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简介资料_沈尹默生平介绍_传奇故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人,著名书法家、教育家、文史学家。早年留学日本,1908年在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任教。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
一生与教育结缘
沈尹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工作者。他一生关怀教育事业,关心教师的培养,全力爱护学生,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1907年,由于经济困难,家里无力供他在日本继续求学,24岁的沈尹默不得不中途停学回国。次年,他回到了故乡吴兴县竹墩村(今浙江省湖州市下昴乡竹墩村)。在家乡,他得到同乡俞环澄的赏识,并把他介绍到杭州代课。接着,便在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杭州府中学堂任教,开始了教师生涯。
先后同苏曼殊、周树人(鲁迅)、陈叔通、沈钧儒、陈独秀、刘季平、柳亚子、章士钊、马一浮等文化界人士往来,特别是同鲁迅,由于后来他们又同在北京,一起先后参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北京女师大学潮的战斗,因此更成了至交,来往不绝,直到鲁迅逝世后,他还时常用诗词和笔墨来寄托自己深深的怀念。
1913年,由杭州工业学校校长许炳堃推荐,沈尹默从杭州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1922年,沈尹默又兼任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再次直接从事师范教育。
沈尹默到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以后,由于他和鲁迅、马裕藻(幼渔)等人不仅具有渊博的学识,而且十分爱护学生,具有敢于主持正义的刚直节操,因此赢得了广大学生的敬仰和尊重。当时,许广平也正在北京女师大读书,她在后来一篇回忆鲁迅的文章中曾叙述了初到女师大的情景:“……我初到北平时,即听朋友说北平文化界之权威,以三沈、二周、二马为著(指沈尹默兄弟三人和鲁迅兄弟以及马裕藻兄弟的合称)。女师大竟有那么多的名教授,这是使同学们非常欣慰的事。”特别是他们公开支持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的正义斗争,在当时更是轰动了北京,影响到全国,鲁迅先生也曾多次在著作中写到这件事。
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然对学生怀着一片真挚的爱心。沈尹默坚决反对那种放弃教育、单纯惩办学生的教育思想和做法,他常说:“搞教育者,教育学生成人也,开除自己的学生,岂不是宣告自己在教育上的失败么?”特别是在1932年他任职北平大学校长时,因当时反动政权压制学生抗日爱国运动,命令开除沈毅然等学生,对此,他十分反感,坚决抵制,因抵制无效而愤然辞去校长职务,移居上海,以示抗议……从此,他虽然离开了直接从事学校教育的讲坛,但他还是从各方面关心教育工作,关怀着对下一代的培养。在他言传身教的影响下,沈尹默一家许多人都从事教育工作。
直到1963年,年逾80高龄的沈尹默到北京出席全国政协三届会议时,知道他的大儿媳妇仍在北京二十七中学(即原孔德学校)工作,十分高兴,希望她不要再回大学工作,而且“一定要钻研业务,教好孩子……”后来,当他得知他的长孙被保送进师范大学以后,更是高兴,亲切地拉着手,对他说:“我是老师,你爸爸是老师,你妈妈是老师,你将来也是老师,咱们全家都是老师……”他那种关心教育、热爱教师工作、始终为教师职业自豪的挚爱深情,深深地教育并激励着后人,为当好一个人民教师、培养好新的一代而不懈努力!
1917年1月,中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立志革新北大,到任之前,先去访问沈尹默,征询他的意见。沈尹默完全赞同办教育必须在不断革新中前进,以及“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兼通新旧、融合中西”的教育主张,并向蔡提出了三项重要建议:一是要重视经济问题,让北大的经费有保障;二是要组织评议会,让教授来治校;三是要重视教师知识的更新与提高,应该规定每隔一定年限,派部分教师和学生到国外去进修深造。沈尹默的这些革新建议,立即被采纳,有些建议后来写进了北大章程规定。
就在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同时,沈尹默还积极协助他创办了北京孔德学校。这是一座新型的学校,从小学到高中,须读10年,学生一般都是北大教工子弟,由蔡元培兼任校长,沈尹默兼任校董。
沈尹默不仅为孔德学校的创办和革新教育操劳,而且还多次把私人积蓄捐献做学校教育经费。即使在他已离开了学校多年,甚至八年抗战流寓重庆的艰苦岁月中也不例外……沈尹默一生之所以对教育事业、对教师工作充满了无限深情,并为之倾注了无数心血,正是因为他心中有着无穷的爱:爱祖国,爱生活,爱孩子,更爱未来!
书法成就名扬四海
沈尹默书法作品
沈尹默先生是陈毅进城后第一位拜访的民主人士,是第一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是周恩来总理任命的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历届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949年后,他先后参加了市政协、市博物馆、市文管会、中国画院、市文联、市文史馆的工作,亲自创建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书法组织——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为祖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尤其对中国书法艺术和理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主席曾接见过他,对他的工作和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右任)”之称。20世纪40年代书坛有“南沈北吴(吴玉如)”之说。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老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已故台北师大教授、国文研究所所长林尹先生赞沈老书法“米元章以下”。
《中南海收藏书画集》的第一页乃是沈老写给毛主席的书法。周总理家中和办公室都曾挂过沈老的字。
他的书法用笔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笔墨跌宕起伏,浓淡相间,有欧阳询之神韵,带赵孟頫之骨肌,深受众多文人墨客的赏识。www.guayunfan.com
沈先生的书法理论著作则多发表于1949年以后:1952年的《谈书法》,1955年的《书法漫谈》,1957年的《书法论》和《文学改革与书法兴废问题》,1958年的《学书丛话》,1960年的《答人问书法》,1961年的《和青年朋友们谈书法》以及《和青年朋友们再谈书法》,1962年的《谈中国书法》和《怎样练好使用毛笔字》,1963年的《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上》,1964年的《书法艺术的时代精神》和《二王法书管窥》,1965年的《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中》,1978年的《书法论丛》,1981年的《沈尹默论书丛稿》。沈老书法作品广泛流传于海内外,深得人们的喜爱。
特别是1981年出版的《沈尹默书法集》,比较全面地收集了他20岁以后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反映了他书法嬗变的全过程。1999年的《沈尹默手稿墨迹》则为他的草稿书札精品40余件,以行草为主。近年来在海峡两岸收集到沈老书墓志铭8种,从1921年到1960年,横跨40年,可以看到沈老楷书从北碑、唐晋风味演变到自成独特风格的过程。
沈尹默书法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