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刻_近代天津十大收藏家
明代毛晋的汲古阁刻本,简称“毛氏刻本”或“汲古阁本”,始于晚明天启,清康熙时犹有刻书存世,是中国雕版史上由明入清的代表。
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江苏常熟毛晋(1599—1659年,初名凤苞,字子久。后改名晋,字子晋,号潜在。以字行),用毕生精力刊刻流传了许多古籍。藏书八万四千余册,多宋元刻本,建汲古阁等藏书楼而储之。又因毛氏所刻各书版心下多刻有室名“汲古阁”三字,世称“汲古阁本”。毛氏藏书极丰富,苏州、常州一带流传有“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鬻书于毛氏”(叶昌炽《藏书记事诗·毛晋》)的谚语。自明万历至清顺治初的四十余年中,毛氏刻书六百余种,刻书板片达109567块。毛晋是历代私家刻书最多者,是名副其实的杰出的出版家。曾校刻《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六十种曲》等。因为毛氏刻书多、流传广,故有“毛氏之书走天下”的誉称。谁知好事变坏事,唯其多,得来容易,所以当时的好古藏书家并不重视“汲古阁本”的收藏。直到百年之后,清道光年间有人编辑了《毛氏书目》,后又有顾湘《毛氏校刻书目》和鲍芳谷《汲古阁刊版存亡》二书,藏书家们才开始即目求书,搜集毛氏刻本。
陶公在收藏“汲古阁本”的数十年中付出了极大的辛苦,他遍访并委托京、沪书林好友代为搜罗,共收藏到五百四十余种,为顾湘《毛氏校刻书目)总数的十分之九,堪称毛氏汲古阁本收藏之冠。其中珍本有《十三经注疏》、《十七史》、《文选李善注》、《六十种曲》等。《十三经注疏》,初印、宽大、每经之后均有长方木记、篆隶不一,又有钱谦益等序,实为罕见。《十七史》,开花纸宽大精印,有钱谦益序,曾为莫郘亭所藏,海内仅见。《文选李善注》为毛晋据宋本重雕本。《六十种曲》为毛晋订正汇刻我国古代篇幅最大流传最广的戏剧作品集。
为什么陶公特嗜“汲古阁本”?他在所编《明毛氏汲古阁刻本目录》中作了回答:“毛氏雕工精审,无书不校,既校必跋。纸张洁练,装式宏雅。”(www.guayunfa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