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躲避,逃避_陆小曼情传

躲避,逃避_陆小曼情传

时间:2023-05-2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躲避,逃避_陆小曼情传1928年,徐志摩第三次出游欧洲,那本应该是两人一起赴欧的求学之旅,如今却变成他一个人的逃避之行,他已经被生活的枷锁步步紧逼,身后已是万丈悬崖,他已经被现实深深打击,内心的桃源深处如死一般沉寂。这是徐志摩第三次出国,前一次,也是为了躲避,这一次更像是逃避。三年前,临行前,他期待回国后陆小曼已经同王赓离婚,回国后却发现事态更加糟糕。

躲避,逃避_陆小曼情传

1928年,徐志摩第三次出游欧洲,那本应该是两人一起赴欧的求学之旅,如今却变成他一个人的逃避之行,他已经被生活的枷锁步步紧逼,身后已是万丈悬崖,他已经被现实深深打击,内心的桃源深处如死一般沉寂。

孤独,恐惧。

惆怅,弥留。

希望,绝望。(www.guayunfan.com)因为心中还有爱,所以他选择忍受。每次回到家中,已经没有了新婚的温存、娇妻的相迎一吻,那一吻胜过千言万语的苍白,那是等待他回家的急切心情的一种表达,那是一种感情的最有力量的传递。

在徐志摩眼前的是现实,是与他理想中的情景差之千里的刺痛。空荡荡的大厅没有一点儿生气,吸烟室里烟雾缭绕,小曼或是自己,或者跟翁瑞午一起躺在烟榻上吞云吐雾。

糜烂的气息让徐志摩的心快要无法呼吸,他决定出国去寻找新的气息,让污浊的大脑和心重生。

尽管此时,小曼的母亲刚刚去世,但他已经不能再等,因为这凝固的空寂也快要杀死他自己。

陆小曼并没有挽留,一如以往的云淡风轻。

这是徐志摩第三次出国,前一次,也是为了躲避,这一次更像是逃避。

每一次,他都怀揣着一个期待。可每一次,期待都变成绝望。三年前,临行前,他期待回国后陆小曼已经同王赓离婚,回国后却发现事态更加糟糕。三年后,临行前,他期待回国后陆小曼脱离堕落的生活,重新回到那纯真静好的流年。

时光荏苒,一切都在变。

光阴流年,唯有爱不变。

在旅途中,徐志摩写了近100封信给陆小曼,那些信仍然字字如金,浓情蜜意,他劝小曼振作,开始新的生活,然而陆小曼却并没有任何改变,甚至连徐志摩的信都不回。

徐志摩一路走,一路痛苦、惆怅、失落。一直追求的爱的伴侣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美好,现在想一想,一切都好像是泡影一样留在心中,曾经五彩斑斓的梦碎了一地。

他再一次来到康桥,回到这梦起航的地方,心中一股暖意又涌上心田。是谁曾经在那桥头楚楚含情地回眸一笑?是谁在那阑珊夜色中轻轻叩开了情窦的门扉?是伊人,是过客,佳人早已经远去,只留他一个人伫立在桥头,望着桥下的河水,放逐柔波。

绕了一个大圈,他还是回到了原点。林徽因是那个开启他心扉的天使,而陆小曼才是他真正追求的伴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徐志摩想想自己今天的生活,只能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他只能用耐心去开导,用爱去化解,用一生去守护来之不易的这段婚姻。

五个月后,徐志摩归来,归来的途中,他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只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烂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离别的声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地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地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

这次出国,徐志摩收获很多,见到了狄更生、傅来义以及罗素全家,还参观了泰戈尔的助手恩厚之的达廷顿庄园,并且还一并去了印度拜访泰戈尔。

在泰戈尔的陪伴下,徐志摩参观了泰戈尔建立在大自然怀抱里的国际大学,并且应邀作了有关孔夫子的讲座。

终于结束了五个月的海外旅行之后,11月上旬,徐志摩回到了上海。但是,令他失望的是,再踏入那久别重逢的家中,一切就像他刚刚离开的样子,毫无改变,除了陆小曼更加憔悴清瘦了。

他抱起烟榻上的小曼,红泪湿满衣襟,身后还是白衣飘飘的纯真,身前却是满目疮痍的死寂,他感觉正在失去,失去那深藏在眼角中的深情,失去那掩在罗裙中的浓意。

那曾经日夜凝望的脸庞明明就在眼前,却模糊虚幻。那倾城的容颜也渐行渐远,化作一汪春水,化作一缕云烟,化作一丝薄雾,只留徐志摩一人在原地发呆。

刹那间,沧海桑田。

从欧洲回来不久,泰戈尔发来电报说要亲自到徐志摩的家中做客。

这对于徐志摩和陆小曼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泰戈尔在当时的名气非常大,以至于很多学术机构和文化团体都费尽心思也请不到他,更别说是这种私人交往。

泰戈尔对待徐志摩,一直以来都好像慈父一般,而徐志摩也一直称呼泰戈尔为“老戈爹”,但受到这样的待遇,徐志摩夫妇仍然吃了一惊,连忙为了大诗人的到来而做各种准备。

之前在欧洲见面的时候,徐志摩就向“老戈爹”述说过自己婚姻中的苦恼,老人家也是百感交集。想到几年前来中国的时候,站在徐志摩身边的还是林徽因,看着这对才子佳人,老人曾经从中撮合,但没有成功。时间一晃,现在已经物是人非。

当泰戈尔见到陆小曼的时候,聪明伶俐的小曼赢得了老人的喜爱。

起初,泰戈尔还没到的时候,小曼细心地准备了一间有印度风格的房间,但是泰戈尔来到他们的三层公馆后,更加喜欢徐志摩和陆小曼那中国特色十足的卧室,于是,陆小曼命人将他们的东西搬出来,为老诗人腾出房间。

这段时间,陆小曼尽心尽力地在家里陪伴着泰戈尔,她推掉了一切交际活动,温顺贤惠地扮演好徐志摩夫人的角色,让老诗人深深感受着东方式的温情和中国式的天伦之乐。

陆小曼的付出,徐志摩看在眼里,心里十分感动,他心中那个善解人意的陆小曼又回来了,而她的表现也赢得了泰戈尔的喜爱,在泰戈尔的眼里,陆小曼是一位温婉动人、富有东方气质的女子,她流利的英语更加让泰戈尔印象深刻。

在这段云卷云舒的悠闲日子里,这个“三口之家”其乐融融。

老人的到来,为这个家庭填补了许久没有过的温情。老人时常抚着陆小曼的头叫她小孩子,还会给她讲一些有趣的印度趣闻和故事,给她背诵自己的诗歌,还有一次,竟然意兴阑珊,提起毛笔为徐志摩和陆小曼二人作了一幅画。

画面是一个十分抽象的大山的轮廓,其实那就是他的自画像,他在画旁提了一首小诗:

小山盼望变成一只小鸟,

摆脱它那沉默的负担。

这其实是老人暗示陆小曼,徐志摩现在的负担和压力,聪明的陆小曼应该一目了然其中的玄机,也感受到老人对他们的关心和良苦用心。

在一次由印度人组织的酒会上,泰戈尔向人介绍陆小曼的时候说,她是他的儿媳妇,可见泰戈尔对陆小曼的认可和喜爱。

泰戈尔回国的时候,脱下自己的长袍披在了徐志摩的身上,然后才依依不舍地上了船,这深厚的感情不言而喻。

只留下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岸边久久不肯离去。

老诗人送给了陆小曼三件礼物:一只用头发与金丝线绞成的手镯、一块印度风格的丝质头巾和一张精美的床单大小的包书纸。

这一次分别也是永别,谁也不曾预料到不久后,徐志摩便坠机遇难,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徐志摩逝世近十年,正好赶上泰戈尔80岁的生日。

陆小曼写下了《泰戈尔在我家》这篇文章为老人祝寿,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也是代徐志摩写的,这是对“父亲”的祝福。

关于泰戈尔,陆小曼有一件让她抱憾终生的憾事。

那是1949年,泰戈尔的孙子在北京大学留学的时候通过写信试图找过陆小曼,希望陆小曼可以给他几本徐志摩的诗和文章,然而那个时候刚好赶上陆小曼重病,家人等到她的病情有所好转才给她看,她看到信的时候,泰戈尔的孙子已经离开了北京大学,从此以后便失去了联系。

泰戈尔就像一阵清风,抚慰过他们的婚姻,温暖过他们的爱情,寄托过他的挂念。而借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的眼,我们也看到了陆小曼贤良淑德的另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