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单独接见_关于李德生的事迹
毛泽东单独接见
李德生要向毛泽东、周恩来学习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到北京不久,一天,周恩来通知李德生说,毛主席要接见他。李德生非常高兴,即随周恩来一起到了毛泽东那里。
李德生同周恩来进了室内,周恩来对毛泽东说:“主席,德生同志来了。”
毛泽东抬起头来看看他们,李德生赶紧举手向他敬礼。只见毛泽东身着一身半旧的浅色睡衣,坐在沙发上。伟人的神态和气质,使李德生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毛泽东放下手里的书,同李德生握手,然后拍拍身边的沙发,要李德生坐在他的身边。李德生等周恩来在毛泽东的另一侧落坐后,才坐了下来。
李德生环视室内,看到陈设十分简朴:半圈沙发加茶几,沙发后面放着书柜。书柜里装满了书,其中有好多线装书。桌子上、茶几上也有一些打开的书,或夹了纸条的书。(www.guayunfan.com)
这是李德生第一次受到毛泽东的单独接见,在这位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和伟大领袖面前,李德生的心情未免有点紧张。
毛泽东大概是看出了李德生拘谨的样子,随手拿起周恩来放在桌上的老花镜戴了一下,然后问李德生:“你是不是也要戴眼镜了呀?”
李德生没有想到毛泽东的第一句话不是问工作、问经历,而是问一件生活小事,这使他的心情放松了下来,态度自然地回答说:“看书的时候,也要戴花镜了。”
接着,毛泽东对李德生说:“你是12军的,是南京军区的。我了解你,不是通过南京军区,而是通过其他同志了解的。他们都说你不错。”
毛泽东的话使李德生感到吃惊,原先他以为,毛泽东之所以了解他,大概就是前面提到的安徽那几件制止武斗、促进联合的事,因为那些事是毛泽东批转全国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毛泽东还通过其他同志了解了自己。像李德生这样一个军长,一个省革委会主任,在全军全国该有多少啊!
毛泽东向李德生询问了安徽的一些工作情况,李德生作了汇报。在汇报中,毛泽东偶尔也说到安徽的一些史地典故和历史名人。周恩来有时也插话谈到一些对安徽形势的看法。李德生觉得毛泽东、周恩来对安徽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其深刻性远远超过了他这个革委会主任。当时的情景真使人感到,似乎不是李德生在向毛泽东、周恩来汇报情况,而是他们在向李德生介绍安徽情况,共同研究怎样做好安徽的工作。
这是李德生调到中央后第一次受到毛泽东接见。李德生两眼注视着毛泽东,热切地盼望他对自己今后怎样搞好工作作指示、提要求,而且是越多越好,越具体越好。然而,毛泽东思路纵横驰骋,完全不像李德生想像的常规的工作方法。他谈起了党在历史上同“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斗争的情况,又仔细询问李德生平常爱读什么书。
李德生看到毛泽东房间里那么多书,顿感惭愧。他回答说:“主席,我文化程度不高,除了学文化,就是读一些军事理论方面的书。”
毛泽东说:“你打了好多仗,但是光读军事书籍不行,还应该读点历史、文艺、科技方面的书。”接着问道:“你看过《红楼梦》吧?”
“看过,只是断断续续的,没有从头到尾完整地看一遍。”李德生如实地回答。
“要读《红楼梦》,要把它当历史读。”毛泽东指示说,并向李德生介绍了自己读《红楼梦》的经验:“我是读了五遍才能开讲的。”
这时,李德生心里想,毛泽东对《红楼梦》都读了好几遍,而自己要把它读出点味道来,从中领会那段复杂的历史,就更应该反复认真地去读才是啊。
在谈到学习历史时,毛泽东提出:“《天演论》和《通鉴纪事本末》也要看。”“《通鉴纪事本末》是中国历史的简明读本,我喜欢看这本书。看一遍不行,要看五遍。”
这是李德生第一次当面聆听毛泽东谈历史。后来,在政治局会议上,李德生常常听到他旁征博引,讲秦始皇如何统一六国的故事,讲汉王刘邦和吕后的故事,讲灌婴和周勃的故事,评说范文澜和郭沫若的历史著作的得失。毛泽东讲这些典故,李德生总感到他是有感而发,是有着具体的或广泛意义上的针对性的。
等毛泽东的思绪从历史回到了现实,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了对李德生的工作安排。
毛泽东听完周恩来的话,把眼光转向了李德生,似乎在征询他的意见,或者是要他表个态。
于是,李德生提出:“主席,我感到职务太多,担子太重,担心干不下来,安徽省和南京军区的工作是不是可以免掉。”
毛泽东立即把手一挥说:“不要免,一个也不要免。南京的不要免,安徽的也不要免。”
这时,周恩来鼓励李德生说:“德生同志,就按主席的指示,大胆地工作吧。”
毛泽东、周恩来给李德生压重担,显然是要让他接受更多的锻炼,积累更多方面的工作经验,以便今后承担更重要的任务。
毛泽东明确指示说:“你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三分之一时间在北京工作,三分之一时间读书学习,三分之一时间到下边搞调查研究。”
毛泽东的这番谈话,是李德生事先怎么也没有想到的。过去他听传达说,毛泽东集中讲某一个问题时,爱引用“不唱天,不唱地,只唱一本香山记”。这次,毛泽东对李德生是不讲工作任务,不提工作要求,只谈一个学习问题。毛泽东鼓励他向书本学习,向历史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而毛泽东不同意免除他在安徽的职务,正是便于他到下面搞调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列宁说的“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一句话,李德生在红军时代就是熟知的,一直是努力照着去做的,而且得益匪浅。听了毛泽东的这番谈话后,他想到自己对现实中的很多东西不懂得、不理解,就更加领悟到,对他这个从军长岗位调到中央工作的人来说,认真学习是太重要了。在中央工作,要想把工作搞好,要想克服困难,毫无疑义,首先是应该努力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视野广阔,思路清晰,不致为狭隘的经验主义、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所束缚。后来李德生从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恰恰是在中央工作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
自从毛泽东这次接见以后,李德生就把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三分之一”当做座右铭。他请总政宣传部的一位同志给自己辅导讲解毛泽东让他学习的《通鉴纪事本末》。通过学习,李德生感到,以史为鉴,不仅可以“知兴替”,而且对现实斗争中的一些问题,往往感触更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当然,简单对号,牵强附会,也会走入歧途。李德生体会到,把学习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去指导实践,收效才会好。运用之妙,是一门艺术,是领导干部必须努力把握好的一门艺术。
后来在批林批孔中,“四人帮”诬蔑李德生上了林彪的贼船,总政机关也有人出来贴大字报,说李德生学这些古籍知识是想当皇帝。如此奇谈怪论,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不过,在“文化大革命”“左”的思潮盛行的年代里,捕风捉影、乱加联系、随便上纲的事,实在太多了。李德生认为自己受到这些攻击和诬蔑,也是不足为怪的,没有什么了不起。
李德生到北京工作之后,多次在政治局会议上听毛泽东讲话,也曾多次被毛泽东召见交待工作,向他汇报情况,涉及的问题,范围相当广泛。然而,毛泽东给李德生留下的最深的印象之一,还是他经常谈的学习问题。毛泽东那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精辟的见解,博大的胸怀,使李德生受到的教育,真是振聋发聩,终生难忘。
但是,比较起来,李德生见毛泽东的机会毕竟还是较少的,而接触周恩来的机会却要多得多。因为周恩来主持政治局的日常工作,主持国务院业务组的工作,许多活动李德生都是要参加的。有时李德生和周恩来几乎每天都要在会上见面。周恩来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日理万机的过人智慧,光明磊落的人格魅力,工作指导的严谨缜密,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优良作风,以及他善于处理国际国内事务的高超领导艺术,一直是李德生在工作实践中效法的榜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