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平定_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
至德二年(756年)正月,肃宗政权准备重新聚集力量再次反攻长安之际,安史内部发生了严重内讧,所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这个内讧是安禄山本人一手造成的。
安禄山眼睛不太好,虽然多方医治,但都没治好。自叛乱以来,他也算是日理万机,眼病逐渐加重,到了至德二年几近失明。一病未平,一病又起,他在这时又染上了疽病,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褥疮,痛痒难忍。人一生病,就容易心情不好,我们普通人最多幽怨一下,发发牢骚,而安禄山作为一个军人,本来性情就很暴躁,现在则更甚。左右服侍他的人,稍不如意,轻则打骂,重则残杀,弄得人人自危。(www.guayunfan.com)
公元756年,安禄山称帝之后,竟也摆起了皇帝的谱,深居后宫之中,大将难见其面,有事只能向他的亲信严庄禀报。严庄掌握着军政大权,但这时也不免受安禄山打骂,故而心生怨恨,于是找来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密谋商议。
虽然安禄山并没有诏立太子,但是安庆绪作为目前最大的儿子,自认为理应接任。但安禄山有一个宠妾段氏,也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庆恩,安禄山欲以他代替安庆绪成为大燕国的继承人。安庆绪常被父亲责骂,又有这么一个随时要替代自己的幼弟,他很怕父亲有朝一日会害死自己。
严庄利用安氏父子之间的矛盾,挑唆安庆绪说:“您还没看清楚现在的局面吗?您不光地位可能不保,就连性命也会不保。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机不可失,你再不动手,最后反制于人啊!”
安庆绪也下定了决心说:“兄想做什么,我一定同意,莫敢不从。”严庄见安庆绪已点头答应,又叫来安禄山贴身宦官李猪儿,劝他说:“你被打了多少次,还数得清吗?如果不杀了他,早晚难免一死。”
李猪儿是契丹人,十几岁时就服侍安禄山,据说是安禄山亲手阉割了他。因为他聪明伶俐,很得安禄山宠任。安禄山很胖,肚子大得出奇,自己无法穿衣系带,每次都由李猪儿帮着才能穿好衣服。然而,正因为他与安禄山形影不离,挨打的时候也最多。所以,严庄一说出来,他立刻答应。
一天晚上,严庄、安庆绪各执兵器来到安禄山卧房外,李猪儿手持大刀直入帐下,照着正仰面入睡的安禄山大腹便砍,左右侍从见到这一幕,都吓呆了,但是无人敢动。安禄山也是命大,这么一刀下去,他竟然没死,而是从剧痛中惊醒。凭着多年的征战经验,他马上予以反击,伸手便摸床边的佩刀,哪知刀早已被人拿走,气得他摇着帐竿大叫:“一定是家贼。”不一会儿,安禄山的肠子全都洒出,血流满地,气绝身亡。
严庄等人进到屋内,就地在床下挖了个深数尺的大坑,把安禄山的尸体裹上毡布草草掩埋,并警戒房间内的侍从不得泄密。
第二天一早,严庄便对外宣布,安禄山病危,传旨安庆绪为太子,随即即皇帝位,尊安禄山为太上皇。又过一天,严庄对外宣布安禄山已死,这才给他发丧。
安庆绪之所以不受父亲的喜爱,也是有原因的,他性格比较软弱,说话语无伦次,个人素质不适合当主帅。严庄自然知道,怕他不能服众,所以不让他接见朝臣。这样,叛军的大权彻底到了严庄手中,安庆绪也乐得纵酒为娱。这场政变使得叛军的凝聚力降低,实力大为削弱。
反攻长安
反攻长安
叛军这边实力减弱,而肃宗却聚集了大量的兵马,实力大增。至德二年正月十五,在确认安西、北庭及西域拔汗那、大食诸国兵已来到凉州(今甘肃武威)、鄯州(今甘肃乐都)一带,肃宗于是启程南下,二月初十抵达凤翔,在接下来的十天之内,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云集凤翔,而江淮的物资也源源不断地运至汉中。凤翔距长安只有两百多里地,老百姓知道肃宗在凤翔的消息,纷纷前来投奔效力,日夜不绝。
兵马粮草齐备之后,李泌建议肃宗按原定战略计划行事,派安西及西域兵沿边塞进军东北,从檀州(今河北密云)南取范阳。肃宗仍旧求胜心切,想先夺回都城长安,以此号令天下,所以他问道:“如今大军会集,物资充足,理应集结兵力直捣长安,为何要把将士派到数千里之外的东北地区,先取范阳,以前是我们力量不足,现在还这样是不是太迂回了?”李泌却仍旧坚持原有的计划,他分析说:“我军若直取两京,定能一举成功。然而叛兵还会卷土重来,使我方陷入困境,这不是久安之策。目前我们手上的主要兵力是西北边防兵和少数族兵,他们久居北方,耐寒冷而畏暑热,若乘他们刚到的锐气,去打叛兵已老之师,定能取胜。然而,两京已入晚春,气候转热,叛兵收拾残众,遁归老巢,我方将士不耐潮热,盼归西北,即使强留也是留不住的。那时,叛兵已经休养生息,一旦唐兵撤走,他们定会乘隙而入,再占两京,这样一来,结束战争就是很困难的事了。不如把将士先派到寒冷的地方,端了叛军的老巢,切断他们的归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可是肃宗太急于收复两京,寄希望于速战速决,没有采纳李泌的战略,事实证明,李泌所料之事均一一发生。
唐军大队人马到达长安之西,屯兵于香积寺(今陕西长安县南)北的沣水之东。肃宗以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十万叛军则列阵于北应战。双方都对长安志在必得,于是这场激战十分惨烈。
叛军守将李归仁率先出兵挑战,唐军迎战,逼进敌阵。不料叛军突然齐进猛攻,致使唐兵惊乱,阵势出现空隙,辎重被敌人抢掠。在这混乱之时,唐军大将李嗣业喊道:“现在还不拼命,全军就要完了!”自己率先脱下戎装,手执长刀,跳到阵前,大呼奋击,以一人之力当场斩杀敌兵数十人,唐军顿时稳住了阵势。
唐军将士各执长刀跟随李嗣业,组成一排铁墙奋勇前行。唐军都知兵马使王难得在救其裨将时,被敌箭射中眉骨,垂下的皮遮住了眼睛,他双眼一闭,忍着剧痛拔下了箭头,却扯下了一块皮肉,鲜血满脸,但仍拼杀不止。左右兵士见自己的上司都这样不顾性命奋力的激战,自己的生死算得了什么,士气由此大增,个个奋勇直前。
叛军原本在阵东埋伏下精骑,打算在唐军背后搞突袭,不料被唐军察觉。朔方左厢兵马使仆固怀恩率回纥精兵一阵冲杀,几乎全歼伏敌,叛军锐气大减。李嗣业乘胜率领回纥兵出其不意来到叛军阵后,与唐兵夹击,敌营顿时溃散。
这场激战持续了五六个小时,唐军杀敌六万,大获全胜,叛军安守忠等人狼狈遁逃。仆固怀恩向广平王李俶建议,应派出二百骑兵追取逃敌,逮住安守忠等人,消除隐患。李俶却说:“将军也战累了,还是先回去休息,明天早上再说吧。”仆固怀恩回答:“安守忠、李归仁都是叛军中的骁将,屡打胜仗。现在,他们战败逃回,正是天赐良机,万不可放虎归山,一旦留下后患,后悔就来不及了。兵贵神速,不可拖到明天。”仆固怀恩多次请求,李俶却不想再战,始终没有派人追赶。第二天探马来报,叛军安守忠、李归仁等骁将果然早已远逃。
由于此仗的胜利,长安失而复得,广平王李俶率大军开进长安。长安老百姓夹道欢迎回来的官兵,这里面或者有他们的亲人,或者有他们对于安定生活的希望。尽管对于大多老百姓来说,无论政权怎样更迭,他们都是弱势群体,但是相比安禄山军队的劫掠,唐军最起码能在自己接受的范围之内让更多的人好好生活。
但是又一个新问题出现了。那些西域少数民族之所以派兵支援肃宗,是因为肃宗答应了他们,如果攻占城池,他们可以掠城夺财。进了长安城的少数民族友军这时就想撒开人马抢劫长安,李俶连忙上前阻止,他对着这些将士作揖道:“今日刚得长安,若马上掠城,那东京洛阳的百姓必定会心向叛军,为他们守城,洛阳城将不能失而复得,还望攻占了洛阳之后再如先前约定掠城。”这个方案少数民族军队的将领也同意了,他们只盼能快点打下洛阳,遂与仆固怀恩带领回纥、西域之兵从城南过,来到城外的水之东扎营。李俶在长安镇抚三日后,又率大军东进洛阳。
捷报传到凤翔,百官入贺,肃宗高兴地涕泪交流,夺取长安,不仅代表着大唐都城的失而复得,更是自己坐稳皇位,号令天下的根基所在。肃宗此时也没忘了他的老父亲、身在成都的太上皇玄宗,当即命人入蜀禀告。
收复洛阳
攻克长安后,叛军虽逃,但是实力还在。郭子仪率领唐军一路追击叛军,两军在潼关附近交战,唐军大胜,杀敌五千人,占领弘农(今河南灵宝)、华阴二郡。唐军开始向东征讨叛军。
在洛阳称帝的安庆绪得知长安不保,立即调发洛阳叛军,由御史大夫严庄统领,开向长安。行至陕郡(今河南三门峡),与从长安战场败退下来的张通儒残兵会合,两军共有步骑十五万,共拒唐军。
至德二年十月,广平王李俶与郭子仪率唐兵进至弘农县东的曲沃城。回纥兵在南山北设下伏兵,叛军也依山列阵,双方在新店交战。一开始,形势对唐军不利,叛兵占据高位,呐喊着冲下山来。这时,回纥兵如猛虎下山,突然从敌阵背后掩杀过来。叛兵素知回纥骑兵的厉害,只听得兵士中有人大喊:“回纥兵来了!”叛军顿时乱成一团。在唐兵与回纥兵夹击下,叛兵溃不成军,严庄、张通儒见大事不好,丢下满山的尸体,弃陕郡东逃,李俶与郭子仪率军进驻陕郡,派大将仆固怀恩等人分道追击。
严庄亲见陕郡失守,洛阳不保,于是慌忙逃入洛阳城中,急告安庆绪。但此时洛阳城中已无兵可守,安庆绪连夜带着余部从洛阳苑门出逃,向河北老巢奔命。临行时,将被俘唐将哥舒翰、程千里等三十余人杀害。李泌当时所说得以初步印证,而肃宗也因为急于攻占长安,给自己留下了多年的隐患。
洛阳不战而得,李俶率军进驻。郭子仪乘胜派兵攻取河阳(今河南孟县南)、河内(今河南沁县)。严庄见败势已不可挽回,遂投降唐廷。陈留(今河南开封)郡民众杀死叛军将领尹子奇,举众归唐。郭子仪又围攻颍川(今河南许昌),叛军大将田承嗣见寡不敌众,派人前来归降。但未等唐廷收降,田承嗣又与武令珣一起逃回河北老巢。
肃宗得到洛阳收复的捷报,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于当年十月二十三日进入长安。长安百姓欢迎的队伍长达二十里。人们欢呼雀跃,兴奋地说:“没想到还能再见到我们的皇帝!”肃宗也激动万分,毕竟失而复得,内心非常感慨。肃宗政权在两京沦陷后,用了一年多时间,重整旗鼓,收复二京,把叛军逼回老巢,虽未彻底平定叛乱,但是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避免了李唐王室的倾覆。但是也正是由于安史之乱,使得唐代藩镇割据愈演愈烈,而肃宗手下宦官从此执掌军权,为李唐王朝的社稷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荡余孽安史乱终平
肃宗即位,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收复东西二都,他作为一代帝王,确有救大唐与危难的功绩。但是安史之乱还未平定,朝廷内部的争斗却又一次上演,这次不仅有肃宗的皇后和太子,还有宦官。肃宗没有等到安史之乱最终平定,就撒手而去。如果说安史之乱开始,大唐开始由盛转衰,那么肃宗李亨就是最明显的分界线。在他的手中,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在他的手中,宦官得以执掌军权。
肃宗即位,宦官帮了很大的忙,而他的儿子代宗李豫的即位,则全靠宦官扶持。有唐以来,自肃宗之后,宦官反而挟制皇帝,宫廷中的争斗直到唐朝灭亡,才得以停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