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歌如人生_阎肃的生平事迹

歌如人生_阎肃的生平事迹

时间:2023-05-3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歌如人生_阎肃的生平事迹◎任晶晶塑造英雄,首先要塑造自己;丰富别人的精神世界,首先自己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贯穿其中的对人生、对创作的深切感悟和矢志坚守,成就了阎肃艺术的“高度”和“长度”。1991年,阎肃担纲创作歌剧《党的女儿》。对阎肃的亲人、同事进行采访时,他们谈论较多的是阎肃的才气。在阎肃的儿子阎宇看来,父亲的才气源于勤奋坚持的品格。

歌如人生_阎肃的生平事迹

◎任晶晶

塑造英雄,首先要塑造自己;丰富别人的精神世界,首先自己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阎肃85年的漫漫长路、65年的艺术人生,像一部厚厚的人生长卷,读不完、品不尽、道不够……贯穿其中的对人生、对创作的深切感悟和矢志坚守,成就了阎肃艺术的“高度”和“长度”。

一生放歌时代,堪称德艺双馨。从艺65年,阎肃与新中国一同成长,他以兢兢业业的深情创作,把自己宝贵的精神宝藏化作优美的华章,他用简洁形象的诗句,唤起人们对时代前进的渴望。

1962年,全国人民刚刚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阎肃想,能不能创作一个有力量的戏,为我们的党提气,为人民鼓劲。阎肃从当时风行全国的小说《红岩》中得到灵感,决定以小说中的主人公江姐为主线,创作一部歌剧。那是新婚后的第一次探亲休假,阎肃趴在炕桌上奋笔疾书,思如泉涌,整整18天,歌剧《江姐》的剧本一气呵成。剧本写作仅18天,打磨、谱曲、排演却用了将近三年。1964年9月,由阎肃编剧、作词,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的歌剧《江姐》公演,旋即引起轰动,一年内连演200多场,观众无不热泪盈眶,拍手称道。优美跌宕的旋律、饱含深情的歌声、生动逼真的舞美、气势恢宏的交响乐,《江姐》艺术地谱写了“中国歌剧史上最经典的革命浪漫主义英雄史诗”。

2015年7月26日,阎肃在人民大会堂敦煌国际音乐论坛现场致辞。(郭幸福 摄)(www.guayunfan.com)“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红梅赞》《绣红旗》《春蚕到死丝不断》《五洲人民齐欢笑》等歌剧中的这些经典唱段被几代人不断吟咏传唱。《江姐》产生的影响,远超出一部歌剧所带给人们的审美经验,以江姐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所展现的红岩精神,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

1991年,阎肃担纲创作歌剧《党的女儿》。其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又是一个18天,他3天写一场戏,与作曲家和演员们合作,很快完成了整部戏的创作排练。作曲家王祖皆说:“天命之年,3天一场戏,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饱满的热情,是完成不了的。”而阎肃则说:“当时,我的脑子里没想别的,就想告诉人们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在哪儿、共产党员什么样!”歌剧《党的女儿》登上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的舞台,又一次盛况空前,引起轰动。深情的歌声仿佛穿越时空,唱进了新征程上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心窝里:“你看那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星,关山飞跃一路洒下光明,咱们就跟着他的脚步走,走过黑夜是黎明……”这部描写半个世纪前共产党员与敌人顽强斗争的歌剧,成为中国民族歌剧史上的又一部经典之作。

改革开放之初有一段时间,社会上感觉军装掉价了,军人贬值了,阎肃用《军营男子汉》的响亮歌声告诉人们,天下最优秀的男人是军人;在长期和平环境下,人们的国防意识渐渐淡化,阎肃用一首《长城长》唤醒了多少赤子情怀;面对改革开放初期“是姓社还是姓资”的思想困顿和迷茫,他借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告诉人们:改革的路就在脚下,激励人们勇敢往前走;面对海峡两岸的融冰之旅,他用《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呼唤着亿万海外游子思念祖国母亲的心。

有人说,创作与其说是一种创造,不如说是一种寻觅——寻觅人们心底的声音,聆听社会的呼吸,扣准时代的脉搏。从阎肃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他的创作始终根植于火热的生活,敏锐地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深刻认识生活的本质规律,通过崭新的艺术创作和创造,反映鲜明的时代主题。

对阎肃的亲人、同事进行采访时,他们谈论较多的是阎肃的才气。剧作家周振天认为,能在60岁的年纪创作出《雾里看花》这样的作品,让人佩服。这一作品实则为一首“打假歌”,为央视纪念《商标法》颁布10周年的晚会而作。而阎肃却把这一命题作文,写成了极富哲理、充满新意的作品,其艺术价值在词界一直被广为称赞。此外,像歌颂改革开放后北京翻天覆地变化的《北京的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京剧特点、弘扬国粹的《唱脸谱》,以及歌颂科技工作者、令人潸然泪下的《马兰花》等作品,阎肃总能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入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剧作家苏叔阳认为,阎肃的歌词,大白话的居多,但他的大白话里满是学问,俗中见雅,耐人寻味,既不是白开水,又不装腔作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晓光评价,阎肃善于选择平凡的视角,用平凡的语言,塑造出不平凡的意境,讲出了不平凡的话,揭示了不平凡的思想哲理,抒发出了不平凡的情感。文化部副部长董伟认为,阎肃既能延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能够随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与时代同行,他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可以永葆思想和精神不老,这是他最显著的创作特点。

阎肃在家中说起奖杯如数家珍。(郭幸福 摄)

从1984年开始,阎肃又开始参加各种大型文艺活动的创意、策划、撰稿工作,参与策划了21届央视“春晚”、26届“双拥晚会”和7届全军文艺汇演等。他成为大家心中的“点子王”、“活字典”,是团队的“主心骨”。在阎肃的儿子阎宇看来,父亲的才气源于勤奋坚持的品格。“我爸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但又有一些不普通的地方,85岁还在上班,这点就和一般人有点不一样。”在阎宇眼里,父亲阎肃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书桌前,要么在看书,要么在写东西,打小就没见过他干别的。要说父亲一直没有被淘汰,只能是得益于不断地学习,且对每一件工作都认真对待。在阎肃夫人李文辉的眼中,阎肃身上最突出的就是那股钻劲儿,他是把学习当日子过的人,有时看着他每天伏案苦读的样子,令人不禁想起负重前行的骆驼。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把他变成了驼背。可以说,阎肃没有休息日,常常是一杯茶、一支烟,一本书看一天。即便是现在,也是每天看书到夜里一两点。只要在家,每天如此。让曾是阎肃邻居的空政文工团青年演员易秒英感受最深刻的,也正是每晚阎肃书房亮至深夜的灯光,它像一盏引路明灯,时刻提示着作为年轻一辈的他们不可松懈的前进之路。

阎肃也曾在以往的采访中表示,“对我的评价,我唯一承认的,就是勤奋。”在创作中,他常常为一句歌词揣摩几个星期,为一个字茶饭不思,每一首歌词的背后,都是多少个辗转反侧的日日夜夜。他认为,世界上没有“速成”的艺术品,更没有走“捷径”的成功者。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懂得给自己定好目标,再穷尽智慧去实现它,即使成不了精品,也留不下遗憾,一旦确定干什么,就要学会“扎猛子”往根上去,这样才能开花结果。

阎肃家藏书万册,两面墙的书柜里,有很多书都几十年了,但还依然平整如初。他对书非常爱惜。他把每本书都包上书皮,如果书皮破了,就会换新的。他包书的花样也很多,有对角折线的,有折单角的,还有折单边双角的。尤其是他喜欢的武侠小说,不但都看过,而且非常珍惜地每本都包上了书皮。

一年前,阎肃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到军人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就是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教他跟着走、往前行,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从20多岁创作第一首空军题材歌曲《我的银燕是祖国造》,到《我爱祖国的蓝天》《我就是天空》《送我们的英雄上蓝天》《云中漫步》《云霄天兵》《军营男子汉》……阎肃创作的文艺作品大多是写部队、唱空军的,这些歌曲说出了战士的心里话,写出了战士的真感情,让战士们发自内心地去喜欢、去传唱。

阎肃常念叨6个字——“正能量、接地气”,在部队来说就是有兵味战味。然而,前些年一些军队文艺作品“硝烟味”淡了,讲时尚的多,讲兵味的少,讲流行的多,讲战味的少,甚至俗味比军味还重。这让阎肃“着实感到有点寒风飒飒”,他决心以歌声鼓舞士气、激发斗志,于是一曲《天职》豪迈而出:“哪有那许多相思眼泪?哪有那许多离别柔肠?当我们勇敢地踏上战场,胸膛里喷泻的是雷是火是钢。军人的步伐走向胜利,军人的抱负天下兴亡,军人的气魄慷慨豪壮,军人的天职保卫国防……”阎肃始终认为,“军队的文化表达如果不‘姓军为战’,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2010年,阎肃80岁,文工团下基层演出,为照顾他,没把他列入名单。他得知后急了:我的腿虽然不能蹲,但还可以走,带上一个坐便器,我哪里都能去。阎肃常说,每个时代都有催征的军歌,一首好军歌就是一支冲锋号,作为一名军队文艺工作者,最广阔的战场在“前线”、最远大的抱负在“前线”、最深厚的情怀也在“前线”。为此,他一次次奔赴“前线”:上高原、下海岛、走边防、赴哨所。65年来,阎肃几乎跑遍了空军所有的部队。基层提出来的要求,阎肃有求必应,他老说:“一些专业场合我们可以推,但基层官兵的心不能冷。”

在空政文工团,为了帮助年轻人尽快成长,阎肃不仅在艺术上手把手、面对面毫无保留地传授,而且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引导年轻演职人员。歌剧《江姐》5次复排,他都始终默默地站在幕后,用心把一代代“江姐”送上舞台、推上艺术大道。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空政文工团涌现出词作家石顺义、车行,作曲家孟庆云、姚明,青年演员刘和刚、王莉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前不久,和阎肃并肩战斗一生的战友、作曲家姜春阳,听说阎肃参与策划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经常忙至深夜,非常辛苦。老战友牵挂阎肃,便打电话问候:“老伙计,85岁的人了,悠着点,当心身体。”阎肃回答:“我还得干。”说完,用浑厚的嗓音有力地唱到:“云海大无边,蓝天多辽阔,任我飞行任我走,一双银翼保卫祖国。迎着太阳高声唱,我爱这战斗的生活。”这就是阎肃,歌为心声,歌如人生。

(2015年11月25日中国作家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