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皇宫密谈仗剑南下_关于林则徐的故事

皇宫密谈仗剑南下_关于林则徐的故事

时间:2023-05-2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皇宫密谈仗剑南下_关于林则徐的故事北京。只能从林则徐和其他只言片语资料中,知其大概。这次召见,其实就是两个内容,一是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督办禁烟杜源之事,二是君臣统一思想,协调步骤。出于上述原因和各种担忧,琦善劝诫林则徐“无启边衅”,也完全有可能的。这些应是召见林则徐,八天八次密谈的核心内容。如此这般,竭力提高林则徐的地位和威望,道光自然也有自己的用意。

三?皇宫密谈仗剑南下_关于林则徐的故事

北京。紫禁城。皇宫。

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着鲜丽的琉璃瓦,斜着洒进稍显阴沉的深宫内殿。

在这里,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正与大臣湖广总督林则徐密谈。

深宫内一片肃静,殿外侍立的太监们大气不敢出。唯有喜鹊在枝头穿梭。

对此,林则徐在日记里有如此描述:(www.guayunfan.com)十一日(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即1838.12.27),己丑。昨夕阴,丑刻微雪即止,寅刻仍晴。入内递折。卯刻第一起召见,命上毡垫,垂问至三刻有余。

十二日,庚戌。晴。第四起召见,约有两刻。

十三日,辛亥。忌辰。阴,刮大风。第六起召见,亦有两刻。

蒙垂询能骑马否,旋奉恩旨在紫禁城内骑马,外僚得此,尤异数也。

十四日,壬子,晴。寅刻骑马进内,递折谢恩。第五起召见,蒙谕云:“你不惯骑马,可坐椅子轿。”谨叩头又谢。

十五日,癸丑。晴。卯刻肩舆入内,第四起召见,约三刻有余。

旋奉谕旨:“颁给钦差大臣关防,驰驿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该省水师兼归节制。钦此。”回寓后,又作谢恩折。

十六日(1839.1.1),甲寅。晴。寅刻肩舆入内,递折,第七起召见,约有三刻。出赴军机处领出钦差大臣关防,满汉篆文各六字,系乾隆十六年五月所铸,编乾字六千六百十一号。回寓封存。

十七日,乙卯,晴。卯刻肩舆入内,第五起召见,约两刻零。

十八日,丙辰。晴。卯刻肩舆入内,第六起召见,约有三刻,谕令即于是日跪安。计自到京后召见凡八次,皆上毡垫。

自十一月十日入京城,第二天便召进宫中密谈。八天里八次召见,每次至少两刻即三十分钟,最长三四刻一小时左右。

如此多次,如此长时,都谈了些什么?君臣间似乎无话不说,言无不尽。可惜没有详尽的历史记录。只能从林则徐和其他只言片语资料中,知其大概。

就从当时情景来讲,看得出道光对林则徐算是宠信有余了,又是骑马坐轿,又是赐毡垫入座的,作为一个非满洲出身的自称“外僚”之臣,得此殊荣,实在难得。他又不可与相伴议事的军机大臣大学士相比,只是个外放的总督而已。

究竟何因,如此器重密谈?

这点,当然是除了林则徐多年官位上兢兢业业、有胆有识能处理棘手问题深得信任之外,更主要原因是,林则徐的思路已与道光心中形成的主见,二者相趋一致了。

此时的道光,虽然在“重治吸食者”这问题上因打击面大而有所顾忌外,在“严禁”这点上已下决心,心中并有了内外并治这一主张。也许他早就清楚广州那个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其实就是以鸦片走私交易为主,祸根就在那里,并通过与林则徐这次深谈之后,进一步确认了此事。

这次召见,其实就是两个内容,一是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督办禁烟杜源之事,二是君臣统一思想,协调步骤。对此,林则徐在武昌接旨时就已心中有数,所以进京前他已先命汉阳知府杨炳坤准备好材料,将有关禁烟案例逐一核查,做足资料准备,并附写备案意见,陈述自己独立看法建议等。显然,他在思想上是有备而来的。

也许,皇上将委以重任的消息在大臣中间业已传出,尤其禁烟重治是件大事,关系到方方面面利益,因此林则徐来京路上在安肃县与直隶总督琦善相见时,两位重臣在城外行馆“谈至夜分而别”。至于这俩冤家,此次又都谈了些什么,林则徐自己在日记中没留下什么详细记录,甚至忽略未计,倒是民间时人笔记《蓉城闲话》中写林则徐“道出直隶,遇直督琦善,嘱文忠无启边衅”,又写林公对此“不为所动”等等。不知这一记录真伪如何,与事实符合不符合,但从这两位重要历史人物的个人关系来说,平添了一段佐料,让后人议论而已。

其实,琦善自道光已拟定严禁之策后,落实圣旨上倒并未含糊,严格执行,在自己直隶辖区先后已缴获鸦片十三万两,仅次于两广总督邓廷桢二十六万两,还比湖广的林则徐多缴获了两万两。根据史料记录,琦善对黄爵滋“重治吸食者”的主张,的确是持反对态度,认为其“大谬不然”。他认为,贩鸦片罪应重于吸鸦片,如果将吸鸦片者处死,那贩卖鸦片者处以何刑为好?并认为这个没有操作性,吸食鸦片至今已有数十年之久,十八省之大,不可能说办就办得到,如果那些“吸食鸦片者不肯俯首受缚,势必聚众抗拒……闽省海疆其人习于械斗善于打仗,吸食鸦片者尤多,倘或遁逃海岛外夷资其衣食,藉以探听虚实荒陬僻壤,弁兵巡役不到,要结无赖,一登陆地,炮台反为虚设,此则更大可虑也”。另外他认为,众多的吸食鸦片者中有“忠良后裔、簪缨世胄、幕友书役、贤媛孀妇以及农工商贾,安分守己之人”,如果“一吸鸦片,即罹法网,将见缧绁之人载道,囹圄无隙地可容,贯索略重,不待部文复转,而瘐毙者已盈千累万矣”。如果将“吸食者尽诛,即闽、广而论,吸烟者十居七八,十余万人恐不能尽也”。对“五家互保,一家吸食,全体株连”,则更认为:“邻居吸食鸦片或是深夜,或是藏于卧室,出入无时,行诡秘,怎么能知道他是否买食?”

综上种种,琦善的主张则是,封关锁国,“大张晓谕,不准通商,则鸦片无自而来……内地已入之烟土,并不必缉捕销毁,吸食者一面戒烟,一年半载,知烟不续来,贩卖者另寻别业,吸食者尽保残躯,如是则从容不迫,而天下皆安居乐业。”他认为唯有这样,才是“正本清源之道”。这时候他是同意禁烟的。

记罢这段,笔者都感觉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难怪道光一直举棋不定,始终并没有全部采纳黄爵滋、林则徐等“重治吸食者”的所有主张。出于上述原因和各种担忧,琦善劝诫林则徐“无启边衅”,也完全有可能的。

然而,琦善和道光不应忘,乱世必施重典,这是历史的经验和规律。不然,酿成的后患更为严重。

无论如何,道光此时是决心已下,即便不杀吸食者,也要加以严禁烟毒。

据《筹办夷务始末》第五卷记载,道光接受湖北巡抚张岳崧概述的“修内禁者,当以严吸食为先,御外来者,仍以严海口为要”,即杜绝来源先查办海口外夷走私及公开的贩烟之路,同时重治国内兴贩开馆吸食现状,这两者相结合便是此时道光的核心思想。

这些应是召见林则徐,八天八次密谈的核心内容。

道光如此隆重召见林则徐,并加以宣扬和炫耀,让他骑马在皇城内行走,坐八抬大轿高抬着进宫,何等威风和荣耀!如此这般,竭力提高林则徐的地位和威望,道光自然也有自己的用意。这分明是在向外昭告天下:朕要办禁烟之事绝不含糊,要派出专项治理的钦差大臣!尤其针对外夷祸根,要进行彻底地斩断杜绝,一劳永逸!同时,授林则徐督率广东水师的军事大权,就是针对外夷,以防其不服闹事,启“边衅”。显然,林则徐和道光分析到了,有可能会遇到外夷的阻力,甚至有武力抵抗的可能性。为此,林则徐向道光呈报的奏文中也说:“拟颁发檄谕,晓示外夷,容俟到粤与督臣邓廷桢等酌商,奏请训示。”由此也可看出,林则徐的出发点,还是先从以和平方式着手解决鸦片走私问题,也考虑到了“边衅”这一潜在的危险性。

道光派出林则徐的同时,告知军机大臣:“若不清查来源,则此患伊于胡底,昨经降旨,特饬湖广总督林则徐赴粤省,查办海口事件,并颁给钦差大臣关防,令该水师兼归节制,林则徐到粤后,自必遵旨竭力查办以清杜源。惟该省窖口快蟹,以及开设烟馆、赎卖、吸食种种弊窦,必应随地随时,净绝根株。”

足见,此趟行程,林则徐接受的任务十分明确,有针对性。

怀揣关防大印,肩背尚方宝剑,就去办杜绝祸源、严惩兴贩开馆吸食之事。

临危受命,满怀壮志,挡我者死!

这令人想起李白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是啊,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与其说道光选择了他,倒不如说是历史选择了他,是面临危难的中华民族的生存精神推出了他,走上这浴血搏战的历史大舞台,挽狂澜于中流!

林则徐自然有隐隐预感,自己将面对什么样的局面。当时的那个社会,皇帝赋予的权力至高无上,处理广州国内问题不会有何难处,但是面对那群唯利是图的仗着坚船利炮狂傲蛮横的外夷,他,做好思想准备了吗?

何况,严禁问题上,国内利益集团的暗中阻力始终没有中断过。他们的表现方式是,并非简单地直接抗旨,而是委婉诉苦式地摆出万分难处,软磨硬泡,拖延搪塞,或以上述琦善那种危言耸听提出诸多不可行性来相威胁。其实,中国的很多事只要办就能办成,快刀斩乱麻,天下并没有什么不可办的大不了的事情,就怕前怕狼后怕虎,畏畏缩缩朝三暮四朝令夕改,逐渐消耗掉了胆识,锁住手脚互相掣肘,失去大步向前的勇气和大好时机。

故而,林则徐去拜别当年的座师沈维矫时,不无动情地表示:“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不敢竭股肱以为门墙辱!”显然,他是做好了为国家社稷竭尽全力拼死一搏的准备,以不辱恩师门墙为计耳。

此时的沈维矫,因耳朵疾病已被免去工部侍郎官职在家养病,他也深知爱徒此行前途艰险,困难重重,话语间忍不住潸然泪下,两个人相视而泣。

林则徐挚友龚自珍,这时也在京城任礼部主客司主事的小官,他在《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中,提供十项建议,提醒林则徐警惕来自朝廷内部的阻挠禁烟的破坏势力,鼓励重治,称:“其食者宜缳首诛!贩者、造者,宜刎脰诛!兵丁食宜刎脰诛!”唯有重刑处死,此事才可有救,“诛之不可胜诛,不可不绝其源,绝其源,则夷不逞,奸民不逞,有二不逞,无武力何以胜也?”这段话更是很有见地,提出武力防备的问题,甚至建议林则徐带兵前去以做后盾,并且还要“多带巧匠以便整修军器”。龚自珍的确是高人,那么早就想到了打仗及修理军械的事情,他还担心广东那些深陷鸦片贸易利益当中的官商们,通过各种手段会影响林则徐的决策,因而一再提醒说:“逆难者皆天下黠猾游说而貌为老成迂拙者也。粤省僚吏中有之,游客中有之,商贾中有之,恐绅士中未必无之,宜杀一儆百。公此行此心,为若辈所为,游移万一,此千载之一时,事机一跌,不敢言之矣!不敢言之矣!”意思为,必须警惕这些邪恶奸猾之徒们的各种伎俩,行动要缜密隐蔽,不可泄密,以防他们窥伺等等。

龚自珍该想到的,该提醒的,都说到了。这些为民族大义所思考的言论,天地可鉴,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智者。可他们却一个个位卑人轻,也只有通过林则徐这样凤毛麟角的握有权力而志同道合者去实现自己的一些抱负。他甚至想追随林则徐一同南下,并肩战斗,参与禁烟杜源大事,只是林则徐考虑方方面面各种羁绊及未经圣上奏准不好擅自带他走,只能好言相劝后放弃了此打算。

林则徐心中自然理解这位同道,明白这位“经世致用”思想的忠诚提倡者的一片苦心。他对龚自珍和所有关注担心的朋友们,坚定地表示,“如履如临,曷能已已”“乃汤蹈火”“置祸福荣辱于度外”。

这是他的誓言,也是他的信念。

终生追求“经世致用”思想精神,坚定不移地抱着献身社会的人生追求,如今他“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这令人想起古代那幕情景:太子丹送别荆轲至易水边,白衣白帽,挥泪诀别,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我想当时的林则徐,或许心中也怀着如此慷慨悲歌之壮士心情的吧?只是因他是个内向而注重行动之人,又受限于当时环境而没有公开表露出这样狂放的心情罢了。

林则徐此行,将改变历史,同时,也将改变自己的命运。很多事,无法回避,该来的还是会来。一切都是天意,天意就是天道,天道自然。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839.1.8),皇上最后召见之后的第五天,林则徐就从京城新仪门出发,南下。

离京前,通过各种渠道他已基本摸清广州那边的情况,离京后的第二天便启动关防钦差大臣大印,向广粤发出了《密拿汉奸密令》。

这是一道雷霆般密令,其中称:“外夷鸦片之得以私售,皆有内地奸民多方勾串,以致蔓延日广,流毒日深。现在新令极严,查拿不容不力。所有包买之窖口,说好之孖毡,与兴贩各路之奸商,护送快艇之头目,有经京堂、科道指名陈奏奉旨将原折发交本部堂查办者,有经密查暗访得其踪迹者,现俱开出姓名,间有访知住址,合急黏单密札饬拿。”

这显然是林则徐深思熟虑的举措,也是出其不意闪电般的付诸行动。

很多烟商毒贩子做梦都没想到,事情来得这么急。

林则徐知道,从京城到广州路途遥远耗去很多时日,倘若不先期缉拿要犯,他们早早会得到消息逃之夭夭。这次饬令广州那边准备秘密缉拿的嫌犯共六十二名,大多是多年经营快蟹扒龙之人,也涵盖了不少“衙门堂差及营兵在内”。

同时,他向前方路经各地发出一道传牌,明确告知本钦差“并无随带官员、供事书吏,惟顶马一弁、跟丁六名、厨丁小夫三名,俱系随身行走,并无前站后站之人,如有借名影射,立即拿究”,这主要是针对前段传出他“带兵南下”的谣言而来;接着又说明所雇的夫价轿价均已自行发给,“不许在各驿站索取丝毫,该州县亦不必另雇轿夫迎接”“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便饭,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靡费”“随身丁弁人夫不许暗收分毫站规、门包等项,需索者即须扭禀,私送者定行特参”。哈,这更厉害。

这一道传牌,透露出几个信息,一是大官走基层奢靡迎接燕窝烧烤接待等风气,那会儿就有;二是这股腐败风气传到如今更是盛况无比;三是林则徐出污泥而不染,做事精密;四是以公文方式传至沿路各州县官衙,一些小人向皇上打小报告造谣生事,也无法惑主。

林则徐的南下路线,也颇为曲折绕远。鉴于陆路艰险无通途,为争取时间快些抵达目的地,他选择直隶、山东、安徽、江西等省水陆兼行。在安徽舒城县,特意约谈曾任广东香山县令时缴获上万斤大烟、如今病休在老家的前六安州牧田溥,进一步了解广州那边情况,一起进餐。考虑到对广州人生地不熟,将面对一帮几乎是穷凶极恶唯利是图的内外毒贩子们,肯定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因此需要两位得力人员先潜入那里,做秘密暗访,掌握新近各路动态。

为此,最先想到的是那位老手下马辰。此人因家弁下属犯事受牵连被贬,现正赋闲在安徽怀宁老家,他原本是个能干的三品武将,正好可担当此任。于是,立即就近招来密嘱,指令他先期快速赴海口侦察外夷动态,招用他的费用全由钦差自己付给,争取将来做出成绩后报奏皇上恢复官职。第二个人选,也是他的下属,湖北汉阳县丞彭凤池,之前派他前去广州缉拿犯人,正好现在还没回来,而且他本人又是粤籍人氏,地方话语都通,人也十分廉明能干,于是立刻修书一封令其原地查访鸦片来路根源。

派出这两个能干的哼哈二将,林则徐心安不少。

他给友人写诗,在《酬吴沦斋侍郎.其浚》中曰:

苍生果自防枭毒,丹笔奚劳触豸冠?

凭仗儒宗主风教,请纡筹策逮粗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