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撕毁凡尔赛和约
退出国际联盟、宣布扩军计划、制定《国家防御法》、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希特勒一点点试探性地突破《凡尔赛和约》。如果此时英、法等国除了口头上的抗议之外,能有些实质上的举措,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必然不会像后来那般嚣张。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希特勒冲破《凡尔赛和约》的冒险成功了,他心中比威廉二世“世界政策”更大的梦想就此正式开始。
(一)退出国联
希特勒就任总理一职,对右翼势力而言是巨大的喜讯,但也有人对此满怀担忧,在“啤酒馆暴动”中曾经与希特勒站在同一阵线的鲁登道夫,便清楚地看到了希特勒掌权将产生的恶果。在一封给兴登堡的信中,鲁登道夫明确地说:“任命希特勒为总理,您已经把我们神圣的德意志祖国交给了历朝历代最大的煽动政治家之一的手中。我敢预言,这个恶棍将把我们的国家抛进深渊,使我们的民族遭受难以想象的痛楚。您将因为自己的这一行为而遭到未来子孙们的诅咒。”
事情后来果然如鲁登道夫所预言,但兴登堡并没有看到。在他去世之后,希特勒便火急火燎地把总理和总统的职务合二为一,国防部长勃洛姆堡立即召集军队全体官兵向希特勒本人宣誓效忠。重整德国军备的计划正式提上了日程,在希特勒的带领下,德国开始一步步走上不归路。
早在1926年,对于《凡尔赛和约》极其不满的德国陆军,就曾拟定过一个扩军计划,要求到1934年时,把德国的7个步兵师秘密扩充到21个师。但碍于《凡尔赛和约》的限制,软弱的魏玛政府筹不到足够的武器装备,原本计划的期限被迫改到了1938年3月。希特勒上台后,在与欧洲各国的交涉中,要求各大国给予德国“军备平等”的权利,因协商结果未能满足纳粹的要求,德国于1933年先后退出了欧洲的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从此不再受到国际组织的束缚。
我们的斗争只可能有两种结果:要么敌人踏着我们的尸体过去,要么我们踏着敌人的尸体过去。
(二)冲破军事束缚
1934年9月底,兴登堡去世不到两个月,希特勒就下达了一个重整军备的秘密手令。到1935年3月,纳粹政府航空部长戈林对外公布了这一计划:德国颁布《普遍义务兵役法》,规定国防军的志愿兵制改为义务兵役制,和平时期德国陆军将由10万人扩充到50万人组成的12个军36个师,而且将重建德国空军。希特勒此举显然是要试探各国的态度。
面对德国公然破坏《凡尔赛和约》军事条款的行为,英国、法国和意大利都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并且建立了“施特莱沙阵线”,重申欧洲的现状不应发生任何变动。然而,这些国家对于德国扩军的抗议更多地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英国更不顾先前建立的“施特莱沙阵线”,与德国在6月18日签署了一项海军协定。
希特勒曾说那天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因为他已经清楚地看到了欧洲各国的态度:只要他坚决地把既成事实摆在这些国家面前,他们势必听之任之。于是,在5月21日制定《国家防御法》改组德国武装力量且出任最高统帅的希特勒,逐渐放开手脚加快德国扩军的速度。
与此同时,希特勒的目光也一直盯着《凡尔赛和约》中被迫让出的萨尔煤矿区和莱茵非军事区。依据条约的规定,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后进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权,为了将萨尔区重新纳入德国的版图,纳粹上台后用尽各种办法来左右投票的结果。最终,在1935年1月13日的公民投票中,多数人赞同并入德国。3月1日,萨尔正式并入德国。
(三)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收回萨尔区之后,希特勒便将焦点放到了莱茵非军事区上。5月2日,德国军事部长瓦尔纳·冯·勃洛姆堡(Werner von Blomberg)在希特勒授意下,向三军总司令发出了第一个指令,要他们拿出重新占领莱茵非军事区的计划,行动代号为Schulung(即“训练”),要求“以闪电速度的突然一击”完成。这一工作极为机密,“只有极少数军官可以知道”。www.guayunfan.com
1936年2月,希特勒正式命令德国武装部队实施“训练”计划。他的这一决定,令许多德军将领深感不安,担心前往执行任务的少量德军会被法军全部歼灭。实际上希特勒和勃洛姆堡也有同样的担忧,所以在行动前的动员会上,勃洛姆堡对参与行动的高级指挥官们说,这必须是一个“兵不血刃的突然行动”,如果法国真的有所举措的话,总司令保留“决定任何军事上反措施的权利”。其实所谓的“反措施”,就是下令德军迅速撤回莱茵河对岸。
然而,事情远比德军想象的顺利。3月7日凌晨,希特勒以最近法国与苏联签订的协定违反了《洛迦诺公约》为借口,下令少数象征性的德国部队出其不意地越过莱茵河进入非军事区,并沿德国西部边界建立起了防御工事。很明显,只要英、法等国稍微有所动作,德军便会结束这次试探性的军事行动,撤回莱茵河对岸。更重要的是,一旦撤退,纳粹的末日也就到了,正如希特勒后来承认的:“我们如果撤退,就会招致崩溃。”
在与英、法的这场赌博中,希特勒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英国因不愿冒引发战争的危险而姑息,法国因总参谋部的畏惧不前而错过了时机,再加上国际联盟也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阻挠措施,希特勒在度过了他“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后,得意地宣布“《凡尔赛和约》的精神已经被摧毁了”。
1936年11月25日,德国同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9月,意大利也加入了这一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正式形成。有了日本和意大利这两大同盟,希特勒于1937年11月5日召集国防部长、国防军三军总司令和外交部长等头目,向他们宣布最迟在1943~1945年之间解决德国的空间问题,要占领与德国直接接壤的居住空间和原料基地,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就是他的第一个目标。
斯特莱沙阵线
随着德国军事实力的不断发展,再加上行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英国、法国和意大利都开始感受到来自于德国的威胁。于是,1935年4月11日,法国总理弗兰亭、英国首相麦克唐纳、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以及三国的外长和其他官员,在意大利北部的斯特莱沙城召开会议,讨论维护凡尔赛体系,讨论对德国重新武装应当采取的行动。
14日,三国通过《联合公报》,一致表示对德国单方面违反《凡尔赛和约》表示遗憾,并称将采取各种可行方法,反对“危及欧洲和平的单方面违反和约的行为”。就此,三国结成了抗衡德国的暂时“集体维护和平”阵线,被称为“斯特莱沙阵线”。由于英、法、意三国各怀鬼胎,斯特莱沙阵线是一个不起任何作用的官样文章。1935年6月,《英德海军协定》签署,英德勾结起来,斯特莱沙阵线便土崩瓦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