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生平介绍_梅兰芳简介资料
梅兰芳出生梨园世家却再创梨园佳话,他辛辛苦苦地学艺,最终一唱而红遍上海滩。抗战间,他蓄须明志,撕毁国画,丝丝缕缕证明爱国之心;梅兰芳对艺术加以创新,在千万次的历练中,终成就“梅派”,梅兰芳那阔亮圆润的嗓音至今还响在人们的脑海里。
京剧世家的接班人
1894年10月22日,梅兰芳出生在李铁拐斜街梅家老宅里,家人为他取名为澜,字畹华。梅家是京剧世家,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是当时名震清朝的同光十三绝之一,同时也是当时京城颇具名气的戏班——四喜班的班主。
梅兰芳的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梅兰芳的父亲梅明瑞,字竹芬,小生改花旦,母亲是具有“活武松”和“活石秀”之称的杨隆寿的大女儿杨长玉。所以当时的梅家每个人都在京剧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梅家在京城中也是颇有名望的商业世家,那时的梅家几乎笼络了整个京城80%的剧院、茶楼。www.guayunfan.com
新生命的诞生给这个传统的京剧世家带来了阵阵笑声。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似乎并没有给梅家带来太大的影响,因为战争而心情烦闷的人都喜欢到戏院里喝点小茶,听听京剧,忘记外面的战争,寻求一丝心里安慰。
梅兰芳的童年就是在梅家老宅里度过的。和所有生在世家的孩子一样,梅兰芳的童年简单幸福,但作为世家的子女,梅兰芳也面临着世家子女也要面对的子承父业的问题,这几乎是生在世家的孩子没有选择的选择。
梅兰芳8岁这年,在梅家长辈的要求下开始学习京剧。拜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朱小霞为师学习小生。初到戏班的梅兰芳饱受欺负,因为在别人看来他的资质很平庸,简单的四句老腔学习了几个小时还是唱不下来。气得教唱戏的先生说不出话来,梅兰芳因此遭到了同样学艺的伙伴的嘲笑。
知耻而后勇,正是伙伴们的讥笑和老师的白眼,激发了少年梅兰芳的斗志,他发誓一定要做站在舞台最好的那一个。9岁那年梅兰芳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也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二人学习花旦戏。一开始梅兰芳并不入戏,吴菱仙感念梅巧玲的恩德,于是对待梅兰芳更加尽心尽力。
为了掌握唱戏的基本功,年少的梅兰芳可谓是吃尽了苦头。每天早上梅兰芳总要练嗓音。吃过早餐后,就开始一天的基本功训练——踢腿、打把子、跑圆场、踩跷······不论是三九天气还是炙热的炎夏,梅兰芳都雷打不动坚持着训练。有次梅兰芳发高烧很严重,师傅让他休息不用练了,但倔犟的梅兰芳仍然坚持着训练,就连教他的先生都被梅兰芳的执著所感动。
梅兰芳10岁那年开始登台演出,当然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角色。在演出中,梅兰芳尽心尽力演好,演出后,开始总结自己的不足,然后开始改进。或者是在台下欣赏别人的表演,每当别人的表演获得观众的掌声时,梅兰芳都会记下别人的优点,仔细揣摩,以便下次自己也用到。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梅兰芳的刻苦坚持下,梅兰芳的京剧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作为配角的他,渐渐地也收获了观众的掌声。这一发,便不可收拾。
走红上海滩
从10岁登台以来,梅兰芳刻苦钻研,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梅兰芳继承并发展了京剧传统艺术,而且在京剧表演中加入了自己的创新。
梅兰芳在京剧上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朋友在他需要的时候都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梅兰芳14岁时候就结交了大银行家冯耿光。冯耿光,字幼伟,人称冯六爷。冯耿光早年与梅兰芳的伯父梅雨田交往,所以他与梅兰芳相交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冯耿光为人正直,又喜爱京剧。正是看到梅兰芳在京剧上面的潜力,所以冯耿光决定散尽千金来支持梅兰芳。很多商人游客都结成梅党,梅兰芳在冯耿光的安排下,迅速蹿红,成为当时京城的梨园教主。
1908年秋天,喜连成班在吉林演出。有一天,班主叶春善和喜连成班的投资人牛子厚一起在班子的周边散步,走到湖边树林的时候,忽然发现有一个人正在练剑,但见剑走偏锋,又极速迂回,体态轻盈,动作优雅,那剑舞得如同行云流水般流畅,作为几个京剧爱好者,牛子厚看过不少舞剑高手的表演,但2017-02-18 的表演在他看来同样是绝妙精伦。牛子厚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舞剑人听到有人喝彩,急忙回头看人并顺势把剑收起,虽已到秋天,舞剑人还是满脸汗珠,他快步走来,恭敬地说:“牛老板,喜群献丑了。”
牛子厚一看便有点喜欢这个年轻人了,年轻人一表人才,皮白肉嫩,说话礼貌,便问这个年轻人:“你可曾起了艺名?”旁边的叶春善说:“这是班里的一位小辈,我叫他喜群。”牛子厚沉吟良久说:“这孩子气质不凡,日后必有一番作为,就叫他‘梅兰芳’怎么样?”从此,梅兰芳就有了自己的艺名,那时的牛子厚和叶春善没有想到这个名字在此后不久的时间里,用他特有的新唱腔征服了这个世界。
梅兰芳真正走红的地方是上海滩。上海最繁华和热闹的外滩,这里到处灯红酒绿,是个不夜城。上海滩有很多著名的歌舞厅,比如著名的百老汇。还有很多知名的戏院,比如丹桂戏院。
梅兰芳就是在当时的丹桂戏院唱响了他在上海滩的第一出戏。梅兰芳那时已经对京剧唱腔、音乐、服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初到上海滩的他还是有些底气不足,究竟要换不换以前传统的唱法,梅兰芳犹豫了很久,终于还是决定用新式唱法。梅兰芳来上海演出的消息在报纸上登出,人们就纷纷买票进戏院。身在上海的听众,尤其是那些老戏迷早就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了梅兰芳的梅式唱法。
梅兰芳的这出戏一炮而红。上海听众对梅兰芳阴阳颠倒的扮相和梅式唱法都给予很大的肯定。一夜之间,梅兰芳的名字传遍了整个上海滩。人们纷纷买票来看,票价一涨再涨,仍然阻挡不了听众的热情。梅兰芳初来上海滩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大街小弄都在流传一句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间接说明了当时梅兰芳的梅式唱法究竟有多火。
人们称梅兰芳为一代京剧大师,他所创立的新式唱法称为“梅腔”,他的艺术风格被称为“梅派”,他的听众称为“梅党”。梅兰芳彻彻底底红遍全国。
梅兰芳的戏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戏剧的看法,当时的美国报纸曾经这样评价梅兰芳的戏:“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
抗战中的艺术探索
1931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作为一个爱国者,梅兰芳对日本的入侵非常愤怒,他编演了京剧《抗金兵》和《生死恨》,以古说今,引起了人们极大的赞赏,也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探索和钻研,此时梅兰芳的京剧功底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表演更是出神入化,雍容华贵。在多年的舞台实践和探索中,梅兰芳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梅派”艺术。
就在梅兰芳开始进行艺术探索的同时,日本侵华战争已经全面开展,“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日本人找到梅兰芳希望可以利用他的影响力来招抚当时在东北的人民。梅兰芳毅然拒绝了。日本人以武力威胁,梅兰芳没有屈服。日本人最终没有下手,因为梅兰芳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杀了他,对他的爱好者“梅党”和国际舆论都不好交代。但是日本人仍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拉拢梅兰芳。
为了断绝日本人的念想,梅兰芳只好蓄起胡须,留了胡子的男子在戏中就不能够扮旦角,梅兰芳曾经对自己的朋友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梅兰芳这一别舞台就是八年,非常喜欢京剧的他,不能演不能唱,这样的日子对梅兰芳来说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好在多年的演出生涯梅兰芳攒下有一笔还算丰厚的演出收入,日子还算过得下去,可是在梅兰芳回绝日本人后,这笔钱被日本人冻结了。梅兰芳一直靠这笔存款的利息过日子,冻结了存款,又没有演出,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日夜思考的难题。
他问自己身边的人该怎么办?夫人说:“最近报纸登出了何香凝女士卖画谋生的消息,我们不妨也来学她。发挥你的绘画才能,卖画度日如何?”
梅兰芳有两大爱好除了京剧,就是画画。其实梅兰芳早就有这种念头了,只是不好意思开口。现在在全家人的支持下,梅兰芳就开始着手画画,很快,梅兰芳画了20多幅画,当市民看到是梅兰芳的署名后,大家争先恐后地去买。不久20多幅画就卖完了。
梅兰芳卖画的事情传出去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知名人士提出要为梅兰芳办画展。梅兰芳知道后很高兴,为了这次画展,他在全家人的帮助下,奋战了半个多月,画了几十幅作品。画展决定重阳节在上海展览馆展出。
消息也传到日本人的耳朵里,日本人派来了一群便衣警察,于画展展出前悄悄地潜入,作了很多手脚。
画展展出的那天,前来参观的许多群众进入画展后便怒气冲冲地出来。梅兰芳来到时看到画展冷冷清清的,觉得很是诧异。当他走进展厅后,却发现自己的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等等,梅兰芳怒火中烧,他索性用手把这些画全都撕碎了。
梅兰芳的毁画举动,整个上海都在讨论这件事情,也很快在全国范围内传播。上海当天的新闻头版几乎全都是言称:“褚部长目瞪口呆,一场画展一场虚惊!”宋庆龄、郭沫若发表声援讲话,称赞梅兰芳的爱国高尚情操,是世人的楷模。梅兰芳的爱国之举,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当时很多人都给梅兰芳写信,赞扬他。
京剧大师艰难求生
八年没有演出,八年没有演出收入,存款也被日本人冻结了,梅兰芳的日子越过越艰难。为了生存,梅兰芳只好还是卖画。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胜利了,梅兰芳才剃掉蓄了八年的胡须,换上京剧的戏服,脸上也有了灿烂的笑容。不久后梅兰芳又重新登上了舞台,“梅党”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壮大了。这只能说是梅兰芳的人格魅力所在。
几年后,梅兰芳苦涩地回想起抗战期间的艰难生活,有点郁闷地跟好朋友说:“一个演员正在表演力旺盛之际,因为抵抗恶劣的社会环境,而蓄须谢绝舞台演出,连嗓子都不敢吊,这种痛苦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之所以绘画,一半是为了维持生活,一半是借此消遣。否则,我真是要憋死了。”
梅兰芳在抗战期间断然蓄须明志、愤然毁画等行为,表现了一代优秀的艺术大师不屈不挠的刚劲骨气。这些事情都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在优秀的中华子孙之间广泛流传,对当时处在抗战中的民族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梅兰芳的一生爱国,爱京剧,心怀祖国的同时,他没有忘记对京剧进一步探索,以便发扬和扩大京剧的影响力。梅兰芳做到了,是梅兰芳把京剧传播给了世界。梅兰芳的一生就像是他的那些戏,即使时隔多年,当他在上海重新开唱的时候,人们一听到那阔亮圆润的嗓音,就知道这是梅兰芳,上海滩出现万人空巷的场面,只为了听听这位京剧大师的声音。
梅兰芳阔亮圆润的嗓音,跨越了时间的局限,分分秒秒地传播在中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永远不曾散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