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的发起者张学良
张学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性。他是见证中国百年兴衰的见证人,直到21世纪才以百岁高龄安然离世。更为重要的是,他还是很多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在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更是成为了影响这一段历史的关键人物。
你们日本人做不到的,中国人能做到
张学良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儿子,生于辽宁海城。
1919年,张学良到奉天讲武堂读书,在那里他认识了战术教官郭松龄,并结成了忘年之交。
1920年后,张学良以炮兵科第一名毕业,在东北军第三混成旅第二团当团长,当时他的主要工作是保卫张作霖的人身安全。
从各方面来说,张学良都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他外形俊美,办事雷厉风行,虽然年纪很轻,却得到了军中绝大多数将领和士兵们的爱戴。于是,日本人开始注意到他,为了震慑张学良,让张学良成为日本奴役中国的奴才和走狗,在1921年的时候邀请他赴日本观看日本军队的演习。
日本人自以为兵强马壮,军容和各种先进的武器战术足以吓破张学良的胆,但张学良看过演习之后却对日本人说:“胜败乃兵家常事,2017-02-18 的中国已不是甲午之战时之中国了。你们日本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到,你们日本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到,请君等拭目以待。”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国民革命军的攻打之下失去了关内的地盘,只能退守关外,当他乘坐火车前往辽宁,途经皇姑屯车站时,被日本人预先埋好的炸弹炸死。这次谋杀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史称“皇姑屯事件”。
父亲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成为了奉系军阀的统领。从那之后,张学良对日本关东军的憎恨更深了。他一方面坚守中国领土,尽量摆脱日本人对自己的影响;另一方面反对内战,支持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之后,张学良宣布“易帜”,不再使用北洋政府五色旗,而改用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东北易帜”。
张学良此举,标志着北伐战争正式落下帷幕,而蒋介石则自此完成了“中华民国”在形式上的统一。
“关键先生”www.guayunfan.com
“东北易帜”让少帅张学良一时间名声大噪,成了国内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光荣的北伐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大力推行专制政策,意图削弱国民党其他派系的军事实力,可是这样一来,国民党内部的矛盾由此激化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1930年5月,国民党内部开始了大混战,史称中原大战。
当时,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起来对付蒋介石,双方经过几场大战,死伤都很惨重。到最后,战争进入到了僵持阶段。双方都明白:谁能够获得奉系军阀的支持,谁就能取得胜利。所以他们都在试图争取张学良支持自己。最终,张学良选择站在了蒋介石一方。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发出电文,宣布:反对各方的内战,并表示支持蒋介石,希望各路军阀立刻停战。
张学良的建议被各路军阀拒绝,无奈之下,张学良在两天之后率东北军几万人开进关内,与联军展开激战,并大获全胜。1930年11月4日,阎锡山、冯玉祥宣布下野。此役过后,张学良成为了全国皆知的“关键先生”。
中原大战过后,日本人开始大规模入侵中国。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很快就占领了整个东北。而此时张学良所率领的部队,则全无抵抗,逃到了关内。
在此期间,张学良一心想要率兵与日本人决一死战。但是当时的蒋介石却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围剿共产党上。1935年4月,蒋介石为了削弱张学良的军力,命令张学良率兵围剿红军。此时,张学良逐渐地对蒋介石的政策有了反感。
1936年4月,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安会谈,张学良提出让共产党联蒋抗日,周恩来表示赞同。之后,张学良与红军一同发布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声明。张学良还拿出巨额资金,赠送给红军做冬季衣食补给的费用。
而此时的蒋介石,却对联合抗日一事丝毫不感兴趣。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在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兵变,拘禁了蒋介石,逼迫他答应联共抗日的要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
最后,在共产党人的斡旋下,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而蒋介石也同意与共产党一起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抗日。
可是,张学良此举却犯了作为军人的大忌。当年“东北易帜”之后,张学良就成了蒋介石的部下。对于军人来说,最大的军规就是忠诚和服从,但是作为军人的张学良却拘禁了自己的上司,无论他的初衷是什么,以下犯上违反军纪却也是铁一般的事实。于是,蒋介石以此为借口,将张学良囚禁了起来。1936年12月30日,蒋介石任命李烈钧为审判长,对张学良以下犯上违反军纪一事进行了军事审判。结果,张学良被判刑十年。
晚年的张学良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试图取得东三省的控制权。当时,有人对蒋介石说:“东北三省是张学良的故土,让他出面去占领东三省,会更好一些。”但蒋介石却认为这样做不好,张学良失去最后一次返回东北的机会。
不久之后,张学良就被蒋介石派人押送到了台湾,囚禁在新竹山区。张学良在那里种田、养鸡、钓鱼,闲暇时还写写诗,看上去日子过得非常悠闲。但事实上,他的内心却非常苦闷,以至于写出了像“辗转眠不得,枕上泪难干”这种英雄气短的诗句。
蒋介石曾经很多次想要杀掉张学良,但是因为他夫人宋美龄的反对,才一直没有动手。
渐渐老去的张学良,像一个活着的古人。他的一生,浓缩了20世纪的中国历史。
在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先后病逝之后,张学良终于获得了自由。当时,许多记者和学者都想采访他,想从他身上问出一些当年西安事变的内幕。不过,张学良始终没有给出他们想要的回答。
2001年10月14日,已经101岁高龄的张学良在美国病逝,再没有机会看一眼他深深热爱的东北黑土地。大江东去,淘尽了多少风流人物,但张学良的功过是非,将被历史记住。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陪伴张学良将军大半生,人称“赵四小姐”的张学良夫人赵一荻2004年6月22日因病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88岁。曾有诗称“赵四风流朱五狂”的赵一荻,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女性,她与张学良将军传奇般的爱情故事脍炙人口,牵动着无数人的心魄。赵四小姐逝世的消息在美国华人中再次激起了感情的涟漪,人们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西安事变”、国共合作及那段难以忘怀的爱情故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张学良那时候经常去北京。每次张学良去北京,都要路过天津,就在此期间,他和天津姑娘赵一荻相识了。
张学良在父亲张作霖遇害之后,要连夜赶回到东北,赵一荻怕是永别,顾不上矜持与羞涩,勇敢地吻了张学良一下。正是这一吻,这个勇敢的姑娘将自己的命运与张学良永远地锁在了一起。
赵一荻的父亲是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她完全可以找到一个更平稳更安全的归宿。但是她放弃了这一切,和张学良一起来到北京西城定居,住在太平桥大街西侧的顺承郡王府。
当时张学良已经有了一个妻子,赵一荻就和“张夫人”于凤至住在了一个屋檐之下。于凤至是一个温柔聪慧、贤良大度之人。当时赵一荻投奔张学良,没名没分,对外宣称是张学良的秘书,于凤至在沈阳大帅府东侧亲自监工盖了一幢小楼,送给了赵一荻。赵一荻也知情懂事,张学良送给她的小礼物,都要先拿到于凤至那里,让张夫人挑选。在张学良夫妇身边,赵一荻过了一段相对安稳的生活。
在这个拥有三个成员的特殊家庭里,张学良称于夫人为大姐,称赵一荻为小妹。当然,才智过人、兴致广泛的赵一荻不安心只在深宅大院内做张学良的“秘书”、她不仅要做张学良生活上的好伴侣,还要做他公众场合的“左右手”。赵一荻举止大方,能讲一口流利英语,还有娴熟的舞技,这都让她左右逢源。
已经跟定了张学良的赵一荻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之后,赵一荻千方百计地争取到了去囚禁地陪伴张学良的机会。赵一荻与于凤至商量之后,每月一替一换,轮流来到张学良身边。于凤至由上海乘船来宁波,赵四小姐则由宁波去上海,有时她们也一同留在张学良的身边,小住几日。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是动荡的,所以张学良的囚禁地也一变再变,但是无论张学良到哪里,赵一荻都会不离不弃地跟在他身边。这时的张学良只是一介囚徒,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使她一见倾心的东北军少帅,但是赵一荻与张学良之间的感情却反而更加牢固了,他们之间由爱情到亲情,早已不分彼此,心意相通。
后来,张学良被押往台湾新竹井上温泉。赵一荻也离开了大陆,来到了台湾。在与世隔绝的寂寞中,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凄苦是可想而知的。他们相依为命,张学良把一切希望和欢乐都寄托在赵一荻的身上,赵一荻则尽自己全部的力量给张学良以安慰和照料。见过的人都说,赵一荻经常身着蓝衣,脚蹬布鞋,几乎洗尽铅华,终日陪伴在张学良身边,令人感动。虽然相对来说,她比张学良多些自由,每年都能获准到美国去探望儿孙,但她每次总是飞去飞回,仅住两三天,即又回到张学良身边。
在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中,赵一荻一直是张学良生活上最大的支柱。1964年,为了成全赵一荻与与张学良的爱情,也为了给这个已经为自己的丈夫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女人一个名分,于凤至主动与张学良解除了婚约。同年7月4日,64岁的张学良与51岁的赵一荻终于在台北市正式结为夫妻,从此赵四小姐才在两人同居36年之后获得了正式的名分。
张学良是一个民族主义、英雄情结兼备的人,优渥的成长环境也让他对外国文化的求知欲望甚浓,而赵一荻从小生活在繁华闹市天津,租界文化对她的影响颇深。不失民族气节,能够接受新鲜思想文明,不仅表现在他们对待历史事件的态度上,还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后来,二人信奉洋教,心如止水,不闻窗外之事,尽管总是无奈,却始终洋溢着对人情的豁达和对爱情的忠贞。相伴70余载,毫无悔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