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际关系 在日常交际过程中运用体态的技巧

在日常交际过程中运用体态的技巧

时间:2023-08-11 人际关系 版权反馈
【摘要】:在社会交往中,交流感情靠语言,这是不容置疑的。实际上,在人们的日常交际过程中,除了这种语言形式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他还指出了无声语言同有声语言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交际中的作用。面部的表情和动作是整个体态语言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常见的。它通过面部的各种器官的运动,表达自己的意愿。事实上,面部表情中最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还是眼睛。

在社会交往中,交流感情靠语言,这是不容置疑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机能活动和高级的传递交流信息的载体,但它并不是唯一的载体。因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语言,往往仅仅是指口头上表达或书写、印刷并可以从书面上转化为口语的语言。实际上,在人们的日常交际过程中,除了这种语言形式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是一种不能说也无法写的信息传递形式,但它又通过各种体态或交往符号传递信息,表达情意。这种非语言形式有好多种,其中以体态语言(包括动作语言)最常见和最常用。

体态语言又叫人体语言、态势语言。它是通过人的身体的不同形态如面部表情、手势或身体的姿态与动作等来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包括身体局部或整体的任何反射或非反射的运动。体态语言往往是不自觉的,有时甚至是难以掩饰的。

体态语言从来就是人们用来传达情意的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虽然一直到本世纪60年代才开始对它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但由于它在人类社会交往中所具有的作用,因而语言学家早已对其给予了必要的关注。在我国,早在30年代初,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就在其著作《修辞学发凡》中把语言划分为“声音语”、“文字语”、“态势语”三种。他又把态势语也分为三种:表情的、指点的和描画的。他还指出了无声语言同有声语言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交际中的作用。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得多。有的心理学家还对此列出了一个公式:

一个信息的传递=7%言语+38%语音+55%表情

至于这几部分所占的比例的多少,尚可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但它强调无声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对我们还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

在特定的环境中,无声语言往往可以代替有声语言。比如,98世界杯足球赛正在法国轰轰烈烈地进行,比赛场上谁控制着局面?怎样控制?大家都知道:是裁判用哨音和手势使比赛顺利地进行。同样,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哑语、旗语等。

体态包括哪些部分呢?可以说从头到脚,身体的全部都可作为表达感情的载体。只不过有时我们只运用其中的一部分,或者我们只注意其中的一部分罢了。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从人的体态语言,可以判断人内在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说,体态语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面部的表情和动作是整个体态语言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常见的。它通过面部的各种器官的运动,表达自己的意愿。它包括眼、眉、口、颜面肌肉的变化等,具体包括头、眼、眉、口、面部表情等。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头部的动作。

中国人常说“摇头不算点头算”,可见,在有些不能或不便用语言表达自己意思的场合,头部的作用是相当大的。电影中反映的一些地下工作者接头时,也往往用点头表示安全,可以跟我走,而摇头则表示相反的意思。

头部动作所表达的意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身体直立、头部端正,表现的是自信、严肃、正派、自豪、有勇气、有精神的风度。所以一般当众讲话,尤其是像老师上课,头部要端正,不要偏向任何一侧,好像只注意某一个人似的。头部动作虽然比眼神简单,但任何一个动作都会表示某种意思。例如,头部向下略低,表示希望、谦逊、内疚或沉思,可能是为了什么事忧虑,也可能是因为做错了什么事而后悔。

头部向前,表示倾听、期望或同情、关心;头部向后,表示惊奇、恐惧、退让或迟疑。点头,表示答应、同意、理解或赞许;头一摆,显然是表示快走之意。

就连头发,有时也可表达情意。最常见的与头发有关的动作,是女性与男友交谈时,常常会用手去拂弄她的头发,或梳拢,或将其撩向颈后。这些修饰仪容的小动作好像是说:“你看我美吗?”

其次,我们再看具体的面部表情。

在体态语言中,面部表情可说是“词汇”最丰富的,也最富有表现力。人的面部可以表现出成千上万而又十分微妙的表情,而且表情的变化十分迅速、敏捷和细致,能够真实地、准确地、充分地反映人类的各种感情,如喜爱、高兴、悲哀、快乐、怨恨、惧怕、愤怒、失望、怀疑、忧虑……人们还可以在你未开口之前就从你的面部表情上得到一定的信息,对你的气质、情绪、性格、态度等有所了解了。所以有句话说得好:看人先看脸。脸是人的价值与性格的外观。所谓脸面不仅是指人的长相,主要是指面部表情。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得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

面部表情由脸色的变化、肌肉的收展以及眼、眉、鼻、口的动作所组成。

人的脸色不仅是人的健康状况的尺度,也是人的心理状态的展露。满面红光、容光焕发是兴高采烈、踌躇满志的表露;脸色绯红是害羞的表示;面红耳赤是激动或羞涩的反映;脸色铁青说明生气或愤怒;脸色苍白也许是紧张,也许是由于身体不适;黑里透红是健康的标志;脸色发青说明有病;菜色表明营养不良;猪肝色说明内心极度恐惧。

肌肉的收或展。这也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如笑容满面是心情愉快的象征,而蹙额锁眉则是忧虑不安的反映,铁板着脸说明心里不高兴或者是在生气。

眉毛。它所表达的情感一般起弱化或强化眼睛所传递的信息的作用。但即使如此,眉毛的表情动作的变化也多达20多种。如挤眉表示戏谑,横眉表示鄙视,竖眉表示愤怒,低眉表示顺从之类。

眼睛。事实上,面部表情中最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还是眼睛。眼睛是面部传递信息最有效的器官。经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许多实验证明,在人体各器官中,眼睛能够表达更多的“无声语言”。一首诗里这样写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不会隐瞒更不会说谎。愤怒飞溅火花,哀伤倾泻泪雨,它给笑声增一层明亮的光。”劳夫·瓦多·爱默生就曾这样说过:“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却能够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整个世界。”

人们赞美蒙娜丽莎的微笑,说她具有永恒的魅力。那么她的魅力究竟在哪儿?丰满的前胸,圆润的下巴,飘逸的头发,还是一再被人们所称道的欲开欲合的嘴角?其实,蒙娜丽莎微笑的魅力,关键在于那似喜非喜、似嗔非嗔的一双眼睛。那里流露出来的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亲切感,让人感到愉悦。

眼睛不仅是人体中最小的器官,而且也是生长变化最小的。但是它的表情达意却是极为复杂而微妙的。在现代汉语中,仅描述“看”这一眼睛动作的词就有50多个。有表示向远处看、近处看、向上看、向下看、朝前看、朝后看、向周围看的;有表示偷偷地看、直直地看、瞪着眼睛看的;有表示集中地看、心不在焉地看、细细地看、粗略地看的;有从侧面看、斜着眼睛看、盯着眼睛看的……眼睛的各种动作,都是描述眼睛表情的,它们惟妙惟肖地传递着人的内心的各种信息。一般来说,在交谈中,向对方多看几眼,可能是对对方抱有兴趣或好感。如果不敢直视对方,也许有什么事不愿意让对方知道,也许是因为怕羞。频繁而急速地眨眼,是一种反常的举动,常被用作掩饰的一种手段,与内疚或恐惧的情感有关,从这一特别的举动中,人们可判断出他也许在撒谎。

眼神和目光。人的眼神和目光所传递的信息比之动作更微妙、更复杂,也更为深刻。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的眼神最富有心理表现力。瞬息万变的眼神和目光是人类丰富复杂的思想和蕴藏于内心深处的情态的不自觉流露。人们既可以借助目光来丰富感情,也可借助目光来捕捉追踪人类内心的秘密。坚定自若的目光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威慑力量,使人不敢藐视、侵犯,造成对自己有利的气氛。正直敏锐的目光会赢得别人的好感和信赖,促进沟通。游移不定的目光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心神不宁或心不在焉,会使人对你心存芥蒂,拉大双方的距离。

瞳孔。说到眼睛,就不能不提到瞳孔。瞳孔又是生命机能的灵敏指示器。医生常通过瞳孔这扇小窗窥视眼底的变化来诊断疾病。如眼底的动脉硬化意味着脑动脉硬化,眼底视神经肿胀表明脑细胞水肿并间接提示脑子里可能长了肿瘤。

科学研究表明:瞳孔的变化最能反映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凡在出现强烈兴趣或追求动机时,瞳孔会迅速扩大。瞳孔有个较明显的特点:看到很喜欢的人或物,可以放大到原来的4倍;看到不喜欢的人或物,会缩小到原来的一半。一个正常的男人在看到裸体女人的图像时,他的眼睛会比平时瞪得大一倍。精于打牌的人当他发现对手的瞳孔放大时,就知道对手拿到了一手好牌。因为瞳孔不会撒谎。聪明的赌徒总是先用小金额下赌注,随后密切注视庄家的眼神反应。庄家屡次输钱却还不知道秘密是怎么泄露的。古代波斯的珠宝商人出售首饰时,总是根据顾客瞳孔的大小来要价的。如果一只钻戒的熠熠光泽能使顾客的瞳孔扩张,商人就将价钱要得多一些。这类情况表明人们很早就注意到心理活动和眼神、瞳孔的关系。

眼睛和眼神的运用。在现代社会里,可以分为两类:对方是人,不能凝视;对方是非人,可以凝视。在一般的关系和一般的场合中,人们大都不习惯被人长久直视,也不去长久直视对方,时间一长就会很不自在地移开目光。但是,一件艺术品、一件雕塑、一处风景,人们却可以凝视。在动物园里,人们对狮子、猴子、长颈鹿等凝视的时间想要多长就可以多长,想多热切就可多热切。

对于社交中的人们,相互之间就要避免凝视,除非是特殊的关系如恋人。在一般的场合,既不能不看对方,也不能死死盯住对方的眼睛不动;既不能目光东转西移,也不能不吸引对方的注意。打量对方的时间只要足以表示我们看见他就行了,之后就应马上把目光移开。否则就会被对方认为是不礼貌的。

但是,如果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只是偶尔地注视对方,也是不适宜的,因为这表明你有怯场的态度和表情。这非但使人感到尴尬,而且会使人对你的话产生怀疑,因为你的表情说明你没有自信心。因此,偶尔注视是不行的,应该是不断地注视在你目光所及范围内的听者,对方才会感到你的话是对他们说的。不过要注意的是,像猫头鹰似地盯住对方不放会造成对方内心的不安,即使你本意不想真正地注视他,但却会使他认为自己外表或穿戴上有什么不妥。

鼻子。虽然鼻子的动作较少,而且大都用来表示厌恶之情,但用得适当也能使话语生色。愤怒时鼻孔张大、鼻翼翕动,都使内心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当你内心对某件事不满时,应理智地处理它,千万不能向对方皱鼻子,特别是在劝说时,否则会使你前功尽弃。

嘴。嘴传达信息的能力仅次于眼睛,其作用不可小视。如,嘴唇闭拢,表示和谐宁静、端庄自然;嘴唇半开,表示疑问、奇怪、有点惊讶,嘴唇全开就会表示惊骇;嘴角向上,表示善意、礼貌、喜悦;嘴角向下,表示痛苦悲伤、无可奈何;嘴唇撅着,表示生气、不满意;嘴唇绷紧,表示愤怒、对抗或决心已定。

嘴的动作还是构成面部笑容的主要因素。如:嘴巴微微张开,上牙微露形成微笑;唇角呈向上的弧形,但合在一起,牙不露出来,形成微笑;嘴巴张开呈弧形,上下牙齿都露出来,形成大笑;嘴巴完全向后拉,唇部形成椭圆形,形成狞笑等。

人们大都懂得眼睛会说话,而对于嘴的作用却往往不注意。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和比较眼和嘴的表情的作用,将许多表现某种情绪的照片横切之后再进行综合复制,比如把表现痛苦的眼睛和一张表现欢乐的嘴配合在一起。实验结果,他发现观看照片的人受嘴的表情的影响远远大于受眼的影响。也就是说,嘴比眼更能表现出更多的表情。

无表情。“无表情”也是脸部表情的又一种体现形式。当人处于极度失望的时候,会呈现出一种无表情的脸;当人对某人某事极度厌恶的时候,会呈现出无表情的脸;当人对某人某事不想立即表达己见、持观望态度时,会呈现出无表情的脸;当某人对某件事的处理有充分把握,头脑非常清醒的时候,会呈现出无表情的脸;当人想将一切掩盖起来不愿为人所知时,也会呈现出无表情的脸。

除了面部表情外,我们还可从对方的身体各部位的动作来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如正襟危坐表示恭谨,手舞足蹈表示欢乐,振臂昂首表示慷慨激昂,点头哈腰表示谄媚等。可以说,社交中不使用动作的人是没有的,因为动作首先是调节体态平衡的一种需要。

在交谈中,动作的另一个意义是使听者掌握自己说话要领的一种手段。它能使你说话重点突出,而且还强化你抒发此时此地的情感。如一个平常常见的场面是当孩子犯错误时,母亲在对其说理时往往搂着孩子。这一动作充分体现了母爱的赤诚,从而也更容易感化孩子的心灵。

良好的体态,首先给人一个精神饱满的印象。西方提倡所谓的“领袖姿势”,其实是把头抬得高些,胸挺得直些。采用这种体态,不但充满活力,而且使你的话语带有权威性。因为这种体态显示了一种自信和坚定。人们的体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手势。在体态中,表现最多也最重要的是手势。人的各种手势使用最频繁,所表达的信息也极为丰富多彩。可以说,手是传情达意的最为有力的手段,手势则是人的“第二张面孔”。

人不但在说话时用手的动作来加强语气、辅助表达,而且在危急或特定之时会用手势来代替说话。手势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国际性的语言。许多原始部落之间交易什么事情,大都利用复杂的手势进行,以此克服语言不通的障碍。现代社会中,游客到了国外,有时也会利用手势来问路或致意。

在社交中,人们所表现出的手势及它所传达的信息主要有以下这些:摊开双手,手心向上,表示坦诚直率、善意礼貌、积极肯定、幽默风趣;手心向下,表示否定、抑制、贬低、轻视、反对;抬起手,表示请对方注意,自己要讲话了;招手则是向对方打招呼,欢迎你或请过来;单手挥动,是告别、再会的意思;伸手则表示想要某种东西;藏手表示不想交出某种东西;摆手是不同意、请你走开或咱们快走。另外,双手紧绞在一起,显示的意义是紧张;双手指尖相合,形成“教堂尖塔”形,显示的意义是充满自信;用手指或笔敲打桌面,或在纸上涂画,显示的意义是不耐烦、无兴趣;两手叠加在一起,表示相互配合、相互依赖、团结一致。看足球、排球 赛,我们经常可看到运动员在上场前都围成一圈,大家手心向下叠加在一起,相互鼓励的镜头,就是这样一个意思。而两手分开,则表示分离、失散、消极、作罢;拳头紧握,有时是一种挑战,有时则显示决心、团结和力量或表示警告、愤怒和不满;不停地搓手,表示有所期待、跃跃欲试;双手挥动,表示呼吁、召唤,感情激昂;伸出食指,可以指明方向或事物,也可表示训示或命令;挑起拇指,表示称赞、夸耀;伸出小指,则表示轻视、挖苦等等。

手势也像面部表情一样,种类繁多,变化微妙,不可能一一细说端详。但是手势的作用却不外乎两大类:一是表示某种形象,以形象传达某种情意。如我国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就深谙手势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她的舞蹈之所以令人喜爱,离不开那双出神入化的手。无论是《雀之灵》的神奇,《火》之奔放,还是《雨丝》中的缠绵以及《版纳三色》的绚丽,她的每一个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动作几乎都是从手开始、以手结束。从她出场的一刹那,观众的视线就会被她的那双充满灵性、微妙传神的手所吸引,然后才慢慢地延伸到曲线优美、富有韵律的全身。二是表达某种意念或感情。大家可能都还记得《列宁在一九一八》中列宁当众演讲的手势。那是一种怎样的手势?给人的印象可说是终生难忘:列宁身体稍向前倾,头和脸微微仰起,双目炯炯有神地注视着前方,仿佛能看到很远的地方。最为突出的是,他左手插在腰间,右手不停地在胸前挥动,并配合着鼓动性的话语,果断有力地向前伸出,并稍稍抬起。那倏然冲击而出的手势显示出伟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必胜信念和宏伟气魄。同样,我国小说《儒林外史》中的吝啬鬼、土财主严贡生,临死前看到点着两根灯草还怕费油,伸出两根指头,不能断气。也亏了他的妻子懂得他的心理,了解他的手势的含义,把灯草掐灭,他才断了气。

手势在社交中确实有着很大的作用,运用得好,能够强化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用得不好,可能会使对方产生反感甚至厌恶感。因此,使用手势还是有不少的技巧的。

首先,手势是必需的。手势既有如此大的作用,那么,在社交时,我们就不能不好好地利用它。有的人担心自己的手势不够好,或是为了显得很守规矩、很庄重,两只手总是不动,或是背在身后。手一动不动或背着手,实际上是体态的束缚,是拘谨的表现。这样的表达方式使听者感到他的大脑思维好像受到局限,也使口语表达不生动、不形象,自我感觉和对方的感觉都会很别扭。

其次,手势的使用要适度。手势虽然是加强说话感染力的一种辅助动作,但决不能代替说话。说话时,应使身体自然地坐着或站着,手自然放好。用好你的声音,必要时用表情配合一下你的语调,真正要加强语气和需要引人注意时,才让手势帮一下忙。毫无节制地挥手,不但不会强化说话的效果,反而会使对方分散注意力。有人统计过,平时人们说话时的手势其实有70%是多余的。

手势其实也像说话和面部表情一样,不能滥用。可以说,用手势有三忌:一忌杂乱。凡是没有用的,不能表达情意的手势,如用手刮鼻子,随便搓手,摸桌边等等,都是多余的动作。二忌泛滥。空泛的、重复的、缺少信息价值的手势,像两只手总是不停地乱动乱比划,不但没用,而且极为有害。三忌卑俗。卑俗的手势如用手指着别人的鼻子说话等,视觉效果很差,极易损害自我形象。

手势的滥用有两种情况:一是纯粹的下意识的动作。如搔首弄姿,拉耳扳手,或甩铅笔、锁链之类,无非是掩饰一下心中的不安。一是有些人主观上为加强语气而特意采取的手势动作,但却用得不当。如双手无规律地乱摆,或像魔术师似的乱抓等。由于手势使用太多太频繁,有许多成了无意义的举动。

第三,手势要与感情相一致。可以说,手势与感情是一致的。一些人口是心非,但其手势却掩盖不住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如表示愤怒时,先拍桌子再板脸,便显得做作;一边说留客人吃饭,一边起身作送客的手势或者口说拒绝收礼,却伸手去接等都显得不真诚甚至虚伪。所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凡人皆无法隐藏私情,他的嘴可保持缄默,他的手却会‘多嘴多舌’。”

第四,手势因人而异。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要求使用统一的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警察可以用统一的手势来指挥交通,而我们却不可以用统一的手势来表达相同的感情,否则手势也就失去了其在社交中的作用。每个人都应该而且能够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手势风格。

脚。体态,还包括脚的语言,这是不能忽视的。如果没有讲台遮挡观众的视线,把演讲者的下半身掩藏起来,我们会发现演讲者的脚也有些动作:一连串的用脚掌拍击地板,或踮起脚跟,或一只脚挪动,甚至两只脚原地踏步等。在一次录用公务员的面试中,有个参加面试的人,似乎很冷静地坐着,但他真的很平静吗?答案就在他的脚上。他的两只脚扭在一起,好像在互相寻求安全感;然后两脚又分开,轻轻地叩击地面,似乎想逃走;最后他又两腿交叉,悬空的一只脚一上一下地拍动。这些便显露出这位面试者的紧张不安的心理,尽管他稳稳地坐着没动身。

静姿。体态语言,还包括人的各种静态的姿态。如立姿、坐姿、睡姿、蹲姿、俯姿等。其中与社交比较密切的是立姿与坐姿。不同的立姿与坐姿,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如:站立时弯腰驼背,往往是缺少自信、消极悲观、甘居下游的人;站立时胸部挺得笔直,有时还要双手插在腰间的人,显示出其充满自信、乐观豁达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关系友好、有共同语言的两个人会自然地并肩站在一起;关系亲密的两个人面对面的站立的距离会很近,相反,有隔阂、分歧的两个人面对面站立时则会自然地把距离拉大。在坐姿方面,挺着腰笔直的坐姿,表示对对方或对谈话有兴趣,也是一种对人的尊敬;而弯腰曲背的坐姿,是对谈话不感兴趣或感到厌烦的表示;斜着身体坐,表示心情愉快或自我感觉优越;交谈时喜欢并排坐的两个人,一般来说关系亲密,共同点较多。

坐姿要求端庄、自然、大方。不论是坐在椅子上,还是坐在沙发上,最好不要坐满,而只坐一半。上身要端正挺直,不要垂下肩膀。这样显得比较精神,但是不要过分死板。年轻人或身份低的人采取这种姿势,还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恭敬。时间坐长了,可以靠在沙发上,但不可双脚一伸,半躺半坐,更不可歪歪斜斜地瘫坐在沙发上。坐时,两腿要并拢或稍分开。切忌将双腿分得太开,要全身肌肉放松,正面要面对交谈对象,但不要把重叠的双膝与身体正面的各点全都正面对准交谈对象,因为这是既没礼貌又缺乏文化素养的不良姿态。

合乎礼仪的坐姿应是:当上身正面对着对方时,就要把重叠的双腿侧向一旁;当双膝正对着对方时,就要把上身的侧面朝向交谈对象,尤其以“面正对而膝侧向一旁”更为得体。这种坐姿可以说既文雅又优美动人。男性可以翘“二郎腿”,但不可翘得很高,不可抖动;女性可以采取小腿交叉的姿势,但不可向前伸直。切忌将小腿架在另一条大腿上,或将一条腿搁在椅子上,这是很粗鲁的。入座时,动作要轻稳,切不可猛地坐下,以免发出响声。入座后,手可平放在腿上或沙发扶手上,也可手抵着下巴,但不可手托着脑袋,以免显得无精打采。手不要随心所欲地到处乱摸,要绝对避免边说话边挠痒或将裤腿持到膝盖上。

空间距离。有人称它是“空间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世界”,也可以说是“领土范围”,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个体空间”。人人都有自己的领土要求,不同情况下有特定的反应,利用空间的变化来传递事实和信号。而人对空间的使用与其为人处世的能力,与他认识自己同别人的亲疏关系有关。

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对空间需求的欲望是有限的。当一个人的个人空间大于他所需要的空间时,他就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当一个人的空间小于他所需要的空间时,或当他的空间范围受到侵犯时,他就会感到烦躁不安。

当然,人们对空间的需求还要受到实际场合的制约和影响。在上下班高峰时刻的公共汽车上,人与人身体相碰,甚至拥挤到一起,谁也不会在意。但到了公园里,倘若一条长椅上已经坐了一个女人,附近分明还有空无一人的椅子,而一个男人却要坐到那个女人身边的话,她十有八九会走开,甚至会说一两句表示讨厌的话。

美国人类学教授爱德华·霍尔把人们的个体空间分为4种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

亲密距离是指两人的身体很容易接触到的距离,一般间距在6~18英寸(15.2~45.7厘米)之间。这一距离适用于情人或夫妻间谈情说爱,也适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或是很要好的朋友之间谈话。这种距离只有最亲近的人才彼此允许进人,人们会像保护自己的财产一样保护着这个区域。

个人距离从1. 5英尺(0.46米)到4英尺(1.22米)之间。其特点是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容易接触到对方的身体。这是较熟悉的人之间的交往区域。在社交场合,有些人为了向对方表示亲近感也会采用这种距离。

社交距离从4英尺(1. 22米)到12英尺(3. 66米)之间,是不太熟悉的人或从事公务活动的人们之间进行交往的区域。例如,在小型招待会上,双方隔几步打个招呼或寒暄几句便又分开。这表明双方都认为对方与自己的关系一般。

公共距离12英尺(3.6米)之外的区域,是指人们在公共场合的空间需求。如公园散步、路上行走等,教师授课、政治家演讲等也遵循这样一个距离要求。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些空间距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标准。如一个英国人与一个日本人初次见面交谈时,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整个交谈过程中,英国人会不时小步后退,而日本人则会步步逼近。英国人之所以后退,是因为他感觉空间距离太小了,而日本人则是嫌与对方的距离过大了,他的逼近是为了调整他所习惯的空间需求。

以上仅仅是从心理上对人们的个体空间的简单划分。这些空间好比自己对领土要求的一个“保护层”,如果发生错位,“入侵”了对方的领土,就会造成心理上的威胁。譬如,在某个图书馆,你进去后发现某个座位上放着一本书或一个坐垫,你就会去寻找另一个座位,因为那些东西无声地暗示了座位已经有人占有。如果你对这种情况视而不见,硬去强占,就会引起物主的反感和恼怒。所以,在交际时要掌握正确的分寸,尊重对方的“领土要求”,以形成良好的印象,建立良好的关系。

我们通过体态语言判断一个人的情绪和思想意图时,除面部表情和姿势外,往往更要注意其声音所传达出的感情。这里包括声音的高低强弱、节奏快慢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一种特有的腔调,有着强烈的主观意识。同样一句话,既可以正话反说,也可反语正说;既可以郑重其事,又可以有口无心,甚至含沙射影。但是,声音的不同却可以反映出其真实的意图。

我国古代就已经发现了各种声音和人的感情的联系。《乐论》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是故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至于一些邪恶的心理,也会在声音中体现出来。西方心理学家就曾经研究过说谎与声音的关系。美国南加州大学沟通专家科迪说:“说谎时,音调通常会提高。”

所以,我们在社交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不用鼻音说话。用鼻腔说话,具有破坏性缺陷。用鼻腔说话的人,第一次见面时,绝不可能引人倾慕,相反,会给人一种无精打采的厌烦的感觉。

避免用尖音调。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使用尖音,如叫人、争吵等,但无论如何,尖音给人的感觉是不愉快的。因为尖音刺耳,使人神经紧张,破坏了心境的平静,使情绪受到影响。

尖音的消除离不开心理因素,如控制情绪的平静,即所谓心平气和。此外,平时可多作放松喉咙练习。

注意说话的音量。说话音量的大小与所表达的词意有一定的关系。有的人的声音缺乏活力、气势、热诚,主要原因是音量过低。但是,也不是说在任何时候说话都要大声。“你怎么能吃那么多?”这句话,用轻微的音量,可以体现出一种柔情的关怀;粗大的音量,却像是质问和斥责,使人反感。在社交场合,一般说话的音量应比平时的要小一些,这既可表明你的谦逊态度,也可不干扰他人,体现一种社会公德。

速度不易过快。说话的标准速度,因各国的不同情况而不同。据语言学的有关资料介绍,世界上各个民族中,说得最快的是法国人,每分钟可达350个音节,说得最慢的是中太平洋群岛的波里尼亚人,每分钟只说50个音节。

但是,对于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来说,在进行社会交往时,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下,语速是不同的。恰当的语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别人也能听明白。而语速过快或过慢则不利于思想的交流。尤其是语速过快,容易使发音不清楚,导致听者理解上的困难。一般来说,语速过快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情绪特别兴奋、紧张;二是平时养成比一般人说话快的习惯;三是急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话讲完。对前一种原因,需要我们在开口说话前就把情绪调整好。像有人说的“开口说话前先在心里数十个数”,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对第二种原因,则需要自己平时多练习。而后一种原因,应着重训练自己的思维集中、语言简洁,切不可面面俱到,枝节横生。尤其是每当讲到重点时,务必把速度放慢下来,一字一句地让听者吸收。这样,不但能使人听清楚,也会使语调富于变化,增强感染力。

以上我们简单地介绍了在社交中要注意的非言语信息。需要说明的是,社交中的非言语信息有很多很多,我们所介绍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具体的社会交往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非言语信息的运用有地域性。科学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同样的动作会体现出不同的含义。同样,表达同样意思的动作也有所不同。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那么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就要注意了解和掌握不同环境中的体态语言所表达的意思。

譬如,伸出一只手,将拇指与食指握成圈这个动作,美国人用它表示“OK”,即我们所说的“很好”、“同意”;法国地中海沿岸的人以此表示“零”;东京人代之以“钱”;而突尼斯人则以此表示“我要杀父”。用手敲鼻翼,英国人用它表示“这是秘密”;可在意大利却是亲切的警告:“当心,危险!”再拿我国通用的“摇头不算点头算”来说,对方点头越多,越说明他对说话者的观点越赞同。而在美国,对方点一下头,意思是鼓励说话者说下去;而如果连点三下头,那就是告诉对方我听得不耐烦了,说话者就得赶紧住口或改变话题。但是,这个动作在印度、土耳其、希腊和保加利亚,则是表示“不是”,所以这些国家的留学生经常在外国闹笑话,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二是非言语信息的运用要结合当时当地的环境和交往双方的整个行为环境来理解。我们不能总是认为把手臂放在胸前就意味着严加防范,表示“我不会让你接近”。一个女人双臂交叉抱于胸前,她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可能是:“我不会让你亲近,别来向我献媚,我不听任何花言巧语。”但也许是暗示:“我很孤单。我所需要的没有得到,我需要别人的亲近。”到底是哪种意思呢?这要看整个行为的背景才能确定。所以,某个具体的体态语言的含意要根据交际的环境来分别。

首先,某个体态信息的明确含意要看整体的体态语言。体态语言同通常所说的语言一样,也是分为单词、词组、句子和句群以及包括标点符号的由小到大的构造单位的。每一个具体的姿势、表情和动作,就像一个独立的可以构成句子的单词或词组,在不同的句子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只有将每一个具体的体态“词语”放在整个“句子”中考察,才能准确地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因此,我们在观察人的时候,要注意整体的体态语言的内在联系;而我们如果希望自己有效地运用体态语言,那么也就应使所有的体态信号结合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和谐的整体。

在交谈中,如果有一方的上身微微欠向前方,这是什么意思?是被对方的言谈所吸引,还是已经不耐烦,很想结束这场谈话呢?单看这一个动作就下断语,恐怕有点草率。如果他是刚刚改变了双臂交叉在胸前、翘着二郎腿的姿态而向前倾,那么这就是被吸引、感兴趣的信号;如果他眼睛盯着别处,用双手夹握在椅子座面的边缘,像是准备起身而向前倾,这就是表示已经厌烦,很想站起来走开。

其次,要把体态语言同有声语言联系起来。体态语言可以单独使用,但实际上大多是随着口语一起来表达,起辅助或补充的作用。因而揣摩某些体态信息的明确含意可以联系有声语言。良好的交际风度,其言谈与体态之间也必然是和谐一致、结合为一个整体的。同样是搓手掌的动作,若是说:“来,咱们开始干吧!”这是工作前的摩拳擦掌、振奋精神;而若是打牌掷骰子前说:“看看我的运气怎么样?”这就是期待胜利的意思。当然,在其他场合,它可能还有其他的意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