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元帅的故事—刘伯承元帅历险记
刘伯承元帅简介
(1892—1986)四川省开县人。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护国、护法战争中,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后留学苏联,1930年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红军大学副校长,中央援西军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读者见到这个标题,自然便会明白本文的主人公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承元帅。在众多人民解放军的将帅之中,被称之为独眼战神的只有刘伯承。
自古英雄多磨难,刘伯承可谓九死一生。他指挥的大小战役不计其数,从军后,他一直冲在最前面,视飞弹如泥丸,置生死于度外。他戎马一生,身负九处重伤,惊心动魄的历险故事说不尽也道不完。
刘伯承向“刘伯承之墓”连鞠三个躬
1915年的四川是个多事之秋。这年10月,民众反对袁世凯称帝的风潮一浪高过一浪。12月25日,酝酿已久的反袁革命队伍在蔡锷组织指挥下,组成了讨袁护国军。蔡锷任第一军总司令,北进四川;李烈钧任第二军总司令,东出两广;唐继尧以云南都督兼任第三军总司令,留守云南,策应各方。
组织这场反袁斗争的领袖是孙中山。孙中山见四川反袁斗争如火如荼,为配合四川的斗争,动员中华革命军到各省组织起义,并派刘伯承和吕超、石青阳等到四川宜宾、达县、忠县、丰都一带组织讨袁起义。早已是中华革命党成员的刘伯承,具有强烈的反袁意识,他在1914年的反袁作战中率部勇猛冲锋,一连打了好几个胜仗,得到了孙中山的赞赏。这次,他接受了回四川组织起义的任务,和同事康云程、王旭东化装成商人,将起义用的武器放在装行李的竹篓中,从上海出发,乘船经武汉到宜昌换船。宜昌是入川的交通要道,北洋军在码头上戒备森严,对过往的每条船及每个人都逐一检查,发现可疑的船只立即扣押,可疑的人立即拘捕。审讯时一旦发现蛛丝马迹,立即处死,并将人头挂在码头的旗杆上示众。船靠码头时,刘伯承看到一排旗杆上挂满鲜血淋淋的人头,面无惧色,低声吟起一年前自己为纪念第一次反袁斗争鼓励同事所作的诗《出益州》:
微服孤行出益州,今春病起强登楼。
海潮东去连天涌,江水西来带血流。
壮士未埋荒草骨,书生犹剩少年头。
手执青锋卫共和,犹战饥寒又一秋。
几十个警察排成两列,站在出口处,神情冷漠,一一严查出来的旅客。刘伯承下了船,心中思考着如何闯过此关口。刘伯承是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的高才生,他不仅掌握了所学课目,且精通《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这两本书他每天必读,书中每一句每一字,都烂熟于心,运用自如。这时,他立即想起《三十六计》中第一计“瞒天过海”,顿时心中有了谱。他从容不迫地走到第一个高个子警察面前,笑着招呼说:“这位警官好面熟啊!”边说边拍自己的脑袋,做思索状。那警察愣愣地看着他,他又突然做明白状,连声说:“啊呀呀,想起来了,去年我曾与你及你父亲一起喝过酒,对不对啊?我记得那次你父亲因为高兴喝多了,喝醉了,不知你老兄想起来没有?”不等对方反应过来,他指指装有炸弹的竹篓说,“我这篓子里还有五瓶茅台呢,明天中午我请你和你父亲喝茅台,你可要赏脸啊!”
算刘伯承蒙对了,那个警察和他的父亲都爱喝酒,几乎每天都会同朋友及朋友的朋友喝酒,至于在一起喝酒朋友的朋友姓甚名谁,他哪里记得了那么多。听了刘伯承一席话,他眼睛眨巴了几下,脸上堆起了笑容:“好好好,我们明天不见不散!”
见刘伯承与这个警察讲话,别的警察以为他俩是老熟人,所以,没加盘查便放行了。刘伯承就这样闯过了一道险关。
刘伯承一行从宜昌来到重庆,与孙中山委任的中华革命军四川总司令卢师谛接上了关系。卢师谛告诉他,四川民众对袁世凯称帝极为愤恨,反袁情绪如干柴烈火一触即发,革命党人准备采用“县县点火,处处冒烟”战略。刘伯承此行的任务便是迅速联络革命党人和哥老会、农民群众,准备在川东揭竿而起,组织反袁队伍,控制长江上游咽喉要道。
给刘伯承的第一个任务是到重庆附近的璧山县组织起义队伍。刘伯承受命后,连夜赶到璧山县的丁家坳,同这里的革命党负责人张明安接上了头。张明安早年担任过丁家坳小学校长,后又到重庆川东师范学校任教,曾在川东师范学校组织反袁罢课游行,被警察追捕,在重庆待不下去了,于是回到丁家坳老家避难。刘伯承经过考察,发现他组织能力极强,在民众中威望较高。在骨干酝酿起义的会议上,刘伯承提议起义队伍名称叫璧山讨袁义勇军,司令由张明安担任,司令部设在丁家坳小学内。骨干们一致鼓掌,通过了这一提议。
此时,一个学生模样的人前来报告说,北洋军的周师长派黄团长带着两个连,押送五千套军装及二十条枪,明天早上路过丁市镇。
这一消息着实让刘伯承一阵兴奋,他撸着袖子对大家说:“太好了,我们的队伍刚组建,正需要服装和枪支,北洋军真是‘雪中送炭’啊!同志们,我们打赢这一仗,既能武装自己,又能壮大声威。”
经过刘伯承的鼓动,骨干们跃跃欲试,只等一声令下。刘伯承决定在丁市镇打伏击,当晚,他带着张明安及部分骨干赶到丁市镇附近的龙塘侦察地形,研究作战计划。第二天拂晓,刘伯承将队伍带到龙塘埋伏起来。
果然,当东方露出鱼肚白时,一支队伍出现在刘伯承的视线里,黄团长骑着马在前面探路,后面跟着浩浩荡荡的运输队。等他们进了伏击圈后,刘伯承大喝一声:“打!”双方交上了火。由于敌人没有思想准备,战斗进行了半小时,刘伯承便将军装和枪支全部缴获。
初战获胜,士气大振,四乡百姓纷纷前来参加这支队伍,转眼,起义队伍扩大了五倍。
刘伯承用同样的方法,在长寿、涪陵、丰都、忠县一带组织起义,灵活运用游击战,截获军用物资。
1916年3月,刘伯承指挥川东护国军第四支队攻占涪陵后,攻打张寿城未果,又攻打丰都城。
丰都是川东名城,历史悠久,传说人死后阴魂都要归入地府阎罗殿,而丰都就是鬼神俱备的阴曹地府,在四川只要提起丰都鬼城的名字,人们便会立即毛骨悚然。
战士们得知要攻打丰都城,在行军路上议论纷纷。不少人顾虑重重:“啊呀,丰都是出了名的鬼城,搞不好掉进阎罗殿就惨了,听说要上刀山下油锅,还要经过什么奈何桥、望乡台,喝了忘人汤才能进投胎关!”
刘伯承听到这些议论,开导大家说:“同志们,世界上根本没有鬼,鬼这个词只是用来吓人的!”顿了顿,他笑着问大家,“你们有谁见过鬼吗?”
大家一脸迷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睛里流露出疑问:“是啊,都是听别人说有鬼,我们有谁见过鬼呢?”
刘伯承鼓励大家说:“如果真的有鬼,那也是鬼怕人,鬼吓的都是胆小的人。我们是护国军的勇士,连袁世凯都不怕,更不怕死,连死都不怕的人,可以打遍天下,还怕谁呢?”
大家的神情缓和下来,紧张的心情得到了放松。刘伯承趁热打铁,说出了自己攻打丰都的具体方案。他说:“据我所知,那些据守丰都城的敌人都是信神信鬼的胆小鬼,我们就利用他们的这个弱点,夜间出击,让他们以为鬼来了,缩在营房里不敢迎战,我们便可打他个落花流水。”
经刘伯承一番开导,大家放下了包袱,行军的步子加大了,队伍快速向丰都城进发。
丰都县知事许石生和城防团总杨绍周前一天便得到了护国军攻城的消息,派人备了几坛白酒和两箱银元到县城下游的赤溪,请过境的北洋军到丰都协防。3月17日清晨,刘伯承指挥部队攻城之际,北洋军的增援部队也赶到了。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刘伯承带着一支精兵,绕到敌人背后袭击,北洋军节节败退,护国军一举占领了丰都城。
3月20日,北洋军又增派了两个团,刘伯承指挥部队打退了敌人数十次进攻,但由于护国军无后续部队,越打越少。这天午后,丰都成了座火城,弹片呼啸着从耳边飞过,天空浓烟弥漫。站在坡上指挥的刘伯承头部中了两弹,一弹从颅顶穿过,另一颗子弹从右太阳穴经右眼穿出。就是这次战斗,让二十四岁的刘伯承从此失去了右眼。刘伯承全身被鲜血染遍,成了个血人,昏倒在地。周围的士兵见刘总指挥倒下了,立即将他抬到城墙边,谁知城墙突然倒塌,刘伯承和抬他的士兵们被埋进了土堆。另一些士兵见状,立即用手扒开土和砖,将刘伯承救出来,冒着炮火转移到邮局。等刘伯承从昏迷中醒来时,敌人又一批增援部队到了,护国军失去了总指挥,又兵力匮乏,渐渐不支,只得撤到城外。敌人如蝗拥进城内,放火烧房,刘伯承所在的邮局着火了,士兵们立即冲进火海将他救出,夹在难民中混出城外。
护国军副总指挥张阳春听说刘伯承埋在废墟之中,火速带着医生郑慎之赶到邮局,只见眼前一片火海,哪有刘伯承的踪影?他以为刘伯承被烧死了。为怀念刘伯承的丰功伟绩,张阳春、郑慎之和市民们一起,专门在丰都城西门竖了一块墓碑,上面写着“护国英豪刘伯承之墓”。
刘伯承被转移到重庆后,改名换姓在宽仁医院就医。手术后,刘伯承装了假眼。第二年,他又来到丰都,向自己的那座墓连鞠三个躬,并说:“旧的刘伯承走了,新的刘伯承来了。新的刘伯承会斗志更坚,指挥会更灵活,敌人一天不灭亡,刘伯承一天不下火线。”
虎口余生
1926年,刘伯承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这年5月13日,他由杨闇公、吴玉章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刘伯承入党后,组织上问他今后如何打算,愿不愿意到上海、广东从事革命工作。
刘伯承的回答十分干脆:“我的兴趣在军事,我想在家乡四川为党拉队伍,掌握枪杆子。四川连年军阀混战,官压兵扰,民将不民。我决心与四川民众一起进行武装斗争,冲锋陷阵,拯民于水火,让四川人主宰自己的命运!”
党组织同意了他的请求,并要他迅速调查四川的政治军事情况。
刘伯承遵照党组织的安排,和吴玉章一起来到重庆,在中共重庆地委领导下,从事军事运动。这年夏天,北伐战争向长江流域推进。刘伯承深感策动四川军阀倒戈易帜,创造我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配合北伐战争,是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于是,他和吴玉章开始着手调查四川军界的历史和现状,掌握各派军阀的政治动向。刘、吴二人先后到顺庆、合川、泸州、万县等地活动,一方面对上层做工作,一方面在下级军官和士兵中活动。他们不知疲倦地奔波,找人,联系起义枪支弹药,两人的聪明才智、体力都发挥到了极致。不到两个月,他俩以重庆地委名义,向中共中央呈送了《四川军事调查》和《四川各派军阀的动态》报告。刘、吴二人在报告中说,四川各军阀在北伐战争的威慑下如坐针毡,有恐惧不安、不知所措的,有私下准备寻找新的出路的。同时四川军阀之间存在着矛盾和裂缝,共产党人可利用其恐慌、矛盾,策动一部分部队起义,推动北伐战争发展。他俩的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认可和支持,中共中央决定由刘伯承全权负责四川军事运动,抓紧进行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旦时机成熟,便推动四川军阀倒戈,脱离北洋军势力,抑制杨森等军阀出兵东下,威胁武汉。
刘伯承精心策划的起义计划,中共四川省委觉得无可挑剔,当即批准,并确定由刘伯承在泸州、顺庆、合川等地组织三个旅起义,由他担任四川各路总指挥兼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十五军军长。刘伯承以饱满的激情,紧张地进行着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场民国史上罕见的四川大起义,在刘伯承的指挥下有序有章地展开。1927年2月1日8时许,四川武装起义首先在泸州打响,敌军在起义军的前后夹击下,全部缴械投降。接着合川成功起义。2月4日,刘伯承率部挥戈北指顺庆,顺庆城也被起义军一举占领。三地大起义震撼了四川大地,四川反动军阀闻风丧胆,如热锅上的蚂蚁,利益所驱,他们迅速纠合在一起,穷凶极恶地朝起义军扑来。敌众我寡,刘伯承及时果断地作出向川鄂边区撤退的决定。但由于当时通信不畅,泸州、顺庆的起义军在三天后才接到撤退的命令,耽误了宝贵的时间,被军阀包围。起义军与敌军激战数日,寡不敌众,顺庆城被敌攻破,一部分起义军在刘伯承指挥下撤到了开江。
蒋介石在“四.一二”政变后,与四川军阀刘湘合谋围剿起义军。刘湘对刘伯承恨之入骨,必欲杀之而后快,他不惜重金,以五万银元之巨额奖金,到处悬赏通缉刘伯承。起义军在多路敌军围攻下,不得不分散突围。党中央指示刘伯承离开四川到武汉隐蔽。
1927年5月中旬,刘伯承处理完各部突围事宜后,偕参谋长韩伯诚、参谋周国淦化装成商人,冒着大雨突出敌人包围圈,向富顺县方向走去。
鸟儿归巢,落日的余晖洒满富顺县城。刘伯承一行来到县城的东门,远远望见城墙边围着一堆人,在议论着什么,便吩咐周国淦前去打探。十分钟后,神色慌张的周国淦回来对刘伯承说,城墙上贴着三尺见方的通缉令,上面印着刘伯承的画像,写着悬赏五万银元以换刘伯承的人头。见周国淦如此紧张,刘伯承不禁开起了玩笑,他摸着自己的头打趣地说:“我这玩意儿有那么贵吗?我怎么没感觉到呢?真是太抬举我了。”
刘伯承面无惧色,缓和了大家紧张的心情。他们回头拐上了一条小路,朝隆昌、荣昌方向走去。走了一天一夜的山路后,来到了荣昌县城。刚在一个小旅社住下,突闻街上人声鼎沸,站到窗前一看,只见一队队拿着大刀的士兵,手里举着一张画像,边吆喝边走,刘伯承仔细一瞧,原来是自己的画像。只听有个士兵大声说:“大家听清楚了,刘湘总司令下令,五天之内务必抓住刘伯承,请父老乡亲们积极协助,谁抓到刘伯承,赏银元五万。白花花的银子你们不要错过啊!”
大队人马后面,八人抬着一顶轿子晃悠着,里面坐的是一个戴着墨镜的男子,他不时地探出那张凶恶的脸,颐指气使地叫喊:“快点,快点,这样慢腾腾的,什么时候才能抓到刘伯承啊!”
旅社老板对刘伯承一行说:“轿子里的人名叫蓝文彬,刘湘让他专门负责追捕刘伯承。”
刘伯承问道:“请问老板,他们能抓到这个刘伯承吗?”
老板摇摇头不屑一顾地说:“抓到个屁!”然后压低了嗓门说,“你们知道刘伯承是什么人吗?老百姓传说他是三百年才出一个的神仙人物,据说他是姜子牙投胎,还说他是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的后代。反正这个刘伯承是个能掐会算的神仙,是个了不起的人。据我看,刘湘恐怕一百年都抓不到。”
这时,好心的邻居跑来对旅社老板说:“大兵马上要上门搜查了,住店的人千万要小心点,当心被误抓去!”
刘伯承灵机一动,马上捂着肚子对老板说:“啊哟,我的肚子怎么突然痛起来了,上茅房来不及,旅店里有没有马桶?”
“有的,有的。”老板领着刘伯承到后门去了。他们前脚刚走,五六个士兵便闯了进来,大声问道:“这里有刘伯承吗?赶快站出来跟我们走!”
老板向刘伯承指指马桶说:“你快去吧!”然后转身回到前门,堆起笑容对士兵们说:“老总,谁不知道抓到刘伯承赏银元五万啊,我做梦都想抓到他。可是,这刘伯承不肯成全我,我也没办法!”几个士兵推开他,查了几个房间,将住店的旅客仔细对照着画像查了一遍,见没有一个像画像上的刘伯承,便转身离开了。
这天后半夜,荣昌县城静悄悄的,除了一个打更的老头走过来又走过去,没有一个行人。刘伯承一行蹑手蹑脚,从盘查不严的西门出了城,顶着稀疏的星星,经大足、铜梁向达县行走。因怕走大路碰到追捕的士兵,他们专门走人烟稀少的小路、山路。这天午后,他们来到一片树林边,突然林中冒出五六个身穿黑衣手持大刀的人,他们朝着刘伯承一行挥舞着大刀说:“你们识相点,快留下买路钱,不然叫你们人头落地。”
刘伯承大笑,说:“你们就别逞能了,我就是专门来对付你们的。”话音未落,他拔出手枪,朝着那黑脸大汉的头顶便是一枪。
黑脸大汉顿时吓得面如死灰,一摸头,发现帽子飞了,心中一惊,知道今天遇到了高手,不由跪在刘伯承面前,一个劲地抱拳求饶:“这位爷爷行行好,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请大爷饶命,我们也是穷极了,被逼无奈,才出来干这行的。”
刘伯承打量着这群黑衣汉,心里产生了一丝怜悯之心。他从兜里掏出几块大洋扔在地上,厉声说:“你们不要再干这谋财害命的事,拿这些大洋去做点小生意糊口度日。”
“是是是!”那几个黑衣人磕头如同捣蒜。
刘伯承一行三人翻越了大巴山,在茅坝关附近上了一艘小船。小船行到汉江,两岸风光虽然无限美,但他们却无心欣赏,提心吊胆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生怕意外再次降临。小船向前行驶,不久便遇到了一段险滩。船工要他们下船,从山上绕道走十几里路,避过险滩后再上船。他们听从船工的建议,下船上山。山上的小路崎岖狭窄,树丛也越来越密集。他们小心拨开树枝,还是惊动了树上的鸟儿,尤其是那乌鸦,被惊后发出凄厉的叫声,让他们毛骨悚然。周国淦十分担忧地说:“这鬼地方实在太可怕,万一冒出几只老虎,我们可就惨了。”
刘伯承和韩伯诚还没来得及回话,便传来一阵阵低沉而恐怖的吼声。“啊!”三人同时叫了起来。这真是说曹操曹操到,果然,远处有两只白额吊眼的老虎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们。韩伯诚颤抖着说:“怎么办?”
周国淦紧张地迅速拔出手枪,壮着胆子说:“老虎有什么了不起,我的手枪可不吃素!”说罢便要开枪。
刘伯承急忙拦住了周国淦,说:“老周,不要开枪,千万不要激怒它们,我们要静观其变,说不定这两只老虎对我们并无恶意。”他边说边带着二人小心翼翼地迈着双脚,胆战心惊地绕开前面的老虎,向另外的小路走去。果然,那两只老虎发现对方没有向它们进攻,也就没有攻击他们。渐渐地,他们离老虎越来越远了,周国淦拍拍胸口长吐一口气说:“我的妈呀,差一点把我吓死,我们真是虎口脱险啊!”
刘伯承说起了笑话:“谢谢老虎先生啦,下次我们再见面,我一定捎一头大肥猪给你!”
三个人都松了口气。周国淦笑着说:“我的乖乖,一次就够我们受的了,还能有下次吗?”
他们就这样连续走了两个多月,翻过险峻的秦岭,到达古都西安,这才真正脱离了危险。但此时他们又碰到了一个十分棘手的事:突围时带的钱不多,到现在已经花得差不多了。在西安投宿旅店时,三人摸遍了所有的口袋,只剩下两块钱。如果将这两块钱交给旅店当押金,他们便身无分文了。突围之前,吴玉章派人通知刘伯承,先到西安,再转道去武汉,向党中央汇报起义情况。现在身无分文怎么到武汉呢?三个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筹莫展。好一会儿,刘伯承打破沉默,朝二人挥挥手说:“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们上街走走看看,说不定有贵人相助呢!”
img6
长征时期的刘伯承
三人来到街上转悠了半天,也没见着一个熟人,更想不出什么弄钱的办法。韩伯诚一个劲地摇头。周国淦叹气道:“实在想不出办法,我们只好要饭了。”
突然,刘伯承看到墙上的一个布告,脸上放出光彩,小声说:“有办法了!”
这是一则什么布告?韩、周二人急忙去看那让刘伯承欣喜的布告,只见上面写的是处决犯人某某某,下面的落款是军法处长于宝轩。韩、周二人不明白这则布告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运,两人望着刘伯承,一脸迷茫。刘伯承告诉他们,这个于宝轩他在重庆见过,虽不很熟,但他应该知道刘伯承的大名。他决定写封信给此人,请他帮帮忙。
周国淦摇摇头说:“你现在是通缉要犯,谁不想要那五万赏钱?别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韩伯诚也说:“算了,你可别再冒险了,你去找他,不是自投罗网吗?”
刘伯承坚持说:“现在无计可施,不如冒个险,或许有柳暗花明的可能。”(www.guayunfan.com)
信发走了,三个人的心悬着,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在等着他们。周国淦认为凶多吉少,准备被抓坐大牢。韩伯诚说,如果明天来文官找他们,那便是有希望,如果来一伙儿带枪的就没命了。刘伯承经过分析认为,陕西的形势不像四川那么恶化,在街上并没有看到追捕自己的通缉令。
他们在煎熬中等待。第二天午后,旅店来了两个带枪的人,声称要找刘伯承。周国淦与韩伯诚准备夺路而逃,刘伯承用眼神阻止了他俩,然后沉着地走上前,自报家门。其中一个带枪的人态度十分温和地对刘伯承说:“我们于处长对你在四川起义的义举十分敬佩,收到你的信后,他向陕西军务办主任邓宝珊报告了你们的情况,邓主任也十分敬佩你,所以派我们送来六百元以解你们燃眉之急。另外,邓主任还请你们住到他那里去,说要好好招待你们。”
刘伯承一行三人喜出望外,跟着两个带枪的人拜会了邓宝珊、于宝轩。第三天,他们坐上开往洛阳转武汉的火车,顺利地找到了党中央。7月底到南昌,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
一记耳光化险情
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日军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之后华北日军以十倍的凶狠百倍的疯狂,不分昼夜奔袭八路军的指挥机关。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是他们袭击的重要目标。一二九师师部在师长刘伯承的指挥下,不仅多次灵活巧妙地打击敌人,还使师部机关一次次化险为夷。
刘伯承一记耳光化险情的故事发生在1942年6月。从这年的1月开始,八路军反“扫荡”战斗更加残酷了。日军派出大量侦察人员,化装成农民或八路军战士,侦察一二九师师部的动向,只要发现可疑的情况便立即用铁桶阵战术,对一二九师师部来个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
为了指导部队更顺利地开展反“扫荡”战斗,师政治委员邓小平在这年3月赴太岳检查指导工作。师部的军政工作落到了刘伯承一人肩上。
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刘伯承的脸天天紧绷着,为了了解敌情、研究对策,及时指导反“扫荡”战斗,每晚几乎只睡两三个小时。
6月3日这天,刘伯承接到报告,说有三万日伪军配合涉县、黎城的日伪军,正向一二九师师部逼近。
6月5日,刘伯承接到报告,说有近五万日伪军在宋家庄和八路军新一旅二团发生接触。二团因人手少,寡不敌众,只得且战且退,现在快靠近师部了。
6月8日上午,针对师部机关庞大、后勤人员迟缓的弱点,刘伯承同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蔡树藩研究后决定,将师部机关与直属队分成前、后两个梯队。前梯队组织精干,主要担负指挥任务,后梯队加强警卫力量,保证安全转移。前梯队由刘伯承、李达率领,后梯队由蔡树藩率领。刘伯承要求两个梯队都要轻装,把可带可不带的东西以及笨重的东西坚壁起来,包袱越小越好。
中午,刘伯承根据敌情,准备下午1时从神头村穿过邯长路,晚上到佛堂沟宿营。出发前,师部作战科长张廷发来报告,说邯长路日军来往车辆比较多,大白天过很危险,建议晚上过邯长路。
刘伯承低头看着地图,思忖良久说:“据可靠情报,晚上敌人要对路北扫荡,我们下午一定要设法到路南。如果白天过很危险,你马上以我的名义发电报给陈锡联,要他指挥三八五旅在邯长路东段打一仗,声势要大,目的是把我们要经过地方的敌人调走,一旦敌人离开,我们就以最快的速度过邯长路。”张廷发遵命拟好电报,刘伯承签字发走。
下午1时,一二九师师部和直属队准时出发,前后两个梯队拉开距离静肃疾行。大约3时许,三八五旅在邯长路东段按时发起了战斗。果然,邯长路西段的敌人接到增援的命令,跑步向东段去了。晚饭前,师部和直属部队安全地通过了邯长路,来到张汉村,部队吃了点干粮,稍稍休息后又上路了。
夜幕降临,没有月光,天地之间像涂了一层墨汁,路也辨不清。走出三十多里,李达对刘伯承说:“这样黑夜行军辨不清方向,很危险,闯到敌人宿营地就麻烦了。我们是不是在这里宿营,等天亮再走?”
刘伯承环顾四周,担忧地说:“我们队伍庞大,这一带特务多,在此过夜可能会遭到袭击,只能打个盹,然后再返回张汉村。”
“还到张汉村?”李达惊讶地问。
“是的,”刘伯承肯定地点点头说,“这叫出其不意。”
休息了十分钟,他们又走另一条崎岖山路,七拐八转,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到张汉村。部队刚进村,侦察员来报告,说从来路追来了一千多日伪军。刘伯承立即命令部队避开敌人,向杨家山行走。刚出发,杨家山方向就传来了激烈的枪声。原来,三千多日伪军正在杨家山搜山,怎么办?刘伯承举起望远镜,映入眼帘的是蝗虫般的鬼子,从四面八方向师部袭来。他急得额头冒出一阵冷汗。这时,后面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师长,西北方向是敌人的薄弱环节,那儿有一条小路,上山后,再走十里路就到东阳关,到东阳关就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刘伯承回头一看,原来是新一旅政委唐天际。新一旅的二团担任掩护师部任务,唐天际跟二团行动,他熟悉这一带地形,见师部遭到敌人包围,特地赶来。
刘伯承如绝处逢生,心中一喜,忙问:“这条上山的小路你走过吗?”
“小路很窄,放羊的常走这条路,但鬼子不一定知道这条小路。”
刘伯承说:“俄军元帅苏沃洛夫有句名言:凡是鹿能走的地方,人就能通过。他在1799年率领一支大军从人烟稀少的地方翻过阿尔卑斯山,救出了被困在瑞士的一支俄军,创造了奇迹。我想,羊能通过的地方,我们也能通过。我们马上就走!”
唐天际举着望远镜看了一会儿,摇摇头说:“师长,现在四处是敌人,一出村就会被敌人发现,最好挨到天黑,而且要从敌人的队伍中穿过。”
“穿过敌人的队伍?”刘伯承问,“你的意思是趁天黑,对方看不清,悄悄地穿过敌人队伍?”
李达担忧地说:“如果被敌人发现,免不了一场血战。”
“事到如今,没有别的办法,就这么定了!”刘伯承拍板,然后对李达说,“通知部队,晚上穿过敌人的队伍,除一名会讲日语的联络干部同日军联系外,所有人一律不准讲话。”
天黑了,队伍缓缓向山上走去。漫山遍野都是火光,这是敌人夜晚宿营的火。走了半小时,迎面开来一支队伍,相距十米时,发现是日军队伍,所有人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儿。
“喂喂,哪一部分的?”走在敌人队伍前面的翻译官大声地喊了起来。
刘伯承用肩膀碰了碰会讲日语的联络干部杜参谋,低声说:“不要回答哪一部分的,跟他兜圈子就行了。”
杜参谋点头会意,用日语高声答道:“我们刚从西边来,到东边去抓共军刘伯承。”
说话的工夫,那个翻译官已走到杜参谋的面前,笑着说:“喂,有烟吗?我的烟抽光了,借一支抽吧!”边说边打着打火机,借着微弱的光线,眼睛在杜参谋和刘伯承脸上扫来扫去。
刘伯承在1916年血战丰都时,失去了右眼,蔡锷曾赋诗歌颂刘伯承:
伯承护国,热血光华。
栋梁之材,神鬼惧怕。
红军时期,蒋介石到处贴告示:“活捉独眼龙刘伯承,赏洋十万。”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日军司令部到处散传单,要活捉独眼龙刘伯承。此时,刘伯承见对方举着打火机,目光不停地在自己脸上扫来扫去,急中生智,左手一把抢过打火机,一甩手扔出几丈远,右手猛地给翻译官一记耳光,学着日本人骂道:“混蛋,八格牙鲁!”
翻译官在微弱的光线中见刘伯承戴着眼镜,年龄较大,加上刘伯承边骂边打,他一下子蒙了,以为自己得罪了日军大官,吓得点头哈腰,一个劲地赔不是:“对不起,对不起!”
敌翻译官疑心重重地走了。刘伯承担心他已认出自己,果断决定除掉这个隐患,以解后顾之忧。于是,他附在李达耳边低声吩咐一番,李达立即派两个侦察员尾随翻译官。那个翻译官走着走着,顿时想起了什么,回头高喊道:“抓独眼……”话音还没落,喉咙就被人死死卡住,两眼翻了几翻,两腿蹬了几下,便断了气。
为了迅速摆脱敌人的纠缠,刘伯承率师部和直属队越过这座山后,就直朝西北方向的大岭走去。此时正值农历4月末,天上没有月亮,周围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他们走在羊肠小道上,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大家只好手脚并用,抓住身边的小树枝,一步一步向上攀登,一直到拂晓才抵达香炉礁,摆脱了尾随的敌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