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郑经的“机会”_关于康熙的事迹

郑经的“机会”_关于康熙的事迹

时间:2023-05-0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郑经的“机会”_关于康熙的事迹清廷和台湾之间的沉寂局面,直到康熙十二年才再次打破。所谓的“禁例”,是指清廷的禁海令。郑经抓住这个机会,继续在沿海地区抢占地盘。对于郑经,康熙虽然恨其扰乱朝廷,却始终不愿意赶尽杀绝。郑经执意“照先藩之四府裕饷例”,要清廷“资给粮饷,各守岛屿”。郑经的这一要求,着实有些过分了。鉴于这些原因,他便提出一些康熙无法接受的条件,让和谈自然破产。

郑经的“机会”_关于康熙的事迹

清廷和台湾之间的沉寂局面,直到康熙十二年(1673)才再次打破。只不过,这次打破这个局面的,不是康熙,而是郑经。

当年八月,康熙下令撤藩的消息传到了福建。其时靖南王耿精忠已有反意,他派人送信给郑经,约其共同出兵。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台湾的政治、经济发展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海上贸易也做得有声有色,“台湾日盛,物价平稳,洋贩愈兴,田畴市肆不让内地”。

在这种快速发展的势头下,郑经想到了扩充地盘。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就好比一个家发展兴旺,子孙越来越多,房子渐渐不够住了,家主就想要另起一座楼舍。此时的郑经,就是台湾这个大家的家主。他得到耿精忠“速征帆同正今日疆土,仰冀会师共成万古勋业”的书信后没有过多犹豫,就整顿兵马船只,离台赴澎,准备伺机进军沿海城市。

康熙虽然侦知了郑经的异动,但他此时正被三藩之事弄得狼狈不堪,自然也就无暇顾及这一股海上力量了。(www.guayunfan.com)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靖南王耿精忠起兵响应吴三桂。对于郑经来说,这是真正的机会!

耿精忠起兵后,随即派人前往台湾,约请郑经统率福建沿海战舰,配合耿军出师,从水陆两路合兵进攻福建和广东。耿精忠许诺,事成之后割让漳州、泉州二府给郑经。郑经早就有意扩展地盘,这对于他来说,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于是同意了耿精忠的要求。随后,郑经命陈永华留守台湾,自己与冯锡范率领水师赶到了厦门。

康熙十四年(1675),郑经与耿精忠合攻广东,并很快拿下了潮州、惠州等城。但是耿精忠在取得了更多地盘后,却毁约了。

原来耿精忠起兵时,怕自己的兵力不足以攻取更多的地方,更怕福建、广东等地的文武官员不服自己,于是约郑经一同出兵以壮声势。但是起兵之后,他在福建境内的攻城略地却异常顺利,几乎没费什么周折。这时,他开始后悔自己约请郑经了。可是后悔有什么用?郑经已经来了!为了不把到手的地盘白白送给郑经,耿精忠做了一个很无赖的举动,那就是毁约。他拒绝把漳州和泉州二府交给郑经,并且还通告沿海居民,照前禁例,寸板不许下海。

所谓的“禁例”,是指清廷的禁海令。清廷的禁海令,是为对付郑氏集团而设。清朝始建,郑成功率领大军盘踞海上,不断进行着反清复明的斗争。清廷没有办法,只得下令禁海,以封锁沿海水陆交通联系来遏制郑成功等反清力量。顺治十八年(1661),清廷采纳海澄公黄梧密陈的《灭贼五策》,实施了“迁海”与“禁海”,将江、浙、闽、奥、鲁各省沿海居民内迁三五十里,设防坚守,坚壁清野。禁海令,对台湾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此时耿精忠重下禁海令,分明是摆明了要与郑经对立。对于耿精忠的毁约,郑经非常恼怒,他遂派冯锡范、刘国轩等人率兵攻打同安、海澄等地,很快就拿下了漳州和泉州。耿精忠见郑军勇猛,于是派人前往厦门向郑经请和,但却被郑经骂了回来。从此之后,双方关系十分紧张,甚至在广东福建等地互相夺取地盘。

对于耿精忠和郑经这两股力量,康熙虽然派兵围剿,但却并不愿意放弃招抚。他曾经对前往福建的将领说:“入闽之日,海寇宜用抚,耿精忠宜用剿或用间,相机便宜行事。”意思是说,对付郑经,最好用“抚”的政策,而对付耿精忠,则需剿抚兼用。他一直都把重点放在了吴三桂身上,对于郑经和耿精忠则是想尽一切可能招抚他们。自然,在这种政策之下,清军的围剿力度未免有些不足,这给了郑军和耿军生存的空间。

郑经抓住这个机会,继续在沿海地区抢占地盘。有一段时期,福建几乎一半的地盘都归属了郑经。

不过好景不长,很快康熙就腾出了手脚。康熙十五年(1676),耿精忠、尚之信等人先后降清。这样一来,福建、广东等地的叛军自然也都偃旗息鼓了。看到大局已定,康熙随即命令耿、尚二藩率军协助清军征剿郑军。在绝对实力的打击之下,郑经辛辛苦苦抢回来的地盘复又被清军陆续收回。他只能边战边退,向金门、厦门等地靠近。

直到康熙十六年(1677),郑经完全失去了曾经夺取到的地盘,退守到金门和厦门两地。对于郑经来说,这实在是一种极大的讽刺。他想要夺取更多的地盘,也曾以为自己得到了,但是当康熙腾出手来这么轻轻一拨,所有的地盘却都又不复存在了。如果说还有,那就只剩下他的老巢台湾以及金门、厦门了。

对于郑经,康熙虽然恨其扰乱朝廷,却始终不愿意赶尽杀绝。他把郑经赶回了金厦两地,随即谕令康亲王杰书暂停进攻,再次进行招抚。杰书遵从康熙旨意,先后两次派遣使者到厦门劝降。为了达到招抚的目的,杰书甚至还许诺郑经,自己愿意向清廷题请“以朝鲜事例,称臣纳贡,通商贸易”。对于台湾问题,清廷已经做了极大的让步,希望双方能够达成议和。

但是,这些还是被郑经拒绝了。郑经执意“照先藩之四府裕饷例”,要清廷“资给粮饷,各守岛屿”。郑经的这一要求,着实有些过分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是故意提出这些“过分”的要求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想被清廷招抚。一来害怕,他怕清廷所给的一切许诺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切成空。二来不甘心,吴三桂正与清军打得热火朝天,欲要与康熙平分天下,他不甘心台湾就此拱手称臣。鉴于这些原因,他便提出一些康熙无法接受的条件,让和谈自然破产。

和谈再次失败,双方又各自拉开了阵势,准备开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