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冯友兰简介资料_冯友兰的故事

冯友兰简介资料_冯友兰的故事

时间:2023-11-2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冯友兰简介资料_冯友兰的故事冯友兰,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人.冯氏祖籍为山西省高平县,其远祖外出经商.来到唐河,在祁仪镇落户,成为当地地主,冯友兰的父亲于1898年中进士,后来在湖北做过知县。

冯友兰简介资料_冯友兰的故事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人.冯氏祖籍为山西省高平县,其远祖外出经商.来到唐河,在祁仪镇落户,成为当地地主,冯友兰的父亲于1898年中进士,后来在湖北做过知县。

1895年12月4日.冯友兰出生于祁仪镇。幼年在家庭私塾里读书,1910年到开封入了中州公学的中学班。1912年到上海入了中国公学的大学预科班,三年后毕业,考上了北京大学的文科中国哲学门.从此,哲学、特别是中国哲学成了他研究终生的专业。

在上海上学的时候,冯友兰读到了英文版耶芳斯作的《逻辑学纲要》,虽然回圈吞枣,不能完全读懂书中的内容,但是他对逻辑学却产生了深厚的的兴趣,由此进一步产生了对哲学的兴趣。在北大的三年,更使他开阔了眼界,增加了知识,练就了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基本功。

 1918年在北大毕业后,冯友兰在开封一所中等学校教书,与朋友们一起办了一个刊物,取名《心声》,积极宣传新文化。1919年暑假,冯友兰赴北京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留学考试,顺利通过.年底到了美国纽约,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作研究生,系统学习西方哲学,三年毕业作了一篇博士论文,回国后略作增补,题为《人生哲学》,由商务印书馆于1926年出版,作为教科书使用。

学成归来,冯友兰本想继续研究西方哲学史。但国内需要教中国哲学史的教授。于是,冯友兰服从国家需要,从1923年到1952年,先后在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担任哲学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并于1933年出书.很快被人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表.

抗日战争时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迁云南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冯友兰亦随校南迁,继续担任哲学教授并兼任文学院院长。在这期间,他总共写了六本书扩《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后来冯友兰总名之为《贞元六书》.“贞元”取自《易经》卦辞:“乾元、亨、利、贞”,元、亨、利、贞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贞下起元,意味着严冬即将过去,春天就会到来。

书名寄寓了作者对中国抗战必胜、民族必将复兴的坚定信念。书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生活的反思。

在西南联大,冯友兰受学校委托写了校歌歌词调寄《满江红》:

万里长征,辞却了王朝宫胭。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徽移载祯干质,九洲遍洒黎元血。尽茄吹,潮涌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优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满竭。

校歌始叹南迁流离之辛苦,继颂师生不屈之壮志,终寄最后胜利之期望,表现了中华民族仁人志士优国优民的崇高品格。

日本投降后,西南联大解散。三校北返之前,在西南联大校址立碑纪念.碑文也出自冯友兰之手,简叙了抗战及三校离合的经过,赞颂了西南联大“三校”协会的优良校风,最后以校歌歌词为基础,写成铭辞,以“纪嘉庆,告来哲“www.guayunfan.com

 抗战胜利后,冯友兰应邀赴美讲学,在费城本薛文尼大学当了一年座客教授,到1947年.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南京城国民党政府已摇摇欲坠,共产党就要解放全中国。有朋友劝他在美国长期居留下去,但强烈的爱国之心却使他辞谢了一切邀请,于1948年2月回到清华。

在北京解放前夕,南京政府派人,邀他赴南京,冯友兰坚决拒绝了。解放以后,冯友兰在人事上虽时有沉浮,甚至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他回想到这一点就感到安慰。他说:“我毕竟依附在祖国的大地上,没有一刻离开祖国。”

新中国成立后,冯友兰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用自己渊博的学识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哲学工作者,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他花费了几十年心血,写成了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他的学术成就,在国内外均有重大影响。

 在政治上,冯友兰也受到了应有的尊重.他是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他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0年11月26日冯先生因病逝世,终年95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