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九里松:司徒家族的长眠之地_司徒雷登的故事
司徒雷登热爱中华文化,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籍贯浙江,生长杭州,祖墓在西湖。”
西方传教士有着很深的“四海为家”观念,为了传播基督教的教义,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播福音和兴办学校,死在中国,也葬在中国。比如来华传教的著名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中,马礼逊(Robert Morrison)死在广州,葬在中国澳门;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死在上海,葬在上海;郭实腊(Charles Gutzlaff)死在中国香港,葬在香港;晏玛太(Mattew Tyson Yates)死在上海,葬在上海;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死在长沙,葬在镇江;嘉约翰(John Glasgov Kerr)死在广州,葬在广州;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死在北京,葬在北京;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死在青岛,葬在烟台;谢卫楼(Devello Zololos Sheffield)死在北戴河,葬在通州;乐灵生(Frank Joseph Rawlinson)死在上海,葬在上海。
在杭州,有两处专门的西方传教士墓地。一处是位于西溪路古荡桃源岭下大方井的天主教修士墓地,里面埋葬着明末清初在杭州传教并去世的十多位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的遗骸。这些传教士多为葡萄牙、意大利、法国等天主教国家人氏,有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郭居静(Lazzaro Cattaneo)、伏若望(Jean Froes)、阳玛诺(Emmanuel Diaz, junior)、卫匡国(Martin Martini)、洪度贞(Humbert Augery)、殷铎泽(Prospero Intorcetta)、法安多(Antonio Faglia)等。该墓地前有中国式的石牌楼,石墓窟内部为欧洲风格的地下墓室,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墓地在太平天国运动及“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严重破坏,最终墓地变成了菜地。1985年,杭州市人民政府按照历史资料重修墓地,现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知什么原因,该文物保护单位的说明却仅仅写上了卫匡国墓,而不是一座包括卫匡国在内的天主教修士们的群体墓地。
另一处与司徒雷登有关的是位于西湖九里松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墓地。司徒雷登有四位亲人埋骨于此。(www.guayunfan.com)1889年,司徒雷登的幼弟罗伯特·柯克兰(Robert Kirkland)病故,年仅7岁。他是司徒家族葬在九里松外国坟山的第一人。
1909年,司徒雷登的大弟戴维·托德(David Todd)以传教士身份在苏州博习医院做外科医生,因打猎时枪支走火而身亡,遗体由苏州运回杭州,葬于九里松墓地。
1913年,司徒雷登的父亲、在华生活了46年的约翰·林顿·斯图尔特在杭州病故。司徒雷登由南京返杭,葬父于九里松墓地。
1925年,司徒雷登的母亲玛丽·霍顿居华52年后,逝世于北京。司徒雷登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把母亲的灵柩运回杭州,安葬于父亲和弟弟墓旁。
1946年10月,司徒雷登在接任美国驻华大使以后,曾专程从南京来到杭州为亲人扫墓。从当时的记载来看,墓地与大方井天主教教士墓地一样,是有坟亲来看管的,而坟亲一般也是基督教徒,可以世代相袭。
1949年以后,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厚今薄古”成了执政者在文化形态领域的主旋律。国际上冷战的态势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划分东西方的标准。后来,又扩大到对所谓“封、资、修”的东西均应加以“扫除”的非红即黑的极端观念。
1964年10月,毛泽东在胡乔木的词作《沁园春·杭州感事》上写了一段旁注:
杭州及别处,行近郊原,处处与鬼为邻,几百年犹难扫尽。今日仅仅挖了几堆朽骨,便以为问题解决,太轻敌了,且与事实不合,故不宜加上那个说明。至于庙,连一个也未动。
注文中的“鬼”指的是坟墓,而“今日仅仅挖了几堆朽骨”似应指1956年2月有关方面拆除西湖西泠桥和孤山一带14座名人墓葬之事。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64年12月,浙江省暨杭州市的有关方面,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清理西湖风景区坟墓碑塔运动”。
同月,九里松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墓地被全部“就地深埋,保存墓碑也埋入土中”。
按照该文件的说法,将墓碑埋入土中是为了“以备查考”。但笔者迄今为止未闻有任何关于这批墓碑下落的消息,极有可能就永远地消失了。
在杭州市档案馆所藏的另一份档案中,笔者找到了属于西湖风景区第二批拆除坟墓及牌坊的登记表,其中就有九里松外国坟山的22座墓的墓主姓名登记表,对这22座墓采取的方式都是“拆除”,墓主姓名除两个为中文外,余均为英文,兹据《新英汉词典》附录一《常见英美姓名表》译作中文公布如下:
John Macfarlane 约翰·麦克法兰
Ronald Warry 罗纳德·沃勒
任姑娘(恩美) 英国人
Matilda Laurence 玛蒂尔德·劳伦斯
Helen 海伦
田德尔 英国人
Highesdol 希金森达
Dorothy Bishur 多罗希·比绍尔
William J. Doherty 威廉姆·J.多尔蒂
D.B.Thompson D.B.汤普森
Evelyn 伊夫林
Annice 安尼克
Helen Kirklan 海伦·柯克兰
David Todd Stuart 大卫·托德·斯图尔特
John L. Stuart 约翰·L.斯图尔特
Mary Horton Stuart 玛丽·霍顿·斯图尔特
Sidney Wilson 西德尼·威尔逊
John Mercer Blain 约翰·梅森·布莱恩
Mary Vaughan 玛丽·沃恩
Lalian Blake Salmon 拉里安·布莱克·沙尔曼
Melcolm Finley Garritt 麦尔科姆·芬利·吉勒特
Alige Doclitte 亚历克·多里特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司徒雷登的父、母、大弟等列在其中,而最早安葬此处的小弟罗伯特·柯克兰却没有在名单中出现。有一个姓氏也是柯克兰(Kirklan)的,其名却是海伦(Helen)这样的女性名字。
名单中有一个逝者的名字值得我们注意,她就是杭州冯氏女学的创办人、英国传教士玛丽·沃恩女士。肆业于冯氏女学的曾宝荪介绍了这位女士。玛丽·沃恩出身名门,家境富有,自愿来杭州传教。在杭期间,她深感中国之积弱是因为女教不昌,逐立志要开办女校,施行近代教育。是她为创办这所女学捐出2000金镑,以使遭到性别歧视的中国女童能接受最基本的教育机会。她的举动与司徒雷登的母亲玛丽·霍顿女士一样伟大,也与同期创办女学而身死的满族女子惠兴女士一样伟大。今天,惠兴的墓在西湖吉庆山麓,那里矗起了包括惠兴、徐自华、苏曼殊、林寒碧、林启五人的西湖名人墓地纪念碑。而玛丽·沃恩和玛丽·霍顿这两位在杭州办学并葬在西湖的西方人,是不是有关方面也应在她们长眠之处立一个标志呢?无论如何,这对发展中国和英国、中国和美国的文化交流是有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