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于谦简介,神童于谦所做的贡献

于谦简介,神童于谦所做的贡献

时间:2023-09-0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于谦自幼养成了爱好读书的习惯。恰巧,村中有位富家子弟,不但忌妒于谦的才华,更忌妒他的名声。于文任兵部主事期间,最崇拜的是文天祥。在祖父的言传身教之下,于谦也被文天祥那种清白高洁、忠心报国的英雄壮举所感动,也将文天祥的画像挂在自己的书房里,并将文天祥的两首诗写下来,贴在画像的两旁,时时以此勉励自己。从此,于谦胸装文天祥,更加发愤图强,苦读诗书,立志将来报效国家。

于谦是我国明朝的诗人,出生在浙江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父于文在明朝任兵部主事,他的父亲于颜昭,因不好名利而成了好读史书的隐士。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于谦自幼养成了爱好读书的习惯。6岁那年,正值八月中秋,家中人都在赏月,惟有于谦在书房读书,一直到深夜仍不肯休息。他的父亲见他这样用功,便走来催他快点睡觉,顺口说了句上联:

“半夜二更半,”

于谦马上对了下联:

“中秋八月中。”

父子二人的对话竟成了一副对联。这副对联的意思是:夜已深了,该休息了。现在明月当空,正是读书的好时候。

在于谦7岁那年,有一个叫兰古春的僧人见他生得面相庄重,谈吐有志,便主动为他相面说:

“此儿长得出奇,将来一定是个救世的宰相。”

僧人虽为附会之言,却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励着他更加刻苦勤奋地读书,为将来做一名“救世宰相”而奋斗。这就是他从小立下的宏大志向,但也由此招来一些忌妒和非议。于是不久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那年夏季的一天,骄阳似火,天气闷热。于谦做完功课,浑身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了,便急急忙忙来到村边的小河旁,一个猛子扎下去,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回到家里,母亲见他的头发湿淋淋的,就给他扎了两个羊角辫。他吃了点饭,就去学校读书了。

恰巧,村中有位富家子弟,不但忌妒于谦的才华,更忌妒他的名声。当看到于谦那种欢蹦乱跳的劲儿,他不由得心中有气,便当着几位大人的面,羞辱于谦说:

“请看于谦那两个小辫子,扎得多漂亮。听说将来还想做宰相呢!干脆我送给他一句话吧,叫做‘牛头生龙角’,诸位说对不对?”

几个年轻人也趁机起哄说:“比喻得好,比喻得好!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哩!”

于谦听了并没有生气,他知道这几个人都是终日偷鸡摸狗、不学无术之人,但也绝不甘愿受辱。只见他眼珠稍一转,便立即针锋相对地冷笑两声,对他们说:

“你们说得不错,我本来是条牛,不是龙,却生了龙角。借你这句吉言,我也要送你一句话,就与你刚才所说的凑成对联吧。你说的为上联,我这下联则是‘狗嘴吐象牙!’你看我对得合适吗?”

那几个富家子弟被骂得面红耳赤,又无言以对,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几位大人望着那富家子弟的背景,哈哈大笑地称赞于谦说:“鸡就是鸡,凤就是凤,他们这才是自讨没趣呢!”

于谦的祖父于文曾在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当过兵部主事,为人正直,秉性忠烈,很受明成祖器重。于文任兵部主事期间,最崇拜的是文天祥。他把文天祥的画像挂在自己的书房,时时以他那身陷敌狱,不忘故国,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自律。

在祖父的言传身教之下,于谦也被文天祥那种清白高洁、忠心报国的英雄壮举所感动,也将文天祥的画像挂在自己的书房里,

并将文天祥的两首诗写下来,贴在画像的两旁,时时以此勉励自己。其中一首是《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祖父见孙子于谦如此年少有志,心中非常高兴,便进一步鼓励他说:“你决心学文丞相,不愧为于家后代,但是目前最主要的是读好书。只有读好书,有了学问,才能做到像文丞相绝笔中所说的那样。否则,没有学问,只有志向,是成不了像文天祥那样的男子汉的!”

从此,于谦胸装文天祥,更加发愤图强,苦读诗书,立志将来报效国家。有一天,祖父来到于谦的书房,见孙子正在望着文天祥的画像和诗凝神,便笑着问道:

“你又在想什么?”

于谦见祖父进来,立即站起身,有些激动地说:“我越来越清楚地感到,文丞相的这两首诗,说明了做人的根本是八个字,这就是:

‘生为民族,死为国家。’

祖父称赞他说:“归纳的好,归纳的好!”

于谦接着说:“这些天来,我自己也想出了四句诗,想把它题写在文丞相的画像上,不知祖父是否同意?”

祖父惊异地问道:“是四句什么样的诗?说来我听听!”

于谦立即沉声念道:

“孤忠大节,万古修传。

我瞻遗像,清风凛然。”

祖父听了,不由得心动,于谦的话音一落,便也庄严地接了两句: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随后,他们祖孙二人亲自研墨,由于谦把他们的六句话题在文天祥的画像上。这年,于谦只有7岁。

于谦11岁那年的一天,独自骑马外出,正好遇到巡抚大人摆驾出行,前有卫士开道,后有军马相随,人欢马叫,很是威风。这时于谦的马跑得过急,一下子冲到巡抚大人轿前方才收住缰绳。卫士们对他大声训斥道:

“哪里来的野孩子,竟如此大胆?还不快快下马,向巡抚大人谢罪!”

于谦不慌不忙地下得马来,上前躬身一礼道:“千里马急欲上进,一时难以收缰,望大人恕罪!”

巡抚大人听了,不由心中一震,暗道:“这‘千里马’三个字,语意双关,既符合眼前的情况,又把自己比做‘千里马’,实是出语不凡。”

于是巡抚大人便打开轿帘,笑着对于谦说:“闻你谈吐,似有学问,我出个上联,你能对出下联吗?”

于谦从容答道:“就请大人出句。”

巡抚大人上下打量于谦,见他身穿一件红袍,就信口念道:

“红衣人骑马过桥,”

于谦立即对道:

“赤帝子斩蛇开道。”

这下联是说一个典故。赤帝子,是指汉高祖刘邦,一次醉行泽中,前有大蛇挡道,遂拔剑斩杀,此后发动起义,推翻暴秦,建立西汉,成为一代开国皇帝。

巡抚大人听了于谦的下联,心中明白,这孩子看似在联对,实际是借联对表达自己将来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志向,不禁暗暗钦佩。

不久,于谦因才华出众,被巡抚大人选拔到省里的学校读书,并对他很为器重。

于谦由于胸怀大志,聪明好学,7岁被称为神童,16岁成为秀才,23岁考取进士,从此走上仕途。他从政期间,由于刚正不阿,屡忤权贵,曾多次受到排挤、降职,但他依然“风骨秀峻”,“公廉有威”。

在明朝外有蒙古大军陈兵京师,内有一片投降呼声的危难时刻,是于谦扛起了北京保卫战的大旗,把蒙古兵打得落花流水,使大明江山转危为安。就是这样一位忠君为民的民族英雄、“救世宰相”,时隔不久,竟受到早就对他恨之入骨的权臣徐有贞的诬陷,被明英宗以莫须有的罪名,于1457年2月16日杀害了,时年59岁。

噩耗传来,北京城中的男女老幼,莫不悲痛满怀,失声哭泣。一位在狱中看守于谦的卫士,拿着于谦为他写的一首《石灰吟》,对众人边哭边说:

“于尚书在狱中,还在用他少年时代写的诗勉励自己呀!”

众人接过《石灰吟》一看,更加勾起了对于谦的深切怀念。《石灰吟》是于谦小时候写的一首言志诗。

原来,于谦的家乡在钱塘县的吴山村。村中百姓就地取材,以烧石灰为业。他们从山中挖出一块块青黑色的石头,然后放在用砖砌起来的小窑里用火烧。经过一天一夜之后,那坚硬的青黑石头,就变成了生石灰。用的时候,再用凉水一浇,生石灰便粉碎,变成了洁白如雪的粉末,人们用它来砌房造屋,刷墙粉壁,修理屋顶。

于谦每日读书累了,出去玩一会儿的时候,就去看人们挖石头、烧窑、出灰等,对百姓的这种艰辛劳动,理解得十分深刻。

有一天,他望着那洁白的石灰,忽地记起他在文天祥的画像上题诗的时候,他的祖父说过的两句话,这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不由得心中又生出无限感慨,回家后,便立即奋笔疾书,写出了一首《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十分深刻地用石灰隐喻了他自己做人的标准和志向。写这首诗时于谦只有9岁。

于谦死后,随着人们对他的思念,这首《石灰吟》也就成了千古绝唱,广为流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