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柳永为何钟情于《八声甘州》?

柳永为何钟情于《八声甘州》?

时间:2023-01-1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柳永对张掖乐舞非常喜欢,尤其对《八声甘州》这个词牌名极其钟爱,柳永在这个词牌里找到了一种心灵的默契和归属,于是写下了有名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在宋朝,除了柳永用《八声甘州》这一词牌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外,还有苏轼

柳永为何钟情于《八声甘州》?

唐宋的天空写满了诗词,诗人群星荟萃,词人比肩而出,是一个诗人的乐园,词人的王国。一首由柳永以《八声甘州》为词牌创作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被不同时代的文人墨客传唱了900多年,又被今天的人们收录进高等院校的教科书中,成为一种经典供人们评品赏析,在中国的诗词史上这种作品并不多见。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在家中他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以毕生精力作词,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祐元年(1034年)才中进士,是时他已年近半百,从此,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他为人放荡不羁,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以致后来穷困潦倒致死而无银两埋葬,是他生前的红颜知己、汴梁的青楼歌妓们纷纷凑钱将他安葬的。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著有《乐章集》,存词212余首,词作极佳,流传甚广。他扩大了词境,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部分词作生动地展现了北宋前、中期都市的繁华富庶、节日盛况、民情风俗及四时节物风光,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和狎妓行乐之情,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落魄士子和市民阶层的思想情趣。

描写羁旅穷愁的有《雨霖铃》《八声甘州》,词中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艺术上以铺叙见长,语言则通俗而不失雅趣,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他发展了词体,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借鉴民间的俗曲新腔,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遥接以敦煌词为核心的民间词传统,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并下开金元俗曲之先声。

留词二百多首,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其雅词对北宋苏轼、周邦彦影响较大,而俗词则一反潮流,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程度;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在当时流传极广,对后世影响巨大。柳永所作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他的代表之作: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就是这首词将柳永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词学者认为,如果没有这首词柳永的文学地位会大打折扣。同样,是他把《八声甘州》这一词牌推向了极致。柳永以《八声甘州》词牌创作了《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经考证,柳永并没有到过甘州,那么,柳永为何钟情于《八声甘州》呢?对此,有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柳永向往丝绸之路特有的风土人情。丝绸之路是汉唐千余年间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东西方文化在这条路上东进西出,产生着激烈的碰撞和交融,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成功地嫁接繁殖。由于其境内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通衢于东西南北的枢纽位置,甘州这个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军事重镇,自从被汉武帝设为河西四郡之一后,它的战略地位就得以凸显,形成了独特的风土人情。柳永由于追求功名失败,厌倦官场,他对南方繁华的都市生活习以为常,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尽管寻找到了一定的精神寄托,他更向往西部独特的风土人情。

第二种说法是:柳永受张掖乐舞的影响,更加偏爱《八声甘州》词牌。由于张掖历来为河西少数民族活动频繁的区域,这里曾聚集着戎、羌、月氏、匈奴等民族,具有不同文化传统与特色的音乐舞蹈在这里融合。早在4000多年前,居住在祁连山下一带的东灰山人,就使用埙来演奏自己的音乐。周代的乐舞《西戎伎》,战国时期的音乐舞蹈《文康伎》,西魏时的乐舞《安国伎》,两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乐舞《西凉乐》,后来成为宫廷乐舞,张掖乐舞在全国乐舞中占有重要地位。到了汉唐,出自张掖的大型乐舞《甘州大曲》日臻完善、自成体系,广为传唱,受到中西方人士的喜爱。

唐朝前叶是经济发达、文化鼎盛的时期,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玄宗这位酷爱梨园戏曲的皇帝更让音乐戏曲走向新的巅峰,他下令全国各地进献音乐曲谱。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时任河西节度使的盖嘉运将《甘州大曲》进献给唐玄宗李隆基。曲调优美、生动的《甘州大曲》深受唐玄宗喜爱,在唐教坊所列46支大曲中《甘州大曲》名列第七,它兼有龟兹音乐的粗犷,又有佛乐的典雅,一时成为皇家乐曲,在长安的皇宫禁院深受达官贵人的喜爱。www.guayunfan.com

从《甘州大曲》中分离出来各成一曲的有《甘州歌》《甘州破》《甘州遍》《八声甘州》《甘州子》《甘州乐》《早甘州》等,其中传唱最为久远的是《八声甘州》,它是从《甘州大曲》中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词,因全词前后共有八韵,故名八声,《八声甘州》不仅曲词的内容与曲调旋律配合得完美,而且字正腔圆,易唱易懂,优美动听,一叹八韵的曲调既有西北大漠的雄浑,又有江南的婉约含蓄。

柳永对张掖乐舞非常喜欢,尤其对《八声甘州》这个词牌名极其钟爱,柳永在这个词牌里找到了一种心灵的默契和归属,于是写下了有名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第三种说法是:柳永对《八声甘州》词牌的格律非常感兴趣。柳永精通音律,倾一生精力作词。除了《八声甘州》这一词牌外,他对各种词牌非常精通,只不过《八声甘州》成为他的代表作罢了,他用其他词牌作的词也很优秀,如《雨霖铃》《蝶恋花》《定风波》《望海潮》等,他选定《八声甘州》这一词牌创作只是巧合,其实与“甘州”这一地方没有任何关系。

在宋朝,除了柳永用《八声甘州》这一词牌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外,还有苏轼的《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辛弃疾《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吴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