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毛泽东锻炼身体

毛泽东锻炼身体

时间:2023-02-2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锻炼身体毛泽东锻炼身体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当中,之所以能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重大贡献,固然具有很多因素,包括他的革命胸怀、胆略、学识、才能和健康的身体条件等等。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代,就以勤奋好学、顽强锻炼身体而著称。毛泽东丰富的体育实践,不仅锻炼了身体,也为中国体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锻炼身体

毛泽东锻炼身体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当中,之所以能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重大贡献,固然具有很多因素,包括他的革命胸怀、胆略、学识、才能和健康的身体条件等等。其中,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毛泽东一生革命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条件。

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代,就以勤奋好学、顽强锻炼身体而著称。他认为,一个人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强健的体魄,以便将来担当起改造国家和社会的重任。因此,他主张一个人应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毛泽东出身于农民家庭。小时候他喜欢与小伙伴成群结队地上山放牛,同时兼有割草、拾柴和拣野果的任务。他们组织起来,分工合作,腾出时间来玩“打叉”、“摘野果”的游戏。打叉时,用三根柴棍搭个架当靶,拿另一根棒站在远处朝靶掷,中靶次数多者为胜。摘野果就是跳着摸高,即把采来的山楂、野栗子之类,吊到高矮不同的树枝上,轮流跳起触摸,跳得高,摸得准为胜。这些带有体育活动性质的游戏和劳动,使他的身体从小就受到了较好的锻炼。

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喜欢在门前的池塘里游泳。开始,他只能在塘边划来划去,通过勤学苦练,进步很快,终于能从塘的一边到另一边游好几个来回。对此,他后来风趣地回忆说:“我从小喜欢玩水,家门口有口塘,就在这个塘里玩水,有一次差一点出了危险,阎王老子向我招手,我就是不去,结果我就学会了。”这里就是毛泽东一生酷爱游泳,足迹遍及江、河、湖、海的开端。

1913年,毛泽东就学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学校,他关心国家大事,不懈地追求真理,是倾向革命的学生领导者之一。在求学期间,毛泽东一直没有放松过对身体和意志的锻炼,而且开始把锻炼身体与宏大抱负联系在一起了,对体育活动和锻炼身体有了更高的认识。在这里,他给自己起了别名,叫子任,意思是男子应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此后,他对身体和意志的锻炼更加严格了。他进行的体育活动项目很多,主要有冷水浴、日光浴、风浴、雨浴、游泳、登山、露宿、长途旅行以及体操和拳术等。毛泽东认为:“冷水浴好处多,一来可以锻炼身体,二来可以练习猛烈与不畏。”秋冬雨雪纷飞,寒风袭人时,他仍能赤着上身,在校后坡道上跑步擦身,边跑边擦,实行“雪浴”、“雨浴”和“风浴”。

在学校的浴室旁边,有一眼清凉的水井,毛泽东常来这里进行冷水浴。每当清晨,东方刚出现鱼肚白,同学们还在酣睡的时候,他就起床,带着罗布浴巾,来到水井旁,用吊桶打上井水,一桶一桶往身上淋,然后用浴巾洗擦全身,擦后又淋,淋了再擦,反复一二十分钟,直到全身发热发红为止。然后再作一些简单的运动。

毛泽东很赞赏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老年还能漫游天下,赞赏颜习斋文而兼武,能远游千里之外的塞北。1916年暑假,毛泽东约了几个同学,从长沙出发,走过宁乡、安化、益阳、沅江各县,进行游学式长途步行,历时33天,行程900多里。第二年暑假,他又和蔡和森一起,围绕洞庭湖的东岸和南岸,走过益阳、沅江、汉寿、浏阳、岳阳等县,沿途还访问了农村、学校、游览了名胜古迹。

此外,毛泽东还进行负重跑步,跑步时,用砂袋绑在腿上、背在背上或挂在胸前,用以锻炼步行能力和耐劳精神。

善于利用各种自然条件进行锻炼,又习惯于把自己的各种活动与磨砺意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毛泽东锻炼身体的一大特点。他在锻炼时,并没有专门的体育馆或体育场,也没有多少专门的锻炼器械,主要是善于发现和善于利用自然条件,这锻炼身体的途径和方法是很值得学习的。

他在第一师范读书时,学校前面的湘江,江宽水深,是游泳的好场所。毛泽东经常邀集同学,到湘江中的橘子洲头附近一带游泳。由于他从小就喜爱游泳,所以技术好、胆量大、耐力也好。他不但能横渡湘江,还能从猴子石游到相距近10华里的牌楼口去。他长期坚持游泳,不仅增强了体质,也增强了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他能在别人穿棉衣的天气,在江中游泳。有一次,他和几个同学不顾北风呼啸,天气寒冷,毅然去江中游泳。毛泽东后来写下的词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就是当时毛泽东在湘江游泳的动人场面的真实写照。正是由于毛泽东早在青年时期就坚韧不拔,顽强锻炼,所以,即使到了70岁以上的高龄,还能“万里长江横渡”,“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豪情不减当年。

毛泽东丰富的体育实践,不仅锻炼了身体,也为中国体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16年暑假,毛泽东到板仓杨寓,拜望杨昌济老师,得知柳伍亭(柳直荀烈士之父)是个体育运动的热心人,便毅然步行40余里,登门求教。后来,又与历史教员黎棉熙先生通信,探讨体育的作用。1917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文《体育之研究》,刊登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毛泽东在这篇论文里,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初步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和方法,就体育的意义、作用、体育与教育的关系等,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表明了写此文的目的是唤起民众,重视尚武的风气,改善国民体质。

他认为人体只能“以动养生”,“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身心可以并完”。说明了“生命就在于运动”的道理。

在处理德、智、体三育方面的关系时,毛泽东主张“三育并重”,不可偏废。特别是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来说,尤其应克服忽视体育的现象。为强调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他指出:“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说得非常深刻透彻,为正确处理德、智、体三者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