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林则徐虎门销鸦片的故事

林则徐虎门销鸦片的故事

时间:2023-02-1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林则徐虎门销鸦片19世纪初的中国,还是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朝统治者对世界的无知,达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为除鸦片之害,道光皇帝委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奔赴广东查禁鸦片。抱着“鸦片一日不绝,禁烟一日不止”的强大决心,林则徐与毒贩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终将缴获的两万余箱鸦片就地销毁,进行了举世震惊的虎门销烟。当时,鸦片进口是合法的。而鸦片泛滥导致的危害后果,却在一步步扩大。

林则徐虎门销鸦片

19世纪初的中国,还是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朝统治者对世界的无知,达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而此时,英国却因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不可避免地成了它的又一个商品销售市场。

然而,英国的商品在中国销路不畅,面对巨大的贸易逆差,他们想出了贩卖鸦片这一卑劣的手段,捞取丰厚利润,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为除鸦片之害,道光皇帝委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奔赴广东查禁鸦片。

抱着“鸦片一日不绝,禁烟一日不止”的强大决心,林则徐与毒贩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终将缴获的两万余箱鸦片就地销毁,进行了举世震惊的虎门销烟。

鸦片之害

嘉庆二十一年(1816),清朝的嘉庆皇帝与他的大臣孙玉庭曾有过一段啼笑皆非的对话:

嘉庆问:“英国是否富强?”

孙玉庭答:“彼国在西洋诸国中称大,故是强国。至于富,是由于中国富,彼国才富,富不如中国。”

嘉庆问:“何以见得?”

孙玉庭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然后转手卖给其他小国,这不说明彼国富是借了中国的光吗?假如我们禁止茶叶出洋,那英国就会穷得无法过日子。”

嘉庆:“哈哈……说的是。”

孙玉庭:“嘿嘿……”

也就在他们君臣对话的同一年,英国以祝贺嘉庆皇帝寿诞为名,派阿美士德率使团来华,结果因阿美士德不愿行三跪九拜之礼,被嘉庆皇帝轰了回去。阿美士德好歹是个勋爵,受此奇耻大辱,心里能痛快吗?于是回国后,便力主武力征服中国,成为最早主张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的英国殖民主义者。

嘉庆去世后,继位的是道光皇帝,道光的国际常识不比他的父亲多多少。当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时,他在御前会议上发出了一连串的问话:“英吉利在何方?”“方圆几许?”“距中国有多远?”“女王是否婚配?”弄得众大臣面面相觑,张口结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18世纪以前,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还可以说是最强大的帝国之一。此后,清朝统治者就不思进取,醉心盛世,吃祖宗留下的老本了。任凭外面的世界如何风云变(www.guayunfan.com)幻,自己雷打不动地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渐渐地,中国跟不上世界的步伐,落在了西方的后头。

让西方遥遥领先的杀手锏是“工业革命”,而让中国远远落后的致命因素是“闭关自守”。“穷得没法过日子”的英国开始发达了,而“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的清朝走向了败落。这一上一下,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共产党宣言》说:“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英国也不例外。英国号称“世界工厂”,其资本家就是“销售员”。但他们的销售手段靠的不是产品的质量,而是手中的大炮。在大炮的轰击下,到处都泛滥着“英国制造”。可是,他们还不满足。

于是,英国的“销售者”们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打开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市场,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变中国为英国殖民地的欲望,简直让英国殖民主义者兴奋得夜夜难以入眠。

一个说:“如果中国的市场打开了,英国货在那里的销量,将比世界其他地方的总销量还要大。”另一个说:“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购买一顶棉质睡帽,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

愿望总是好的。可是,当他们真正把产品运进了中国市场,才发现原来梦想与现实有着这么大的差距!

中国老百姓穿的是自家纺织的土布衣服,有钱人喜欢的是绫罗绸缎,而英国人的洋布、呢绒根本找不到销路,中国人不需要英国的“睡帽”,他们没那个习惯。相反,中国出口的茶叶、生丝以及陶瓷、药材等,在英国的销路却很畅通,颇受欢迎。如此一来,中国每年要赚三四百万两白银,而英国的老板们却远涉重洋做着赔本的买卖。

做生意,讲究的就是变通。贪吝成性的英国资本家更是深谙其中的道理。既然洋布、呢绒不需要,那么有一样东西,中国人肯定不会拒绝,那就是鸦片。

通过调查,英商发现鸦片在中国市场潜力极大,通过鸦片交易,不但可以获取巨额的经济利润,而且还能改变对华贸易中的入超地位。如此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于是,英国开始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

当时,鸦片进口是合法的。于是,一夜之间,许多英国商人都发了横财,有的怀揣巨款,回国后还冠冕堂皇地当上了英国议员。美国、沙俄等外国商人见英商进行鸦片贸易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直骂英国人吃独食,有了发财的机会也不告诉一声。骂完之后,也纷纷干起了这种勾当。

外国的鸦片像潮水般地涌进来,中国的白银也像潮水般地流出去。结果,银价大幅上涨,出现了“银贵钱贱”的现象。很多农民不堪银、钱的比价,几乎达到了难以贡赋和维持正常生活的境地。这时,商人又四处进行白银投机,地方官也借口预防亏累而乘机搜刮,以致人民的负担更加重了。

日子没法过了,老百姓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于是,开始造反。清政府一看大势不妙,便一纸令下,查禁鸦片。

道光皇帝要禁烟,原因有两点:其一,再不禁烟,国家就没钱了;其二,鸦片有害健康,他自己吸食过,深有感触。

一场辩论

清朝的禁烟令下了一道又一道,可成效甚微。而鸦片泛滥导致的危害后果,却在一步步扩大。这让坚决主张禁烟的道光皇帝,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就在这时,太常侍少卿许乃济向道光上了一道奏折,他说:“法令越严,官吏贿赂所得就越多,禁烟是没有意义的。不如索性放开,只准以货易货,不准白银交易。再说了,那些吸食鸦片的人,大都是游手好闲、胸无大志的社会渣滓,皇上大可不必顾惜。”所以,他给皇上提出一个解决危机的办法:弛禁。

许乃济的计谋,说好听点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说难听点是“助纣为虐”。道光本就没了主见,看了许乃济的折子后,心里更是犯难,这无异于一着险棋,万一没走好,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他把球踢到广东去了,命两广总督邓廷桢会同广东巡抚、粤海关监督等对许乃济的建言进行商议。广东大吏们哪敢接这个烫手山芋,就又把球再往下踢,命令公行行商们拿出一个意见来。

行商们没法再往下踢,只好赶紧商量。很快,他们给了答复:“偷运鸦片不是俺们干的,都是公行以外的私商干的;以货易货可以,但要控制在我们行商手里;要完全用中国货交换鸦片,那是不可能的;如果鸦片贸易开禁,应限在广州一地进行。”总之一句话,肥水不流外人田,要弛禁,这买卖也得俺们广东行商垄断。

狗改不了吃屎,商人改不了唯利是图的本性。都这个时候了,这帮行商们眼睛里看到的还是钱,商量了半天,也没谈谈弛禁到底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邓廷桢等广东的大吏们也没多想,反正到时候上面追究责任的话,拉几个下面的人当替死鬼就行了。于是,他们向朝廷复奏了一道折子,表示同意许乃济的弛禁意见。

可是,反对的人也站了出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朱樽、兵部给事中许球等人就驳斥了许乃济的建议,主张严禁鸦片。

朱樽坚决说道:“鸦片弛禁,军队则进不能战,退不能守。如果允许百姓抽鸦片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士兵,因为兵出于民。此外,一旦吸上了烟,父不能诫其子,兄不能保其弟,主不能制其仆,一切就都全乱套了。”

许球的态度又稍微温和些,说:“鸦片入关,全怨广东大吏查禁不严。如今,绝市罢关是不可能的,一旦绝之,不但有损天朝大体,且恐无以善后。弛禁也是不好的,明知道鸦片是害人之物,不但听其流行,还征其课税,堂堂天朝,太失体统了。”

许球的话,是将许乃济和邓廷桢等人,两边各打了五十大板。接着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自古制夷之法,不外是详内而略外,先己而后人。所以,严治国民吸食鸦片,严禁外国商人私贩鸦片。对于屡教不改的洋人,一律正法。英国人不揣好心,他们自己不食鸦片,专叫咱们吸,赚咱的银子,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啊。与其将来受患,不如现在根除。”

道光本就犹豫不决,一看他俩说得更对,就站到了严禁这边。于是,一道诏书就下到广州,让邓廷桢等人严查鸦片。

这时,邓廷桢这老官僚才发现皇上的心思似乎不是弛禁。于是,他的态度立刻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执行起了严密的禁烟措施,甚至还向朝廷提出吸烟、贩烟者屡教不改就往其脸上刺字的动议。

不久,鸿胪寺卿黄爵滋也上奏道光皇帝,说:“如今鸦片蔓延中国,实在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大患,这个祸害比洪水猛兽还要厉害得多。为此,皇上应该严降谕旨,给烟民一年的戒烟时限。倘若一年以后,仍然吸食,格杀勿论。大小官员逾限吸食,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子孙还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道光看了这封奏折后,感觉不错,便令各省的督抚讨论,各抒己见。

这回大家都摸清了道光的心思,复奏也大多主张严惩,但有些人觉得黄爵滋的办法不妥。吸食者只害自己,贩卖者则害他人,定吸食之罪重于贩卖之罪,这不是说自杀之罪高于他杀之罪了吗?未免有些荒唐。

琦善就明确表示反对尽诛吸食者,他说:“福建、广东的吸食者十之九八,数不胜数。我天朝以德治国,小民一命虽微,但也不能乱杀吧。”

无独有偶,湖广总督林则徐就力挺黄爵滋,还列出了六条具体的禁烟措施:第一,收缴烟具。考核干部时把此作为标准之一。第二,劝令烟民自新,将一年划为四期,限期戒烟,逾期严惩,格杀勿论。第三,开馆兴贩者,制造烟具者,加重处罚,限期自首。逾期不自首者及自首后再犯者,不是什么好人,处以死罪,也没什么可惜的。第四,上级干部查罚下属干部,逾期没查出来,或者对亲近者失察的,纪律处分。第五,实行株连,知情不报者,与正犯同罪。第六,为了减少冤狱,应用熬审之法。也就是疲劳战,长期熬你,旁边站两人观察,看你犯不犯烟瘾。最后,林则徐还警告皇帝说:“若犹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的奏折,打动了道光帝,尤其是最后这两句话,让他猛然清醒了。此后,道光停止了在弛禁与严禁之间的摇摆,决定禁烟。

不久后,道光谕令内阁制定了《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他的禁烟决心,使得各地也纷纷行动起来,禁烟效果较之前有了显著提高。

临危受命

为了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巩固和扩大禁烟成果,道光皇帝决定把广州作为一个突破口。如果能够彻底解决广东的鸦片问题,那么全国的禁烟自然不难实现。

可是,派谁去完成这次艰难而重大的任务呢?道光头脑里立即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林则徐。

选择林则徐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是林则徐办事干练,政绩卓越,颇得自己赏识和眷顾。另一个原因就是林则徐禁烟态度积极,在湖广总督任内,就制定了六条禁烟章程和行之有效的戒烟药方。此外,林则徐还屡次上书,把禁烟问题提到了关系民族存亡安危的高度,其深谋远虑之言,深深打动了道光皇帝。

于是,道光皇帝立即召林则徐进京,商议禁烟办法。林则徐接令后,从武昌火速启程,星夜赶路,风尘仆仆抵达京师。

第二天,早朝结束后,众臣散去,道光将林则徐留下来,垂询政事。

道光说:“我准备派你前往广东,主持禁烟大计。你有何想法?”

林则徐早有心理准备,便答道:“臣虽不才,愿往一试,以解皇上之忧。”

道光满意地点了点头,但又担忧地问:“万一英国人找麻烦怎么办?”

林则徐立即说:“皇上所虑极是。但要杜绝鸦片之害,就不要怕得罪西洋人,也不要怕动武打仗。只要我们加强武备、整顿边防,防患于未然,英国人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道光听后,甚为满意,便说:“你需要什么帮手?我可以满足你。”

林则徐说:“只要广东各级官吏通力配合就行了。”

几天后,道光正式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颁发“钦差大臣关防”,前往广东,禁断鸦片。值得一提的是,“钦差大臣关防”的权威仅次于皇帝的玉玺,没有特殊使命,朝廷一般是不启用这一印章的。而且,林则徐是一介文官,这次任命,还授予其统领水师的权力,这在军、政权力严格分工的清朝,也从没有先例,足见道光对其有多器重。

林则徐的一些好友及朝野一些有识之士,都认为林则徐此行是凶多吉少,为他担忧。林则徐自己何尝不明白呢,但与民族的前途命运相比,个人的安危又算得了什么?他决心禁烟,为国为民除一大害。

临行前,林则徐向北京的师友故旧拜别,他再次表示了自己的决心:“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不敢竭股肱以为门墙辱。”

道光十九年(1839)一月八日,林则徐抱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离京南下,奔向广东,并发出“传牌”,声明此行自备轿、车,自带役夫,自付工价,沿途供应不许铺张,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便饭。跟班丁役,不准向地方需索,地方官吏也不许私送规费,如有犯者,依法惩办。

林则徐为官多年,深谙官场上的潜规则,他提前这么打招呼,是想提醒各位同事,但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制造一种肃杀紧张的气氛,给下一步的禁烟运动定个基调。

林则徐奉命禁烟的消息传到广东后,不管好人坏人,都缩起了脖子等待着。英国毒贩也意识到了情势的急剧转变,驱逐了一年多不肯离开广州的老毒贩查顿慌忙逃去,伶仃洋面的鸦片趸船也开始躲避。

一月二十五日林则徐抵达广州。当地的民众在肃穆的气氛中等待这位钦差的禁烟举动。根据以往的经验,一些鸦片贩子认为,用不了几天风头就能过去,只要有大量的钱财行贿,没有摆不平的钦差。

让鸦片贩子们失望的是,第二天,林则徐就在下榻的行馆门首张贴告示:所有随从工作人员不得擅离左右,借端出入。还密札广东布政使、按察使查拿汉奸六十一名,这些人都是外国毒贩的忠实内应。如此一来,杜绝了内外勾结,让企图行贿求情的鸦片贩子们无法再钻空子。

紧接着,林则徐不顾长途奔波之累,开始了紧张的明察暗访。他访问了关心时事的士大夫,又借举行“观风试”的名义,召集书院肄业生数百人,要他们开列贩卖鸦片的所在地和贩卖者的姓名,以及有关水师舞弊的情况。通过各种渠道的调查,几天之后,林则徐已充分掌握了广州方面鸦片走私和鸦片经营的情况。

这一天,林则徐突然传见十三行洋商,怒斥他们欺饰隐匿、袒护外国毒贩之事,并警告说:“如此事先不能办,则平日串通奸夷,私心外向,不问可知。本大臣立即恭请王命,将该商择尤正法一二,抄产入官,以昭炯戒!”

十三行总商伍绍荣企图行巨贿过关,提出愿以家资报效。林则徐大怒道:“本大臣不要钱,要你的脑袋!”要他们立即转告外商,限三天内将鸦片造具清册,等候收缴,并保证今后来华贸易永不夹带鸦片。如再夹带,则货物没收,人即正法。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林则徐又大义凛然地向外宣告:“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然而,卑鄙的外国毒贩虽有畏惧之心,但依然抱着观望态度,心存侥幸。林则徐早已预料到毒贩们不会轻易就范,于是在发布缴烟令的次日,下令粤海关禁止外人离开广州,以为防备。

三天的期限已到,毒贩们只呈缴了一千余箱鸦片,企图以此搪塞过关。

林则徐见洋商根本没有诚意,当即下令逮捕英国大鸦片贩子颠地,理由是颠地为“钦交”烟犯,长期逗留中国,从事鸦片走私勾当,存有鸦片最多,不但自己拒不缴烟,还阻拦别人缴烟,实为外国毒贩首恶,断难姑息纵容。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得知这一消息后,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气急败坏地由澳门赶到广州,企图利用自己的权势,掩护颠地外逃。

早有准备的林则徐待义律刚一进入广州商馆,就下令将停泊在黄埔港的各国商船全部封舱,不准上下货物进行贸易。同时,所有外商公司所雇佣的中国人员一概撤出,派兵包围了商馆,将义律和二百七十五名外商完全隔离起来,不但不让他们与外界通讯,还停止了饮食供应。

林则徐铁腕禁烟,让义律最终屈服,被迫同意交出英商所有的鸦片。

虎门销烟

义律答应缴烟后,广州的缴烟工作正式开始。这天,几十艘满载鸦片的趸船,从伶仃洋驶向指定缴烟的地点——虎门外龙穴洋面。

由于趸船高大,无法靠岸,林则徐临时雇用了众多小船和数千民夫穿梭往来于趸船和海滩之间,将鸦片一一卸载上岸。一个多月后,鸦片全部缴清,总计两万余箱,重量达两百多万斤。

鸦片收缴完毕后,下一步就是如何处置了。林则徐不敢自作主张,便上奏道光皇帝,请求将收缴的鸦片全部运京,等皇上验明后烧毁。

然而,广州距离北京遥远,两万余箱鸦片,车运起来很不方便,而且还劳民伤财,万一途中有人偷换作弊,更是前功尽弃。因此,道光下令,让林则徐就地销毁,让沿海居民及居住在广州的洋人共见共闻,以彰显朝廷之威及禁绝鸦片的决心。

林则徐接到谕旨后,立即与关天培等人研究鸦片销毁的办法。此前,销毁鸦片的方法是用桐油搅拌,以火焚烧。但烧过之后,部分鸦片渗入地下,如果掘取泥土再加煎熬,还可获得相当数量的烟膏。林则徐认为这种旧方法不能彻底烧毁鸦片。

经过再三研究,他决定用盐卤和石灰入池浸化的方法。于是在虎门海滩高处开挖两个大池,长、宽各十五丈,池底平铺石板,四周则是栏桩钉板,池前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先从水沟引水入池,加入食盐使成浓卤,然后将烟土切碎抛入,浸泡半日之后,再将整块烧透的石灰投入,使其分解。同时,另派人用铁锄木耙在池里反复翻戳,让烟土颗粒都一一销化。等到海潮退去时,打开涵洞,让池内经过腐蚀分解的鸦片浆流入大海,再用清水刷洗池底,不让烟土有丝毫存留。如果第一天浸化的池尚未清洗,第二天便使用另外一个池。焚烟过程虽有些繁琐,但很科学。

道光十九年(1839)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钦差大臣林则徐、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提督关天培都亲自来到虎门,监督首次销烟。虎门山丘,人山人海,大家都想看看这一壮观的场面。

下午两点,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世界的虎门销烟开始了。五百名健壮民夫忙而不乱,将切成细瓣的鸦片投入方形销烟池中。顿时,池内沸滚如汤,浓烟腾空,遮天蔽日,罪恶的鸦片都化成了废渣滓。

鸦片完全销毁,需要浸化很长时间,开始时每天只能销毁三四百箱,后增加至八九百箱。经过二十三天的努力,全部鸦片销毁完毕,共计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余斤,值时价两千四百万元。五月十五日,林则徐等人满怀胜利的喜悦,登舟离开虎门,返回广州。

虎门销烟,是清代禁烟运动中的壮举。一百年来,中国政府和官吏从不曾表示过如此坚决的意志,采取过如此严厉的措施,它显示了中国人民抵制鸦片毒害、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同时也震惊了世界。林则徐也成为彪炳史册的禁烟民族英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