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批评相对应的技巧是道歉。当别人做错了事、说错了话,我们作为朋友,应当对其进行批评;而当我们自己做错了事、说错了话,甚至引起了双方的矛盾,一旦被自己意识到了,那就应该及时诚恳地向对方道歉。
社交中,人们都希望塑造一个美好可爱、受人欢迎的形象。但事情并非都能尽如人意,常常会因为不经意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表情而使交往对方不高兴,使自己处于被动。道歉则是“亡羊补牢”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道歉的方式方法很多,根据时间、地点和对象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与别人的交往中产生矛盾或不快,是很正常的事情,关键是对待矛盾或不快的态度。等待、观望,让时间去解决问题,不是一个好的办法,甚至还会使矛盾进一步加深。道歉一定要及时,能当场道歉的就当场道歉。认为时间会忘记一切,最终别人会忘记自己的过失,一切都会风平浪静的想法,是错误的。先不管别人会不会忘记,就是我们自己,恐怕也会因为在某件事上没能及时道歉而总觉得内疚或对不起某个人。假如下次再遇到他或正好有事需要他帮忙,心中总会疙疙瘩瘩,如鲠在喉。所以,彼此间出现了裂痕或冲突,有时常想借助第三者的力量来解决,这往往也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问题的最终解决,当然还是离不开当事人自己,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解铃还需系铃人”。
靠自己去解决矛盾或冲突,必须有真情实意,以真诚求得对方的谅解。我国古代“负荆请罪”的故事可说是人人皆知的。廉颇和蔺相如之所以能够和好,与廉颇的真诚之心是分不开的。
春秋战国时代,廉颇和蔺相如同在赵惠文王府下为臣。廉颇以其勇敢善战,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被惠文王赏识,拜为上卿之位。后来蔺相如又出现在惠文王身边,两次被惠文王派遣出使秦国,也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回国后,惠文王认为相如功大,也将其拜为上卿,其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对此极为不满,认为:“我当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之劳。而蔺相如本身是个出身卑贱的人,只凭一张嘴巴而爵位却在我之上,这是我的羞耻,我决不能容忍处在他的下面。”他公开说:“我见了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
相如听到这个消息后,尽量躲避着廉颇。一次,蔺相如带随从外出,远远看到廉颇的车马过来了,赶紧把自己的车退到小巷里躲避。以后,类似的事情发生了许多次。对此,家里的仆人和社会上的其他人都感到纳闷,说:“你的官职比廉颇将军大,却为什么如此怕他呢?”
蔺相如说:“秦王的威风比廉颇将军大得多,诸侯各国都怕他,我却敢在秦国的朝廷上责备他,我怎么能害怕廉颇将军呢?现在强横的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如果我们俩闹起分裂,秦国就会趁火打劫,侵犯我国。比起国家的利益,个人受点委屈算得了什么呢?”
廉颇听了相如的话,心想,相如能以国家利益为重,而我却计较个人的得失,这是不对的,因此他深感内疚。一天,他光着身子,背着荆条,找到蔺相如门上谢罪。从此,他们两人的矛盾不仅得到了解决,而且还结下了生死之交。
回过头来再想一想,假如廉颇不亲自上门谢罪,相如会不会原谅他呢?这就很难说了。虽然他常躲避廉颇,也只是从赵国的整体利益出发,不愿因与廉颇不和而危及国家利益。但从个人感情上来说,他是不易接受廉颇对他的羞辱的。廉颇亲自谢罪,正满足了相如感情上的不平衡,使他们真正和好,结为至交。如果廉颇不亲自谢罪,而是相互克制,那只不过是为了同一目标或利益,不发生公开对立或争斗,但要成为至交是不可能的。
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相交、深交、断交都是正常的。但我们要尽量避免断交。假如你与对方产生了隔阂,不妨请第三者从中说和。第三者的任务是要将双方的歉意及欲保持交际的愿望准确真实地进行传递。
小孩子们之间经常运用这种方法来调解彼此间的矛盾。小明与小丽因一件小事产生了矛盾,他们共同的好朋友小刚出来调解:“小明,小丽愿意和你和好了,你呢?”“我也愿意。”“那大家拉拉手吧。”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消除隔阂的方法。在我们成人世界里,这种方法运用起来可能比这要复杂得多,技巧也会多种多样。
一次,德国音乐家梅亚贝尔与妻子生气,为了表达自己的伤感、失望,同时也为了排解怒气,他弹起了肖邦的名曲《夜曲》。梅亚贝尔弹得很动情,他深深为美妙的音乐吸引住了。有趣的是,那怒气未消的妻子,也为这爱情之曲打动,不由自主地走到钢琴边来了再如,一对年轻的夫妇发生了口角。第二天,妻子发现枕边有一束鲜花,那是丈夫在热恋时常送给她的花。丈夫是在用这束象征着爱的鲜花请求妻子的原谅。
一束鲜花,一首乐曲,一道妻子爱吃的菜,往往比“对不起”三个字更有魅力。
荀子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其他力量罢了。在向对方道歉时,就可多借助第三者。这样,自己不会感到不好意思,别人也能接受。
请再看一个外国的故事:
一百年前,维也纳城郊一家咖啡馆的花园里曾举行了一场激动人心的露天音乐会,演出者是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之子小施特劳斯。
小施特劳斯是在被父亲遗弃的母亲的苦心栽培下成长起来的。其父由于嫉恨,利用自己的权威,将他拒之于维也纳大舞厅门外。走投无路的小施特劳斯租下了这个露天花园。
小施特劳斯的母亲静静地坐在花园的拱廊里。观众中,一些是小施特劳斯的追随者,他们是来捧场的;另一些是老施特劳斯的崇拜者,以老施特劳斯的经纪人及密友赫希为首,他们是来捣乱的,不断地大声怪叫。
音乐响了,这是小施特劳斯自己创作的献给母亲的颂歌——《母亲的心》。演奏节奏令人心醉,旋律情意绵绵,观众欣喜若狂,掌声淹没了叫声。
第二首是圆舞曲《理性的诗篇》。在观众的要求下,这首圆舞曲竟连奏了十几遍,成为当时维也纳鲜见的盛事。
在小施特劳斯含着泪一再要求之下,场上才安静下来,气氛静得惊人。小施特劳斯指挥着乐队,奏起了一首节目单之外的柔和的乐曲。听众们简直惊到了极点:这不正是老施特劳斯最负盛名的舞曲《莱茵河畔迷人的歌声》吗?仔细地听,观众发现,在抒情的部分,小施特劳斯加进去了另一种更深沉更含蓄的柔情蜜意。观众听明白了,年轻的音乐家是在用音乐表达子女对父亲的敬爱,用父亲的名曲祈求与父亲消除前嫌。
女人们都哭了,男人们也都哭了——包括赫希。最后,老施特劳斯与小施特劳斯终于和好。
有的时候,道歉可采用回忆共同经历的事情,引发双方感情上的共鸣点,以过去共同经历的事情作为谈话的主题,使谈话的气氛更加和谐,在不知不觉间改善和调节双方的关系,使双方的情绪平静下来,使矛盾或冲突于无形中消失。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件事:
一次,宝玉和黛玉两人有了误会,黛玉不搭理宝玉了,一直躲着他,宝玉怎么赔礼也不行。最后无法,宝玉只得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黛玉听见这话,不由得站住,反问道;“当初怎么样?现在怎么样?”非让宝玉说清楚。宝玉回忆到:“嗳,当初姑娘来了,哪天不是我陪着玩笑?即使是我心爱的东西,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就等着姑娘回来。……如今谁承望姑娘?”
一番回忆,情真意切,说得黛玉“不觉滴下泪来,低头不语”,“不觉将昨晚的事都忘在九霄云外了”,两人和好如初。
有时,自己的言行并没有什么错误,但仍然得罪了别人,别人要求你道歉,那么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委曲求全,改变自己的说法和观点,不仅不能坚持你的观点,而且会使对方觉得你软弱可欺。最好是采用机智的办法,运用语言技巧明作道歉,而实际上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马克·吐温在长篇小说《镀金时代》里抨击了美国政府的腐败和那些政客、资本家的卑鄙无耻。这部书引起了很大反响。在一次酒会上,一名记者追问马克·吐温对政府官员的看法,马克·吐温一气之下说:“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娘养的。”这句话在报纸上披露后,议员们大为愤怒,纷纷要求作家出来公开道歉,否则,将诉诸法律。
马克·吐温知道,他的责任不是平息政府官员的不满,而是继续尖刻地批评他们。于是作家又在一次公开场合对记者发表谈话:“上一次我在酒席上发言,说‘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娘养的’。事后有人向我兴师问罪,我考虑再三,觉得此话不妥,而且也不符合事实,我郑重声明,我上一次的讲话应该加以更正:‘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不是狗娘养的’”。
这个“道歉”的确称得上是很精彩的。作家确实改变了自己原来说的话,将原来的话作了相反的表达,这样,别人就抓不到把柄了。但是这两句话的意思其实还是一样。前一次说“有些议员是狗娘养的”,这次说“有些议员不是狗娘养的”,字面上可以说是“更正”了,而实际意思还是一样。作家既作了“道歉”,却又坚持了自己的观点。
1863年,恩格斯的妻子病逝了。痛不欲生的恩格斯提笔给马克思写信,告诉他这一不幸的消息。马克思的回信出人意料地冷淡,只在信的开头,写了一句:“关于玛丽的噩耗使我感到极为意外,也极为震惊。”接下去,便是诉说自己如何困苦、如何艰难。
马克思的态度让恩格斯很生气,这哪像有20多年交情的朋友?恼怒中,他又给马克思写了封信。信中写道:“20年的友谊发生裂痕!”信的末尾,他干脆写道:“那就听便吧!”
接到信,马克思的心情十分沉重。20年来,风风雨雨,自己和恩格斯的友谊坚如磐石。这次,都怪自己太不近人情了,太怠慢了!10天后,他给恩格斯写了封“道歉信”,信中解释了当时的情况,表白了自己的心情,并请求原谅。
马克思的坦率、真诚打动了恩格斯,他以愉快的心情复信:“你最近这封信已经把前一封信所留下的印象清除了,而且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玛丽的同时再失去自己最要好的和最老的朋友。”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曾被列宁称赞为“超过一切古老的传说中最动人的友谊的故事”。即使如此,他们二人的友谊也并不是没有裂痕,关键是这种裂痕产生后,这两位伟人都能够采取恰当的办法,以冷静、严肃、负责的态度来进行处理。
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具有伟大的革命气概和胆魄,也有平常人的善良心地和细腻感情。别人做错了事,他有时也会发脾气,但只要对方认了错,他的心马上就会软下来,不但消了气,还会安慰对方甚至向对方检讨自己的脾气。
一次,毛泽东写文章一连写了两天三夜,早晨终于躺上床了。但他失眠很严重。值班战士李连成先后服侍他吃了三次安眠药他才睡着。李连成正要退出,突然发现百叶窗没有关上,透进的阳光一会儿就会照到主席身上。于是他悄悄地想去关上。但是,由于过度紧张,“卡啦”一声,百叶窗滑落下来。被惊醒的毛泽东,布满红丝的眼睛紧盯着李连成:“怎么回事?”
李连成忙解释自己想关窗却不小心弄出了声音。主席很生气:“你蠢!早干什么去了?你不要在这里值班了,你给我站着去!”
但没过一会儿,他又把小李叫了进来。这时,主席已经开始工作了。小李向主席道歉:“主席,我错了……”主席叹了口气,说:“唉!你难,我也难。你有点小错,我的错比你的大。我不该发这么大的脾气……”
“主席,是我不对……”李连成不知说什么好,哭出声来。
“莫再怪我了,你这样说就是在怪我。我工作事多,脑子里想事多,睡觉不容易,情绪就不好控制。”
李连成的哭,本是痛悔自己工作不慎,又为毛泽东的坦诚所感动,可他嘴笨表达不清,毛泽东误以为他还觉得受了委屈,在一个星期里三次向他道歉做解释。这种真诚认错的态度让李连成深受感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