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做了政府官员_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做了政府官员_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时间:2022-05-1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做了政府官员_关于梅兰芳的故事梅兰芳一生,在清朝生活了18年,在民国生活了37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了12年。从此,他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演员或艺术家,而多了个政府官员的身份。人民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一刀切”必然会埋下隐患,于是及时下达了对包括梅兰芳在内的几位名伶的特殊保护政策,允许梅兰芳的“梅剧团”仍然以私营的形式保留。对于梅兰芳个人,政府也充分考虑到他的地位名望,决定特别照顾。

做了政府官员_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梅兰芳一生,在清朝生活了18年,在民国生活了37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了12年。在前两个时期,他的全部生活只围绕着“艺术”两个字,对政治始终敬而远之,政治也一般不来打扰他。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就是梅兰芳自56岁开始,他的艺术已不是脱离政治的艺术了。

解放战争后期,国共两党加紧了对文化名人的争夺。当时,梅兰芳居住在上海。上海地下党委派夏衍和熊佛西先后赴周信芳、梅兰芳家,恳请他们留在大陆迎接解放。周信芳很早就与郭沫若、夏衍、于伶等左翼戏剧家有过接触,也曾与田汉等一起共事过。应该说,他对革命的理解比梅兰芳要深,对共产党的认识也比梅兰芳要清。所以不用劝说,他便向夏衍、熊佛西表示:“请放心,我决不跟国民党走,坚决留在上海迎接解放。”

梅兰芳(右)与周信芳

随后,周信芳陪夏、熊二人来到梅家。梅兰芳很为共产党的诚意所感动,同时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平津的先后解放,他越来越看到蒋介石政权的贪污黑暗日甚一日,更加坚信这个集团必定要倒台。正如他在1949年9月政协会上发言所说:“我看清楚了,解救中国的真正力量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于是,未费夏、熊二位多少口舌,梅兰芳即明确表示:“我是哪儿都不会去的。”

就这样,梅兰芳最终留在了大陆,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新时代。(www.guayunfan.com)最先让梅兰芳感受到新中国新气象的,是他被告知戏曲演员和工人农民一样,都是国家的主人,这使他十分激动和感慨。作为国家的主人,作为戏曲界的代表,梅兰芳先后应邀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会议、全国政协会议,还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并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了阅兵式。

为参加文代会,梅兰芳于1949年6月由上海返回北平。当市民们得到消息后,从四面八方赶到前门火车站。从上海来的火车还没到,火车站周围就已经挤满了群众,人山人海,梅兰芳在排山倒海似的欢呼声中寸步难行。文代会期间,有一天,梅兰芳演了一场戏。戏后,毛泽东上台慰问演员,他对梅兰芳说:“你的名气比我还大!”

后来,毛泽东又看了梅兰芳演的《金山寺》,他评点说梅兰芳很会扮戏:“你看他通身是白,唯有额头一个红缨,银装素裹一点红,美极了!”对此,梅兰芳既惊讶又感动,惊讶于经过多次修改后确立的这套装扮,很少有人注意到,而毛泽东却观察得如此细致;感动于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居然会对他的装扮发出由衷的赞赏,这是在旧时代想都不敢想的。

《金山寺》,梅兰芳饰白素贞

之后,梅兰芳又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京剧院院长等,还被周恩来总理任命为中国戏曲学院院长。从此,他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演员或艺术家,而多了个政府官员的身份。对于身份的巨大改变,梅兰芳是欢喜的,因为身份的变化带来了地位的跃升,这可是旧社会戏曲演员多少代人的梦想!

1951年初春,经中共中央、政务院的批准,撤销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在戏曲改进局研究、实验、教育机构及部分行政力量的基础上,于4月3日正式成立中国戏曲研究院,梅兰芳当选该院院长,副院长为程砚秋、罗合如、马少波。在筹备期间,为庆祝该院成立,梅兰芳特别去荣宝斋订裱空白宣纸册页,分送毛泽东、周恩来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请求题词。毛泽东除了亲笔题写“中国戏曲研究院”的门匾外,还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周恩来的题词是“重视与改造,团结与教育,二者均不可缺一”。

对于毛泽东的题词,梅兰芳颇以为然,这并非说他是单纯的迎合,而的确是心里所想。自他学戏开始,他就常听祖辈念叨百年以前戏曲界如何兴盛,光是曲调就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种,到他成年,只有秦腔等梆子系统的为数不多的剧种还幸存,其他几种几乎消失殆尽了。曾记否,梅兰芳本人为挽救昆曲曾数度努力,他不仅大唱昆曲,而且还积极呼吁拯救昆曲,只可惜孤掌难鸣。如今因了党的“百花齐放”政策,古老的剧种得以恢复并长足发展,新型剧种如越剧、评剧也都成了全国性的剧种,戏曲界一派欣欣向荣之新景象。这就难怪梅兰芳在收到毛泽东的题词后激动得难以成眠,他对夫人福芝芳感慨道:“这个口号提得好。过去有些人认为京剧是老大哥,我就觉得不合适。中国有那么多地方戏,都有它的特色,应该按照百花齐放的方针,交流经验,互相学习。”(1)

周恩来的题词恰恰反映了解放初期中共对戏曲界的态度。其实“戏改”这个词的广义解释应该是改戏、改旧的班社体制、改旧的舞台作风、改演戏的旧艺人。所谓“旧戏”是相对于革命戏和表现现实的戏而言的,正如革命戏是时代的产物一样,旧戏也是旧时代造就的,它自然存在着诸多与革命和现实不相协调的方面,这的确需要改。同理,所谓“旧艺人”也是相对于革命者而言的,他们的思想观念处事准则自然也就不符合这革命的新时代,也的确需要改。早在1949年初秋中华全国戏曲改革委员会筹备期间,周恩来就曾两次召见筹委员会的领导人,明确指示“戏改委”的任务除了“负责进行全国戏曲剧目和演出的调查研究,制定戏曲政策,拟订全国上演戏曲剧目审定标准,组织力量整理、改编、创作戏曲剧目”外,就是“团结改造艺人,培养新生力量,并要关心全国戏曲工作者的政治待遇及生活福利”,同时还要“改革旧班社制度,辅导演出团体排演新戏,改进舞台作风”。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中央人民政府已经明确“戏改”方针后,旧的班社何去何从似乎已不是个问题。然而,政策也是由人制定的,并非铁板钉钉。人民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一刀切”必然会埋下隐患,于是及时下达了对包括梅兰芳在内的几位名伶的特殊保护政策,允许梅兰芳的“梅剧团”仍然以私营的形式保留。对于梅兰芳个人,政府也充分考虑到他的地位名望,决定特别照顾。以工资来说,当时,曾有人向周恩来请示如何定梅兰芳的工资,对梅兰芳的工资竟然超过一国总理颇有些不满。然而,周恩来在电话中明确表态说:“梅兰芳的工资当然应该比我周恩来高!”这是周恩来对一代艺术大师尊重的表现,当然也是中央“团结艺人”的“戏改”政策的体现。

1957年6月,北方昆曲剧院建院演出《牡丹亭·游园惊梦》,周总理会见演员 左起:韩世昌(饰春香)、梅兰芳(饰杜丽娘)、白云生(饰柳梦梅)

对于政府的优待,梅兰芳没有坦然受之。为了报答政府的一番好意,他对自己的“梅剧团”也高高举起了改革的大刀。具体改革措施包括:减少开支,压低票价;对原有演职人员的薪金发放按营业实际收入作机动伸缩;同时本着精简节约的原则,他决定不再从北京邀约大批人马赴沪参与演出,而是就地取材,就近在上海招募演员。数年后,他又申请加入了共产党。这一切也足以说是人民政府“团结艺人”的政策而结出的硕果。

表面上看,梅兰芳越来越靠向政治而逐渐蜕变为政治的梅兰芳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对于他这样一个之前对政治毫无兴趣的人来说,如何能一下子摸透政治的脾气!身份固然可以在一夜之间改变,可是政治的角色,却不是一下子可以进入的。艺术家的梅兰芳,做不到摇身一变而为政治家;也因缺少政治家的头脑,梅兰芳差点儿犯了一个政治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