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导演的工作程序有哪些?

导演的工作程序有哪些?

时间:2023-08-1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导演在这一阶段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未来作品的面貌。因此导演必须在筹备阶段就对未来的作品做好通盘考虑,并且要使各创作部门对自己的任务和目标有充分的了解。剪辑制作期,也称“后期”,是导演对前面所有的拍摄素材进行剪辑合成直至完成作品的阶段。每一部影视作品的创作,导演都要经历前期准备、中期拍摄和后期合成这样三个工作阶段,本章讲述的是在这三个阶段中导演的具体工作程序。

第二节 导演的工作程序

影视导演的创作工作大致分为筹备期(前期)、拍摄期(中期)和剪辑制作期(后期)三个阶段。

筹备期,俗称“前期”。这是导演对作品进行总体构思和拍摄准备的阶段。导演在这一阶段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未来作品的面貌。因此导演必须在筹备阶段就对未来的作品做好通盘考虑,并且要使各创作部门对自己的任务和目标有充分的了解。

拍摄期俗称“中期”,主要是指影视作品拍摄阶段。导演在拍摄阶段的工作是对整个创作工作进行总指挥和总调度:他不仅要指挥各创作部门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实施拍摄计划,而且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原定的拍摄方案进行修正和补充,以保证拍摄工作的正常进行。

剪辑制作期,也称“后期”,是导演对前面所有的拍摄素材进行剪辑合成直至完成作品的阶段。导演的后期剪辑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将素材剪辑成毛片;第二步是将各种素材合成为一部完整的作品。“合成”是指在剪辑的基础上进行最后的包装,仿佛是汽车的总装车间,前面各个工序制作的“零部件”都汇集到了总装台上,由工程师(导演)带领专业人员进行最后的组装,直至产品的完成。

每一部影视作品的创作,导演都要经历前期准备、中期拍摄和后期合成这样三个工作阶段,本章讲述的是在这三个阶段中导演的具体工作程序。

一、筹备期工作

1.创作文学剧本

在所有的工作开始之前,导演首先必须选定一个供拍摄的剧本。选定和筹备剧本是一个繁复的工作过程,有的导演要花费很多年的时间来筹备一部作品。比如谢晋导演拍摄电影《鸦片战争》之前,曾经花了四年以上的时间来创作剧本、筹备资金和选择拍摄景地,其间他阅读了几百万字的史料,前后十几次修改剧本,最后才正式投入拍摄。

一部电影作品是否成功,剧本创作是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导演在开始筹备作品的时候,编剧通常是第一个合作者,导演和编剧的合作首先是从创作一个好的文学剧本开始的。通常在文本创作阶段,导演必须同编剧一起抓住决定作品成败的三大要素,即主题、人物和故事。

(1)主题

主题是将影视艺术作品内容的各方面组织成一个艺术整体的思想,也就是创作者在作品中提出的主要问题或基本思想,是创作者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对于具体的生活现实、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命运和遭际有所触动,意识到这些生活现实反映着深刻的社会问题,具有强烈的思想意义,并感到有责任通过艺术作品反映出来,以影响和唤起广大观众的共识。主题是从题材中提炼出来的,题材是第一性的,主题是第二性的,但是主题又反过来影响着编导对题材的选择,同时制约着导演的艺术构思,影响到导演对于素材的剪裁和取舍,所以说主题是艺术作品的灵魂。

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形成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生活,也就是题材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意义;二是创作者对于题材的处理和选择。美国电影《荒岛余生》描写了快递公司中一位名叫查克的工程师,他在一次投递中遭遇了飞机失事,结果被抛到了一个没有人烟的孤岛之上,经历了长达四年的“野人”生活。最后当他九死一生历经艰辛回到家乡时,他的未婚妻已经“嫁作他人妇”。生活中的一个突然变故,顷刻之间毁掉了他的爱情。这部作品提供了一个充满人生况味的故事,揭示了人生的某种无奈。在这个具有意义的人生主题关照下,影片中的人物、事件、场景和细节都具有一定的内涵。思想的深刻性决定了主题的意义,查克的钻木取火、忍痛拔牙以及和“排球维尔森”说话等情节也都因此获得了深刻的哲理意味,查克最后的结局令人感到悲喜交加、五味杂陈,表达出人世沧桑的主题。

同时期还有一部美国电影《六天七夜》,由大明星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和妮·海切(Anne Heche)联袂主演,影片集中了俊男靓女,海盗侵袭,英雄救美、飞车冲浪等各种娱乐元素,是一部集中体现好莱坞商业精神的巨片。同样是一个“孤岛历险”的故事,但是这部影片对主题的开掘就缺乏深度和新意,所以,尽管该片的制作十分豪华气派,充满娱乐特性,但由于主题的开掘不及上一部作品,因此也少了许多令人震撼的思想力量。可见影视剧的主题和立意是决定作品成败的重要基础。

(2)人物

人物是导演向编剧要的第二个要素。很多经久不衰的优秀影视作品都是由于塑造了生动、真实、鲜明的人物形象,才获得了持久的艺术生命力。人物形象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元素,好的作品是通过故事写人物,通过人物写生活,通过生活写社会。有了鲜活的人物,才能安排情趣盎然的故事,人物的思想和行动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表现出纷繁的世态人情,传达出编导者的思想意念。因此,在剧本选择过程中,导演都会要求编剧提供个性鲜明、经历曲折、血肉丰满的人物,只有塑造出了既能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又具有鲜活生动个性的人物形象,才能使影视作品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历史上的许多优秀电影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乱世佳人》中的郝思佳和白瑞德、《罗马假日》中的安妮公主和记者、《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和简·爱;《巴顿将军》中的巴顿、《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小兵张嘎》中的嘎子、《追捕》中的杜丘和真由美……多年以后,人们或许已经记不住影片的具体情节,但是其中的人物形象却能够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3)故事

导演向编剧索要的第三个元素是故事,也就是矛盾的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全过程。故事是由一个个事件串起来的,也是由人物的一系列行动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情景,其中含有一些相互关联的个别情节的累积。故事中的事件是概括生活现象、揭示生活本质的重要元素,也是人物性格成长和构成的历史,不同的人物性格决定着事件的不同发展方向。比如在电视剧《幸福像花一样》中的舞蹈演员杜鹃,正是因为她性格单纯执著,所以才在历经“失恋”、“婆媳不和”、“初恋的战友被冤入狱”、“女友离婚”、“丈夫离家”等坎坷事件之后,最终战胜了初恋的迷茫,找到了幸福的归宿。事件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载体,没有事件,人物性格也就失去了展现的依托。

有了主题、人物和故事三大要素,导演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组织结构、设置悬念、强化冲突、营造意境、揭示主题直至完成整部作品的创作。

2.组建剧组

导演艺术是通过各类艺术的具体创作来综合体现的。因此,剧本一经选定,导演就应该着手组建创作班子。

(1)组建主创班子

一般情况下,导演首先考虑的是摄影(像)师、美工师、作曲家和录音师,这是因为导演的构思要通过摄像师的镜头、美工师营造的环境和作曲家的音乐以及音响来综合体现。

有经验的导演,喜欢找那些曾经合作过的艺术家来组成创作集体,这是因为影视作品投资很大,当画面没有出来之前,谁也说不上作品是什么样子。因此导演和合作者之间越熟悉,就越容易实现艺术上的沟通和交流,这对于作品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经验的导演为了把失败的概率降到最低,就会找自己熟悉的搭档进行合作,使沟通变得容易和轻松。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并非如此,有些导演也会谨慎地选择新的合作伙伴,使影片不断拥有新的看点。比如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系列总是由葛优扮演一号男主角,同时也经常更换女主角。再如张艺谋的作品中有时候追求戏剧化的造型风格,如《红高粱》、《我的父亲母亲》、《英雄》、《十面埋伏》等,有时候又探索返璞归真的纪实性风格,如《一个也不能少》、《秋菊打官司》、《千里走单骑》等。这就是说,导演可以根据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要求来选择合作者,组建好一个配合默契、和睦相处的摄制组可以为下一步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同风格的创作者在合作中难免发生矛盾,导演要善于化解矛盾,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有时候需要导演具备心理医生的素质,他要善于与大家沟通,也能够容纳不同性格的各种人才,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才干,使剧组成为一个团结一致、充满活力的创作班子。

(2)物色主要演员

物色演员也是导演前期准备中相当关键的一项工作,导演不仅要亲自指挥、把握方向,而且要倾注大量的心血,发现和培养新人。在影视剧创作中,选择了合适的演员,就有了塑造鲜明人物形象的良好基础。在商业运作模式中,优秀的演员不仅可以保证片子的主角能够立起来,还可以有利于作品的推广,在经济上创造可观的效益。

许多优秀的舞台剧演员愿意表演那些年龄跨度很大的角色,因为这种跨年龄的表演更能够展现演员的实力。但是作为导演却要审慎的对待演员的这类要求,应该尽量让演员表演那些与自己年龄相仿的角色,尽量避免让演员表演年龄跨度很大的角色。因为影视剧的表演不同于舞台剧,观赏舞台剧由于在剧场的特定环境当中,观众与舞台有一定的距离,便于隐藏演员的实际年龄。而镜头的纪实性特点决定了演员很难掩藏其真实的年龄。所以如果剧中角色的年龄跨度较大,导演就应该安排不同年龄段的演员来完成对一个特定人物的扮演。在具体实践中,当然也有一些导演会安排某个名演员一个人来完成一个人物不同年龄阶段的戏,但是这类尝试很多都成为创作中的败笔。

还有的导演喜欢起用新人,这对于真实可信的阐述有很大的帮助。新的面孔有时会增加观众对角色的认同感。但是发掘新人需要导演有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不俗的判断能力,也需要导演有更多的耐心。谢晋导演几乎每拍一部新作品,就会发掘一个新演员,同时也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张艺谋导演也是如此,经他发掘的新演员,往往都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因此选择和确定好合适的演员是导演前期一项重要的工作。

3.考察外景

文学剧本确定之后,导演就可以做外景考察工作了。外景考察主要是根据文学剧本提供的故事背景,寻找相应的外景拍摄地。拍摄地的选择关系到分镜头和舞美设计以及制片部门对日程、车辆、住宿、后勤安排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比如,电影《洪湖赤卫队》描写的是20世纪30年代湘鄂豫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史。故事的发生地在湖北的洪湖,时间是在1931年,那么外景地最好是选择在当地。但是洪湖那么大,哪一片芦苇荡更独特?哪一个村庄更典型?哪一个宅院更有特点呢?这些问题都需要导演到实地考察以后才能确定。那么,导演应该怎样选择合适的外景地呢?

(1)看其是否能够充分展示出剧本所描述的典型环境;

(2)看其是否为摄影提供了较好的造型基础;

(3)看其是否有便利的电源和交通;

(4)看其是否便于摄制组居住,并可以购买相应的后勤物资。

为了使所选择的外景地更切合实际拍摄要求,导演不仅自己和摄影师参与选择,还应当要求舞美、灯光、录音、制片等部门一起参与选外景,以便使各部门对外景地的环境进行综合考察,以利于在拍摄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4.选择、设计和制作内景

选择、设计和制作内景是导演在筹备期必须督促完成的重要工作。一部影视作品的内景环境往往是表现人物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重要场所,内景的选择、设计包含着导演对人物的理解和阐释。一个环境的布置必须做到在人物出现以前,就能够让观众从这个特定环境中看出影片中人物的兴趣爱好和某些生活习惯,导演要通过内景氛围的营造来传达自己对于角色性格的解释。张艺谋在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宫廷装饰中要求美工师把“金色”作为主色调,表现出帝王宫殿的奢靡和华丽,传达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意念,反衬出帝王、皇后、王子、宫女之间充满阴谋的人际关系的邪恶和丑陋。

5.设计音乐

在影视创作中,导演要对音乐的情绪和风格提出自己的要求。音乐是影视作品升华主题和体现风格特点的一种符号,音乐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和抒情性,与画面的视觉形象形成呼应和补充,成为影视作品中不可忽视和替代的语言形式。

影视剧的音乐首先具有表明环境的功能。作曲家黄准在为电影《红色娘子军》作曲的过程中,多次深入到海南岛采风,搜集当地的民间音乐素材在影片中加以运用。其中《娘子军连连歌》就是吸取了海南地区民间音乐和红军时代的革命歌曲音乐素材写成的,这首主题歌不仅表现了红军时代的战斗氛围,也表现了海南地区的地域特色。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的音乐创作表明,适当采用带有地方特色和时代印记的音乐素材,对凸显影片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有积极作用。

在影视剧中,音乐还具有抒情达意的功能。在电视连续剧《长征》中,每当画面上出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场景,就会衬以《十送红军》的主题音乐,这首富有浓郁江西地域风味的小调,在特定情境中传神地表达出了井冈山人民对红军的爱戴之情。

音乐用得合适,不仅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推进情节,还可以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一段“我心永恒”的主题音乐,就很好地渲染和歌颂了杰克和露丝之间的生死爱情,使影片中爱情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在影视作品中,音乐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符号。多年以后,人们或许忘记了电影,却依然能够记住其中的音乐。很多优秀的影视剧音乐在影片放映多年以后仍然能够广泛流传,如《魂断蓝桥》、《人鬼情未了》、《辛德勒名单》、《泰坦尼克》、《卧虎藏龙》等影片中优秀的电影音乐,已经成为了广为流传的经典。所以,导演对音乐的设计提出构想和建议,是使音乐的设计和创作成为作品成功要素的关键工作。

6.综合艺术设计

导演在作品进入拍摄之前,要提前组织各部门完成好各自的设计和制作,比如舞美的选址和制景;服装的设计和制作;化妆的造型和试妆;道具的制作和试用;音响的配置以及灯光的安装和调试,等等。遇到场面较大的电影或电视剧,通常会有比较复杂的制作任务,因此导演还要为制作部门安排出足够的制作时间。导演要在与各部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做出工作日程安排,特别是要预留出修改和返工的时间,千万不要主观臆断地随意决定。

根据我国现行的影视剧制作情况,影视剧剧组的基本建制由如下单位组成:导演组、摄影组、美工组、化妆组、服装组、制景组、录音组、灯光组、制片组、剧务组、演员组。由于不同的拍摄需要,每组成员的构成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根据分工其成员大致有下面的构成:

导演组:导演、副导演、助理导演、场记等。

摄影组:摄影师、副摄影师、摄影助理、机械员

美工组:美术设计、美工、美工助理。下设:跟场制景组。

录音组:录音师、音响师。

化妆组:化妆师、造型师。

服装组:服装设计、服装师、服装工。

灯光组:灯光设计、灯光师、灯光助理。

制片组:制片主任、副制片主任、生产制片。下设:剧务主任、剧务若干。

演员组:主要演员、次要演员、群众演员、临时演员、替身演员、特技演员等。

7.拟定拍摄计划

导演完成了拍摄准备工作以后,就要根据分镜头剧本拟订拍摄计划。导演在拟订计划时,要与制片部门共同商定以便于实施。导演和制片部门拟订计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一是演员的合同期限。二是天气和季节情况。一般的情形是:合同期短的演员要先安排拍摄;晴天首先拍外景;如果拍外景期间遇到下雨,就可以改拍内景,等等。三是要考虑景点的安排。同一景点的戏要尽可能集中拍摄,如果转了点之后再补拍,不仅会增加成本,而且会影响整个拍摄进度。导演和制片部门的拍摄计划要尽可能详尽周密,如有遗漏,则后患无穷。

二、拍摄期工作

拍摄期又称中期,是整个剧组进入到拍摄地点以后进行实际拍摄的工作阶段。实际拍摄阶段往往是创作的攻坚阶段,在前期创作中所做的一切准备,都要在拍摄阶段付诸实现,因此,这是把握作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说,在拍摄阶段如果把握不好艺术质量,是很难通过后期制作加以弥补的。谢晋导演对于电影拍摄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就是“端水”理论:电影的质量就像一路上端着的一碗水,如果不小心边走边洒,结果这个电影中的“艺术之水”就会越洒越少,作品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所以,导演在拍摄阶段一定要小心翼翼地端好这碗“艺术之水”。

1.排练

影视剧的排练往往在拍摄前进行。排练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先让摄像师看一遍演员的表演,俗称“走地位”,以便确定拍摄方式和机位调度;另一种是由导演和摄像师预先设计好摄影机的运动轨迹,专业上称之为“镜头调度”。镜头调度方案确定以后,演员要根据摄影机运动的要求进行表演。

由于影视剧的拍摄顺序不是按照镜头的顺序进行,而是根据场景的先后安排来拍摄,因此演员必须对角色进行总体设计和分场设计;总体设计可以帮助演员确定角色情感发展的贯穿线索;分场设计则可以帮助演员准确把握角色在每一个段落的情绪线,做到无论从哪一场开始拍摄,都能保证角色的表演情绪是准确而统一的。

导演通过排练可以帮助演员准确地找到角色的定位,也可以使演员通过表演,进一步熟悉台词和对角色加深理解。在通常情况下,演员进入到拍摄环境之后,往往更容易找到台词的动作感和节奏感。另外,在实景中的排练可以帮助演员促进彼此的交流,使演员之间更好地配合,演员之间的相互刺激也可以使表演更加真实感人。

在实际拍摄中,演员往往到拍摄现场以后更能够激发创作灵感。比如在电视剧《大宅门》中有一场戏:当白景琦宣布要和那个“抱狗的丫头”结婚时,遭到众人的强烈反对。演员陈宝国为了表现出白景琦的极度愤怒,当即一脚踢翻了靠椅。这个动作就是演员在排练现场即兴设计的,导演郭宝昌很快抓住了演员的这一灵感,及时调整镜头配合演员的表演,把白景琦这个人物敢做敢当的个性刻画得更加鲜明。

2.场景和段落

场景是由地点和时间的统一性所决定的。例如在日本电影《远山的呼唤》中,“田岛耕作帮助民子接生奶牛”和“田岛耕作教武志骑马”就是两个不同的场景。段落是指一系列镜头,其特征是表现动作的统一性和结构的统一性。例如,当田岛耕作教武志骑马的时候,民子在一旁观看,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这就是一个段落。一般认为,每一个场景和段落必须以一个正在进行的动作开始,而结束在一个正在延续的动作上,给人造成摄影机虽然离开,但是剧情仍在继续的感觉。因此,人们常常以一个正在进行的舞蹈作为一个舞会的开始和结束。例如,在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中,剧院的舞台上正在演出《天鹅湖》,舞台上王子和天鹅的双人舞表现出缠绵的爱情。同时,剧院的包厢里却正在酝酿谋杀列宁的阴谋。这场戏的开始是《天鹅湖》的第二幕,到这场戏结束时,《天鹅湖》已经是第四幕了。这一个段落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舞台演出过程当中,暗示着段落结束之后,酝酿谋杀的事件仍在继续进行。

3.技术掌握

技术掌握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机位调度与场面调度的协调统一;二是单机拍摄与多机拍摄之间的相互配合。在一定长度的镜头中,演员的运动也会形成一定的长度。我们把演员的这种有一定长度和一定范围的运动叫做演员调度,又叫场面调度。在拍摄中,随着演员的运动,摄影机也要作相应的运动,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机位调度”或“摄影机调度”。在技术掌握阶段,就是要通过实地演练,让摄影师掌握拍摄运动中的构图、跟焦、调光等复杂的技术动作,以便能够按照导演的设计要求来实施拍摄计划。

(1)单机拍摄

用一台摄影机进行的拍摄叫单机拍摄。单机拍摄便于根据演员的表演以及环境的状况,选择最佳的光线和角度进行拍摄。单机拍摄时,摄影机与演员之间的配合比较简单,摄影师可以根据演员表演的调度路线和剧情的要求,设计出多种摄影机的运动方式。摄影机无论有多少种拍摄方式,都要服从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用最好的角度和运动展示出演员的表演。

(2)多机拍摄

两个以上的摄影机,或者多台摄影机在不同的位置上,同时或交错地对一个场面进行拍摄,称为“多机拍摄”。在多机拍摄中,通常用一台摄影机作为主机,用另外的机位作为辅助机位。主机的任务是拍摄主要的场面和人物,也叫主镜头。辅助机位拍摄次要人物,作为插入镜头。

多机拍摄的优点:

有利于表演的连贯性,加快拍摄速度;

有利于表演动作的衔接;

拍危险动作和某些不可重复的表演时,可以一次完成,不再重拍;

对于战争和大型群众场面,可以同时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以节省时间和成本。

多机拍摄的缺点:

在使用多台摄影机进行拍摄时,机身不能放置在相互的视角之内;

灯光师的用光会受到限制,他要兼顾各个不同角度的镜头,因此不能仅仅为一台机位布光。需要特殊造型的镜头必须安排另拍;

由于多台机位需要避免相互干扰,因此有些角度的画面会显得粗糙。

(3)外景拍摄

外景拍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外景是指摄影棚之外的所有景点(也有室内景)的实地拍摄。比如故宫的太和殿,既不是摄影棚内景,也不是房子以外的天然景点。狭义的外景就是指所有非人工的自然景点,也就是指大自然的景点。我们下面所说的外景主要是指后者。

外景拍摄要掌握如下要点:拍摄地的场景风貌、背景层次、表演区域、光线色彩,等等。一些需要特殊气氛的画面常常是以选择、等待、捕捉的方法获得。有的时候,摄影师也可以通过一些人为的布置和搭建来改变自然环境,使其能够符合作品的拍摄要求。比如张艺谋在拍摄《红高粱》时,为了有一片符合拍摄条件的高粱地,就提前在选好的外景地周围种植了一大片红高粱,使天然的外景点变成能够满足画面设计要求的拍摄景点。外景拍摄还要求摄像师在拍摄前先行对环境外貌、时间变化中的光照关系进行仔细勘察,并在此基础上与导演和制片部门共同制定出详尽的拍摄计划。

拍摄外景时,各部门不仅要思考周密而且要当机立断,遇到好的拍摄机会就不能轻易放过。在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拍摄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一个小故事。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村里建了小电站,女青年在电杆上装电瓶,她一边劳动一边唱着歌,显得生机勃勃。为了衬托人物的心情,摄影师希望姑娘背景的天上有一片飘动的云彩,可那天是万里晴空,恰恰一丝云彩也没有。就这样,为了等待一个天上飘着云彩的镜头,扮演女青年的女演员金迪硬是在电线杆上呆了好几个小时才完成了拍摄。

很多时候,摄影师需要的画面气氛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这种时候,导演就要善于当机立断抓住战机。在天气好的情况下,要先拍气氛镜头,比如远景、全景等,因为这些镜头对光线、云彩、天色等有特殊的要求。中近景画面可以借位拍摄,即通过调整机位来满足画面的拍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外景的拍摄常常会遇到天气不好而不能拍摄的情况,因此,摄制组应该预先制定几套方案,以便在天气变化时,剧组可以及时调整拍摄计划,以保证在计划的工作周期内完成拍摄任务。

(4)内景拍摄

内景拍摄从广义上讲,主要指的是在摄影棚内搭的景中拍摄(搭的景也有“外景”)。狭义上讲则是指在摄影棚中的室内景和实景中的室内景中拍摄。摄影棚内景的特点是:一切都是搭建和布置的。如庭院、房舍、街道、树木、村落、室内的建筑结构、空间层次、道具陈设等,都是按照美术师的设计图建造和制作的;棚内摄影时的布景、灯光效果、明暗分布、明暗反差和比例以及色彩效果则是摄像师和照明人员用多台不同种类的灯光照明而营造的。棚内拍摄不受自然光线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在拍摄进度方面有保障,同时光线的运用,可以按照导演和摄像师的创作意图进行细致的造型处理。但是人工布光,室内加工容易失真。因此,现在很多导演都希望到实景中拍摄,以保证画面的生动和真实感,提供符合规定情景所要求的环境气氛。

4.拍摄方式

在正式拍摄中,导演并不是按照分镜头的顺序进行拍摄。这是因为每一个场景中会有多个段落中的镜头,摄制组集中拍完这个场景中的所有镜头,然后转入下一个场景拍摄,所以导演只能采取跳拍的方法来拍摄。在实际工作中,导演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多种方式拍摄,比如顺拍、跳拍、连拍、偷拍、抢拍,等等。

(1)顺拍和跳拍

根据情节的发展顺序,即按照镜头号的顺序进行的拍摄叫做顺拍,顺拍适用于对那些拍摄角度、背景、方位和光线变化不大的场景的拍摄,其优点是有利于演员的相互交流,能够保证演员表演的连贯和流畅。

跳拍是指不按镜头号和场次顺序进行的拍摄,这是影视剧主要采用的拍摄方法。它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下:第一,在同场景中为了保持光照方向的统一和节约重新布光所用的人力和时间;第二,为了减少对于群众场面和复杂的战斗场面的反复重拍以保证拍摄进度和减少资源的消耗,可以先跳拍若干远景、全景和中景的镜头;第三,在同一布景中拍摄,由于场次不同,为了节省搭、拆景片的时间和开支,可以跳场次拍摄。总之,跳拍如果运用得当,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节约开支,加快拍摄进度,还可以保证拍摄质量。跳拍最重要的环节是要处理好镜头之间的流畅衔接以及各场次之间的过渡和呼应关系。

(2)连拍和补拍

对同一方向和方位以及同一角度的镜头,采取不间断的拍摄叫连拍。多机拍摄一般都会采用连拍的方法。连拍镜头的优点是便于后期剪接,演员的表情和动作之间容易找到恰当的剪接点。在连拍的镜头中,演员的表演情绪连贯,服装、化妆、道具都能够保持一致。在连拍中,由于镜头的光位是一致的,所以还能节省布置灯光的时间和人力。此外,连拍也给导演在同一场景中选择镜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对一些由于技术和表演上的失误而报废的镜头进行的重新拍摄叫做补拍。补拍有两种情况:一是按照原方案进行完全一致的拍摄;二是按照新的方案进行的拍摄。补拍镜头的场景必须在光效、气氛、机器运动形式和演员表演等方面与原定的蒙太奇镜头能够做到流畅的衔接。在补拍中,原镜头的场记单是重新拍摄的必要参考,所以原镜头的场记单特别重要,它是补拍画面的信息依据。

(3)重拍和改拍

在拍摄过程中,出现一些情况迫使导演对于同一内容进行再次拍摄叫重拍。在实际拍摄中,有多种情况都会造成重拍。由于摄制人员操作或者演员表演的失误,或者由于突然发生意外情况、抑或由于技术问题造成画面损坏等情况都有可能造成拍摄的失败,这时,导演不得不对已经拍过的段落进行返工。还有些时候,导演对于演员表演和画面质量存在疑虑,甚或导演自己对个别戏的艺术处理产生了新的想法,因此提出来将同一内容多拍摄几条不同的处理留作备用,这也是造成重拍的因素。

编导人员对于已经拍摄的镜头产生了新的艺术构思,或者在已经拍过的场景中有的镜头遗漏了,导演遇到这类问题需要对已经拍过的戏进行修改,这就叫改拍。改拍往往是在已经拆掉的场景环境中进行,原场景中的背景、光线等因素都可能发生了变化,因此,改拍工作一定要参照前面已经拍摄过的镜头执行,这就要求改拍的画面在用光、表演、调度、化妆、道具等细节上与原来的镜头氛围保持一致,要让改拍的画面与原场景的镜头如出一辙,天衣无缝。改拍并不比拍摄一个新的镜头简单,它甚至更需要各部门细致而严谨地工作,否则很容易造成改拍的失败。

(4)同期声拍摄

同期声拍摄就是在拍摄表演画面的同时完成对人物台词声音的采录,也叫“同期录音”。同期录音原是电影录音的一个工艺程序,后来作为录音中的一种方法为影视制作所广泛采用。同期录音指的是在拍摄画面同时进行现场录音,采用这种办法录制的人声和动作音效具有与表演配合紧密、环境气氛真实的特点。同期录音还可以减少后期配音的程序,缩短制作周期。同期录音对摄录设备和拍摄环境要求较高,它要求录音设备指向性好,能够减少杂音的摄入;它要求拍摄场景没有噪声干扰,保证采录的声音清晰干净;它还需要演员事先背好台词,以保证表演的流畅等。因此,同期声音的拍摄,需要有素质良好的制作班子和良好的录音设备才能完成。

三、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是影视作品创作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是指在影视剧的素材拍摄完成之后的一系列后期制作的工作程序,也是导演对于作品的再创作过程。在后期制作阶段,工作人员通常要完成剪辑、录对白、录动效、录音乐、做特技、加字幕、声画合成、印制拷贝、刻光碟等一系列工作;如果是海外发行版本,通常还要加上多种文字翻译等辅助工作。过去由于后期制作阶段没有拍摄期涉及的情况复杂,参与人数也相对较少,工作过程中受到的限制较少,因此很多导演习惯把创作的重点放在前期和拍摄期,而后期制作的重要性往往被人们忽略。

今天,随着数字特技技术的发展,很多影视作品通过后期制作,特别是特技制作的加入,艺术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优质的后期制作甚至可以完成前期拍摄无法实现的艺术效果。今天的影视导演越来越重视对作品的后期制作。导演在后期制作中的艺术构思有的形成于导演的前期创作阶段,也有的是在后期制作中即兴产生的,所以后期制作不再是对前期拍摄的一种补充和修正,更是导演对整部作品艺术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和了解后期制作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是导演全面提升专业素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1.剪辑画面

剪辑是影视剧制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剪辑工作包括画面剪辑和声音剪辑两个部分。画面剪辑是对拍摄出来的镜头或资料,按照导演的构思和最佳效果进行精心筛选和去芜存菁的剪裁。因为影视剧的拍摄是按照内景、外景、实景、搭景等不同环境来进行的,所以在剪辑时必须按照剧情的内容顺序加以组接。一般前期拍摄的镜头长度要比剧情所需要的镜头略长一些,以便给剪辑师留出合适的剪接点。也有些镜头拍了若干条,以便让剪辑师挑选其中最好的一条加以采用。影视剧的剪辑不仅要符合镜头语法的规则,而且还要有创造性,通过富有艺术性的剪辑,使画面更富有表现力。

早期的影视剧导演都会把剪辑作为创作的重要环节,他们一般都要亲自参与剪辑工作。今天,随着影视艺术和技术的发展,导演和剪辑也开始分工,有些导演已经不再介入后期剪辑工作,剪辑可以由专业人员来独立完成。这种专业分工的细化有利于提高影视剧的艺术质量,因此今天的剪辑正在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导演不仅自己要精通剪辑艺术,而且应该高度重视剪辑师的创造性工作。

(1)组接镜头

剪辑的首要任务是镜头的组接。当一系列镜头完成之后,如果仅仅按照顺序把镜头衔接起来,效果不一定是很理想的。剪辑师必须反复研究素材,认真推敲,寻找合适的剪辑点再加以组接;特别是群众场面,其剪辑往往不能完全按照拍摄前设定的方案执行,只能根据现场的拍摄素材来最后确定剪辑方案。剪辑师只有在剪辑时进行反复筛选,找到准确的剪辑点,才有可能使镜头流畅、画面精当、节奏合适。有时候由于作品总的节奏的需要,剪辑师还要舍弃某些合适的剪辑点和画面段落,甚至重新调整镜头的顺序,采取分剪、挖剪等手法来确保整部作品剪辑的流畅和恰当。

(2)压缩片长

压缩片长是剪辑的第二个重要的内容。如果仅仅是由于素材过多而显得篇幅冗长,那么压缩片长的剪辑就可以采取删掉某些素材,甚至删掉某些情节的办法,使最后的成片情节更为精练,主线更加突出,也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但是如果是由于剧本在前期创作中造成了剧情松散、情节重叠、逻辑混乱等问题,那么压缩片长的过程中就需要改动原剧本的结构、调整段落的顺序,甚至删减某些情节,这就不仅需要剪辑师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导演部门共同参与修改和剪辑工作。

(3)处理节奏

剪辑的第三个内容就是处理节奏。节奏由镜头的长度以及动作和声音共同构成:镜头长、动作缓慢,声音拖沓就会显得节奏缓慢。另外,剧中的对话节奏并不一定由演员来决定,剪辑师处理对话镜头的方式也可以改变对话的节奏。比如在电影《天云山传奇》中,女主角冯晴岚临死前的一场戏,剪辑师在处理对话的镜头时,考虑到人物病危时反应迟钝、说话无力的情况,有意将对话的镜头剪得很松,使对话的间隙显得较长,于是整个节奏就慢了下来;相反,当罗群面对将要离世的患难之妻时,情绪十分激动,剪辑师就将他的镜头剪得较紧,使对话的间隙显得较短,于是显得节奏较快。这就是剪辑师通过对镜头的处理改变了实际的对话节奏,表现出了两个人物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的心理状态。

2.声音的组接

对声音的组接是剪辑成片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生活中的声音是复杂多样的,其中有人物的对话、动作的声音,还有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剪辑师不仅要把握好声音的来源、重点、层次和长短,关键一点是考虑怎样使作品中的声音尽可能符合生活中的真实。

影视剧中有渲染气氛的背景音乐、表现情节的台词、画外音旁白、内心独白、动作效果和模拟环境等多种声音内容,因此这众多的声音,最后都要通过剪辑有机合成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整体。在实际创作中,声音的采录也可以分为先期、同期、后期等三个不同阶段,最后再加以调整和组合。

(1)前期录音

前期录音是影视剧艺术录音的方法之一,它是在拍摄前对一些主题曲、插曲、角色的歌曲以及一些特殊需要的音响等采取先行一步,提前录音,便于在分镜头的拍摄现场为演员提供表演节奏和情绪的参考,帮助演员在拍摄中把握表演的整体感和统一性。实践证明适当采取前期录音的办法,对于在分段拍摄中把演员握情绪的完整性和表演的连贯性是有帮助的。比如在电视连续剧《夜深沉》中,对女主角杨月蓉的京剧唱段表演采取前期录音的方法,在现场拍摄时让演员用对口型的办法进行表演,保证了演员陶红在扮演这个角色时演唱口型和表演情绪的一致性,使表演显得一气呵成、情绪饱满、真实可信。

(2)同期录音

同期声录音主要用于采录人物对白,也可以将人物行动时的效果声音一并采录下来,为后期制作提供可靠的参考声响。它要求现场绝对安静,排除噪声干扰,同时要求演员做好台词和表演的充分准备,以确保表演的声音清晰、台词流畅、气息真实、情绪饱满,达到完美的录音效果。

(3)后期录音

后期录音是指在影视剧拍摄完成之后,录音师和演员、作曲家一起对照画面动作进行的录音。后期录音一般在录音棚内进行。后期录音的内容包括录对白(包括画外音)、录动效、录音乐、混录四大环节。下面我们分别讲解。

录对白主要是指对于人物的台词进行录制,对一些因拍摄环境的限制而无法进行同期录音的对白,可以在后期制作中进行专程的录制。后期录制人物对话最好是请饰演角色的演员本人录制,这是因为演员在饰演角色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对于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表达的个性化处理方式,由演员本人来录制对白,可以使对白的节奏、力度和情感处理更准确和富有个性,使观众感到更加真实可信。

有时候由于演员本身条件的限制,或者是因为演员在后期制作阶段无法到场,导演也可以安排其他演员为角色配音。不过,一般在资金有保障的正规剧组应当尽量避免另外派人配音的情况。这是因为:第一,即使是聘请专业演员给人物配音,也很难避免配音者与表演者对人物理解不一致而造成人物语言处理不统一的问题。特别是有些长篇连续剧组为了赶进度,几十集的作品只请五六个演员为其配音,这样一来,即使是优秀的专业演员录对白,也很难避免人物声音雷同、声音刻画简单粗糙的弊病。第二,一般来说,由别人为角色配音的作品,会影响对表演者的艺术评价。中国国家广电总局曾经规定,凡是参加国家和政府奖评选的演员,其人物对白必须是表演者本人完成,否则该演员将不具备表演单项奖的评比资格。

录动效 影视剧中的动效指的是除了语言和音乐之外的一切声音(包括噪音),它包括人物动作的声音(人籁),大自然中的声音(天籁),人文环境中的声音(地籁)。影视剧中的动效往往具有表现环境真实、动作真实、人物情感真实的功效。动效用得好,可以达到“不是语言,胜似语言”的特殊效果。音响师常常把影视剧中的动效分为五大类:现场音响效果,即表演现场自然发生的声效,比如文艺晚会的演出实况等。口技模仿的声效,比如录音师自己制造的或者聘请训练有素的口技演员根据录音要求用口技模仿的声音效果。手工工具模拟的各种声响,指录音师用人工制作的办法,模拟出各种自然的声音,比如雷雨声、步伐声、枪炮声、马蹄声,等等。电器工具制造的声响,这种音响的制作最为普遍,比如电子琴、电铃、电话等音响。资料性录音声响,是指先行录制在磁带、唱片、光碟上的各种声音。录动效是为了让作品增加生活空间感、作品的时代感和生活的氛围感,因此好的动效设计和制作完全可以使影视剧作品显得更加真实,也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录音乐 影视剧中的音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主题曲、插曲和背景音乐。影视剧中的音乐可以起到烘托气氛、抒发感情、描绘景物、赞颂人物、转换段落的作用。影视剧的音乐录制大致分为前期和后期两种情况,在实际创作中,音乐放在后期录制的情况居多。后期制作音乐是在画面、对白和动效等剪辑完成之后所进行的背景音乐合成。在音乐合成之前,先要请录音师将音乐录制好,然后再到剪辑台上合成。音乐的录制要根据每段戏的长短和场景变化要求来进行。用于剧中作为表演背景的配乐通常较短,十几秒、几十秒不等。这类音乐虽然很短,但是在剧中会反复出现,所以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混录 是声音制作中的最后环节,是指录音师通过调音设备,分别将对白、人声、音乐、动效等多条声道采录的声音,根据一定的配置比例混合录制在一个录音带上,使之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主辅搭配得当的完美的声响。

3.特技制作

高科技带来了影视语言的丰富发展,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特技应运而生,它可以把各种视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能够任意改变经摄影机拍摄的画面位置、大小、结构,并能使画面旋转、翻滚、变形、移位、做旧、重叠等。现代电视技术已经能够利用特技信号发生器,使图像产生数以百计的变化。数字特技还能控制图像的大小、形状、光线、颜色、结构以及运动方式,它能够把各种画面素材进行重组和再造,创造出全新的画面效果。数字特技使影视语言更加丰富多样,大大地增强画面的趣味性、新奇性和独创性,使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因此,在当代的影视创作中,加入特技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工序。

4.合成标准版

声画合成是影视作品后期制作的最后环节,这一环节是将所有完成好的画面和声音,都一次性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制成最后的完成片。

合成好比一部汽车的总装车间,所有的零件经过总装都安放在恰当的位置,才能构成一部完整的汽车。不过,艺术作品的合成不像总装汽车那样简单,因为它是一个继续创作的过程。导演们都知道,任何一点在声画合成中的细微差别,都有可能影响到作品的品质,因此在合成阶段,导演通常都会亲自把关,以确保作品的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