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似轻丝渺似波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
在馆阁,欧阳修的第一个任务是参与编辑和叙录史馆、昭文馆和集贤院三馆秘阁藏书总目。史馆、昭文馆和集贤院均是藏书馆,这种馆式藏书机构自唐代起就已存在了。随着藏书的增加,宋朝又新建了许多藏馆,然而由于多年来缺乏管理,对藏书的质量审核不够仔细,许多藏书中时有漏洞产生。
为了提高藏书的质量,宋仁宗下令,在全国召集知名学者,一并将朝中藏书整理分类,并编撰出总目录。刚入馆阁的欧阳修当仁不让地成为其中一名人选,于是他的编撰和校勘生涯开始了。
范仲淹曾写下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作为范仲淹的支持者和崇拜者,欧阳修也非常关心天下大事。编撰和校勘的工作并没有让欧阳修就此满足,他时刻关注着外面的世界,关注着天下黎民的疾苦,以及这个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欧阳修曾在前往京城的途中收到当时西京留守王曾寄来的书信。读过之后,欧阳修想,百姓的幸福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只有先让百姓安居乐业,天下才会太平,于是他修书一封寄予王曾,建议为政者应关心百姓的生活,无论丰年还是凶年都要如此,这样才能让民安、让国强。(www.guayunfan.com)途经郑州时,当地刚刚遭受了风雹灾害。那里的百姓纷纷认为风雹之灾源于不久前樊侯庙被盗,一时间人心惶惶,大家都担心樊将军怒气不平,再降其他灾害给他们,使他们无法生活下去。
欧阳修听闻百姓们的担忧,便写了一篇《樊侯庙灾记》。
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刳神象之腹者。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皆死。人咸骇曰:“侯怒而为之也!”
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礼》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欤!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京、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功处,故庙而食之,宜矣。
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振目一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言雄武称樊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节选)
在文中,他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向百姓们解释了灾害的发生与樊侯庙被盗毫无关系。欧阳修说,樊将军生前正直大气,不是伤害百姓而泄愤之人。况且,若是他死后真的有灵,应当去惩治那些剖开他腹部的强盗,而不是责怪百姓们保护不周。
欧阳修的短短几句话让当地的百姓们放下心来,传言不攻自破,百姓们不再成天忧心忡忡、担惊受怕,生活也恢复了正常。
范仲淹“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曾不顾身边人反对,直谏刘太后应放弃垂帘听政,将皇权全部交给宋仁宗。曾极力推荐范仲淹入朝的晏殊得知此事后大惊,斥责范仲淹不知轻重,不应如此。而欧阳修听闻范仲淹这一段经历后,却心生敬佩。曾经的一篇《上范司谏书》令他与范仲淹成为忘年交,所以当他自己也有幸入朝后,他在处理许多问题时开始不自觉地向范仲淹靠近。
范仲淹曾在《奏上时务书》中提到:“国之文章,应于风化;风化厚薄,见乎文章。”欧阳修非常认同这些观点。他认为,一名文人不但要能作文,还要能作有社会教化意义的文。在他心中,一种想要“兴复古道”、“救斯文之薄”的念头萌生了。正是这种念头促使他在日后发起了“古文运动”。
世间好男子,自有百家求。何况在官场之中,一向有依姻亲之事拉拢其他官员的习惯,像欧阳修这般年少有成、前途一片光明的男子,一进京城,自然会被许多公卿之家看中。一时间,许多家中有待嫁之女的官员纷纷上门提亲,只是欧阳修一直没有应下任何一家。
胥家小姐病故后,欧阳修曾一度颓废不振,心系亡妻,无法忘怀。如今,时过境迁,他已经能够平静地接受这一事实。他曾遇到过许多妙龄女子,其中不乏一些娇媚可人、温柔似水的女子,也不乏一些才华出众、风情万种的女子,可是没有一个女子能够走入他的心里。
某个傍晚,欧阳修吃过晚饭,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又心生感慨。此时,他的母亲还在襄城,他已派人去接了,只是还要数日母亲才能与他团聚。想到以往家中热闹温馨的场面,他的心里又感到了一丝孤单。
欧阳修决定独自外出散步。他漫无目的地走着,一直走到了郊外。忽然间,一阵落花飘过他的眼前。他的视线随落花扬起的方向看去,看见一户人家的院子,院里,一群少女正在欢喜地打着秋千。这样的场景让欧阳修更感寂寥了,他不由得写下了《渔家傲·红粉墙头花几树》。
红粉墙头花几树。落花片片和惊絮。
墙外有楼花有主。寻花去。隔墙遥见秋千侣。
绿索红旗双彩柱。行人只得偷回顾。
肠断楼南金锁户。天欲暮。流莺飞到秋千处。
少女们的欢笑让欧阳修的心里又一次产生了对家庭和爱情的渴望。他希望能够有一位女子与他共同生活,让那个空荡的房间不再空荡,让那个冰冷的房间恢复温暖。于是,开始考虑那些提亲。最后,他选择了已故谏议大夫杨大雅的女儿。
杨大雅生前是一位口碑很好的谏议大夫,为人正直谦逊,不喜奢靡,又喜欢研究古文,世人称之为“有德君子”。欧阳修心想,生于这样人家的女子,应是知书达理、性情温雅的,母亲年事渐高,若是有这样一位妻子陪伴在母亲身边,他也可以放心许多。
虽然心意已定,欧阳修还是请示了母亲的意见。母亲听闻儿子终于有意再娶,自然开心,又听说是位颇有声望之家的小姐,更是赞成。于是,她立刻动身前往汴京,打算尽快将这门亲事定下来。
欧阳修的母亲到达汴京后,拜访了杨家人,表明了来意。杨家人得知此事后,也非常赞成。虽然女儿嫁过去后只是他的续弦,可他的人品和才华他们都是知道的,况且他再无其他妾室,是个可托付之人,女儿嫁给他,应该不会受苦。
两家人很快达成了共识,接下来的事情便是按照古代嫁娶的礼仪走程序,如下帖、相亲、插钗、下定等。只有这些过程结束之后,欧阳修和杨家小姐才能正式成婚。
两个多月后,礼数已尽,到了大婚之日,从此杨家小姐便成了欧阳夫人。嫁入欧阳家后,杨家小姐果然没有令欧阳修失望,她勤俭持家,孝敬婆婆,体贴丈夫。
欧阳修的一举一动时常令杨家小姐想起已故的父亲,所以对于欧阳修,她不但有一种爱慕,更有一种崇敬。欧阳修不在家中时,她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等待丈夫回家。欧阳修回家后,她便精心侍奉左右,或陪伴在他身边,静静地看他读书、写作。
正月十五,欧阳修与妻子相约观灯,两人十指相扣,穿过拥挤的人潮,生怕将对方弄丢在这人群里,令周围的人好生羡慕。难怪欧阳修会写下这样一首《御带花》。
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万重缯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
宝檠银釭,耀绛幕、龙虎腾掷。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
雍容熙熙昼,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拽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
月淡寒轻,渐向晓、漏声寂寂。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
这样的生活让欧阳修感到满足,他庆幸娶到了这样一位孝顺勤俭的妻子,他的内心又一次变得细腻柔软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