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庄子的资料_庄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庄子的资料
庄子,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生卒年无从详考,约生于周显王五十四年(前355),卒于周掇王四十年(前275)。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哲学家、老子的继承人、道家学派的大师。
史学家司马迁评述说:“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规于老子之言。”他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寓言作家,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别树一帜,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庄子在蒙曾为漆园吏,后来从事讲学、著述,再未为官。他家境贫寒,生活清苦,有时靠编织草鞋谋生,甚至向人借贷。
一次他去见梁惠王,身上一件补丁的粗布衣服,脚上一双用带子绑着的破鞋子。惠王问他:先生怎么过得这么狼狈?庄子道:处在这样上昏下乱的世道里,想不狼狈怎么可能呢?他淡泊名利,无意于功名富贵。当时,楚威王听说他很有才干,派人携重礼聘其为相。
庄子对楚国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人以大庙。当是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亚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读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一个志向高尚、粪土权贵的隐者形象跃然纸上。
《庄子》一书是庄子学派的总集,是研究庄子思想及其活动的重要资料。其中有的是庄子自己写的;有的是其弟子为他整理记录的讲话;有的是庄子后学所作;有的则可能是其他学派的著述。《汉书·艺文志》记载,《庄子》原为52篇,但现传世的仅有33篇:内篇7篇;外篇巧篇;杂篇11篇。这里面哪些作品属于庄子,并无一致看法。许多学者根据魏晋时代郭象编订并作注的《庄子》,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杂篇是其后学所作。另一些学者则截然相反,肯定外杂篇,而否定内篇。
庄子的思想主张特点
庄子是农民小生产者的代表,他把其特点概括为“民之常性”,并以之与封建制度的仁义礼智相对立。他说很久以前有一个“至德之世”,人们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根本不知道有什么圣人之言,仁义礼乐之说。“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日天放。”在这样社会里,“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www.guayunfan.com
后来,社会上出现了所谓圣人,提倡仁义,推行礼乐,违背人的本性,把人的自然的、多样的性情,纳人一个固定的僵化的规范里,才给社会带来不安和分化。他尖锐地指出,仁义礼智这些所谓圣智之法,既是圣人治理天下的工具,同时也是窃国大盗统治天下的工具。他以齐国为例:“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所以“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庄子对阶级社会的这种揭露是深刻的,使人们清楚地看到在封建统治者高贵、尊严的假面背后,还隐藏着一个真实的面孔—强盗。但是庄子对阶级社会和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予以简单的否定态度,又是唯心主义的。因此,思想家荀子说他是“蔽于天而不知人”。
庄子在自然观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他认为“道”就是“无”,也就是“气”,是世界的万物基础,是“先天地生”的。万物从道生,灭亡后又复归于道。“合则成体,散则成始。”万物的生成、发展、灭亡,都是气运动的结果。人类也是如此,“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因此庄子不承认什么上帝鬼神,反对统治阶级鼓吹的天命观和宗教迷信。他甚至认为死是一种幸福:“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所以当其妻子死的时候,他竟“鼓盆而歌”。
庄子对时空的思想主张
在时间与空间问题上,庄子表现出极大的天才,他深刻地指明了时空的无限性,提出了前人没有接触的开创性见解.他认为时间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结束—“有长而无剿者宙也。”他以无穷的思想驳斥有穷的观念,指出,“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他还从事物的运动变化方面来说明这种无穷性:“吾观之本,其往无穷,吾求之末,其来无止。”在事物发展变化的链条上看不到终止的末端,也寻找不到它的开端.他强调运动的绝对性,批驳儒家宣扬的百世不变的礼乐制度。这些无疑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
但是,它不承认运动的相对静止,否定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观点又是错误的。尽管在这个问题上的着眼点是对当时社会的否定,把它看作瞬间即逝的事物,也无法掩饰其理论上的谬误。
庄子的辩证思想主张
庄子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主体与客体不同并不妨碍认识的进行。最引人注意的是他与惠子游于滚梁之上,一段关于人能否认识鱼的快乐的辩论:
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汝安之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滚上也。”这场辩论后人虽然有人批评庄子使用的是诡辩术,但从根本上讲,庄子认为客观事物是可以认识的观点是正确的,在人类认识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庄子的作品
庄子还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他的作品语言瑰丽,想象力丰富,气势恢宏,常把深刻的道理寓于故事中,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他认为世人“沉浊”,不可以“庄语”,所以采用“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寓言”、“重言”、“危言”等文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危言”是抽象的论说;“重言”是引证历史故事和古人言论,其中寓言部分最为脍炙人口。
庄子的作品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有丰富的想象力。《逍遥游》开头就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个广阔的天地,一个硕大的形象:“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其势、其意,深远而宏阔。有的作品则生动细致,栩栩传神。如“庖丁解牛”,状写庖丁解牛的全过程,游刃有余,技术精湛,惟妙惟肖,给人以艺术享受。
对庄子及《庄子》后世众说纷纭。魏晋时代玄学家为《庄子》作注,把庄子说成是玄学的祖师。其后,佛教盛行,和尚居士们又以佛解庄,把庄子描绘成释迎的同调。隋唐时期,儒、释、道三教并立,庄子又和老腆一起被奉为道教的祖师,《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宋明时代,庄子和老聪被视为异端,受到理学家的攻击。其实,庄子不论是思想方面还是文学方面,对后人影响都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的人以其思想作为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武器,去追求自由,追求个性发展和人格的高尚;有的人接受其消极避世和悲观厌世的思想,逃避严峻的现实斗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立场、不同人生态度各有所取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