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孔子好学喜下问终生勤奋称圣贤

孔子好学喜下问终生勤奋称圣贤

时间:2023-02-1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好学喜下问终生勤奋称圣贤孔子,名丘[1],字仲尼,是春秋时代鲁国人,鲁国即现在的山东省曲阜市。孔子他自青少年时代,为人就很谦和,虚心好学,并经常地告诫自己“非生而知之者,是学而知之者”。但是,孔子下定决心,要读懂弄通。后世把孔子这一刻苦治学的生动事迹称为“韦编三绝”。孔子名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好学喜下问终生勤奋称圣贤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1],字仲尼,是春秋时代鲁国人,鲁国即现在的山东省曲阜市。他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人,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既是思想家,更是杰出的大教育家。他提倡“有教无类”,推行平民教育,后世儒家都称他为“圣人”。

孔子

他自青少年时代,为人就很谦和,虚心好学,并经常地告诫自己“非生而知之者,是学而知之者”。认为他的学识和才能都是经过刻苦钻研而获得的。孔子的祖先原来是宋国的贵族,由于爆发了内乱,孔家才迁到鲁国定居的。他父亲步梁纥[2]在孔子出生不久就去世了,家境从此衰落,过着穷困的日子。因此,孔子在少年时就要为家庭的生计奔走,做一些往往被世俗瞧不起的杂役,孔子长大后,自己也常说“多能鄙事”。

因此,孔子从师受教很晚,到了十五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由于没有老师,所以他在学习上完全要靠自觉。碰到不懂的问题,就多方请教询问,质疑问难。他既请教过当时在朝的达官显宦,也请教过在山林采桑的妇女,还曾参加过路旁小孩的辩论,从而也确实得到一条很好的学习经验,用孔子的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他就是这样的勤学好问。www.guayunfan.com

孔子的学习志趣是很广泛的,他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求知的机会,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无论学习什么,都要弄懂弄通。其虚心和钻研精神是非常踏实的。成年以后,孔子背井离乡,到各国去游历,增长见闻,积累知识。有一次,孔子参加了太庙的祭祀典礼,因为对他来说,委实是第一次参加,对庙里所有的一切都觉得新奇,他不厌其烦地向人请教,一直到祭祀完毕,人们几乎都走了,他还抓住别人的衣袖不放,问东问西,力求彻底弄明白。当时人们有个流行的说法叫:“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足见他求知欲是多么的强烈。他在学习生活中,从来不感到厌倦,经常向别人说:“学而无厌。”

有一次,他向一位音乐高手师襄[3]子学习弹琴,先学了一支曲子,练了十多天,还在不间断地练。师襄子催了他好几次,叫他另学新的曲子,孔子不同意,开始,他说还不懂技法,到掌握技法之后,他又说还没体会出这乐曲的情调和意境。后来师襄子对他说:“你已经弹得很有感情,可以学新的曲子了。”而孔子却说:“我还没弄清作曲家的为人呢!”

孔子晚年回到了久别的家乡,专心致志从事整理诗书和讲学的工作,虽然他每天很忙,但仍然拿出一定的时间继续坚持学习。有一次,他得到一部《周易》(也称《易经》),这是一部义理深奥、难读难懂的古书,当世许多学者都望而怯[4]步,不敢去研究它。但是,孔子下定决心,要读懂弄通。他把这部当时用竹木简写成的几十斤重的《周易》抱回家中,就逐字逐句仔细地阅读起来。一遍不懂,就读二遍,还不懂,再继续读。这样反反复复,读来读去,由于读的遍数太多了,就把串联竹木简用的牛皮条子给磨断了。“老天不负苦心人”,孔子到底把这部《易经》读懂弄通了。并且,兴致勃勃地向当世的一些学者介绍了这部书的丰富内容和精深的哲理。后世把孔子这一刻苦治学的生动事迹称为“韦编三绝”。

孔子名言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礼之用,和为贵。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朽木不可雕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道不同,不相为谋。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