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光的故事_『民族的号手』
任光 『民族的号手』
云儿飘在海生,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鱼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潮水升,浪花涌,鱼船儿飘飘各西东,轻撒网,紧拉绳,烟雾里辛苦等鱼踪,鱼儿难捕船租重,捕鱼人儿世世穷,爷爷留下的破鱼网,小心再靠它过一冬。
——《渔光曲》歌词
任光(1900—1941),笔名前发,浙江嵊县人。我国著名音乐家,曾与聂耳、张曙等人一起从事革命音乐创作和研究活动。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不幸牺牲。(www.guayunfan.com)任光1900年生于越剧之乡浙江省嵊州市城关镇的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父亲是石匠,母亲是缫丝工人。任光自幼喜爱音乐。七岁进县立二戴小学读书,受家乡先贤和民间音乐的熏陶,音乐天赋有所发展。在嵊县中学读书时,就会拉二胡、吹铜号、弹风琴,有“小音乐家”之称。
1917年,任光从嵊县中学毕业,考进了上海震旦大学。这是一所法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教师上课全用法语。任光在预科班读了两年,就学会了法语。在校期间,由鲍迪埃作词、狄盖特作曲的《国际歌》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震撼了全世界,也激荡着古老的中国,这使他开始懂得了革命道理。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让任光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当时,许多有志青年为了探索中国的未来,投人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19年8月25日,任光随着滚滚人流抵达法国马赛,后进人了里昂音乐学院学习。五年后,任光前往越南,在河内亚佛琴行担任钢琴师兼经理。然而,强烈的爱国之心让任光总是惦念着自己的祖国。1928年,任光辞别了很爱他但又不愿来中国的法国妻子,决然回到中国上海。在上海法商百代唱片公司任音乐部主任,从事创作歌曲并为电影、戏剧配乐。这时的任光,已是中国一流的钢琴演奏家、调音师和修理工程师了。
1929年,在田汊、阿英(钱杏邨)、夏衍、蔡楚生等帮助下,从事进步文化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与聂耳、冼星海等一起,发起组织剧联音乐小组和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1933年始,为《母性之光》《渔光曲》《王老五》等电影写插曲。1935年,电影《渔光曲》在有100余部各国影片参加的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上被授予“荣誉奖”(在获奖名单中位列第九),从而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奖的故事片,在上海连续放映84天,创当时影片卖座率最高纪录。
1936年他创作的抗日救亡歌曲《打回老家去》,以刚毅、雄健的曲调,强烈地表达了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誓死收复失地的钢铁意志和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他因此受到日本特务的迫害,被迫流亡海外。1938年,任光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心和教育家陶行知一同回到了祖国。在武汊,他以音乐为武器投人到了全民抗战活动中。他亲身参加群众歌咏运动,对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蓬勃开展发挥了特有的作用。不久,他又到南洋一带工作,宣传抗战。新加坡、马尼拉等地都有他的足迹。1940年,任光到重庆育才学校任教。他除了教钢琴、唱歌等,还教修钢琴(他原来是钢琴技师)。他还组织了教师合唱团,排练的第一个作品就是《黄河大合唱》。每晚在暗淡的桐油灯下,他亲自刻印蜡版,指挥排练唱歌。这期间,他为抗战电影《东亚之光》创作了主题歌《游击队之女》,并开始为他的大型歌剧《台儿庄》配器。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这部歌颂人民英勇抗日的歌剧始终未能得到上演的机会。1940年秋,由于国统区白色恐怖加剧,他无法在国统区生活下去。为了深人战地生活,为了参加到人民的军队中去用音乐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任光毅然随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到皖南游击区,在战地文艺处工作。在新四军政治部战地文化处,他又相继创作了《擦枪歌》《新四军东进曲》等歌曲,深受指战员喜爱。
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在一次行军途中,部队遭到国民党军伏击,任光胸部中弹倒下,叶挺派一个班的兵力掩护任光撒离。敌军发现新四军有小股兵力抬着担架撒离,以为一定是新四军的高级军官被击中,于是,便疯狂地追击扫射,结果一个班的战士相继阵亡。当敌军指挥官看到躺在担架上奄奄一息的任光时,厉声追问:“你是什么人?”任光苏醒过来,吃力地回答:“我是电影《渔光曲》主题歌的作者任光。”说完就闭上了眼睛。
当叶挺将军获知任光牺牲的消息时,流下悲愤的泪水,说:“直可惜,一颗音乐巨星陨落了!”重庆《新华日报》发表悼念文章,誉其为“民族的号手”。
任光一生创作歌曲上百首。现存于世的名作除《渔光曲》和《打回老家去》外,流传较广的还有《月光光》《新凤阳歌》《彩云追月》《别了,三年的皖南》等。198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任光歌曲选》。
《任光歌曲选》封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