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HOHANNES KEPLER,1571—1630)
约翰尼斯?开普勒1571年生于德国魏尔,是行星运行规律的发现者。开普勒出生时,哥白尼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出版已经28年了,哥白尼在该书中提出了行星是围绕太阳而不是地球运行的理论。开普勒曾在蒂宾根大学学习,1588年获得学士学位,3年后又获得硕士学位。当时大多数科学家拒绝接受哥白尼的日心说,而开普勒在蒂宾根时得知该理论不久便接受了。
离开蒂宾根后,开普勒在格拉茨的大学里做了几年的教授,在此期间(1596年)他写了平生第一本有关天文方面的书籍,尽管开普勒在此书中阐述的理论后来证明是完全错误的,但这本书却显露了他的数学才能和创造性思想,因此著名天文学家第谷邀请开普勒到布拉格附近的天文台任他的助手。
1600年1月开普勒走马上任,次年第谷去世。由于开普勒的出色表现,他被神圣罗马帝国鲁道夫二世任命接替第谷的职位,一直到他去世。
作为第谷的继承者,开普勒接受了他多年观察行星运行得到的大量细致的记录。由于第谷是望远镜出现前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细致和最精确的观察家,故他遗留下的材料是无价之宝。开普勒相信,对他的记录进行仔细的数学分析,就能最终证明行星运行理论是正确的。可是,他却失败了。
最后,开普勒发现了症结所在:第谷也好,哥白尼也好,以及其他许多古典天文学家都肯定,行星的轨道是圆的,或者是圆的组合。而事实上,行星的轨道却是椭圆的。
在发现了基本的解决方法后,开普勒仍须花几个月的时间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以确定他的理论与第谷的观察是否符合。他的巨著《新天文学》于1609年出版,该书阐述了他有关行星运行的头两个规律。第一个是每个行星沿椭圆型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在这个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第二个是当行星越接近太阳时,它的运行速度越快;行星的运行速度以这样一种方式变化:连接太阳和行星之间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10年后,他又发现了第三个规律,行星离太阳距离越远,它完成公转的时间就越长,公转周期的平方比例于该行星与太阳间距离的立方(应是公转周期的平方比例于该行星与太阳间平均距离立方——译者注)。
开普勒的定律,提供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完整和正确的描述,解决了天文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也曾难倒了像哥白尼、伽利略这样的天才。当然,开普勒没能解释行星为什么按照轨道运行,这个问题后来由牛顿解决了。但开普勒的定律给牛顿的结论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前提。牛顿曾经说过:“如果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这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毫无疑问,开普勒就是他提到的巨人之一。
开普勒对天文学的贡献可与哥白尼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开普勒的成就给人的印象更深,他更有创造性,他面临的数学难题更大。在那个时代,数学不像现在这样发达,也没有计算机来减轻他的计算任务。
开普勒的成果是如此重要,但它一开始却被忽视,甚至被像伽利略这样的大科学家所忽视,这是很让人琢磨不透的,尤其是开普勒和伽利略彼此经常通信,开普勒的结论帮助伽利略驳倒了地心说。对此,开普勒并不在乎,他愿意为他的书得到一个读者等上100年。
过了几十年,开普勒定律的重要性逐渐在科学界显现出来。事实上,有关是否赞成牛顿理论的大争论的焦点,就是开普勒的定律能否从牛顿理论是推断出来。反之,假设牛顿的定律存在,是不嗵从开变勒的定律中准确地推断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这需要更发展的数学技巧。然而,开普勒即使在没有此手段的情况下,还是非常前瞻性地预见到,行星的运动受地球引力的控制。
由于行星运行定律,开普勒对天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也对光学作出了贡献。开普勒晚年不幸为个人问题所缠绕。一个问题是他的收入。德国处在30年战争中,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所付的薪水要比好光景时少得多,开普勒的工资被拖欠。由于开普勒结过两次婚,有12个孩子,财政问题尤甚。另一个问题是他的母亲。他的母亲1620年作为一名巫师被捕,开普勒花了大量时间,最终使其母获释,没有遭刑罚。
开普勒1630年在巴伐利亚去世。尽管在30年战争中他——的坟墓被毁,但他的行星定律却永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