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中学的快乐时光_关于彭司勋的故事
朝阳初级中学是一所教会学校,位于天宁山。所谓山,其实是一个小坡,这里有教会所属的两所学校、一家医院、一个教堂和一些传教士的住宅,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区。两所学校是朝阳初中和贞德初中女校,当时男女分校,朝阳初中只招男生,两所学校虽然离得很近,但学生相互不能往来。朝阳中学的旁边是洪恩医院,在里面任职的医生既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学生生病,就在这家医院就诊,很方便。医院共有四栋两层楼的洋房,在当时看起来很显眼。有一年朝阳中学教学楼失火,学校就借用洪恩医院的两栋楼做校舍。离学校不远处,有一座礼拜堂,叫永生堂。小区内部归教会管理,铺了石板路,道路整洁,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而宁静,与周围形成鲜明对比,仿佛世外桃源。这个教会在岳阳还办有一所湖滨大学湖滨大学是1917年原美国基督教复初会驻华差会在岳阳市创立的教育机构,是外国人在湖南最早创办的三所大学之一。后与文华大学、长沙的雅礼等五所大学合并为华中大学,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参见高时良.华中大学的发展历程及办学特色.教育评论,1993,(5):4547.)。朝阳中学的老师多是湖滨大学毕业生。
朝阳初中校舍宽敞,有网球场、篮球场,还有足球场等,课桌、体育器材等设备有些是从美国运来的。学生住上下铺,是双层的钢丝床。每个班级约20~30人。朝阳初中与沅陵县立初级中学仅一墙之隔,但是朝阳初中的校舍和教学设施要好很多。
朝阳初中的校长江世耀是沅陵人,信奉基督教,湖滨大学毕业,一口流利的英语,他日常穿西装,在当时的沅陵很是显眼。他既当校长,同时也教数学,课讲得不错。化学、物理和生物老师,都是湖滨大学毕业生,只有教地理的是一位老先生。除卫生、生理和英文由外国老师教授外,其他科目都是中国教师讲授。
朝阳中学的实际管理者是外国传教士,学生叫他Mr.Booker,他的中文讲得不够好,每晚7点到9点都要提着汽油灯到教室监督学生上晚自习,还要提问题,如果答不上来,就走过来摇着学生的肩膀,用半通不通的中文问:“你什么意思吗?”学生们都有点怕他。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还有一位女传教士,称Miss Cole。她收养了一位中国孤儿做义子,取名柯宗保,也在朝阳中学读书。虽是养母养子,但他们相处得很好,后来这个男孩被送到美国读书深造。无论中国老师还是外国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都很融洽。冬天教室上课很冷,有些外籍老师就让学生们到家里上课,他们的家中都有暖气,暖和许多。
学校开设有数学、物理、化学、国文、历史、地理、生理卫生等课程,和现在中学的课程差不多,课堂语言英汉参半。国文和历史自然是用中文讲,历史学的是中国史。课余时间,外国老师会讲一点美国的历史和文化,如介绍美国的一些城市等。(www.guayunfan.com)朝阳中学学习英语的氛围很好,总理遗嘱用英文背诵,校歌也是英文的,名为bright sunshine。老师包括中国老师也常用英文提问,同学们一起游戏,也很自然地讲英文。这三年对彭司勋的英语学习帮助很大。由于体育设施较全,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朝阳中学管理严格,教学水平高,广受好评,保靖及湘西各县都有学生在此就读。学生的年龄差距很大,彭司勋按照正常年龄上学,有些学生因家里条件不好,上学较迟,年龄偏大,但学生们相处和睦。和彭司勋要好的同学有高年级的熊文暄、蒋长裔、黄苍立,同级的彭苍玉和瞿开宣。黄苍立喜欢运动,足球踢得很好,彭司勋也喜欢运动,常在一起踢球。瞿开宣是沅陵人,喜欢狩猎,是彭司勋的玩伴,毕业后失去了联系。熊文暄后考入中央大学师范学院,抗战时期,二人曾在重庆相遇。彭苍玉考入迁往重庆的江苏医学院,毕业后随夫人往吴江工作。1995年,彭司勋率江苏政协委员考察太湖污染,到达吴江,时任吴江县政协副主席的彭苍玉接待考察团,老同学意外相逢,欣喜万分,相约有机会同回沅陵,重游故地。
朝阳中学虽然是教会学校,但并不与世隔绝。彭司勋刚入学不久,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占我东北三省。学生们满腔愤怒,冲出校园,走上街头游行,积极宣传抗日,抵制日货,年仅12岁的彭司勋也加入到了游行队伍中。学校也不劝学生入教,不要求学生做礼拜。当然,有些家庭贫困的学生,靠教会资助上学,这类学生中信教的人数也较多。不用教会资助的学生,也有自愿信教的。教堂独特的建筑很有吸引力,做礼拜时要演奏音乐、唱赞美诗歌,这对于年轻人来说很新奇。即使不信教,学生们有时候也会到教堂,感受一下教堂的氛围。彭司勋不信教,但也去过教堂,他感到基督教在沅陵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信教的人比保靖多不少。
从保靖乘船到沅陵,顺流而下,需要两三天时间。从沅陵到保靖,逆水行舟,加之酉水上游险滩多,需要纤夫拉船,要三四天的时间。从沅陵到保靖陆路约150公里,步行回家,至少也要三天。因此,彭司勋一般暑假回家;寒假时间短,天气冷,多在学校度过。很多外地学生都不回家,同学们一起打球、玩耍,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沅陵比保靖要大,而且也开放一些,外来的东西也多。比如,西瓜和西红柿当时保靖都没有,彭司勋在沅陵第一次品尝了西红柿和西瓜。快毕业时,沅陵修了一条汽车路。什么是汽车路?彭司勋和同学们都很好奇,赶快跑去看看,实际上就是一条没有铺柏油的石子路,只是宽一点。
在朝阳中学三年时间,是彭司勋早年求学最愉快的时期。朝阳中学的西方文化氛围对彭司勋影响很大。与彭司勋接触,很难让人想象他是一位从交通闭塞的县城走出来的土家族学者,倒是感觉他“洋味”很足,颇有绅士风度,这与他在少年时代就受到西方文化的熏染不无关系。在沅陵,彭司勋见识了保靖以外的世界,离开了祖母和家庭的呵护,学会了独立生活,为他高中时到更远的长沙读书作好了准备。1934年夏天,彭司勋初中毕业。当时沅陵没有高中,他不得不到长沙投考高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