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慰问_李培福的故事
1951年7月,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派出了南方、北方老根据地慰问团。慰问团由中央人民政府、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各大行政区、省市有关领导组成,并有电影队、文工团、医疗人员及新闻记者随行。北方慰问团共3809人,刘景范担任团长。这个团之下分设陕甘宁、东北、晋察冀、热河、山东、河北及苏北、皖北等9个分团,各分团于8月上旬先后分头慰问。
李培福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根据地陕甘宁慰问团副团长,兼陇东分团团长。1951年8月28日至9月17日,他带着随团文工队、电影队、医疗组等,回到陇东老区,向全区人民亲切慰问,传达中央人民政府及毛泽东主席的深切关怀,送来了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他们深入陇东老区县、乡、村和烈属、军属、荣誉军人家中,开展了广泛的慰问活动。慰问团在庆阳、南梁、荔园堡、阎家洼子、柔远城、悦乐、环县等地祭扫烈士陵墓,召开县、乡烈军属、荣退军人、支前有功人员和劳模代表会议、干部座谈会、群众大会,传达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问候,报告两年来国家及省上的建设成就及远大前景,征询他们的意见和要求。邀请他们看电影、看戏。在华池县机关驻地首次放映了电影,演出了文艺节目。并请县上选出代表到北京、西安参加国庆观礼。
李培福回到家乡,不住在政府安排的招待所,在悦乐时就回去住在老家里,到其他地方,住在当年游击队员的战友家里。慰问团了解到老区人民在生产生活上存在的许多困难和问题。
陇东老区长期处在紧张的革命斗争环境中,广大人民始终艰苦奋斗,不惜任何牺牲,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老区大多处在贫困山区,虽然解放了,但经济条件、自然条件都很差,人民生活很穷困,在政府援助下,虽然得到了逐步改善,但仍有吃无余,衣食住不能兼顾,无房住、无衣穿的现象依然存在着,还有人讨饭吃。战争之后,又遭天灾,还出现群众饿肿、逃荒的现象。(www.guayunfan.com)
李培福如实地把陇东老根据地的问题向分团的领导进行了汇报,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意见。建议首先应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尽量给他们补充牲畜和农具,奖励繁殖牲畜,以恢复并增加畜力、肥料和农具。其次要认真做好封山造林、保持水土工作,照顾到群众当前生产生活需要。三要兴修水利,提倡修塘、筑坝、开渠、扩大灌溉面积,防止水旱灾害。四要恢复发展副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以增加群众收入。
华池县随后选出到北京的观礼代表两人。他们在北京参加了国庆观礼,出席了毛主席的宴会,见到中央领导,听了周总理和其他领导的报告,还参观了工厂、农场、各种展览会和北京名胜。
陇东老区人民欢迎中央慰问团时所演唱的民歌《迎亲人》中唱道:
太阳出来满天红,鞭炮震得山谷应。
中央慰问团到陇东,巴掌拍得手酸疼。
张灯结彩迎亲人,彩纸飞扬满天星。
秧歌伴着喇叭声,手里鲜花映地红。
男女老少如潮涌,毛主席题词送陇东。
把亲人抬到半空中,老区人民真光荣。
人在空中心激动,革命传统永传承。
又像驾雾把云腾,建设祖国立新功。
另一首《打宁夏调》唱道:
太阳出来满天红,中央慰问团到陇东。
男女老少来接迎,张灯结彩迎亲人,
处处都欢腾。
彩纸纷纷满天飞,鲜花朵朵满街红。
感谢亲人慰问团,千里迢迢来访问,
鲜花献亲人。
李培福在陕甘宁老区慰问期间满怀深情的写下了《访问革命的故乡》一文,文中回忆了陇东老区创建的艰辛、发展经历、扩大与巩固,以及后来对革命的重要贡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文中写道:
在近20年的革命历史中,这一地区是革命的立足点、出发点和总后方,同时,由于毛主席始终在这里指导中国革命,因此也就变成了毛主席的故乡。这里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在历次革命战争中,都充分发扬了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贡献了无比巨大的力量。他们站在战斗的前哨,不仅手执武器,与敌人拼死搏斗,而且日夜盘查放哨,传递情报,并负担繁重的前后方的战勤工作。……陇东老区人民为革命贡献了无比巨大的力量,是光荣的,但是由于连年战争的破坏,及冻、旱、风、雹之灾,其景况也是十分艰苦的。老区人民正带着战争创伤,咬紧牙关,从事恢复与发展工作,力求在废墟上重新建立自己美好的家园。他们的困难很多,但信心极高,他们常说:“只要人活得旺旺的,三五年内,就一定能恢复好。”他们对革命忠心耿耿,对自己身受的损失,毫无怨言,他们常说:“宁叫挣死牛,不要翻了车。”这两句话,恰恰可以说明老区人民在当前的心情,洋溢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忠诚。
……
这篇文章发表在1951年10月28日《甘肃日报》上。
10月,中央老区访问团西北分团根据安置在庆阳老区外籍荣复人员的要求,汇报省上同意,确定在庆阳成立“甘肃省庆阳地区外籍荣退复人员处理委员会”负责处理返籍人员一切事宜。在西峰、白马铺、和盛店设3处招待站,另设1个大队,辖6个中队,组织运送。至11月25日,共接收环县、合水、华池、庆阳、镇原、宁县荣退人员171人,眷属14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