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伍子胥之死_关于范蠡的事迹

伍子胥之死_关于范蠡的事迹

时间:2023-04-0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伍子胥之死_关于范蠡的事迹在范蠡的政治生涯中,他遇到的最厉害的对手便是伍子胥。太子建得到消息,立即打点行囊逃到了宋国。伍子胥没有回答。来者又要逮捕伍子胥,却见伍子胥举起弓箭,挽弓将箭头对准了来者。而伍子胥逃走的方向,正是太子建去的宋国。太子建与伍子胥自然不是只想找一个安身的地方,他们希望能借他国之手为自己报仇。郑定公一怒之下杀死了太子建。伍子胥对渔翁十分感激,过了江之后,伍

伍子胥之死_关于范蠡的事迹

在范蠡的政治生涯中,他遇到的最厉害的对手便是伍子胥。这个人基本上是无懈可击的。

无法控制的人,你就只有杀了他。当然,你不能自己动手,你得借刀杀人。总有一个你能控制得了的人拥有杀死他的能力。

伍子胥曾经是楚国人,名叫伍员。他的父亲名叫伍奢,当年是楚平王的儿子,太子建的太傅。太傅也是一个高危的职业。如果你辅佐的太子不幸被人扳倒了,你的日子从此也就不好过了;如果你辅佐的太子成功上位,你也有可能被人涉嫌摄政而被太子视为眼中钉。总之,当官最好不要做什么太傅。

太子建当时还有一位少傅,名为费无忌。这个费无忌很有意思。有一次他为太子选妃,看到一位秦女非常漂亮,就对楚平王说:“此女如此美丽,大王何必将她许给太子?不如自己留下吧!”(www.guayunfan.com)楚平王见了秦女,觉得主意不错。就这样,费无忌得到了楚平王的重用,却成了太子建的眼中钉。得罪了太子可不是好事,日后太子继位,有你好受的。为了避免将来面临苦难,费无忌开始打起对付太子建的主意。

政治矛盾就这样出现了。费无忌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每日里对楚平王进献谗言,让楚平王疏远太子建。楚平王本就对太子建不是很喜欢,这么一来,他就更不喜欢了。他将太子建安排到楚国边界去驻守边疆。人离得远了,就眼不见心不烦了。

可是去了边疆的太子还是太子,日后还是要成为楚王的。费无忌不但将他的女人送给了平王,还怂恿平王把他发放到边疆。这梁子结得这么大,根本解不开的。现在虽然是相安无事,但费无忌知道,他与太子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你知道一场聚会中,最惨的是谁吗?不是被整得一塌糊涂的,也不是出钱请客的,而是没来的。

你没去,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尽情地拿你说笑、造你的谣。因此,如果你很在意自己在某个人群中的地位和形象,就千万不要缺席任何一场聚会。

太子建远在边疆,所以在朝上,费无忌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说他的坏话了。他对平王说:“太子因为您娶了秦女,一直在怨恨着您。自从太子驻守边疆,他便一直与外敌通信,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带领军队过来夺取您的性命!”

楚平王本就因抢了太子的女子有些心虚,听他这么说,更心虚了。他招来伍奢,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伍奢知道这一切都是费无忌搞的鬼。他告诉楚平王:“请大王莫要相信小人的谗言!太子建乃大王至亲,怎会对大王产生二心?他身为太子,他根本不必谋反!”

费无忌冷笑道:“太傅此言差矣!就算太子早晚要继承王位,他也愿早不愿晚!史上太子篡位的事情本就很多,你凭什么因为他是太子,就说他没有野心?更何况他本就怀恨在心!”他又对楚平王说道:“大王,太傅多年来辅佐太子,他早已与太子串通一路。太子夺取了王位,太傅自然也少不得好处的!”

楚平王听了果然大怒,他立即下令将伍奢囚禁,并命令司马奋扬赶去追杀太子建。好在司马奋扬是个拎得清的人,他知道这一切不过是费无忌的阴谋与楚平王的心虚,所以他暗中派人赶去告诉太子建,让他提前逃走。太子建得到消息,立即打点行囊逃到了宋国。司马奋扬到了地方,扑了个空,便回复平王,告知太子建已然逃跑。

费无忌又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他们都非常厉害。斩草须除根。平王囚禁了伍奢,他的两个儿子一定不开心,他们一定会找大王算账的!”平王觉得很有道理。

在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费无忌与楚平王都是被害妄想症十分严重的。本来没事,都是他们自找事。导致那些本来没什么想法的人也不得不开始有想法了。

楚平王派人告诉伍奢:“把你的两个儿子叫来,否则你就必死无疑。”

伍奢告诉使臣:“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伍尚,他为人宽厚仁慈,只要让他来,他必定会来。但是我的小儿子伍员十分固执,而且桀骜不驯,他一定不会来的。”

楚平王听了使臣转述的话,并不相信,仍旧派人去召伍奢的两个儿子。并告诉他们,去了,伍奢就能活命,若是不去,他就处死伍奢。

伍尚听了此言,当下立刻就要前去。但伍子胥则对哥哥说:“楚王根本是想杀了我们,他不会因为我们去了就饶了父亲与你我的性命。楚王心思狭隘,把我们叫去,难道还会为了请我们吃家宴吗?只要你我到了那里,就会和父亲一起被处死!这样完全是在徒增牺牲!倒不如你我现在就逃往别国,他日归来为父亲报仇!”

伍尚却说道:“可是他日你我若无法报仇,那现在逃跑又有什么意义呢?”

伍子胥没有回答。

伍尚说道:“我宁愿与父亲共同赴死。弟弟,你聪明又有胆量,哥哥相信,有朝一日,你定能归来为我与父亲报仇!”说罢,他双手负于身后,决定将自己的性命交给来逮捕他的人,交给楚王。伍子胥知道他再说什么也是无用。

来者又要逮捕伍子胥,却见伍子胥举起弓箭,挽弓将箭头对准了来者。来者不敢上前,只有任由伍子胥逃走。而伍子胥逃走的方向,正是太子建去的宋国。

伍子胥来到宋国时,宋国也并不太平。为了安身,伍子胥在找到太子建后,就带着太子建逃往郑国,郑国的君臣都十分友好地接纳了他们。

太子建与伍子胥自然不是只想找一个安身的地方,他们希望能借他国之手为自己报仇。这期间,太子建又去出访晋国。晋国公对太子建说:“太子素来与郑国交好。郑国对太子非常信任,不如太子为我们晋国做内应,来个里应外合,灭掉郑国。事成之后,孤王将郑国国土分封给太子,如何?”

太子建并不是背信弃义的小人。但有时候,人性是很奇怪的。给你100块钱,让你出卖一个最好的朋友,不杀人、不放火,只要把朋友最不愿意被人知道的秘密说出来,你愿意吗?你也许觉得,朋友之间最重要的就是忠诚和义气,为了100块钱出卖朋友,不可能。但是给你1000块呢?一万块呢?一个亿呢?有时候人们之所以善良,只因诱惑不够。

太子建的女人被楚平王抢去,又因为楚平王的被害妄想而不得不逃亡他乡,对他来说,什么都不会比心中的仇恨更重要了。所以,当晋王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太子建心动了,他忘记了郑国上下对他的接纳,忘记了道义。他决定接纳晋王的建议。

好在天不亡郑国,太子身边的一个随从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吴王。郑定公一怒之下杀死了太子建。与太子建同来的伍子胥自然也不会好,他听到风声后,就连忙带着太子建的儿子胜逃跑。

当他们跑到江边的时候,看到那里有一位渔翁正乘着船,见到伍子胥与胜匆忙前来,便搭上他们,带他们渡江。伍子胥对渔翁十分感激,过了江之后,伍子胥将身上的佩剑解下,对渔翁说:“这把剑价值500金,就此送予老人家!”

渔翁并没有接过佩剑,他笑道:“楚国已经颁布了法令,但凡抓到伍子胥的人,奖励粮食500石,并且封王封爵。这些,可不仅仅值500金啊!”

伍子胥愣了,原来渔翁早已知道他的身份。对方却并没有将他交给楚国,而是帮助他逃亡。伍子胥感激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大恩大德并不是一句谢谢就能够对付的。

渔翁已经离去,伍子胥知道,他若就这样异死他乡,非但对不起自己的父亲哥哥,更对不起这冒险帮助他的老翁。

一路逃亡之后,伍子胥终于来到了他逃亡的终点———吴国。当时的吴国新王刚刚执政,公子光为将军。伍子胥来到吴国后,被公子光发现,公子光对他的才能十分欣赏。于是他通过公子光见到了吴王,就此在吴国安顿下来。

几年后,楚国与吴国因为养蚕的问题而引起纷争,吴国派出公子光带兵攻打楚国。公子光前往,攻下了楚国的钟离、居巢两地。但他并没有深人攻打,而是就此带着胜回到吴国。

伍子胥于是向吴王说道:“以吴国现在的兵力,要彻底灭掉楚国也是完全可能的。大王只要派公子光再次前往,定能一举攻下楚国!”

公子光却向吴王反驳道:“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都被楚王杀死。他这么说,只不过是为了报私仇而已!现在攻打楚国,根本没有完全的胜算,还望大王明察!”

吴王也觉得贸然出重兵风险太大,就没有接纳伍子胥的建议。也许伍子胥当真是存着私心的,但是公子光也未必就是没有私心。

伍子胥固然是希望能借吴国的手,为自己的父亲和兄弟报仇。但是他也是在仔细分析了楚国与吴国的兵力之后才向吴王发出的建议。公子光这样坚决地否定他的提议,只能说明公子光不愿在外打仗。

既然不愿意外出,那便是愿意留在国内了。以公子光之性情,他留在国内,当然不是畏战,更不是为了在家里享福,他会将力量留在国内,定是因为他的野心在国内。他想得到的不是胜利归来的荣耀,而是更高的权力。伍子胥看出了这一点。

伍子胥与吴王并没有什么交情,他也不愿意参与吴国的内政。他看出来,与吴王相比,公子光更加出色,在未来,这个人必能成其大事。因此,伍子胥向公子光推荐了专诸,他自己则暂时离开朝廷,带着太子建的儿子胜在乡下找了个地方归隐田园。

公子光不愿意出兵攻打楚国,伍子胥固然是遗憾的,但他之后,总有一天,他必能手刃仇人。

可惜,他的遗憾始终未能解脱。因为还未等他去报仇,楚平王就死了。那是在伍子胥来到吴国的第五年,楚平王忽然魂归西天。楚平王是个喜欢猜忌的小心眼的人。一个人如果心眼小,那他的命也长不了。

楚平王一死,吴王就趁机派兵袭击楚国。这个时候,公子光知道他的机会来了,他趁着国内空虚,让专诸暗杀了吴王,并自立为王。这才是公子光打的算盘。

公子光自然便是阖闾。阖闾一上任,便召回伍子胥,将其封官,与其共讨国事。若没有阖闾,伍子胥就不会在吴国立稳脚跟,也不会有后来的官拜大夫。所以说阖闾对伍子胥有知遇之恩并不为过。也正是因为如此,伍子胥才决定毕生效忠阖闾。

而在楚国,还有一个人与伍子胥有着同样的命运,这个人名叫伯嚭。

楚国新上任的国君杀死了大臣伯州犁,伯州犁的孙子便如伍子胥当年一般逃离楚国,来到吴国。伍子胥听说了伯嚭的事情,顿感同病相怜,因此向吴王推荐了伯嚭,吴王将其封为大夫。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同样的经历并不能养出同样的人。两粒种子,你使用同样的方式去浇水施肥,但最后它们长成的样子只会决定于它们的种类。所以具有同样经历的人并不一定就适合做朋友。

阖闾上任的第三年,便带着伍子胥与伯嚭攻打楚国,占领了舒地。就在阖闾想要进攻郢都的时候,将军孙武说:“现在军队已经十分疲惫,再打下去也不会有之前的战力,所以应当见好就收,先回国休整。”阖闾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收兵回国。

今后的几年里,吴国始终没有停止对楚国的进攻。一直到阖闾上任第九年,他问伍子胥与孙武:“当年你们没有让孤王攻人郢都,那么现在呢?”

伍子胥说道:“要攻打楚国,并不一定要靠蛮力攻打。如今唐国与蔡国对楚国都有怨恨,大王要想攻打楚国,不如先找唐国与蔡国来帮忙。”

阖闾认为很有道理,于是派出使臣出使唐国与蔡国。一般有着共同敌人的伙伴都是很容易结成联盟的,所以他们一拍即合。在这场战役中,阖闾出动了吴国的全部兵力,并联合唐国与蔡国的兵力共同攻打楚国。这次战役的结果,是大获全胜。

这是一段人们十分喜爱谈论的故事。千百年来,可能没人记得费无忌是谁,春秋战国那么多将领,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也记不住几个。但是绝大多数人都知晓伍子胥这个名字。甚至连范蠡,都不如伍子胥出名———虽然最终结束伍子胥性命的罪魁祸首就是范蠡。

吴军攻人了郢都,伍子胥四处寻找楚昭王,但没有找到,但他找到了楚平王的坟墓。他想起父亲与兄长的惨死,想起自己那一路的逃亡,他愤怒地将楚平王的尸体从坟墓里拖出来。

这个时候的楚平王的尸体早已经烂得不像样子了,可是伍子胥还是没有放过他,他拿出鞭子对着这具尸体抽打了300多下,最后抽累了,才停下来。鞭尸一词,大概就是从这里来的吧。

曾经,伍子胥在逃离楚国之前,他对好友申包胥说:“楚国负我,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将楚国夷为平地!”申包胥却说道:“那我将以毕生之力保护楚国。”

如今楚国灭亡,申包胥逃到了山中,他派人传话给伍子胥:“你这样报仇简直太过分了。虽然人定能胜天,但是老天发起怒来,人也不是对手的。你曾经是平王的臣子,曾经跪拜在平王的脚下。如今你不但带着兵踏平了曾经的祖国,还将曾经的君王拖出来鞭尸,这不光是在侮辱楚平王,更是在侮辱你曾经的祖国!你的行为简直就是丧尽天良!你终有一日会得到报应的!”

伍子胥听完,却不以为然,他告诉这个人:“你替我告诉申包胥,我伍子胥本就是违背常理的人!我今日这样做,丝毫不会后悔!”

申包胥心中悲愤,他逃到秦国,向秦王求救。这件事情本来与秦王一点关系也没有,所以秦王拒绝了他。于是,申包胥就那样站在秦国的朝廷上每日痛哭,连着哭了7天7夜。他是真的深爱着自己的国家,他为国家的末路悲哀,为曾经挚友的反目相向悲哀。

秦哀公见此,不由感慨道:“楚王是个无道的昏君,但没想到这样的君王手下还能有申包胥这样的臣子。秦国会出兵帮助楚国,但不是为了楚王,只为这世上难得的忠臣!”秦哀公派出了500辆战车围吴救楚。

申包胥的努力得到了成果,情势立刻逆转。阖闾始终在楚国寻找楚昭王,听闻秦国的攻击,他派出弟弟夫概回到国内。谁知夫概回到吴国,第一件事便是自立为王。

为此,我们只能说……不愧是亲兄弟。

阖闾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放弃楚国,回到吴国夺回王位。夫概兵变失败,只有逃到楚国,楚昭王借此机会夺回了郢都,并接纳夫概,将堂溪封给夫概。

阖闾自从上任以来,他始终没能停止征战,最后他的生命也是在战场上结束。而在他的征战生涯里,伍子胥始终伴随他左右。而在伍子胥的生命里,他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恰是与阖闾四处征战的日子。

一直到阖闾死于携李之役,伍子胥便将希望寄予在了夫差的身上。谁知这一次,他的好运气结束了,因为他遇到了范蠡。

申包胥的话大概是对的,人不能做太过丧尽天良的事情。伍子胥鞭尸的行为太为逆天,于是范蠡被派到了他的面前。

说到底,夫差还是信任伍子胥的。就算伍子胥多么让他生气,给了他多大的压力,夫差还是不可能对伍子胥做什么。或者说,他不敢对伍子胥做什么。伍子胥是先王留给他的贤臣,他如果敢对伍子胥怎样,就说明了对先王的不敬。

范蠡要想解决伍子胥,单靠西施的迷惑、伯嚭的中伤还是不够,他必须有一个契机,一个能让夫差对伍子胥足够误会,让伍子胥有着必死理由的契机。

本书在前面就讲过三人成虎的故事。范蠡对付夫差,已经使用过这种方法,同一种方法对付同一个人,通常不会成功,但夫差是个例外。

伍子胥尚可能与范蠡斗一斗,夫差却完完全全不是范蠡的对手。西施的枕边风继续吹,伯嚭的造谣中伤继续进行,西施与伯嚭越是可爱,在夫差的心中,伍子胥的形象就越是可憎,可憎万分。

夫差已经完全不信任伍子胥了,伍子胥不论对他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伍子胥知道,夫差彻底被西施与伯嚭攻陷,吴国将亡。

时机已经成熟,范蠡让伯嚭向夫差中伤伍子胥,说他要联合齐国攻打吴国。夫差自然是不信的,他就算再讨厌伍子胥,也明白伍子胥不是会背叛他的人。但是伯嚭三番五次对夫差讲,夫差渐渐地终于还是动摇了,他决定试一试伍子胥,便派遣伍子胥出使齐国,并暗中派人观察他的行为。

伍子胥知道吴国将亡,他伍子胥虽死无憾,但他不能眼看自己的孩子受苦。因此,借着出使齐国的机会,伍子胥将自己的孩子托孤给了齐国。

眼线归来告知了夫差这件事情。伯嚭立刻对夫差说:“如果伍子胥对大王并无异心,那他为何要将孩子送到齐国?他根本就是担心自己一旦叛乱,大王会对他的孩子动手,所以才将孩子送到他将来要效忠的主人那里!”

夫差听了大怒,说道:“即使你不说,我也早就怀疑他了!”他派出使臣,将宝剑赐给伍子胥,让他自尽。伍子胥双手捧着宝剑,悲愤地仰天长叹:“真正的奸臣小人正在朝中作乱,大王却要来杀我伍子胥!我与你父亲阖闾征战四方之时,那时何等风光!当年公子们都想成为太子,是我伍子胥在先王面前冒死相争,才让你得到太子的职位!当初你被立为太子时,甚至答应将吴国分我一部分!我伍子胥不想要吴国的国土,只希望你夫差做一个明君,让吴国千秋万代!没想到你现在竟要听信谗言杀我性命!罢了罢了!”

他告知他身边的门客:“在我死后,你们要在我的坟墓上种上梓树,当那树长大之后,刚好可以做夫差的棺材!你们将我的双眼挖出来,悬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楼上,我要亲眼看看勾践是怎样带领大军侵人吴国的都城,怎样灭掉吴国!”

说完这段话之后,伍子胥才横剑自尽。

这段话被传到夫差的耳中,夫差冷笑道:“好一个伍子胥!你想让人们在你的坟墓上种植梓树,寡人偏不遂你的愿!”他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革袋子里,让他的尸体漂浮在江水中。水上自然无法种植梓树,皮革袋子内完全是一片漆黑,他自然也无法睁眼看到吴国的灭亡了。

伍子胥就这样死了,死得憋憋屈屈,最后尸体也不得善待。有人说,这就是鞭尸的下场。

其实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楚平王固然不是什么好人,但他既然已死,一切就都结束,偏偏伍子胥连死人也不放过。就连对待他自己,伍子胥也始终偏激。

他的一生中,似乎从未平静过。相信那皮袋子里的尸体所过之处的江水也是波涛汹涌吧。

而伍子胥死了,范蠡在吴国唯一的障碍也彻底解除。接下来,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