说古代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他有一支“神笔”,用它画鸟,鸟能飞在天空上;用它画鱼,鱼会在水里游;用它画楼,楼房就拔地而起….
“要用这只神笔画桥呢?”听得入神的茅以升,打断了祖父的话,急切地问。
“桥就架在江河上呗!”祖父嘿嘿地笑着说。
“上哪儿去找这支‘神笔’?”以升睁大眼睛,急不可耐地问。
“这可有个秘诀哩。”祖父故意显得很神秘。
“什么秘诀?您快告诉我,我要找到‘神笔’,画结实的大桥!”茅以升拉住祖父的手,摇晃着,天真的恳求说。
祖父拿起毛笔,在茅以升的手心里写了“勤奋”两个字,然后语重心长地说:“这就是‘神笔’的秘诀。你掌握了它,学好了知识,什么大桥、高楼,都会从你的笔下设计出来……”
茅以升高兴地点点头,表示明白了祖父的意思:“我懂了,现在要多练基本功。”
为了掌握这支“神笔”,茅以升决心锻炼自己的记忆力。他每天清晨到河边去背诵诗文。江面上百舸争流也没能分散他的注意力。天长日久,茅以升的知识丰富了,记忆力大为加强。一天,祖父抄了首《东都赋》,他只看了一遍,就能全部背下来。但他并不满足,他看到祖父有一本圆周率的书,小数点后面拖着一百位数字,于是就天天背圆周率以增强记忆力。
一次,新年到了,学校要开新年联欢会,同学们要他出一个节目。他爽快地答应了。结果他表演的是背圆周率,一直到小数点后的一百位数字,背得滚瓜烂熟。同学们议论说:
“哇,茅以升背圆周率小数点后的一百位数全对!记忆力真好!”
勤奋好学的茅以升,15岁考进了唐山路矿学堂。在那里学习的五年中,仅笔记他就记了九百多万字。在学习中,他得出了一条经验,看一遍不如背一遍,背一遍不如写一遍;人的四肢、头脑越用越灵;相反,长时间不用就会长锈。1961年,他26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北京清华学堂招收的官费留美生。一年后,他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当时学校要留他当助教,茅以升婉言谢绝了,他立志要回国为祖国建造桥梁,这可是他从小的愿望啊!
回国后,茅以升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辛勤工作。几十年里,他设计建造过无数大桥,在河流之上铺架了一条条美丽的“彩虹”。汹涌澎湃的钱塘江上的大铁桥,是他设计并领导施工的;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也是他负责指挥、设计和施工的。巍巍大桥,倾注着他辛勤劳动的汗水。他成为我国数一数二的桥梁专家,为我国的桥梁建造事业贡献了毕生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