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中央联络局一身三职_关于伍修权的故事
伍修权大病初愈,马上要求归队工作。医院领导却转来一个通知,让他不要再回十五军团,马上到设在瓦窑堡的红军总参谋部报到。
原来,陕北的国民党地方实力派调集了以保安团为主的武装力量,准备袭击驻扎在瓦窑堡的中共中央和红军首脑机关。而瓦窑堡只有包括红军大学学员队在内的少量部队,难以应付蜂拥而来的国民党地方武装。中共中央决定避其锋芒,将中央和军委各机关和红军大学、中央医院等等,都转移到西南方向的保安去。
伍修权到总参后即随队向保安转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总部等机关迁来后,这里因成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领导全国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而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在东征中牺牲的刘志丹是保安人,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以纪念这位著名的陕北籍革命领袖。伍修权跟随周恩来、李克农等由瓦窑堡向保安转移。在白家坪,他们遇到了由黄华陪同来陕北的两个美国人,一个是后来闻名天下的著名记者斯诺,一个是从此再没有离开中国的马海德医生。他们都是由于向往革命、崇敬中国革命者,通过宋庆龄的关系来到陕北红区的。正在行军途中的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热情欢迎了这两位最早进入陕北红区的外国朋友。
1936年7月上旬,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周恩来和叶剑英直接领导的专门从事外交和统战工作的联络局,先后由李克农、吴德峰任局长,伍修权被调到联络局工作。伍修权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接待斯诺和马海德。他们一到保安,联络局就找了一处当地最好的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请他们在那里下榻,并尽其所能保证他们生活从优、行动安全,伍修权也成了斯诺在红区最早的红色友人之一。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对伍修权作了生动的记述,只是他未弄清伍修权的具体职务,有时将他写为红军的政委,有时又把他说成红军大学的教授,虽然那时红军大学根本没有这个职称。不过,这些都事出有因。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各机关迁到保安后,同红军大学挤在小小的保安县城内,斯诺作为外宾,不只同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是邻居,也同红军大学的干部紧挨着。应李德的请求而接受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兼职为李德担任战役学课堂翻译,常常与他一起进出红军大学的伍修权,也被斯诺当作该校的人了。(www.guayunfan.com)
在此期间,著名女作家丁玲等来到了保安,也由伍修权等负责接待。她来到不久,就和从四方面军回来的红军艺术家李伯钊等人,联名发起成立了一个全国抗战文艺协会,伍修权也是这个协会的发起人之一。
联络局的接待对象,除了国际友人、进步文化人士,还有统战对象、来自白区的地下工作人员、各地区和部队来中共中央汇报请示工作的负责干部等。此外,联络局还秘密派人去白区,李克农就几次受该局派遣,潜入当时还被东北军占据着的延安等地,代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张学良等进行会谈、联络。
在此期间,伍修权还担负着一项日常性工作,那就是派人从西安、北平和南京、上海、武汉等地搜集来各种报纸、杂志和书籍,分头阅读并将重要内容摘录出来按专题汇编成册,印成供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及有关人员阅读的《书刊简报》。这项任务工作量相当大,伍修权白天常同李德和斯诺等在一起,晚上则加班做阅读和摘编书刊的工作。
当时的中共中央联络局,实际上承担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属外交部、统战部、中联部等部门的相关工作。伍修权这个原本学习军事、指挥作战的人,此时一身三职:做对斯诺等国际友人的统战工作,以扩大党和红军的国际影响;通过报刊书籍等传媒,做情报搜集和整编工作,为中共中央决策提供依据;为李德授课担任翻译,服务于党和红军高级干部的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