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生活困顿,不恋仕途_陶渊明诗传

生活困顿,不恋仕途_陶渊明诗传

时间:2023-05-0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生活困顿,不恋仕途_陶渊明诗传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在诗歌中,陶渊明表达自己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来过这里,此次重回故地,一种凄凉和哀痛陡然而生。陶渊明在诗歌中展现了故居的破败,而正是这种破败景象让他非常清醒,他也感叹了自己生活的穷困,以及自然灾害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也有不少人在分析完陶渊明的诗歌之后,开始探讨其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

生活困顿,不恋仕途_陶渊明诗传

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

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

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

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www.guayunfan.com)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

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

———《还旧居》

大约在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也就是陶渊明五十二岁左右的时候,此时已经非常贫困的他经过旧居柴桑。最初陶渊明居住于此,后来大约在四十一岁的时候离开这里,移居上京。在上京居住了几年之后,他又搬离了此地。陶渊明居住在上京的时候,经常会回柴桑,所以他在诗中说“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可是从上京搬走之后,他很多年都没有再去过柴桑。这一次,他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地,看到故居以及整个柴桑已经物是人非,心中顿时萌生一种沧桑之感。而在万千的感慨之中,他逐渐感觉到岁月易逝、人生无常,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下了这首凄凉哀怨的《还旧居》。

在诗歌中,陶渊明表达自己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来过这里,此次重回故地,一种凄凉和哀痛陡然而生。当年的田地虽然模样未变,但一些村舍却已面目全非,自己在故居中走了一遍,发现认识的人已是少之又少。看到这种情况,陶渊明想起了当年自己在这里生活的场景,于是感叹人生的飘荡和变幻,寒来暑往中岁月并不会停止。此时的他非常悲伤,感叹岁月流逝,索性放开所有的事情,现在姑且喝上一杯。

陶渊明在诗歌中展现了故居的破败,而正是这种破败景象让他非常清醒,他也感叹了自己生活的穷困,以及自然灾害对自己造成的影响。

陶渊明被人们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他的隐逸生活显然面临着贫困的现状。即便这样,他还是愿意接受这种生活的洗礼,终不愿意再次入仕。虽然生活不如意,但是他在隐逸中形成的文学风格对后人有很大的影响。在这段时期,他所形成的文化风格有三个特点:柔、淡、远。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喜欢陶渊明的这种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也有不少人在分析完陶渊明的诗歌之后,开始探讨其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

陶渊明自始至终都不想做官吗?不!

少年时期的陶渊明接受的是传统儒家教育,从小便有兼济天下的志向。可是当时的社会存在着严苛的门阀制度,庶族和寒门出生的人没有机会挑战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更不要说打破这种情况。陶渊明固然有一腔热血和远大的抱负,但是他的梦想却很难实现,他的理想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世俗面前支离破碎。

陶渊明二十九岁左右才得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官职,对于古代的官员来说这已经算是“高龄”了,而终其一生,他所担任的无非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这种官职不但不能帮助他实现理想,施展自己的抱负,反而需要放下自己的理想和其他政坛人员以及自己的上司虚与委蛇。到十年之后的三十九岁,多年的经历使得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愿意接受躬耕的生活,从而自给自足。在这种躬耕生活中,其可以享受宁静和淡泊。之后,他还担任过彭泽县令,但是不愿意为了五斗米折腰的他,在上任八十一天之后索性解印挂职而去,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结束了自己的仕途生涯,告别了这种没有意义的彷徨,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归隐田园的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