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元顺帝的一生_元顺帝生平介绍

元顺帝的一生_元顺帝生平介绍

时间:2023-02-1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元顺帝的一生_元顺帝生平介绍元顺帝妥懽贴睦尔,元朝第十五代皇帝,即末代皇帝。伯颜觉得这是自家的奇耻大辱,于是,他在元顺帝面前诬陷彻彻秃谋反,请求将他处死,元顺帝不允,伯颜竟擅自行刑,致使彻彻秃蒙冤而死。于是,脱脱向元顺帝表明自己的忠心,立志辅助皇帝清除伯颜。脱脱恐遭非议,祸及自身,暗中让人向元顺帝告了一状,上任仅半年的马札儿台被迫辞职。

元顺帝的一生_元顺帝生平介绍

元顺帝妥懽贴睦尔(公元1320~1370年),元朝第十五代皇帝,即末代皇帝。元明宗长子,母为罕禄鲁氏迈来迪。公元1333~1368年在位,谥号“顺帝”,庙号“惠宗”。文宗时,先后被迁高丽和静江(今广西桂林)。其弟宁宗死后即位。在位期间,先后有伯颜、脱脱等大臣把持朝政,至正十年(1350年)实行变钞,次年大举修治黄河,社会矛盾激化,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1368年,明军攻克大都(今北京),他北走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附近),元朝灭亡。

登上帝位,为父报仇

妥懽贴睦尔生出于延祜七年(1320年)四月,是元明宗和世辣的长子。他的母亲罕禄鲁氏是边陲阿尔厮兰部族首领的女儿,元明宗狩边时为了取得当地部族的支持,娶了罕禄鲁氏,在北方的边陲生了妥懽贴睦尔。宫廷中传闻妥欢帖睦尔并不是元明宗的亲生儿子。据说是元明宗正妻八不沙传言。因此妥懽贴睦尔的童年时代,几经劫难,备受冷遇。他还没长到懂事的年龄,母亲就撒手人世。9岁那年,叔父图帖睦尔毒死他父亲,篡夺了皇位,并以妥懽贴睦尔不是明宗的亲生儿子为借口,将他放逐到高丽(今朝鲜)的一个叫大青岛的海岛上,一年后,又移居广西静江(今广西桂林)。

图帖睦尔晚年,对弑兄夺位一事深感懊悔。至顺三年(1332年)八月,图帖睦尔临终嘱咐众人,皇位由明宗之子继承。图帖睦尔死后,皇后卜答失里和权臣燕铁木儿控制了朝中大权,二人经过周密策划,决定拥立明宗年仅7岁的二儿子懿瞵质班继承皇位,谁知不久后这位小皇帝就一命呜呼了,皇位再度虚悬,卜答失里临时摄政。

燕铁木儿请卜答失里立她自己的儿子燕帖古思为帝,卜答里失觉得这样做违背了丈夫遗诏,担心招致朝野不满,她主张拥立妥懽贴睦尔登位,并遣使去桂林迎接妥懽贴睦尔回京。妥懽贴睦尔见到来使,立即启程北上。到京后,燕铁木儿使用各种伎俩,一再拖延时日,使妥懽贴睦尔迟迟不能登上皇位。几个月后,燕铁木儿死,妥懽贴睦尔才在卜答失里和大臣们的拥戴下,于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即皇帝位,这就是元顺帝。

元顺帝妥懽贴睦尔即位时,蒙古统治已走向衰亡,前人留给他的是一个破烂的摊子。然而,年幼的皇帝根本不问国事,只知同女子游玩嬉戏。这样,朝中大权全由伯颜和燕铁木儿两大家族所垄断。

伯颜自恃功高权重,毫无顾忌,又向蒙古诸王下了毒手。当时,蒙哥的后裔彻彻秃受封为郯王,伯颜的先祖是蒙哥家中的奴隶,按照蒙古传统,伯颜一家应该世代尊蒙哥后裔为使长。伯颜觉得这是自家的奇耻大辱,于是,他在元顺帝面前诬陷彻彻秃谋反,请求将他处死,元顺帝不允,伯颜竟擅自行刑,致使彻彻秃蒙冤而死。元顺帝对伯颜的所作所为日益不满,却奈何不了他。

正当元顺帝郁郁寡欢、愁苦难耐时,伯颜的亲侄子脱脱出现了,脱脱自幼在伯颜家生活,伯颜视他为自己的亲生儿子。脱脱曾率领精兵剿捕唐其势及其同党,荣立军功。至元元年(1335年),元顺帝任命脱脱为御史中丞,至元四年(1338年)又提升他为御史大夫。脱脱见伯父越来越专横跋扈,担心他盛极而败,贻害自己,就对父亲马札儿台说:“伯父骄纵太过分了,万一天子震怒,我们一家可就完蛋了,不如先想办法除掉他。”马札儿台赞成儿子的主意。脱脱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幼年时的老师吴直方,征求他的意见。吴直方对他说:“古书上有所谓大义灭亲,大臣只知道忠于国家,别的可以不管。”

于是,脱脱向元顺帝表明自己的忠心,立志辅助皇帝清除伯颜。起初,元顺帝对脱脱的行动表示怀疑,不敢轻举妄动,他暗中让阿鲁、世杰班与脱脱频繁接触,察看他的言行。证明脱脱确实可靠后,才解除了自己的疑心。脱脱得到皇帝的信任之后,便开始付诸行动,与伯父抗争。

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初的一天,伯颜邀请元顺帝出游打猎,一向好动的元顺帝心存戒心,托词身体不适,不能前去,伯颜就邀了太子燕铁古思出猎柳林(今北京西南郊)。顺帝的心腹、伯颜侄子脱脱见时机成熟,急忙与阿鲁、世杰班商讨对策,秘密派人去柳林接太子回京,二月十五日,下令封锁京师城门。当晚,元顺帝召集大臣,草拟诏书,驱逐伯颜,贬他为河南行省左丞相,当夜遣使急赴柳林宣诏。第二天,伯颜派人到京师城下询问事由,脱脱站在城上宣读圣旨:“随从伯颜者一概无罪,可以即刻解散,各还本卫所,犯罪的只是伯颜一人。”

伯颜又请求入城向元顺帝辞行,使者不许,对他说:“皇帝有令,命丞相立即动身,不必辞行。”伯颜无可奈何,只得俯首听命。伯颜南下经过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时,当地父老向他敬献觞酒。伯颜问父老说:“你们见过儿子(指脱脱)杀父亲吗?”父老说:“儿子杀父亲没见过,只见过臣子杀君长。”暗指伯颜谋杀郯王一事。伯颜听了,心中十分惭愧。一个月后,伯颜病死在途中。与伯颜过往甚密的皇太后卜答失里也没能幸免。元顺帝又听说叔父图帖睦尔在位时公开说他不是明宗的亲生儿子,立即追究父亲被毒死一案,下诏撤除文宗庙主,将卜答失里削去后号,贬居东安州(今河北安次县),太子燕铁古思流放高丽,中途遇害。至此,元顺帝终算报了杀父之仇。

权臣当政,风雨飘摇

铲除伯颜后,元顺帝封马札儿台为太师和中书右丞相,脱脱知枢密喇事,总领诸卫亲军,脱脱的弟弟也先帖木儿为御史大夫,马札儿台父子总揽军政大权。这时,正宫皇后伯颜忽都所生两岁的儿子不幸夭折,二皇后奇氏生下一子,取名爱猷识里达腊,深得元顺帝喜爱,后被立为皇太子。

马札儿台做了中书右丞相后,自恃辅佐皇帝铲除伯颜有功,私自在京城附近开酒馆、糟坊,派人去南方贩卖食盐。脱脱恐遭非议,祸及自身,暗中让人向元顺帝告了一状,上任仅半年的马札儿台被迫辞职。至元六年(1340年)三月,元顺帝任命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元顺帝即位后,先是建元“元统”(1333~1334年),后改用忽必烈的年号“至元”(1335~1340年),习惯上称为“后至元”。1341年,元顺帝改元“至正”,决定任用脱脱进行改革,废除伯颜旧政,重振祖宗大业,大有恢复元朝盛世的壮志雄心,史称“更化”。

至正元年(1341年),元顺帝恢复了中断六年的科举取士制度,亲试进士78人,以笼络汉族士大夫,同时大兴国子监,选名儒雅士传授儒学。他下诏将4个素有声望的儒士欧阳玄、李好文、黄酒、许有壬召进宫内,让他们5日进讲一次,帮助他读四书五经,练习书法。为了表达对儒学正统思想的尊崇,至正二年(1342年),元顺帝派人到曲阜祭祀孔庙。第二年,下诏编修辽、金、宋三史,命脱脱为都总监官,许多汉人文士参加了编纂,达成了元顺帝新政中“文治”的重要内容。

元顺帝起用脱脱,把一切大权交付与他,自以为高枕无忧。为了笼络人心,他对贵族、官僚滥行赏赐,挥霍无度,造成国库入不敷出。与此同时,黄河连年发生水患,脱脱先后提出“变钞”和“开河”的建议,岂知在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变钞”和“开河”成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导火线。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治河民工韩山童、刘福通发动起义,推举韩山童为明王,以红巾为号。起义军一举攻占颍州(今安徽阜阳),揭开了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高邮之战后,溃散的元军中有不少人投靠了红巾军。元朝政府军队一蹶不振,元顺帝不得不改变排汉政策,鼓励和依靠豪强地主武装去镇压农民起义。他廉价地授予地主武装头目以万户、千户等官衔,这样,相继出现了几支靠镇压农民起义发迹的地主武装,其中最主要的是答失八都鲁和察罕帖木儿两股势力。

在此期间,元顺帝起用搠思监为中书右丞相,汉人太平(原名贺惟一)为左丞相,他自己则不问政事,整天与嫔妃嬉游宫中。他选了16个宫女,称为“十六天魔”,让她们歌舞,昼夜不分。二皇后奇氏实在看不下去,再三恳求他爱惜身体,不要受天魔舞女迷惑,停止土木兴建。元顺帝勃然大怒,高声喊道:“古今只我一人而已!”此后日益疏远奇氏,奇氏见自己失宠,转而拉拢朝中大臣,暗中招纳不少高丽美女,送给他们,以争得外援。

奇氏与皇太子爱猷识里达腊,见政局动荡,元顺帝听任朝臣倾轧,便加紧行动步伐,打算联合太平逼迫元顺帝禅让帝位给太子爱猷识里达腊,太平不同意。奇氏又召太平到宫中宴饮,再次提起前请,太平严词拒绝。因此奇氏与皇太子十分憎恨太平。至正十九年(1359年)十二月,爱猷识里达腊命令监察御史买住等人劾奏太后提拔的汉人官员中书左丞成遵和参政赵中,将二人杖杀狱中,借此中伤太平。太平见势不可留,只得上奏元顺帝,以患病为由,请求辞去相位,大臣们立即呼吁,要求皇帝留用太平,元顺帝慑于奇氏和皇太子咄咄逼人之势,被迫罢免太平。由于得不到支持,爱猷识里达腊逼父禅位未能如愿。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爱猷识里达腊与母亲奇氏加紧了策划逼父禅位的阴谋,掌握大权的搠思监和朴不花则密切配合,拉拢朝中大臣,将军政大事全都压下不让妥懽贴睦尔闻知。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爱猷识里达腊、搠思监、朴不花指责孛罗帖木儿与老的沙图谋不轨,要求皇帝驱逐孛罗帖木儿。孤立无援的元顺帝不得不听命于皇太子,下诏削除孛罗帖木儿兵权和官爵,贬居四川。

宗王不颜帖木儿、秃坚帖木儿愤愤不平,起而与孛罗帖木儿联合,并上书元顺帝,为孛罗帖木儿申辩。元顺帝感到孛罗帖木儿忠于自己,是他与皇太子一方抗衡的重要砝码,于是复下诏书,历数搠思监、朴不花恣意弄权、欺下蒙上等罪状,将搠思监流放岭北,朴不花流放甘肃,恢复孛罗帖木儿官职。然而,此时皇太子一方的势力已跃居元顺帝之上,所以,诏书虽下,搠思监、朴不花二人权未解,职未卸,照常在朝中掌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元顺帝再次屈从于皇太子,下诏命扩廓帖木儿统兵进讨孛罗帖木儿。

一个月后,爱猷识里达腊返回京城,再次下令扩廓帖木儿进讨孛罗帖木儿。扩廓帖木儿分兵三路,一路由部将白琐住率领,开赴京城御守,另外二路军队进逼孛罗帖木儿驻守的大同(今属山西省)。孛罗帖木儿怒杀搠思监、朴不花二人,留下一部分军队守卫大同,他自己则带着秃坚帖木儿、老的沙,率领主力大军直捣大都(今北京市),扬言要尽除朝中奸臣。京城大震,爱猷识里达腊亲自率领军队迎战,结果大败而回,在白琐住军队的护卫下匆匆逃往太原扩廓帖木儿军中。孛罗帖木儿拥兵入城,偕同秃坚帖木儿、老的沙面见元顺帝。元顺帝当即任命孛罗帖木儿为中书左丞相,老的沙为中书平章政事,秃坚贴木儿为御史大夫。不久,又提升孛罗帖木儿为中书右丞相,节制天下军马,总揽国家大权。孛罗帖木儿上任后,立即杀了元顺帝宠幸的“倚纳”和近臣,驱逐西藏僧人,幽禁奇氏。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三月,爱猷识里达腊下令扩廓帖木儿与李思齐出兵声讨,并调遣岭北、甘肃、辽阳、陕西等地军队增援。孛罗帖木儿派遣秃坚帖木儿率兵进讨上都皇太子同党,又调兵南下抵御扩廓帖木儿军队。这个时候,孛罗帖木儿荒淫无度,在数月之内,共纳40多女子为妾,整天与老的沙等人饮酒作乐,甚至酗酒杀人。朝臣都对他心怀恐惧,元顺帝渐渐失去了对他的信任。朝中倾轧、军阀混战以爱猷识里达腊和扩廓帖木儿的胜利而告一段落,步步退却的元顺帝仅仅保住了皇帝宝座。

顺帝逃跑,元朝灭亡

在这期间,朱元璋的队伍迅速崛起,直接威胁着元朝控制下的北方地区。朱元璋先后剪除群雄,声威大震,决定派兵北伐,消灭元朝。

这时,元朝内部宫廷斗争更甚。爱猷识里达腊逃奔太原(今属山西省)时,曾想仿效唐肃宗在灵武称帝的故事,自立为帝,扩廓帖木儿不同意。孛罗帖木儿被杀后,奇氏传旨到军中,命令扩廓帖木儿以重兵扈从皇太子入京,目的在于胁迫元顺帝退位。

奇氏再次劝扩廓帖木儿出面逼使妥懽贴睦尔让位与皇太子,扩廓帖木儿又予以拒绝,由此得罪了奇氏母子。元顺帝本与扩廓帖木儿不和,又忌他兵权太重,朝中大臣也觉得他年纪轻、资历浅,不把他放在眼里。在军中骄纵惯了的扩廓帖木儿做了两个月的左丞相,很不得志,在京城实在呆不下去了,只好上奏元顺帝,请求外出带兵。至正十五年(1365年)闰十月,元顺帝封扩廓贴木儿为河南王,命他代皇太子总制天下军马,进讨江淮。

扩廓贴木儿率大军离开大都后,不仅无意整军出战,反而借元顺帝授予他的军事大权,随意征调各路军队,引起军阀头目不满。元顺帝开始怀疑他有叛逆之心。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八月,元顺帝严厉责备皇后与皇太子,他说:“过去孛罗贴木儿举兵进犯京师,而今扩廓贴木儿总兵天下,很不得利,你们母子误了我的天下。现在国家分崩离析,困难重重,都是你们母子造成的。”说完,元顺帝怒气冲冲地打了爱猷识里达腊几拳。尔后,元顺帝下诏命皇太子总制天下兵马,并令扩廓贴木儿率领本军自潼关以东出兵江淮,李思齐自凤翔以西进取四川,张良弼、孔兴、脱列伯共取襄樊。但诏书虽下,皇太子坐视不动,扩廓贴木儿及诸路军阀也都拒命不受。扩廓贴木儿的部将貊高、关保见主帅不奉君命,只顾打内战,倒向朝廷一边,转过头来攻打扩廓贴木儿,得到元顺帝的支持。www.guayunfan.com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国号为明。二月,徐达率军攻占山东各地,接着回师河南,兵锋直指汴梁、洛阳。而元朝军阀内战仍在继续。这年闰七月,元顺帝见局势不妙,心中十分害怕,只好再恢复扩廓贴木儿河南王和中书左丞相的职务,让他率军南下,幻想依靠他挽回败局。这时,明军已经会师山东临清,直趋大都。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闰七月二十八日,徐达率领明军攻陷通州,元顺帝闻知,不顾大臣们的再三劝请,决意出逃。当晚,妥懽贴睦尔率同后妃、太子和一些大臣,打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今北京昌平市北),奔向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八月二日,徐达率军攻入大都,至此,统治了97年的元朝政权宣告结束。

相关链接 红巾军起义

元朝末年,爆发了以红巾军为主力的农民武装起义,各地红巾军为推翻元朝统治进行了大规模的起义战争。

元朝后期,以蒙古贵族为主的统治阶级,对各族特别是汉族人民的掠夺和奴役十分残酷。他们疯狂地兼并土地,把广阔的良田变为牧场,如大臣伯彦得赏赐土地就达2万顷。大地主“广占土地,驱役佃户”,农民失去土地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沦为奴婢。官府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

元朝统治者挥霍无度,到处搜罗民间美女,天天供佛炼丹。政府财政入不敷出,滥发货币,祸国殃民。加上黄河连年失修,多次决口,出现了“饿死已满路,生者与鬼邻”的悲惨局面。反抗的烈火在人民心中燃起。

1351年,元朝政府强征农民15万人挖黄河河道。监督挖河的官吏乘机克扣河工“食钱”。河工挨饿受冻,群情激奋。在这种情况下,刘福通遂利用白莲教和弥勒教暗暗串通穷人。刘福通派了几百名教徒作民夫,在工地传布“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歌谣,暗中凿了个一只眼睛的石头人埋在工地。民工挖出后,反抗的烈火顿时燃起。

刘福通,颍州(今安徽阜阳)人,与白莲教另一首领、河北永年人韩山童一直在北方地区秘密传教,宣传“明王出世”、“弥勒佛下生”,以吸引群众。石人挖出,时机成熟。在韩山童、刘福通领导下,3000人在颍州颍上县白鹿庄准备起义,因事前泄密,遭到敌人包围,韩山童牺牲。刘福通突围后把起义群众组织起来。起义者一鼓作气占领颍(今安徽阜阳)、罗山(今河南罗山县)、上蔡(今河南上蔡县)、真阳(今河南正阳县)、确山(今河南确山县)等地。

因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又因其烧香聚众,也称“香军”。红巾军所到之处,开仓散米,赈济贫农,深得人民拥护,群众纷纷加入,红巾军队伍迅速扩大到几十万人。在红巾军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农民纷起响应。人数较多的有蕲水(今湖北浠水)的徐寿辉部、萧县(今安徽萧县西北)的芝麻李部、南阳的布王三部、荆樊的孟海马部、濠州(今安徽凤阳东)的郭子兴部等。

为推翻元朝的反动统治,起义军提出以“明”斗“暗”(“明”指起义军;“暗”指元朝统治)的口号,鼓舞群众向封建官府作斗争。1355年,刘福通率军攻下亳州(今安徽亳县),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

1357年,刘福通分兵三路北伐。东路由毛贵率领,经山东、河北攻入大都;中路由关先生、破头潘等率领,攻向山西、河北一带,经大同直捣元上都,放火烧毁“富夸塞北”的蒙古皇宫,继续转战辽东各地;西路由大刀敖、白不信、李喜喜率领,直趋关中,攻下兴元(今陕西南郑县)、凤翔(今陕西凤翔县),转战四川、甘肃、宁夏各地。农民起义军节节胜利,出现“官府四散躲”、“红军府上坐”的大好形势。

三路大军转战各地的同时,刘福通率部于1358年五月又攻克汴梁,定为国都。在红巾军沉重的打击下,元王朝危在旦夕,其统治者如热锅里的蚂蚁,惊慌失措,先派遣的回军、汉军溃败后,又派脱脱的弟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耳带兵镇压,结果又大败而归,军资兵器几乎丢光。元朝统治者搜罗一切反动力量,孤注一掷,从各处向红巾军扑来。红巾军英勇抗击官兵和地主武装的进逼。但是,由于兵力分散,三路大军流动作战,没有巩固的根据地,又缺乏周密的作战计划,往往使所占之地得而复失。另一方面,正当红巾军与元朝军队进行殊死斗争的关键时刻,义军领袖刘福通遇难,中原地区的红巾军被地主武装镇压下去。1363年,红巾军建立的韩宋政权结束了。

而在南方,朱元璋的起义军发展迅速。朱元璋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原是郭子兴红巾军部左副元帅,后独树旗帜,背叛农民军,成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元洪武,国号大明。元王朝在各地农民军打击下终于灭亡了。

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在我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红巾军为主力的农民起义军在广大劳动百姓的支持下,分路出击,快速推进,奋力攻杀,先扫外围后攻坚城,大量歼灭元军有生力量,加速了元朝的灭亡。特别是刘福通等领导的北方红巾军横扫中国北部的广大地区,沉重地打击了元朝政权的腐朽统治,为最后推翻元王朝奠定了基础。他们前后坚持斗争13年,经过“大小数百战”,波及大半个中国,显示出农民革命战争的巨大威力,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