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源兵变_后唐帝养子频篡位
唐末五代,各地的藩镇军阀们有一个共同爱好,那就是喜欢把军中的勇士收为养子,而且是多多益善,这主要还是为打仗方便。本来,养子是没有继承权的,但在后唐时代,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和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竟先后以篡权的方式继承了皇位。不过,篡位的未必全是坏皇帝。
“横冲”天下
李嗣源(867—933)是沙陀族人,本名叫邈佶烈。在朱温偷袭李克用的上源驿事件中,李嗣源拼死搏斗,救了李克用的性命,事后他被李克用收为养子,赐名李嗣源。他武功高超,作战勇敢,却又厚重寡言,行为谨慎,深受李克用的器重,把他所部的五百名精锐骑兵命名为“横冲都”。900年,李克用派李嗣昭率大军进攻邢洺诸州,李嗣昭遇上梁军名将葛从周,被杀得大败。这时候,李嗣源率领“横冲都”骑兵赶来,对李嗣昭说:“我替你抵挡一阵。”然后占领高地,下马休整,把马鞍子都解了下来,后梁军一时摸不清晋军的意图。李嗣源看有机可乘,急忙说:“我去杀葛从周,大家都别动。”说完一个人就跃马杀了出去。后梁军大乱,李嗣昭趁机反攻,取得了胜利。战后,李嗣源虽然身中四箭,但以“李横冲”之号成了天下知名的勇将。
他跟着李克用征战了三十年,又跟着李存勖征战了十几年,屡建奇功,是晋军中德高望重的老将。柏乡大战时,后梁的龙骧军有红马、白马两支精锐部队,红马红旗,白马白旗,看上去非常威武,晋军见了就有些气馁。李存勖端了杯酒对李嗣源说:“你看见对方的红、白马队了吗?连我都害怕啊!”李嗣源说:“这都是虚有其表,过几天就归咱们的马厩了。”李存勖非常高兴地说:“那你就用勇气喝了它!”说完把杯中酒递了过去,李嗣源一饮而尽,带兵直冲后梁军的白马队,很快就俘获了两名裨将返了回来,一下子就振奋了晋军的士气。这则故事,真有点“关公温酒斩华雄”的意思。
李嗣源不仅作战勇猛,也是个智勇双全的帅才。在进攻刘守光、解幽州契丹之围等战役中都立下大功。在后唐灭梁的战役中,李嗣源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先率五千骑兵夺取了郓州,后来又俘获王彦章,最后又奇袭开封。拿下开封城以后,李存勖激动得拉起李嗣源的衣服,用沙陀人特有的礼节碰了碰头,说:“我愿意和你共享天下!”
魏州兵变
不过,李存勖入主洛阳后就开始猜忌功臣,并不愿意和别人“共享”权力。李嗣源的战功越来越多,地位和名望越来越高,日子也就越来越不好过,随时都有被杀的危险。926年,魏州兵变,大臣们推荐李嗣源率军平叛,李存勖犹豫了半天,最后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了,只好把李嗣源派了出去,但李嗣源很快就反了。
据史书上说,李嗣源当初并无反意,是被部下挟持着造反的。他从叛军中逃了出来,想招募散兵,再行平叛,被女婿石敬瑭提醒了一下,这才下决心聚兵造反,攻入开封,再进洛阳。但这些记载很可能是回护李嗣源的,他是沙场老将,深知利害,难道甘心去做冤死忠臣而不知道造反?
由于李存勖倒行逆施,失尽军心,李嗣源没有费多少劲就取得了成功。他于926年即位为帝,改元天成,史称“后唐明宗”。他这个人比较厚道,以李克用养子的身份继承大统,没有改后唐的国号。
太平天子
李嗣源做皇帝时,已到花甲之年,人老心慈,知道民心厌乱,就兢兢业业地做好皇帝,在五代时期开创了一个难得的“小康”时代。
他不喜声色,生活俭朴,把李存勖时代的后宫好好清理了一下,只留下为数不多的老成宫女和宦官,其他的服役人员人数也大大减少,也不允许各地官员给他进献奇珍异宝。他能听得进大臣们的意见,自己有了错误也能及时改正,清除了一大批贪官污吏,推行了很多关心百姓、恢复民生的好政策。官员们要粉刷被火烧过的广寿殿,他说:“火灾本来是上天警示我的,怎么能够再奢侈呢?”干旱的冬季终于下了雪,他激动得下令宫中不许扫雪,说:“这是上天赐给我的。”听说天下物价稳定,谷物布帛都很便宜,百姓生活安定,没有疾疫,他又清醒地对大臣说:“我哪有这么大的福气,还是要和大家一起多做好事,报答上天。”他做了七年皇帝,在五代诸帝中是在位时间比较长的一位。这个时期,大规模的战争不多,而粮食却连年丰收,天下百姓算是过了几年安稳的好日子。
在军政大事上,他成功地解决了定州节度使王都的割据问题,并击败了支持王都的契丹援军,稳定了河北的局势,在北方加强了皇权统治。对南方的割据政权,他基本上采取和平相处的方针,容忍他们的存在。只是没有处理好四川的问题,让孟知祥渐渐坐大,形成了新的割据势力。
李嗣源是个文盲,做皇帝以后比较注意学习文化,让大臣们给他诵读表章,讲解汉文经典,想通过学习把天下治理得更好一点。据说,他一直比较自卑,认为自己是胡人,不配做中原的皇帝,经常在晚上焚香告天,请求上天尽快派一位“真龙天子”来治理中原。比较巧合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于927年出生在洛阳的夹马营中,后人就附会说,赵匡胤是李嗣源向老天爷求来的。
养子篡位
按说李嗣源算是一位好皇帝,值得后人尊敬。但皇帝这个职业实在是太难做了,李嗣源人品不错,但史书说他“夷狄性果,仁而不明”,在位时错杀了很多臣子。他的次子李从荣本来是太子人选,但骄纵浮躁,竟然在李嗣源病重的时候玩起了兵变,闹了个身败名裂。933年,李嗣源去世的时候,心情是十分痛苦的。
李嗣源去世后,李从厚(915—934)即位,史称后唐闵帝。
他是李嗣源的第三个儿子,从小爱读《春秋》,多年来一直在李从荣的阴影下生活,深受猜忌。做皇帝以后,大局未定,立足未稳,他就开始猜忌防范藩镇,把石敬瑭从太原调到了镇州,又想把潞王李从珂从凤翔调到太原去。李从珂从种种迹象看出,这位小弟弟不会放过他,就起兵造反。军人们一向贪图重赏,喜欢战乱,李从珂就是用重赏诱惑军人们跟着他干的。朝廷的士兵们,刚从李从厚这边领了一份赏,有人就公开声称,到凤翔后再向李从珂讨一份赏。这样,李从珂的人马越来越多,李从厚只做了四个月的皇帝,就成了孤家寡人。他离开洛阳时,身边只有一百骑左右的随从,很快又逃走一半。在路上遇见姐夫石敬瑭,石敬瑭把他带到卫州的馆驿中。石敬瑭和卫州刺史王弘贽商量了一下,认为皇帝失了势,没有扶保的价值了,于是奉劝李从厚放弃帝位。双方争吵起来,李从厚的随从向石敬瑭动起手来,石敬瑭逃出馆驿,派兵杀死了这些随从,把李从厚一个人扔在馆驿,自己到洛阳投奔李从珂去了。
不久,李从珂即位,派人废李从厚为鄂王,并派王弘贽的儿子王峦去卫州,害死了这个不幸的小皇帝。
猛将亡国
李从珂(885-936),史称后唐末帝或废帝、清泰帝。
他其实是个汉人,姓王,是镇州人氏。他母亲魏氏在战争中被李嗣源掳获,纳为妾室。当时李从珂已经十几岁了,被李嗣源收为养子,所以他算是一位沙陀化的汉人。他小名叫阿三,又叫二十三,和李存勖同岁。因为作战勇猛,战功卓著,深受李嗣源的喜爱和李存勖的宠信。在明宗时代,他被权臣安重诲陷害,罢官闲居在洛阳。安重诲死后,他又受到重用,做到了凤翔节度使,封潞王。他即帝位之后,因为府库空虚,以前承诺给将士们的重赏不能兑现,让将士们很不满意,所以军心也很不稳。另外,他和石敬瑭资历差不多,战功也差不多,双方一向就有竞争之心,变成君臣关系后,互相都无法信任。最后两人闹翻了,石敬瑭恬不知耻地向契丹求援,招来了契丹大军。李从珂充其量只是个战将之才,面对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他处置不当,节节败退,部下的将士们大量降敌。最后在936年,李从珂和家人在洛阳自焚身亡,后唐王朝也就被石敬瑭和契丹的联军给消灭了。中国历史上那块著名的“传国玉玺”,据说就是在李从珂自焚时永远失落的。
(www.guayunfan.com)
存在了十四年的后唐王朝,在五代时期有自己一些特殊的光辉。它地盘最大,军力最强盛,名将最多,战争最精彩,而灭亡得也最可惜。它的四位皇帝中,有两位是养子,所以也被人称为“四帝三姓”。现在的戏曲舞台上,还经常唱关于他们几代人故事的戏,比如《珠帘寨》《雅观楼》等等。
不过,大唐王朝的社稷并没有随着李从珂政权的灭亡而彻底消失。一年之后,由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后人建立的南吴割据政权被徐知浩取代,徐知浩自称是唐朝宗室之后,改名为李昪,建立了南唐政权,又把李渊、李世民一系的宗庙祭祀,延续了几十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