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科普作家高士其简介,高士其所做的贡献

科普作家高士其简介,高士其所做的贡献

时间:2023-09-0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高士其是我国著名的科普读物作家。高士其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最后,高士其的弟弟真的病情加重,导致呼吸困难窒息而死。高士其的妈妈教育孩子非常严格,她写得一手好字。在高士其放假期间,她要求儿子练字。不久,高士其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奔赴北京。到北京后,由于高士其的成绩优秀,一入学就插入了二年级。对此,高士其自己做了详细的回答。高士其几十年来,以惊人的毅力与病魔斗争,写了大

高士其是我国著名的科普读物作家。

高士其1905年11月1日出生在福州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母、祖父母都酷爱文学,喜欢作诗。高士其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高士其天生聪颖,四岁时,就开始学习识字,背诗。他记忆力超群,不用多久,便能把诗背得滚瓜烂熟。

有一年,高士其的弟弟突然得了病,病得很厉害,请大夫来看,大夫说:

“这小家伙病得很严重,是‘白喉杆菌’侵入他的身体,使他的喉咙里长出白膜,弄不好会致命的。”最后,高士其的弟弟真的病情加重,导致呼吸困难窒息而死。全家人都为此而悲伤。

过了一段时间,高士其也患上了白喉病,幸亏抢救及时,才从死神手中挣脱出来。

高士其特别喜欢读书,六岁那年就开始上学了。他第一天上学时,兴奋得天还没亮就跑到学校去。学校的工友对他说:“哈,还早着哩,哪有这么早上学的呢!先回去吧。”

这事被老师知道了,夸奖高士其说:“像这样求学心切,勤奋好学,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呀!”

高士其在学校认真听课,回家专心复习。他读书像着了迷似的,有的时候,连贯耳的惊雷声竟也听不到,可见他读书是多么的专心啊。

三年级的时候,高士其转到当地有名的明伦小学读书。那些纨绔子弟只知玩耍,整天胡闹,高士其对此非常痛恨,从不和他们来往。

高士其因为平时喜欢看书,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因此作文写得特别好。尤其是有一次教师出了个作文题目是《论钓》,高士其借题发挥得很好,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高士其的妈妈教育孩子非常严格,她写得一手好字。在高士其放假期间,她要求儿子练字。常常是高士其写了一遍又一遍,妈妈还总是摇头。她指出儿子的缺点,这一笔不够有力,那一笔布局欠妥。高士其在妈妈的严格要求下,知道自己还差得很远,于是便天天坚持练习,从不怕苦。就这样,严师出高徒,时间长了,高士其果真练出了一手好字。

高士其13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清华留美预备班。全家人都为他高兴,他自己更是兴奋得不得了。

不久,高士其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奔赴北京。一路上,他看到的是贫穷和落后。他想:

“到美国去学习新科学,我一定加倍努力,回来后振兴贫穷落后的祖国!”

到北京后,由于高士其的成绩优秀,一入学就插入了二年级。可是由于学校全是英语式教学,他原先英语基础差,学习感到很吃力。但是高士其并不气馁,下决心攻克英语关。他每天把单词写在小本子上,一有空就读、背,连买饭时也不闲着。由于他的勤奋努力,想尽各种办法,利用所有的零碎时间学习,渐渐地,他已能听懂老师的讲课了。到期末考试时,过去只学了点ABC的高士其竟获得了“英语优等奖章”。

到了暑假,山东华洋义赈会为修公路,请高士其给美国设计人员当翻译。他译文正确,对答如流,人们还以为这位“小翻译”是美国长大的孩子呢。这件事使高士其懂得了:外语是通向世界的桥梁,多懂一门外语,就多熟悉一个世界,多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所以,当他读到四年级时,便又选学了德语和法语。

高士其用功学习,他最感兴趣的是生物学,简直成了生物迷。他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微生物世界的细菌——小魔王的奥秘。从此,他跟显微镜交上了朋友。高士其在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读了七年书。先后获得英语、国语、化学、生物学等优等奖章。192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保送到美国留学深造。

高士其怀着战胜“小魔王”的理想,在美国几所大学攻读细菌学,与危害人体的“小魔王”进行斗争,成为微生物学家。1928年,他23岁那年,在解剖一只患有甲型脑炎的豚鼠时,一不小心,解剖刀划破了手指,加上刚好打破了装有甲型脑炎病毒的瓶子,可恶的细菌“小魔王”乘机从伤口侵入他的身体,使他得了甲型脑炎——一种很难治愈的顽疾。以后病情日益严重,最后造成半身瘫痪。当时,美国要求高士其回国养病,但他硬是留下来,一边与病魔斗争,一边坚持学习和研究,直到1930年,攻读完全部博士课程,并成为美国化学学会和美国公共卫生学会的会员。

回国后,高士其的病情不断恶化,从半身瘫痪发展到全身瘫痪,经常眼球失控,脖颈僵直,手足颤抖,衣食住行全都不能自理。他说话用的是“嗯嗯、喔喔”的“高语”,除了秘书和家里人,别人谁也听不懂。他不能写字,一定要他写,用的是“6B”软铅笔,写出的是“天书”。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宣传、普及科学知识,从1935年开始,高士其以别人难以想像的毅力,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科普作品。

仅从1949年到1965年,他创作了大约60多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创作了两千多行的诗,著述的新书有十几本。

有些人为高士其这样一位瘫痪病人竟能创作出这样多的作品,而很惊讶,禁不住地要问,高士其是一个瘫痪的病人,他究竟是怎样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呢?

对此,高士其自己做了详细的回答。在1957年5月5日出版的《科学普及工作》杂志创刊号上,他发表了题为《一天的故事》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生动、乐观、深情地写道:

“……在黑夜里我过得很好,除了翻身和抓痒感到不便以外,其他没有什么苦恼。我做了许多梦……一觉醒来,我发现自己仍然是个病人,我自然感到难过,但这已经习惯了,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痛苦。”

“早晨的阳光在窗外向我招手,一天的工作都在盼望着我去做,一想到这里,心里就快活起来了。”

“护士同志走来给我穿衣服、漱口、洗脸,把我扶到椅子上坐下,喂我早餐……”

“现在开始工作。我今年的主要工作计划就是写科学小品。我先在脑子里组织好一篇稿子。秘书同志打开他的记录本,坐在我身旁,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口述我的腹稿,让他用笔记下来。……有时候遇到一个新鲜的名词,我必须反复地说个十几遍,或在纸上写半天,他才能领会。就这样,一天天都在写,每天至多只能写七八百字。三四个钟头的紧张劳动过去了,一篇科学小品还没有写成功。就是写好以后,还必须三番五次地修改。这样,一篇短短的创作完成,大约需要5个上午的时间。”

“常常有人问我,是什么力量在支持你呢?”

“不可否认,是党的关怀和教育,使我增加了无限的勇气和信心,去克服疾病所带来的困难,使我能为科学普及工作而献身,使我在科学进军的道路上成为一名永不退却的小兵,这就是我的幸福。……”

“写到这里,黑夜重新来临,我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高士其几十年来,以惊人的毅力与病魔斗争,写了大量活泼生动的科普读物,被誉为科学技术战线上的“铁人”,受到亿万少年儿童的爱戴。孩子们尊敬地称他为“高士其爷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