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不治之症” 勇攀科研高峰——记肿瘤外科专家汤钊猷
杨维玲
1985年,我国著名肿瘤外科专家汤钊猷主编的英文版《亚临床肝癌》一书,由国际著名出版社出版,在国际上发行。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叙述小肝癌的专著,现代肝病学奠基人汉斯・帕波在为此书写的前言里说道:“亚临床肝癌这一新概念,是人类认识和治疗肝癌的巨大进展。”
诊断治疗:让科学改变传统
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汤钊猷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高中毕业后,他考入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主要从事外科工作,1968年才由于工作需要改行研究肝癌。
近百年来,肝癌都被认为是“急癌症”和“不治之症”。有一次汤钊猷值班的时候,5分钟内就死了两个病人,这种情况在一个医生一生当中也是很少有的情况。在那段时间,汤钊猷的心情非常压抑:亲眼目睹短期内那么多病人死亡,自己作为医生却无能为力。这成为汤钊猷难忘的痛苦记忆,也促使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为救治肝癌病人奋斗终生。
在开始从事肝癌研究的头几年,汤钊猷每天在图书馆看文献,一直要看到晚上闭馆才离开,并在理论积累的同时,进行了大量实践。他和同事们在江苏启东县和上海地区进行了大面积普查,发现在有肝炎病史或已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肝癌高发人群中,肝癌检出率比在自然人群中高30倍;在肝癌高发人群中有效查出了不少还没有出现任何症状的、直径小于5厘米的小肝癌。他们把这种没有症状的肝癌称为“亚临床肝癌”,这使肝癌的诊断由过去的“死后诊断”、“临床诊断”进入到“亚临床起诊断”的新阶段。在此基础上,汤钊猷写成《亚临床肝癌》一书。
此后汤钊猷等人又将小肝癌研究的理论引申到复发小肝癌的再切除和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上。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肝癌一旦复发或转移就只能等死。汤钊猷等人发现,对肝癌根治性切除后亚临床期复发或单个肺转移癌进行手术,可使小肝癌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由50%提高到70.2%。在此期间,汤钊猷与他人合作共同主编出版了第二本英文专著《原发性肝癌》。
汤钊猷和同事们在肝癌研究,尤其是小肝癌的研究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1971年一位外国学者对全球1905—1970年间的肝癌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45人存活5年以上。换言之,生存5年以上的肝癌病人全世界每年还不到1个。而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至1990年已有239位肝癌病人生存5年以上。住院的肝癌病人过去5年生存率不到5%,现在已提高到40%左右。导致这个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小肝癌的研究及其延伸”。肝癌得到早期发现和早期切除的多了,而小肝癌切除的5年生存率比大肝癌切除者至少高一倍以上,达到60%~70%。复发的肝癌由于可以在症状出现前早期发现并加以“再切除”,使肝癌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又进一步提高10%~20%;小肝癌研究的原理同样适用于部分不能切除的大肝癌,通过综合治疗使不能切除的大肝癌缩小,再加以“二期切除”,这种二期切除病人的5年生存率竟和小肝癌切除者一样好。
现在,无论“早期切除”、“再切除”或“二期切除”都已为人熟知。但是在当时,每一个概念的提出都是十分困难的。例如小肝癌研究之所以得到成功,是经历了由“等病人”到“找病人(普查)”的转变;诊断上则由“依靠四大症状”到“依靠甲胎蛋白和超声”的观念更新;外科治疗上也经历了由“肝叶切除”到“局部切除”的术式改变……最后才导致肝癌由“不治”变为“部分可治”。
肝癌研究:让世界认识中国
1978年,美国纽约斯隆・凯特灵癌症中心主任古德教授来访,看了刚刚手术切除的小肝癌标本,深表佩服。次年春,该中心给研究所发了奖。领奖时,汤钊猷问古德教授:“你们的中心有上百个实验室,每年有上千篇论文,肝癌外科也不错,为什么不给他们发奖,而发给我们?”古德教授很简单地回答:“你们治好了一批病人,他们没有。”始终把提高疗效摆在第一位,这正是我国肝癌研究国际地位提高的关键。
中国的癌症研究起步较晚,时至今日,汤钊猷对第一次参加国际癌症大会的情景仍记忆犹新。1978年秋,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在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第十二届国际癌症大会。这是四年一度的全世界最大的癌症会议,但是汤钊猷的论文被排在最后一天的下午,而且只能讲5分钟。当时我国的肝癌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不受重视,由此可见一斑。他们不得不采取主动参加讨论的方式,力求将小肝癌研究的成果加以表达。最后,这个发言受到意想不到的重视。3年后,汤钊猷成为一次最重要的国际肝癌会议主席团的7名成员之一;1990年在汉堡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癌症大会上,汤钊猷是肝癌会的共同主席;1994年在新德里召开的第十六届国际癌症大会上,汤钊猷成了肝癌会的主席。由此,我国的肝癌研究已成为国际会议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汤钊猷在世界上首先将冷冻外科(1973年)和高效率激光技术(1980年)应用于治疗肝癌病人。他还在国内最早建成裸小鼠和裸大鼠人肝癌模型,用于导向治疗的实验研究;并研究适用于抗体以外的多种亲肿瘤物质,发现99m锝-PMT在60%肝癌中可获显像,手术证实者仅2厘米。
从开始肝癌研究的1968年算起,至今汤钊猷已在这个领域奋斗了30多年。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肝癌切除、七八十年代的小肝癌研究和八九十年代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手术均使许多肝癌病人受益,但仍有众多问题有待人们努力去解决。汤钊猷和他的同事、学生们在90年代又开始了新的征程——肝癌复发转移的研究与防治。30多年,弹指一挥间,他把最宝贵的青春奉献给了最热爱的事业。
作为一位有杰出成就的医学家,汤钊猷也有自己的遗憾。他全身心投入到肝癌研究事业中,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以至于孩子认为做医生太缺乏家庭生活,而不愿意学医。不过,汤钊猷从来没有后悔,他说:“这是我的责任,因为我首先是一名医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