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_小山词传
莲叶雨,蓼花风。秋恨几枝红。远烟收尽水溶溶。飞雁碧云中。
衷肠事。鱼笺字。情绪年年相似。凭高双袖晚寒浓。人在月桥东。
——《燕归梁·莲叶雨》
诗人往往不会无端地赞美景物、事物,不是借景抒情,便是托物言志,自古大都如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对莲花情有独钟,而陶渊明却对菊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还有很多人钟情于梅花,不管写怎样的景物总是寄托着作者的一种特殊感情。(www.guayunfan.com)诗人总是喜欢借景抒情,用一个个生动的景物传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组成了一个个独特的镜头,描绘出游子的生活,渲染出悲凉、冷清、萧瑟的气氛,作品内容本身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可是传达出的感情却让人揪心,使人感慨。
诗人笔下的物总是带有诗人的气息,是诗人化的,仿佛诗人们的灵魂都寄托在这景物中。因为只有如此,诗人才能如此生动地刻画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情至深处,便会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在写景的时候便会处处流露着感情,渲染着感情,多情之人、细腻之人更是如此。小山以细腻著称,他的景总是被情渲染着、熏陶着,处处是景,处处是情。多情的人总是敏感的,在不经意间便触动了心弦,点燃了情愁。
秋天总是让人莫名地感伤,总是让人多了一份悲情,“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飒飒,万物枯黄,不免让人感伤。生活中,人人都会有很多的不如意、不顺利,可是如何排解自己内心的郁闷和感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多情的文人们遇到怀才不遇、被人排挤、官场失意、爱情不顺等等不快的时候就会通过写文作诗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苦闷。有人会感慨生活的不顺和事业的不顺,可是就是因为这些不顺利才让人更加地奋力前行,经历风雨才能更加珍惜雨后的彩虹,才能丰富人生的阅历,让自己更加地进步。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多情的诗人也是在不断的生活磨砺中得到灵感,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涅槃。中国历史上的大诗人有哪一个不是在自己一生中最为颠簸流离的日子里写下最为不朽的著作和诗词呢?曹雪芹经历家庭的由盛而衰,看透了世事的悲凉,才写出了不朽巨著《红楼梦》。小山亦是如此,在看透了事态炎凉、人情冷暖后,对生活才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阐释,才能写出更深刻的文字。
薄情寡义之人是无法理解的,也永远做不到这些。痴情之人固然有他可悲的地方,可是他的内心却是丰富的,因为他心中有真情在,有追求和渴望在。而薄情的人早已经没有了希望和幸福,他们出卖爱情和真情,内心空虚地在纷争的尘世里穿梭。是痴情之人太傻,还是薄情之人可悲?
一年又一年的等待,换来的是一年一年的失望,不说人无影,连一封书信也没看到。鸿雁尚能传情,可是谁能带来离人的音信?没有,一丝消息都没有。尽管理智告诉自己不能再如此,可是心却不属于自己,无论如何都控制不了思念的心,仍然每一次都满怀希望地在等待,在翘首盼望。都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可是现在是“年年岁岁情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即使时光流逝,等待还是一如既往,痴情还是坚如磐石,即使海枯石烂也不会轻易转移。独自站在高高的楼上,踮起脚尖,拂起双袖,只为站得高、望得远,只为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归人的身影,盼望归人的远道而来。即使天已转秋,日渐寒冷,仍然一如既往地在寒风中等待着。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一天又结束了,可是仍然不愿回去,痴痴地等待着,不知不觉日落月出,却依然不放弃希望,等候在门口的小桥边,等待只为归人的归来,可是什么时候才是头呢?
翘首盼望、痴痴等待的似乎永远都是女人。在无数的诗词中,只有女主角在等待,似乎没有男人的身影。如此看来,多情之人以女性居多,其实不管是单相思还是被抛弃,总是女人居多。我一直觉得女人要比男人重情,比男人痴情。在小山的作品中,主角大多数也是女子,她们或者被逼无奈沦为舞女歌伎,或者独守空房等待归人,或许在小山的眼里女人也多是痴情的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