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她是我们的蒋阿姨”_关于蒋英的故事

“她是我们的蒋阿姨”_关于蒋英的故事

时间:2023-08-2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她是我们的蒋阿姨”_关于蒋英的故事许多中央音乐学院教职工的孩子,称蒋英为“蒋阿姨”。王玉的父母十分感激蒋英和钱老曾给王玉的建议。后来回到家中,她发现女儿特别喜欢穿两件衣服,原来那两件衣服是“蒋阿姨”给亲自缝补的。这个对“蒋阿姨”有深厚感情的女孩,就是以《找乐》一片荣获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金奖、以《民警故事》荣获意大利都灵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的著名女导演宁瀛。

“她是我们的蒋阿姨”_关于蒋英的故事

许多中央音乐学院教职工的孩子,称蒋英为“蒋阿姨”。

“文革”期间,学校里有很多教职工去了五七干校,把孩子留在了城里。这些孩子没人管了,让蒋英很担心。学校组建了一个看守组,蒋英就报名做“保姆”,当起了这些孩子的“临时妈妈”。蒋英承担起照顾这些孩子的重任,给他们洗衣服、教书,教他们唱歌弹琴。蒋英把每个看守组的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到3号楼一层“托管班”的住宿地。她在这儿有一桌一床,有时也住在这里。几十个孩子聚在一起,生活、学习、思想无一不在蒋英的悉心照顾中。

四十多个孩子集中到一起,女孩免不了叽叽喳喳,男孩弄不好就挥拳相向。有一天楼道里传来大呼小叫的声音,原来是学校烧水工人的孩子高达成在同屋男孩的蛐蛐罐里撒了泡尿。蒋英刚把蛐蛐罐的事解决,又发现办公桌、大小抽屉都被他同时“作案”……尽管孩子们很调皮,但蒋英还是像母亲一样悉心照顾着他们。

蒋英用自己的工资给孩子们买军棋、跳棋、象棋、小人书、科普书和花手绢——只要觉得是她该办的事,她一点都不在乎是不是花自己的钱。女孩的衣服破了,她用花手绢补上;男孩的毛衣露了胳膊肘,她一针一线给织上。有时她把一大包脏衣服带回家洗,有时她又把一摞儿子永刚、女儿永真穿小的衣服拿到班上来,优先给家境困难的小孩……

班上一个叫王玉的小姑娘,在此期间跟蒋英学了两年多钢琴。王玉父母从干校返回后,又鼓励王玉学了六年小提琴。王玉的父亲希望女儿以后搞艺术,可蒋英却以音乐家的直觉认为王玉不适合搞艺术,她脑袋瓜子灵活,逻辑思维好,所以建议她学理工科。蒋英甚至把王玉带到家里请钱老出主意。后来,钱学森建议王玉报考长沙工学院计算机系,之后王玉又师从著名的计算机专家陈火旺。王玉通过努力,又在美国攻读此专业的博士后。王玉的父母十分感激蒋英和钱老曾给王玉的建议。念及此,王玉的父亲十分感慨:“我们做父母的都看不到这一步。”(www.guayunfan.com)

图书馆的刘珍碧老师回忆,自己下干校时女儿才十岁,一去就是三年,内心真是非常非常痛苦,至今还觉得对不起孩子。后来回到家中,她发现女儿特别喜欢穿两件衣服,原来那两件衣服是“蒋阿姨”给亲自缝补的。还有一次她与女儿到同事家做客,女儿居然坐到钢琴前弹了一首《国际歌》,让在座的人都感到惊讶。刘珍碧便问女儿:“这是从哪儿学来的呢?”女儿骄傲地说:“蒋阿姨教的。”顿时,刘珍碧内心的感激真是无以言表。

刘珍碧认为,女儿后来能走上艺术道路,要归功于蒋英对孩子儿时的艺术启蒙,后来女儿学小提琴、报考电影学院,后又到意大利学习导演专业。“女儿一从意大利留学回来就问我‘蒋阿姨在哪儿?蒋阿姨在哪儿?真想见见她’。”这个对“蒋阿姨”有深厚感情的女孩,就是以《找乐》一片荣获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金奖、以《民警故事》荣获意大利都灵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的著名女导演宁瀛。

蒋英曾说:“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经过了那段时期,蒋英更加成熟、坚强、乐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