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诗的故事简介
公元220年十月的一天,天高云淡,阳光明媚,曹丕选择这天正式登基,代汉称帝,建立魏国。
正当曹丕神气扬扬地在鼓乐声中举行登基大典之时,却有一个人在暗地里伤心地哭泣,他就是曹丕的弟弟曹植。照平常人家来说,兄弟能登龙位,开创天下基业,是何等伟事,应当喜极而泣才对,作为弟弟的曹植为何暗自神伤?他们兄弟间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诸子夺嫡
中国历代王朝,皇帝都要选取自己的儿子作为自己未来位子的接班人,以防止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由于皇位仅有一个,国无二主,若皇帝仅有一个子嗣还好说,可以顺利继承,但历代君王嫔妃众多,子嗣也多,因此经常出现为争王位而兄弟相残的情况。东汉末年,虽然汉王室衰微,曹操权倾朝野,贵为丞相,后官至魏王,因此一直在注意考察自己的众多儿子,看谁能继承父业,乃或有朝一日,取汉王室而代之。
曹操子嗣众多(有二十五个儿子),对诸子要求甚严,既要学文,又要学武,因此,子辈中文武全才、才华出众者甚多,在众多儿子当中,最有能力竞争王位的主要是有曹昂、曹冲、曹植、曹丕、曹彰几人。
曹昂,是曹操众多儿子中的老大,虽为庶出,但生母刘氏早逝,从小就由正室丁夫人抚养长大,曹操也一直将其视为“嫡长子”。曹昂聪明且性情谦和,品行好,深为曹操所喜爱,在他20岁时即举孝廉。按正统,曹昂继承王位是顺理成章之事,然而天不假年,建安二年,张绣反叛,这位嫡长子随父王出战南征,曹军战败,在危急时刻,曹昂把自己的战马给了曹操,最后与典韦一同战死。这样曹昂最早失去了继承王位的可能。
曹昂死后,曹操非常痛苦,只能在其余的子嗣中挑选王位的继承人。这时,最早被曹操赏识的是曹冲。曹冲聪明伶俐,五六岁时便因曹冲称象而闻名,而且宽仁大度,见到犯罪受刑的人就前去探询,了解其中是否有冤情,对平时勤勉而偶有过失的将吏,曹冲经常替他们向曹操陈情,请求宽刑。经曹冲讲情而免遭杀戮的有几十人。曹操多次在群臣面前夸奖曹冲,有传位于他之意。然而,同样天不假年,曹冲仅活了13岁,在建安十三年就死了。
这样,在王位的争夺中有力的竞争者就只剩下卞夫人所生育的三个儿子:分别为大儿子曹丕、二儿子曹彰和三儿子曹植了。
曹冲死后,曹操最喜欢的就是曹植了。曹植自幼聪明,才华英发,十余岁就已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南朝的才子谢灵运对曹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由此可见曹植的文才之高,也正因此,曹植深得曹操的喜爱。
曹丕呢?曹昂去世,曹丕就成了新的“嫡长子”。曹丕虽然在文才上略逊于曹植,但也是个颇有志向、文武双全的人。他4岁开始学习骑马射箭,弓不虚发,还擅长剑术,常随父亲曹操出征,武艺更加精强。然而与曹植相比,曹操更喜欢曹植。
曹彰呢?与两位兄弟相比,曹彰是三人中唯一的一个真会打仗的人。他膂力过人,能手格猛兽。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曹彰亲率五万雄兵征讨,被曹操笑称为“黄须儿”。但自小立志为大将,志不在皇位。
各显神通
经前述,对王位继承者的竞争已非常明朗化,即主要是曹植和曹丕两兄弟的竞争。二人在王位的继承上各显神通,积极表现自己,争取得到父王的赏识。
事实上,曹植和曹丕的竞争背后,都有一批智囊团在为其出谋划策。
在曹植的身后,其智囊团多为名士,如杨修、丁仪、丁廙、贾逵、王凌等人。他们虽成员不是太多,但都是后起之秀,除了文才上的优势,他们对处理政务也是干脆利落,深得曹操的重用。在朝中,他们也掌握着实权。他们都利用接近曹操的机会鼓动曹操立曹植为太子。为使曹植成功,他们积极为曹植出谋划策。如忖度曹操的心思,常常就一些问题预先给曹植做好答词,每当曹操向曹植提问时,曹植都能迅速回答。这里面除了有曹植个人禀赋聪明外,其智囊团的积极支持也有非常大的关系。
一次,曹操考核曹植和曹丕,想试探一下他们两人能力的高低。曹操召二人到城外去,但在同时,又暗自下令邺城各城门的门吏在城门拦截,绝不允许他们出城。曹丕接到曹操的指令,急忙准备出城赴会,但在城门口,却遭到门吏的阻拦,只好打道回府。曹植也不知该如何应对这种考验:不去,君父之命难违;去吧,守城的官兵不放行。在这关键时刻,只得向杨修请教。杨修告诉他说,你这是奉魏王之命,公事公办,如有人敢于阻拦,将他斩了就是了,谁还敢阻挡?曹植依计而行,到了城门口,门吏像阻拦曹丕一样,将曹植截住,不让他出城。曹植一声怒叱,我奉王命出城,谁敢拦我?曹植顺利过关了。曹操见后非常高兴,看到还是曹植聪明,能随机应变,成功闯关。
但曹植不注重小节,在政治斗争方面显得幼稚、不成熟,尤其是他常常意气用事,任性而行,饮酒不节,这使得曹操很是生气。
曹丕见曹植得宠,自然不甘心,他与身边的亲信密谋策划排挤曹植。建安十六年,曹丕被封为五官中郎将,朝廷上许多官吏都依附在曹丕门下,曹丕的府第内常常宾客满座。支持曹丕为太子的有贾诩、崔琰、毛玠、吴质、桓阶、卫臻等人。他们根据《春秋》立嫡以长之义,力主立曹丕为魏王太子。
与曹植相比,曹丕显得更有心机和手腕。曹丕行事处处小心谨慎,利用各种机会取悦曹操。
如曹操每次出征,曹植都能出口成章,很受曹操喜欢。曹丕因文才比曹植差了一大截,这就犯了难。一次,曹操出征将行,曹丕与曹植都在路边送行,曹植称颂曹操的功德,预祝出师得胜,出口成章,文辞高妙,左右将领都凝神倾听,曹操也很高兴。曹丕在那里默默不语,怅然若失。这时他的亲信吴质悄悄告诉曹丕:“等父王出发时,你流涕便是。”曹操临行时,曹丕一边哭着一边跪拜,曹操及左右将士也都叹息不已。于是不少人都认为曹植华而不实,论诚心不如曹丕。
为了与曹植争位,曹丕可谓是做足了功夫。他经常派人打听曹植及其亲信的活动,并收买曹植府中的人,让他们到曹操那里去告密,使曹操知道了杨修为曹植做答词、出谋略等事情,这样就渐渐引起了曹操对曹植和杨修的不满。
此外,曹丕为了争到太子位,还虚心向老谋深算的太中大夫贾诩问计。贾诩告诫他,要宽厚仁德,奉行仁人志士简约勤勉的精神,兢兢业业,不要违背做长子的规矩。曹丕听了他的话,时时注意约束自己,深自砥砺,使曹操对他的印象越来越好,而曹植依然我行我素,逐渐失去了曹操对他的信任。
但是,对于立储这样的大事,曹操还是拿不定主意。一天,他屏退左右,就立太子问题单独询问贾诩,贾诩只是微笑,并不回答。曹操说:“我与你说话,你不回答,这是为什么?”贾诩故作深思地说:“我正在思考着一件事,因此不能马上回答。”曹操急问:“你想什么?”贾诩说:“我在想袁本初、刘景升父子的事呢。”曹操听后大笑,于是立谁为太子的事在曹操心中最后定了下来。袁本初即袁绍,刘景升即刘表,他们都因废长立幼而引起诸子纷争。贾诩虽然没有明说,但曹操一听便明白了贾诩的意思。
终于,在公元217年十月,曹操称王一年半后,立曹丕为魏国王太子。当曹丕得知太子地位确立的消息时,内心喜悦无以言表,竟得意忘形地一下子搂住丞相长史辛毗的脖子说:“辛君你知道我心里是多么高兴吗?”
成王败寇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病逝。这对曹丕来说虽痛失父王,但能及早登基王位却是求之不得的。亲曹丕的大臣华歆立即进宫逼献帝下诏,封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领冀州牧。于是曹丕顺利地继承了王位。十月,曹丕又逼迫汉献帝退位,代汉称帝,建立了魏国,结束了东汉二百多年的统治。曹丕先继承王位,后登基称帝,心中自是不胜欢喜,然而这曹丕的成功,对于弟弟曹植来说,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它意味着曹植不仅丧失了曹操在世时皇子的特权,而且要在昔日的政敌、今天的至尊的控制下度过艰难的后半生。瞻望前途,凶多吉少,曹植忧心忡忡,不寒而栗。在曹丕举行登基大典时,曹植想到今后自己的命运,不禁痛哭流涕。曹丕得知后,愤恨地说:“人心不同,当我登大位之时,天下竟敢有人痛哭!”
曹丕知道,皇位来之不易,自己也险些成为失败者。为保住王位,曹丕对曹植及他认为有可能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兄弟们进行了无情的打击和迫害。他先将支持曹植的智囊集团的重要人物丁仪、丁廙杀了,并株连其族中所有男子。孔桂、杨俊也因与曹植关系密切而被杀。
为防止意外,曹丕让兄弟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地。曹植很想祭奠一下曹操再走,曹丕不批准,他只得离开京城,回封地临淄。曹彰在曹操在位时多次随父出征,屡立战功,希望得到曹丕的任用,但曹丕有意疏远他。曹彰很不高兴,没等曹丕下令,便交出了自己统领的军队,回封地中牟去了。
公元221年,曹丕将诸弟鄢侯曹彰、宛侯曹据、鲁阳侯曹宇、谯侯曹林、赞侯曹衮、襄邑侯曹峻等十余人一律晋爵为公,只有曹植没有晋封。非但如此,曹植在临淄也不能安稳度日,曹丕派亲信对他严厉监管。由于曹丕的迫害,昔日与他赋诗唱和的朋友们也纷纷离他而去。曹植心情郁闷,只得终日饮酒。然而,监视他的灌均却向曹丕诬告,说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曹丕信以为真,马上派人将曹植带到京师,并召集群臣讨论治罪方案。有人提出“可削爵土,免为庶人”;有的主张“暴之朝肆”,处以极刑。曹丕的母亲卞太后忙出来阻止,她哭着对曹丕说:“你兄弟曹植平时就饮酒疏狂,他自恃胸中有才,行为放纵,但念及你们是同胞兄弟,就存下他一条命吧。你若宽恕了他的罪过,我死后也就瞑目了。”曹丕这才下诏“舍而不诛”,但贬曹植为安乡侯,随后迁为鄄城侯。
一些人见曹丕、曹植关系紧张,便乘机诬告曹植,讨好曹丕,使曹植的处境更加艰难。
曹丕为发泄对曹植的忌恨,还曾当场让曹植作诗,达不到要求就要将曹植处死。一次,曹丕把曹植叫到跟前,对他说:“以前先王在世时,你常常向别人夸耀显示你的文章,我怀疑是你找人代笔写的。现在我限你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能做到,就免你一死,否则从重治罪,绝不宽恕。”曹植说:“请命题。”曹丕说:“我和你是兄弟,就以此为题,但不许有‘兄弟’字出现。”曹丕的话音刚落,曹植便开口吟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充满感情的诗句,打动了曹丕,他也禁不住落下眼泪。这时卞太后从殿堂后面走过来说:“你作为兄长为什么要这样逼弟弟呢?”曹丕慌忙说:“我们虽是兄弟,但是国法不可废弃。”
在曹丕不断打击迫害下,曹植身心极不自由,一言一行都有人监督指点,大小事都需要请示京师。名为王侯,实同囚犯。他有志不能伸,过着以泪洗面的日子,失掉了做人的一切乐趣和意义。黄初七年,曹丕病死,其长子曹叡即位,是为魏明帝。起初曹植以为自己是曹叡的叔父,处境可能会有所改善,因而一再上书陈情,要求为年轻的皇帝出谋划策,施展政治才干。魏明帝表面上对这位皇叔表示尊敬,在物质待遇上也予以一些照顾,然而骨子里还是继承曹丕的那一套,对曹植极不信任。曹植很想同曹叡推心置腹地叙谈一番,希予启用,但都石沉大海,没有音讯,这使曹植十分失望。曹植晚年极其孤单凄苦,左右唯仆隶,所对唯妻子。曹植的志向、抱负都像泡沫一样破灭了。他失去了做人的一切乐趣。太和六年(232)十一月,曹植忧愤而死,终年41岁。
曹丕不仅迫害曹植,对其他兄弟也极力限制和防范。名义上,曹丕对自己的兄弟子侄封王封侯,但在实际上,始终都对他们没有掉以轻心,不仅没有予以实权,还经常调换场所,让他们无法发展自己的实力。这些藩王,身边的护卫人数很少,动辄会被借口犯了错误,消减编制。在他们周围,还布有许多曹丕的眼线,监视他们的一言一行。他们所享受的待遇,就像一些被软禁起来的高级囚徒。曹氏兄弟人人自危,时时处在恐惧之中。
曹彰作为曹丕的亲弟弟,因在曹丕、曹植的太子之争中站在了曹植一边,所以,曹丕被立为太子后,即对曹彰严加防范。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重,曾召驻守长安的曹彰到洛阳,曹彰抵达后,曹操已死。曹彰愤恨不已,气急败坏地质问曹操的随从:“先王的玺绶在什么地方?”曹彰的举动对曹丕刺激很大,他对曹彰的提防之心更重。曹彰在先父在时就战功卓著,原希望能在兄长治下也能有所作为,没意料到曹丕一点也不给自己施展才华的机会,他一直郁郁寡欢,在35岁时就暴病而亡,也有传言说他是被曹丕暗害的,是否属实已不得而知。不过,同病相怜,作为弟弟的曹植,听闻曹彰去世后,痛苦不已,满怀悲愤之情写下了《赠白马王彪》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兄长去世的惋惜与曹丕如此对待曹彰的不满。
曹氏兄弟为登上皇帝宝座同室操戈,争斗不已。曹丕得势后,为防止诸弟争权,千方百计限制、防范他们;对有才干的曹植、曹彰更是置于死地而后快。虽然曹魏政权没有出现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政权的局面,但同时也造成了皇室孤立无援的弊病,使司马氏集团得以发展势力,进而篡夺了曹魏政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