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家屯_关于范蠡的事迹
范蠡的大船还在江上行驶着,家人们都已经渐渐适应了海上的生活,也开始热衷于烹饪各种海产品,学着做些鱼干之类。跟着范蠡,这些下人们也都变得聪明好学起来。就算日后离开范家,他们也可以到哪个渔村自立生活。当然,没人会傻到离开这么好的靠山的。
最后范蠡确定了定居之所———齐国。
齐国是由太公望建立起来,以周为宗室的国家。当年太公望也是个传奇的军事人物,周朝因他立下大功,所以将齐地封给他。他也是一个重视贸易、将国富当作根本的聪明人。在齐国,他致力于发展制盐业和渔业,很快就使齐国变得强大富足。
在齐水的沿岸有一个名叫薄姑的小村落。这个村落虽小,却五脏俱全。因这里坐落在河流边,所以土地肥沃,庄稼也长得欣欣向荣,乃是一处福地。范蠡就这样带着他的家族定居在了薄姑,继续用着鸱夷子皮的名字,开始建立他人生的第二个产业。(www.guayunfan.com)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了。接下来,一代军师范蠡将会演绎一段白手起家的人间奇话。起初,他亲自拿着锄头,带着家人在薄姑开垦土地、种植农物,同时着手制盐业。与他在吴国时候的情形类似,他没有闷着头只看脚下,他派出了很多人去到全国各地了解粮食的产量,是丰收还是歉收,是卖得贵还是卖得贱。人们将消息带回来,他就将这些数据放在一起,整理分析。
致富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范蠡并不着急,他可以等,在越国陪同勾践忍辱负重20年,他都等了,现在心情轻松地经商,他更能等。这也是范蠡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千万不要急功近利。
半年净赚200万,3年成为千万富翁?两年买车,5年买房?着急娶媳妇,所以赶快找项目在一年之内成为大款?买张彩票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一个月减掉20斤?
听起来夸张,却偏偏是很多年轻人的真实愿望。然而愿望越离奇,就越难实现。你越是急着赚钱,钱就越难赚,你越想快点儿瘦下来,就越容易反弹变得更胖。人要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寂寞,要学会等待,要懂得遵循自然规律,不能逆天而行。你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眼前能做到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你勤勤恳恳,懂得变通,当大运落在你头上的时候,自然能够使你飞黄腾达。
初到薄姑的范蠡就是这样,他不急,一点儿都不急。天道循环,他要等待时机。如果这时机到他死时也不出现,只能说他运气不好,没什么好沮丧的。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只要付出就有收获。相信自己,永不放弃,就能实现愿望。放手一搏,是成是败看老天。
……别再相信这些漂亮话了。相信顺应天时,积少成多吧。奇迹是可以创造,但那是在你已经创造了实现奇迹的必要条件之后。想要获得大成就,先积累自身力量再说。在越国,范蠡采用富国强兵策,用了20年的时间为越国积累国力,而到了薄姑,范蠡也将运用他的经济头脑,为他的家族积累实力。实力包括掌握信息的能力与自身的生产力。
在积累的过程中,薄姑很快就不再叫薄姑了,它开始变成范家屯,或者叫鸱夷屯。范蠡带着家人在薄姑白手起家已经将近十年。如今,这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成为了范家的人,他们有些是投靠来的,有些是范蠡为了发展产业收纳来的,很多此地的原住居民也愿意跟随范蠡,与他一起发家致富。
这日,范蠡正在家中分析账本,考虑如何调转资金,一下人来到,说有一位盐商求见。范蠡放下手中账本,让下人将这位盐商请人。过一会儿,下人带来了一个年轻人。这人让范蠡看着有些眼熟。他神采飞扬,很有范蠡当年人越时候的风范。
“晚辈郑风拜见鸱夷先生。”年轻人谦逊行礼,微笑道。
范蠡仔细看了看他,“我好似见过你。”
郑风很开心,“没想到先生对晚辈还有印象!先生可记得,10年前,在沪村?”
范蠡恍然大悟,他这才想起,眼前这个青年正是那年在沪村遇到的书呆子。他好奇地问道:“你不是想加官进爵,怎么做起了盐商?”
郑风有点儿不好意思,他说:“当年郑风愚笨,自以为书读得多了就能成为厉害的大官。可是没想到,读了那么多的书,却算不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题。我连鱼都卖不好,有什么本事当官呢?所以我就丢掉了所有的书,跟父亲一起卖鱼去了。后来我发现卖盐比卖鱼赚得多,就去学习制盐贩盐。我听说在齐国有一位很厉害的名叫鸱夷子皮的盐商,听人的形容,觉得和先生特别像。我才来此拜访。原来真的就是先生!”
范蠡点了点头,感慨道:“原来一个人不经意的几句话、无意间做的一件事就能改变另一个人的人生。”他想,如果他不出现,可能郑风的一生也就是个不得志的书生,最后郁郁而终一辈子,但因为他说的话,让郑风改变了生活态度,虽然没有做到大官,但至少在商场上如鱼得水。在郑风的生命里,范蠡就是他的变数。
他又想起,当年在越国,如果不是他时刻安抚勾践,让勾践没有急躁出兵,保存实力,那现在可能越国早已被吴国灭掉了。而如若允常没死,勾践始终是一个太子,那么范蠡的命运恐怕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说,勾践也是范蠡生命中的变数。
但是反过来想,当年范蠡到沪村,看到郑老伯时,他也是忽然心有所感,想见见郑老伯的儿子。这与其说是偶然,不如说是冥冥中自有天定。也许郑风浑浑噩噩十几年,就是在等待范蠡的到来。
郑风听到范蠡的话,说道:“郑风要感激先生那不经意的几句话才是。若没有先生,郑风现在恐怕还在辜负着老父的期望,走着错误的路。”
范蠡却摇头,他笑道:“没有什么路是必然错误或者正确的。无论怎样的路都是你选择的人生。”
郑风却道:“先生此言差矣。当年越国强盛,勾践称霸。那时候范蠡因为看出勾践的本性,离开了越国,而文种就糊涂地留下来。最后虽然不知范蠡去了何方,但总算留下一命,文种就一命呜呼了。”
范蠡看着郑风,问道:“你好像很喜欢范蠡?”
郑风点头:“他是当世奇人,年轻人哪个不喜欢?哪个不向往?”
范蠡问:“那你知道范蠡离开越国后,又做了什么?”
郑风摇头,遗憾地说:“我说了啊,最后谁也不知道范蠡去了何方。”
范蠡起身,踱着步子来到门口,看了看天。郑风的话让他想起了许多从前的事。想起文种,想起勾践,想起伍子胥,想起那些如尘风一般在时光的流水中逝去的人们。范蠡走了,文种留下,范蠡活下来了,文种死了。真的是因为范蠡对了,文种错了吗?文种错在哪里呢?误信君王吗?
不对,不是这样。范蠡知道,并非如郑风说的那样。文种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只是做了他想做的。也许文种在临死前的那一刻,心中是悔恨的,但是他若逃离,未必不会悔恨一生。文种与范蠡从一开始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范蠡可以不带负罪感地离开,文种不行,他如申包胥一样,是深得儒家思想的洗礼的人,是那种君要臣死臣必赴死的类型。
范蠡对郑风说:“你错了。范蠡与文种只是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们并无谁对谁错。”
既然范蠡这样说,郑风只有点头听从。
范蠡又道:“郑风,你愿不愿意到我这里来,跟随我一同经商?”
闻言,郑风立即喜笑颜开道:“这正是郑风来此的目的啊!郑风早已听闻鸱夷先生的大名,一直希望能够跟随先生,无奈无人引荐,心中遗憾。而今,因怀疑先生是当年沪村的那位先生,才借机会来此,希望先生能看在当年的一面之缘,收留郑风。没想到先生竟主动提出,郑风实在受宠若惊!”
范蠡笑道:“果然是个油嘴滑舌的生意人。”
郑风又见机说道:“郑风早已决定,如果先生愿意接纳,我就将老父老母也带到此地,将所有的生意都挪来这边,从此在鸱夷屯安身立命。”
范蠡点头,“好,我会为你安排人手,帮助你打理生意,而我希望你能留在我的身边,做我的助力,你可愿意?”
“愿意愿意!简直求之不得!”郑风的整个人浑身上下都是笑意了,他欣喜地说道,“我这就回去打点,将家中的人带过来!”
范蠡与所有的慈祥长者一样,微笑道:“去吧。”
郑风欢喜地离开。范蠡心想,若是郑风知道自己则是他时常挂在口头上的范少伯,不知会作何感想?他猜他那时的表情一定会非常有趣。人一上了年纪就喜欢怀旧,范蠡忽然想起,已经有许多年没人叫他少伯了。
如郑风这样慕名而来的年轻人还有很多。薄姑这个曾经的简陋的小村庄,在范蠡的带领下,慢慢变得商业化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