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拯民的故事_文武双全的抗日民族英雄
魏拯民 文武双全的抗日民族英雄
深谋远虑带抗联,文武双全斗志坚。
克服千难与万险,抛头洒血保家园。
魏拯民(1909—1941),原名关有维,字泊张。山西屯留人。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副总司令。1941年3月,在桦甸县四道沟抗联密营与日军激战中壮烈牺牲。(www.guayunfan.com)魏拯民出生于山西省屯留县一个贫农家庭,兄妹三人,其为长兄。魏拯民读高小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他在学校受到了反帝反封建的启蒙教育。1925年,魏拯民考人太原省立第一中学,陆续结识了许多进步同学,逐步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他决心投身救国救民的社会革命,并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抵制英、日货的活动和反对阎锡山征收苛捐杂税的斗争。1926年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后,魏拯民被派到东北工作,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1934年冬被派到东满后,他走遍了各根据地和游击区,深受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后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参与领导创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任政治委员,联合东满地区各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
1935年夏,魏拯民作为东北抗日游击军队的唯一党代表,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回国后,1936年3月任中共东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政治委员,同军长王德泰指挥所部北上牡丹江地区和远征南满地区,打通与吉东和南满的联系,与抗联第1、第5军配合作战,扩大抗日游击区。同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联第1路军总政治部主任、第1路军副总司令,与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指挥所部在辉南、抚松、蒙江(今靖宇)、金川、桦甸等地打击伪军,挫败日伪军多次大规模的“讨伐”,取得了多次胜利。
魏拯民是杨靖宇将军的亲密战友,也与朝鲜劳动党原总书记金日成同志在抗战中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一次魏拯民率部队到达长白县,与金日成领导的抗联2军6师主力会师。金日成知道魏拯民患有严重的胃病,特意让后勤部为他专修了密营,并多次派人送去药品和食品,魏拯民对金日成也是关心备至,得知金日成脚冻伤时,也多次探望。为了让金日成吃上冷面,他亲自把罐头盒子扎出眼,压出了粗细不等的冷面。就这样,两位亲密的抗联将领在密营中过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春节。
魏拯民不仅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军事指挥员,更是一位稳重老练的政治工作干部,为军队和地方党的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他所在的抗日联军第1路军中,团以上部队设党委,连设支部。他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十分重视,经常利用冬季部队在密营整训期间,举办党员训练班,亲自讲解党的基本知识、党的优良传统,强调党员在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中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即使在他重病缠身、生活条件极度困苦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忘记对部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他撰写文章,出版刊物,还亲自编写政治课本,组织指战员学习,以提高抗日联军指战员的马列主义水平和政治觉悟。也正是因为有了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这支抗日队伍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成为了战斗力最强、斗争意志最坚决的部队之一。
1940年3月,杨靖宇牺牲后,他接替杨靖宇全面统率第1路军。1941年3月8日,由于叛徒告密,100余敌人突然包围了桦甸县四道沟抗联密营,重病之中的魏拯民率7名抗联战士奋起反击,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仅32岁。
1995年4月5日,吉林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落成并对外开放。纪念馆广场中央矗立着魏拯民烈士的戎装塑像,“求索与成长”“奔赴抗日前线”“转战长白山”“丹心映山红”等四个展厅用高浮雕塑、影像雕塑、电子演示屏等高科技表现手段详细展现这位抗日民族英雄领导东北抗日联军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幕幕历史画面。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2000年9月3日,魏拯民烈士的遗骨从桦甸夹皮沟牡丹岭二道河子移至重新修建的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并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自此,魏拯民烈士的墓、馆浑然一体。这位文武双全的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和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将永垂青史,激励着后人珍惜和平、捍卫和平。
魏拯民烈士戎装塑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