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李泰简介资料_李泰的希望

李泰简介资料_李泰的希望

时间:2023-04-0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李泰简介资料_李泰的希望太子李承乾整天骄奢淫逸,拒谏不改,声誉日坏,再加上身体残疾,逐渐失去了太宗的喜爱。李泰能这么做,显然是唐太宗默许的。而太宗的这些举动在魏王泰心中又掀起了涟漪,刺激了他夺取太子之位的野心。这几乎赤裸裸地昭示了大臣们要以李泰作新的皇储。唐太宗对废立太子陷入犹豫不决的状态。为了给这场自己造成的争执一个结果,太宗决定让魏征担任东宫的最高辅臣,太子太师。

李泰简介资料_李泰的希望

太子李承乾整天骄奢淫逸,拒谏不改,声誉日坏,再加上身体残疾,逐渐失去了太宗的喜爱。太宗不想整天和这个不成器的儿子置气,于是对四子李泰的恩宠则与日俱增。

李泰少年就有才气,写的一手华丽的文章。贞观十年(636年)正月被封为魏王。按照惯例,皇子成年之后,都应该去封地,不能长期待在京畿。可其他皇子都去封地走马上任了,唯独李泰却留在长安,让属臣代理封地事宜。李泰能这么做,显然是唐太宗默许的。

太宗还特降恩旨,说李泰喜好文学,可以在魏王府开设文学馆,随自己意愿招揽文人学士。亲王开文学馆是循李世民当秦王时的旧例,他那会儿就是用此方式集结了一批谋士,为取代太子李建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这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荣誉和权力,而且还是一种暗示。唐太宗在暗示魏王泰要把人才网罗在自己身边,至于干什么,自己想去吧。

李泰这个人体胖肚大,年纪轻轻竟然胖到下拜都有些困难。唐太宗心疼儿子,也不说让魏王泰减肥,反倒特准他乘小轿上朝,当时连拥立有功的老臣都是走路上朝的,魏王泰获此殊荣,难免让人浮想联翩。其实,朝中敏感之人根据这些特殊的安排和宠爱,也能推断出,太宗这是动了废立储君的念头。而太宗的这些举动在魏王泰心中又掀起了涟漪,刺激了他夺取太子之位的野心。

贞观十二年(638年),苏勖出面,以自古贤王多引宾客著书为名,提议李泰撰写《括地志》,李泰随即奏请获准,于是大开馆舍,广延时俊,人物辐辏,门庭若市。苏勖是隋文帝丞相苏威的孙子,唐太宗的妹夫,他此时站到了魏王泰这一边,为他争夺储位助一臂之力。

(www.guayunfan.com)

魏王泰风头正盛,但是一些正直而敏感的官员却不得不向唐太宗提醒,您现在的做法不是和当年您父亲是一样的吗?这是在玩火。先是赐予权力、地位,让魏王萌生当太子的念头,然后呢?就算贵为皇帝,您就能保证废黜承乾之后,就能立魏王为太子吗?您就能保证要废黜承乾吗?在都是未知数的时候,为什么要给魏王不该有的希望?于是,礼部尚书王珪上奏,说最近的一个新规定,三品以上公卿途遇亲王时下马拜见,不符合礼法规定,请求取消。太宗就是为了魏王泰才出台这一规定的,于是当即反驳道:“人生寿夭难料,万一太子不幸,诸王他日就成了各位之主,怎能轻视藩王!”这几乎赤裸裸地昭示了大臣们要以李泰作新的皇储。这时魏征挺身力谏,强调只有坚持立嫡以长的宗法原则,才能堵塞祸乱根源。太宗听后虽采纳了王珪的奏请,废除了拜见之礼,但对李泰的恩宠仍有增无减。

李泰编书、招揽人才都需要花钱,唐太宗就不断地提高他的俸禄,最后竟然超过了太子承乾。谏议大夫褚遂良认为这太不合乎礼制了,上书谏道:“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庶子虽爱,不能逾嫡,以此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若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巧佞的奸人,会乘机钻营。”褚遂良认为,太宗这样就是自己主动调唆兄弟俩反目,这样做对谁都不好,但是太宗虽然表面听从了褚遂良的进谏,实际却并没有纠正。为了堵住群臣的嘴,太宗下诏:“自今皇太子取用库物,有关衙门不要限制。”两个都涨工资了,别人也说不出什么了。

太宗甚至还让李泰迁居到武德殿去居住。武德殿在东宫西面,过去是齐王李元吉的住所,政治寓意非常明显,朝廷内外议论纷纷。魏征上书谏阻道:“陛下宠爱魏王泰,常想使他安全,就应抑制他的骄奢,不应让他住在这种嫌疑的地方。”太宗也觉得齐王惨死,对魏王泰不吉利,就算要立他为太子,也要选个更好一点的地方,这才让李泰搬回原来的府第。

放弃废立

放弃废立

李泰虽好,但是非嫡长子,承乾虽坏,但只是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唐太宗对废立太子陷入犹豫不决的状态。一次,太宗向群臣询问:“当今国家何事最急?”褚遂良针对当时太子失德,魏王泰受宠,朝臣生怕站错队,思想混乱,于是尖锐地提出:“今四方安定,谁敢为非!但太子、诸王须有定份,陛下也应为子孙树立传嗣的万代法典,此事最急!”

太宗心中也知道,如果再不决断,那么玄武门之变说不准哪天又会上演,也赞同褚遂良的看法道:“你说得很对。朕年近五十,已觉衰怠,但是如果以承乾为储君不变,他的才能不足以治国,而他的那些弟弟和叔叔一大堆,都是他的麻烦啊!一想到这些,我就很忧虑,生怕自己死后国家会发生动荡。”

但是由于朝中重臣倾向于承乾这边,魏征、褚遂良等人坚决主张立长立嫡,太宗暂时性地决定再相信承乾一次,不再提废立之事。为了给这场自己造成的争执一个结果,太宗决定让魏征担任东宫的最高辅臣,太子太师。魏征是立嫡立长一派主张最坚决、威望又高的朝中重臣,太宗选择魏征,也就向世人表明了自己不变储君的决心,同时也缓解了朝中大臣的派系分化。

太宗是下了决心保承乾,可当时魏征年事已高,又重病稍愈,根本没有精力当太子的老师,因此上表辞谢。太宗于是又把自己的心思重申了一遍,他特下手诏晓谕魏征和众臣道:“周幽王、晋献帝,都因废嫡立庶,危国亡家。汉高祖也几乎废太子,多亏四皓护卫,汉室才转危为安。我今托公重任,就是此意。知公有疾,可卧而辅弼。”也就是说,你不去东宫亲自坐镇也行,我就是借你一个保嫡派的名头,帮我下定保太子承乾的决心,也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君臣之间,本就是相互借力,共同治国,魏征一看在自己死之前,还能做一件利国顺君的好事,于是不顾老病,接受了这一重任。

但是魏王泰被太宗扶持多年,羽翼渐成,他们不甘心因为褚遂良、魏征的几句话自己就失败了,于是在朝中散布流言,拉拢朝臣。朝中大臣在理政之时还得为立储之事伤脑筋,心理压力很重。太宗看在眼里,但又不忍心打压自己亲手培养的魏王泰,只好训诫朝臣道:“朕听说外面流传着我要废立太子的说法,说太子是瘸子,而魏王泰聪明,常和朕巡察四方,随侍左右,于是就有这样的流言飞语产生。我现在明确地告诉你们,这只不过是一些搞政治投机的小人附会猜疑罢了。太子虽然有残疾,但还不至于不能行走,而且礼法规定,嫡子死,立嫡孙。太子承乾的嫡子已经5岁,所以朕决不会以庶代嫡,致使藩王夺嗣,国家混乱,朝政动荡。”

太宗究竟心里怎么想的,我们现在也只能推测。要说他因为承乾是嫡长子,所以保全其太子之位,很难让人信服。太宗自己就是次子,靠着政变夺取了储君的位子,他心里对立长立嫡之类的说法应该是不屑的,不过是拿来糊弄外人罢了。

太宗心里想立魏王泰为太子,但是理智告诉他,困难重重。魏王泰除了文章写得好,书法写得好,史书上还真没记载他有什么别的优点。而且他本人是没有辅政经验的,这点他明显比不上承乾。这次太宗明确表示没有废立皇储的想法,力图断绝魏王泰本人和他的党羽非分之想,也是给自己混乱的思维一个交代,就选承乾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