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徐悲鸿生平介绍_徐悲鸿简介资料

徐悲鸿生平介绍_徐悲鸿简介资料

时间:2023-03-0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徐悲鸿生平介绍_徐悲鸿简介资料徐悲鸿1895年生于江苏,他父亲徐达章是一位诗文书画俱佳的私塾老师。为分担家庭的经济重担,年仅13岁的徐悲鸿便已辗转乡镇,卖画为生。很不幸,数月后,父亲病重,徐悲鸿只得返回家乡。漫漫进修路三年后,徐悲鸿再度赴沪。不久,徐悲鸿意外获得赴日研修的资助,但结果很不理想。待到学有所成、留学归国这一年,徐悲鸿已经32岁了。据徐悲鸿的孩子徐庆平说,徐悲鸿在法国留学期间,生活相当拮据。

徐悲鸿生平介绍_徐悲鸿简介资料

徐悲鸿1895年生于江苏,他父亲徐达章是一位诗文书画俱佳的私塾老师。悲鸿自幼跟随父亲学习诗文书画,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12年,年仅17岁的徐悲鸿任教于宜兴女子初级师范学校。四年后,徐悲鸿进入复旦大学,以半工半读的身份就读于法文系。大学期间,徐悲鸿一面学习专业知识,一面研究美术。为观摩西方美术,他先后游历西欧诸国,拜访名师。经八年留学,徐悲鸿终于实现了融合中西绘画技法的理想,成为世所公认的大师。

关于美术的理想

1895年,正是中国大地惨遭蹂躏的年代。这一年的7月19日,有一个视艺术为终生追求的小生命诞生在江苏宜兴屺亭桥镇的一个平民家庭。见孩子可爱,像当时大多数平民父亲一样,徐达章给孩子取名为寿康,即希望孩子长寿安康。当时近乎天下大乱,期望长寿安康,是无数平民共同的心声。www.guayunfan.com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上天故意安排。这个小生命诞生的这天,恰逢清末大画家任伯年去世。知道有任伯年这么一位伟大的画家后,徐寿康非常崇拜,自称是任伯年的“后身”,坚决改名为悲鸿。更令人惊奇的是,任伯年只活了58岁,徐悲鸿也只活了58岁。难道真是天意?

古人曾言,人如其名。决心奉献于艺术后,徐悲鸿就真如一只茕然单飞的孤鸿,使尽毕生心血朝拜艺术之神。前路必然坎坷,希望也许渺茫,但徐悲鸿从不言弃,更不怕苦,因为他心中早已升起了一个比太阳还要温暖、还要光明的东西,那就是理想。理想不是灵丹妙药,甚至还是使人痛苦灰心的毒药,但它有一种激发潜能、催人奋进的力量。好多人,正因为没有理想,所以蹉跎日月,白头空悔。

徐悲鸿的母亲是一位淳朴的劳动妇女,没有任何收入,全家的担子都压在徐达章肩上。可是,仅靠教书,徐达章那点微薄的收入根本不够家用。为补贴家用,他常应人之邀,或作画,或题字,赚点小钱。这样的家庭,虽然不是诗书之家,但也差不了多少。更为重要的是,从小就见父亲给人作画题字,耳濡目染,徐悲鸿更能深刻地理解——艺术不为贵族享受,而是需要承载更为阔大、更为沉重的使命。

在更为宏远的意义上,艺术就如人生,诚如托尔斯泰所言:人生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一件十分沉重的工作。

9岁那年,徐悲鸿正式从父学画,每日必须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同时也要学习调色、设色等技能。才一年的时间,徐悲鸿就能帮助父亲填彩上色,可见这一年间他用功之深。同时,在字词对偶等方面,他的造诣也达到了颇深的境界,能写出“时和世泰,人寿年丰”等对联。

为分担家庭的经济重担,年仅13岁的徐悲鸿便已辗转乡镇,卖画为生。那种时代,背井离乡的日子极苦,但如果没有繁苦,哪来甘甜?对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而言,最大的苦不是遍尝艰辛,饱历忧患,而是养尊处优地活在书斋里,躺在温暖舒适中梦想杰作。因为只有经历苦难的磨炼,才能在认识上有更大的提升,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这一切,在不久的将来,徐悲鸿都理解了。

当时国门被迫大开,不仅洪水般涌进了西洋的商品,西洋的理论如绘画思想等也猛兽般地冲到中国大地上。听传西洋绘画神而又神,美而又美,而又感觉中国画法被迫退守一隅,徐悲鸿终于按捺不住怦怦而跳的向往之心,17岁那年只身前往上海,目的是采西洋画技之长,补中国技法之短。很不幸,数月后,父亲病重,徐悲鸿只得返回家乡。

漫漫进修路

三年后,徐悲鸿再度赴沪。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终于考上复旦大学。该大学是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徐悲鸿之所以选择它,因为早就有了赴法留学的计划。大学期间,徐悲鸿苦心钻研绘画艺术,还结识了不少名人,例如油画家周湘、岭南画派的高剑父和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等人。不久,徐悲鸿意外获得赴日研修的资助,但结果很不理想。饱览了日本大量藏作之后,他认为日本画家确实求真求实,并能会心于造物,但过于显露,缺乏中国画家笔下的蕴藉之趣。

回国后,徐悲鸿受聘于北京大学。在一次研讨会上,他初生牛犊般地说了几句振聋发聩因而惹人厌恨的话,他说:“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凡世界文明,理无退化。独中国画之在今日,比二十年前退五十步,比三百年前退五百步。”这一通言论,使当时的教育总长非常不喜欢他。但徐悲鸿什么都不怕,特意刻了副对联——独持偏见,一意孤行——表明自己的艺术理念。

因为他的这番固执,险些不能赴法深造;同时,又因他有如此固执的精神,经过一道小波折后,教育总长还是同意他赴法深造了。到了法国,徐悲鸿认识了给他终生教诲的大画家达仰。达仰告诉徐悲鸿,艺术之途没有捷径,让他“勿慕时尚,毋甘小就”。

听了大师的劝告,再结合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徐悲鸿才没有盲目追随风靡当时的印象派、野兽派,等等,而是立志继承严谨的古典艺术。经过四年如一日的艰苦学习,四年后,徐悲鸿的油画作品《老妇人》赢得公认,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他那位曾经轻视中国的法国同学也不得不低头承认,中国人不好欺负,甚至不能随便瞧不起。

当初,那位见识浅陋的法国同学第一眼看到徐悲鸿就大为皱眉,连连叹息。他的意思很明显,中国是弱国,既然是贫弱国家出来的国民,哪有高等的智慧?徐悲鸿傲然道:“好吧!既然你看不起我的国家。那么我们就赌一赌,从2017-02-18 起,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代表我的国家,四年后,再见高低。”四年过了,作为外国人,徐悲鸿的作品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而那位同学却毫无成就,真是判若云泥。

待到学有所成、留学归国这一年,徐悲鸿已经32岁了。也就是说,这三十多年来,在人生事业上,除了绘画,他什么都没做;除了成为画家,他什么都没想。这印证了苏轼的那句话: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倘若一个人真能将三十余年的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会有不成功的情况吗?

据徐悲鸿的孩子徐庆平说,徐悲鸿在法国留学期间,生活相当拮据。有一次,法国举办全国美术展,展出的精品相当之多,徐悲鸿一进去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直到闭馆关门了,他还没看够。走出门,只见漫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好似长了眼睛,直往人身上扑卷。这个时候,徐悲鸿才想起来,一天到晚,他没吃一块面包,没喝一滴水。因为手头儿紧,长期饮食不规律,徐悲鸿的身子已经非常虚弱了。这次饥寒交迫,竟使他得了肠胃病。他不知道,认为是胃病,想节约钱,苦挨。为克服病苦,一回到屋他就拼命作画。他得出的结论是,转移注意力,可以减弱人对痛苦的感觉。

回国后,徐悲鸿的第一幅油画作品是《田横五百士》,这也是第一幅中国题材的油画作品。之所以画这么一幅取材于《史记》的油画,徐悲鸿只想证明,尽管油画是外来的,但只要掌握得好,善于运用,同样可以用来表现中国题材。这是他“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艺术理念的实践范例之一。

谁是“贫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徐悲鸿被迫迁往新居。他人在新居,但时刻难忘故居,特意作了一幅画,取名为“危巢”。应该强调的是,他作画的目的是以小寓大,以故居寓意国家。说故居危,也就是说国家危。国家危在旦夕,势悬一线,这是九一八事变后任何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的感触,徐悲鸿也不例外。

说到表达爱国情怀,抒发奋然之意,那就不能不提《八骏图》。《八骏图》是徐悲鸿以马喻人的代表作,在他笔下,每一匹马都精神抖擞,意气勃发,大有奋蹄而踏、破纸奔出之势。行家的评价是:一洗万古凡马空。可以想见,徐悲鸿笔下的马,有精,有气,也有神。他心中的骏马如此,他眼中的军民也没令人失望。抗战后期,为打破日本帝国主义的封锁,取得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中国军民采用最为简陋的工具,攀山崖,凿石壁,终于在高山峡谷之间开通了一条生命线——滇缅公路。徐悲鸿应大诗人泰戈尔之邀,前往印度时,见军民手凿肩扛,有悲情,更有劲力,深受震撼,一副《愚公移山》图撞心入胸,恰似就要从口中跳出一般。

都说“千古文人侠客梦”,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曾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徐悲鸿也曾刻有一章,自称“江南贫侠”。看着黎民为战争所害,或流血而死,或流离失所,徐悲鸿大为悲痛,决定下南洋,办画展筹款,现场作画售卖,所得钱款悉数捐给国家。据当时统计,徐悲鸿一共募集国币一万五千多元,在当时近乎天文数字。可以想见,他在南洋作了不少的画。时至今日,南亚媒体仍然强调,徐悲鸿在南亚所作画卷的数目,远远多过在中国所作的数目。如此一来,他这个“贫侠”,就比那些自我标榜为富侠的人慷慨激昂多了。

三大战役结束后,蒋家王朝卷起铺盖逃了。在留下还是远去上,徐悲鸿没有徘徊过,因为他非常坚定。他知道,自己的艺术生命植根于中国大地、中国人民之中,如果离开了,他还能祈望表现深刻的真善美吗?他没有离开,不仅是为了国家,更是为了他所视为生命的艺术。

作为一个伟大的画家,徐悲鸿不仅希望能够为艺术而生,也祈盼能为艺术而死。他留下的名言是: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给后代留下一些高尚有益的东西!他不仅这么说了,还做到了。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出血病死,临终遗嘱是,将他们一家人节衣缩食所收藏的历代书画1200余件和他的众多作品全部无偿地捐献给国家。他的一生,除了捐献给国家的众多书画珍品外,留给社会的那就是——为了理想而努力、为了国家而奋斗的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