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从“老男孩”到“猛龙过江”

从“老男孩”到“猛龙过江”

时间:2023-08-1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老男孩猛龙过江》拍摄现场,右二为导演肖央谭:但是我理解你可能对技术工种已经不欠缺了,主要是对故事走向等艺术方面的把握欠缺。但我觉得就是一个好玩的概念,“老男孩”怎么可能猛龙过江呢?

谭政(以下简称“谭”):筷子兄弟最早因为音乐结缘,因为微电影被人们熟知,《老男孩》优酷的点击量达8000多万,加上其他网站点击量就更可观了,甚至有人说《老男孩》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微电影的元年,从微电影起步到拍大电影导演的有很多,但你应该是第一个跨步成功的导演,因为《老男孩猛龙过江》票房已经2亿多了。这个项目是什么时候启动的?

肖央(以下简称“肖”):其实我最开始没想拍大电影。2007年我拍第一部网络短片《男艺妓回忆录》,那时就觉得好玩,觉得互联网有意思,因为能通过互联网直接给观众看。而自己潜意识是想做一个文化品牌,所以署名筷子兄弟。拍第三部《老男孩》时已经很艰难,觉得可能是最后一部。我当时做广告导演,工作有点忙,而且到了30岁事业开始起步的阶段。因为拍片耽误很多事儿,差不多一年没工作,花了自己很多钱去拍。这件事太理想主义了,于是有做完这次就算了的心态而很努力在做。不想播出后有这么大的反响,之后电影圈的各种机会就来了。大家都希望我赶紧把这短片拍成一部长片电影。以这个再拍长片就等于往里面注点水添点料,我没有热情去做这样的事。于是拒绝了很多人,回来继续拍短片《赢家》和《父亲》。拍这些,至少我创作自由一点,能在这过程中犯一些错误。当时就去做一个电影导演肯定不够成熟,因为做《老男孩》费了多大劲我自己清楚,几乎是快死了才完成。但别人只看到成功,没看到费了多大劲。所以2010年到现在用了差不多四五年的时间才拍,一点一点学习,希望能够多了解一点电影。

谭:当时觉得自己缺哪些东西?毕竟你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现在不是有很多人不是学电影出身却跨行当导演吗?

肖:缺非常多的东西。《老男孩》几乎是自己的经历,虽然不完全一样,但人物的心路历程就是自己的,它其实是一次“卖血”,卖血当然容易,干货当然也多。但要做一个职业导演的话,就要懂得如何去雕琢一个艺术品,这个艺术品可能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不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需要非常强大的修养和功力才能做到。

我当时在学校学广告专业,不是电影专业,我跟做电影的同学交往也不是特别多。当时在学校也没觉得自己在干电影这一行,编剧课都没有上。但这些不是上课学到的,它最好是从一个兴趣出发,从实践积累,回过头再学习。最欠缺的东西,首先需要对生活有更深的认识,其次是把技术好好磨炼一下,做电影技术性的东西特别重要。一个雕塑家需有多大的艺术修养?比如大卫不就是一个人吗,艺术家需要对大卫有多深刻的理解?其实这个理解可以是非常朴素与简单的,就是一个完美身躯的男子。但要实现就不容易,可是米开朗基罗做到了,他知道那些比例、肌肉走向、和谐动作、造型美感,有了他的那些技巧,这就成了非常不一样的作品了。

《老男孩猛龙过江》拍摄现场,右二为导演肖央

谭:但是我理解你可能对技术工种已经不欠缺了,主要是对故事走向等艺术方面的把握欠缺。

肖:技术还是欠缺,即便现在做了第一部电影也只是刚入门。再去做一些电影,很多东西可能也完不成,需要更专业的人帮助。拍电影没那么简单,不是知道几个镜头就完了。首先当然是技术性,需要有一些技术人员能够帮你去完成。还有一点,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长片电影特别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不知不觉陷入局部,就跟画画一模一样。比如我对眼睛感兴趣,就会好好画一只眼睛,画得晶莹剔透的。但整个跳出来看,位置都错了,白画了半天。做导演就是要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知道整体是什么,要跳开一棵树看森林,才能把一棵树画好。

谭:什么时候再次下定决心做这部长片?

肖:这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在拍了几部短片之后,我也想拍长片了,短片能调动的资源很少,也不能做多大的事儿。对电影的那种职业感也使我想去拍一部长片,周围的人也鼓动我去做。虽然《老男孩》之后我拒绝别人,但不代表我不想做,只是觉得自己还不够。我也写了很多的故事。后来想到这一对杀手和一对歌手的故事,讲一个人怎么去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才觉得这个有意思。

谭:之前写过什么故事后来放弃了?创作过程怎么走到这步确定了选择杀手、歌手互换身份的故事?

肖:之前都是局部的点,没有整体的戏剧架构。这五年来,在编剧方面,我在学习一个戏剧的架构,这个特别重要,跟短片是不一样的。短片跟散文一样,不用戏剧架构,差不多就行。但是电影,尤其是这种商业电影,需要一个非常明确的架构。到了这个歌手和杀手的故事,我终于找到一个架构了,可以把电影完整地串起来。以前我们漫天写,想哪儿算哪儿的。现在这一对歌手去参加选秀节目,然后遇到一对杀手,杀手跟他们互换身份,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架构。

这个点并不新鲜,经常有故事用到人物长成一样的这种设置。从莎士比亚一直到好莱坞电影、香港电影都有类似的情节。最早莎士比亚有个《错误的喜剧》,就是讲两对孪生兄弟,莎士比亚其实是抄古希腊。类型片本身就是一些基本的架构,就好像画一个人只有那么几种角度,但这不重要,关键看细节怎么做,是不是能够在这个架构上特别生动、有血有肉地表现出对这个时代的感受,这才是最重要的。

谭:你用了“猛龙过江”这个名字,是看过李小龙的电影吗?

肖:没看过李小龙这部,我看过《古惑仔》的《猛龙过江》。但我觉得就是一个好玩的概念,“老男孩”怎么可能猛龙过江呢?这就挺好玩的。

谭:从微电影改到院线商业片,首先要寻找新的兴奋点,这次是从跨国选秀着手,倒很切合当下的社会语境,影片中增加了两个相像的韩国杀手,这成了片中关键的剧情节点,但这种设置一下子改变了以往作品中比较写实的风格,几乎没有遵从《老男孩》底层现实的逻辑和真实,转向了比较夸张的叙事风格,跨越性很大。

肖:对,这是我喜欢这个故事很重要的原因。因为我不再想把《老男孩猛龙过江》做成一部青春电影,我想多做一些尝试,当然还是喜剧,因为角色互换本身就是一个喜剧架构,又能够在喜剧片里加入功夫元素。这就是这部电影能够大大区别于同类喜剧片、青春片很重要的一个特点。而且观众也不会想到筷子兄弟会武打,会打得那么激烈,当时我们练得也很拼命,也希望武打部分能够有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