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是教育实践所需的各种资源的总称,它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定性。当文化资源进入校园,直面学生的时候,我们应当对其进行教育化的选择和改造,以适应学校教育自身的规律。秦淮文化中,有许多先进的思想内容,但是同时也夹杂着许多封建糟粕。并不是所有秦淮文化都能成为教育资源。如果对地方文化只认同、服从,而不反思、批判,从根本上说不符合教育的本性与逻辑。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如果教育仅仅被弄成由被动的、有依赖的学生去对以往的人类成就做某种无益的复诵,那么教育似乎就失去了意义。”例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其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构成了中国社会历史运动的文化支架。但是孔子思想中同样存在传统文化的糟粕,如“君权、父权、夫权”的封建等级观等,必须否定和抛弃,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去开发秦淮文化教育资源。
(一) 确定秦淮文化与学校文化的结合点
秦淮文化是各校文化建设的沃土。由于学校受文化积淀、硬件投入、师资队伍、生源状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校际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各校应寻找秦淮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契合点,选择合适的秦淮文化资源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之中,整合成新的办学理念系统,确定适合本校校情的发展之路。
定位时,应基于校情,因校而异。其一,根据学校办学传统。秦淮区的学校在自己的办学历史中,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办学思想、办学特点和文化基础,有的学校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深刻挖掘其办学内涵,在原有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进行学校文化定位。其二,根据学校的办学追求。与学校的办学目标相吻合,在秦淮文化中寻找特色发展的新生长点,逐步构建起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其三,根据学校资源。要分析学校资源中物质资源、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结构和优势,扬长避短,合理选择。其四,根据社区资源。即使在同一个秦淮地区,不同社区的资源状况仍有所不同,应当有效地利用最贴近学校的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加以选择,便于学校开发与利用。
例如南京市武定新村小学仔细分析了学校原有历史底蕴,选择并打造了秦淮花灯教育,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武小地处秦淮河畔,集六朝古都灵气,聚悠悠秦淮古韵,底蕴深厚,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交融一体。十几年来,一直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活动。学校编写了《民族民间文体活动》校本课程,并大力推广。先后对全市、区展示,在第二届长三角小班化教育研讨会上对代表进行全校现场展示,连续三届在市中学生龙舟大赛上作现场表演。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定特色的学校文化,其核心是弘扬传统文化,追求“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价值,追求“精艺”的文化品格。然而通过不断自省,大家觉得特色凝聚度还不够,还未能形成蕴涵并提升学校精神品质的标识,没有完成学校特色的整体化构建。学校一直在思考用什么形象来凝聚本校追求“精艺”的文化品格。源远流长的秦淮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南京历史文化的精华。风情万种的民间艺术,则是秦淮文化中最为绚烂的那一部分。而大俗大雅的秦淮灯彩(俗称花灯),在华夏民族民间文化百花园中摇曳生姿,早已成为我国灯彩艺术的一大流派。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秦淮花灯,是南京独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不但没有像一些传统民间艺术那样枯萎,而是随着社会的繁荣在不断发展和壮大,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我们欣喜地发现,秦淮花灯是一个综合性的民间艺术门类,它融合了文学、美术、科技、劳动、数学、科学等学科内容,蕴涵着政治、经济、文化的要素。它活泼、灵动、美丽、俗雅,深得少年儿童的喜爱。它的基本工艺方法小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作为秦淮教育单位,完全可以通过秦淮花灯教育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推动校本课程建设,弘扬南京的优秀传统艺术。于是,学校找到了新的发展思路:以秦淮花灯教育为主干,以民族民间文体活动为辐射枝叶,完成学校文化主体建设。
再如凤游寺小学周密分析了学校的历史和现状,在秦淮文化中搜寻提炼出具有校本性质的重要元素,进行了学校文化的合理定位。凤游寺小学地处南京城南花露岗一带,是古城南京的文脉之地。被称为画祖的顾恺之留画瓦官寺,雕刻家戴安道亦赠雕刻佛像于此;魏晋之间的竹林七贤之一、文学家阮籍,其衣冠冢便在花露岗上;《宋书》记载,公元467年,凤凰游历花露岗,宋文帝下诏兴建凤凰台;唐代,李白一生七次游历凤凰台,留下《登金陵凤凰台》、《金陵凤凰台置酒》等千古名篇;自李白后,著名文学家如崔颢、王安石、杨万里、王冕、白朴、萨都剌等纷纷登临凤凰台,吟咏怀古,歌以言志;明代大儒顾起元于杏花村筑遯园,潜心著书立说,留下今人研究明代南京的重要著作《客座赘语》;清代,我国历史上第一批驻外使节刘瑞芬,告老后就居住在凤凰台下,其故居被称为九十九间半。由此可见,学校所在的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丰厚,是人文秦淮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份珍贵遗产。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如此优秀的凤凰台文化正在逐渐消逝,被人们淡忘。为了唤醒人们对凤凰台的文化记忆,重建凤凰台在人们心目中的传统价值,全校师生参与了“寻踪—发现凤凰台”的活动。通过悉心寻访,师生们发现了无数凤凰台留给我们的痕迹。同时,学校对凤凰台的价值追求进行了慎重的建构,提炼出以“仁”为核心的凤凰文化精神,力争把学生培养成“小凤凰”,把校园打造成让小凤凰锻炼本领、强壮羽翼、积蓄腾飞力量的凤凰台。凤小明确了自己的文化定位:打造凤凰台文化。
目前,一批学校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鲜明的文化主题,夫子庙小学的“孔韵流芳文化”,考棚小学的“翔宇文化”,秦淮一中心小学的“淮水青溪文化”,秦淮实验小学的“和谐教育”等,百花齐放,各具特点。
(二) 梳理秦淮文化教育资源
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所说: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秦淮文化内涵丰厚,有许多先进的思想内容,但同时也夹杂着一些封建糟粕。将其纳入到教育的视野中去开发和利用必然要进行甄别与筛选:即弘扬文化资源中的积极形态和内容,凸显地域文化的育人价值,去粗取精,批判地继承。
1. 梳理秦淮文化教育资源的要求
哪些资源才是我们能够利用的呢?甄别与筛选秦淮文化教育资源的根本原则是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成了教育直接的、永恒的追求。秦淮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发展而存在。具体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性
秦淮文化教育资源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教育目标和客观规律的要求,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够起到正面的、积极的教育作用。如果思想内容是科学的、系统的、正确的,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推动学生的发展;反之,内容不健康,科学性和思想性都不好的资源,是一种负面的力量,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消极的影响。因此,必须牢牢把握教育性原则,对地方文化的内容进行细致的梳理、分析与选择,合理取舍。
(2) 时代性
秦淮文化教育资源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学生在传承地方文化时,要瞄准时代的发展需要,紧跟时代的脉搏,把握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体现该领域近年来所发生的变化,及时反映当前出现的技术和文化,使学生初步了解该领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较好地把握其发展方向,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 趣味性
趣味犹如磁石,能发出强有力的滋力波,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有助于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消化所学知识,提高能力。在开发秦淮文化教育资源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着眼看待周围的一切,力求选择出来的教育资源具有儿童化、学生化、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4) 综合性
在日常生活中,文化资源总是以综合的方式存在着,并非局限在某一个活动领域,而是涉及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及与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相关的方方面面。我们所选择的教育资源应能综合体现本土的自然、地理、历史、人物、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内容,注重区域文化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使其兼具社会教育、科学教育、品德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等多重价值,有助于学生获得对社会生活和区域文化的整体性认识和对事件或现象的综合分析、认识、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 梳理秦淮文化教育资源的策略
(1) 搜索资源
由于秦淮文化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分布广泛、形态各异,散落于秦淮区的每一寸土地中,我们需要通过努力把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同时,由于战火焚毁、历史变迁以及社会观念的转变,一些优秀的秦淮文化已被分化为碎片,有的甚至已经濒临消逝的边缘。只有用心探索、悉心寻找才能觅得她的踪影,了解她的全貌,发现她的精华。要善于在自己所处的地方搜索,不断地发现鲜活的精神层面、物化层面、规范层面的文化资源,加以整理后建立秦淮文化资源库。
搜索秦淮文化资源是一个艰巨又复杂的工程,要多途径、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搜索。坚持科研引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有序推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研究中应采用多种方法:可以检索文献,可以参观相关的文化场馆,也可以访问文化艺术学者和民俗学者等等,分类记录,建立资源库,深入了解秦淮文化。
例如秦淮花灯是“光”与“彩”的结合,是秦淮独有的民间艺术瑰宝,享有“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在众多的花灯艺术中,秦淮花灯历史非常悠久,独树一帜,构成了秦淮传统文化特有的景致,蕴含着很多有价值的教育因素。其资源分布在秦淮区的各个角落。为了探寻这些资源,学校教师分工合作,利用多种方法寻找资源。上网搜索、图书馆查阅、走访秦淮区文化局、史志办、联系秦淮民俗大观园及秦淮艺苑,走访花灯制作民间艺人等。在寻访中,学校结识了民间艺人顾业广老师。他出生于古都南京城南灯彩世家,十岁开始学习扎灯,所做荷花灯、金蟾灯、兔子灯、狮子灯等受到了国内外朋友的高度评价。他创作的金蟾灯独树一帜,在2004年9月获得江苏省首届民间艺术“大阿福奖”银奖。在他的帮助下,学校获得了更多有关秦淮花灯的资料和素材。
(2) 去粗取精
在广泛搜集素材的基础上,还应根据教育性、时代性、趣味性、综合性等原则,对搜索的资源合理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武定新村小学的教师在搜索秦淮花灯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了筛选,保留了具有以上特点的相应内容,删除了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容。例如秦淮花灯在传统文化表现题材上是多种多样的,像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历史典故、文学作品等,而其中一些有严重的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学校进行了清除。
(3) 合理归纳
在筛选了秦淮文化教育资源后,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合理归纳。例如秦淮花灯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花灯的历史:秦淮花灯大约产生于东晋时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作为帝王之都,每到元宵节,灯火满市井,颇为壮观。自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他为了招徕天下富商建设南京,营造盛世氛围,竭力提倡灯节这一盛事。秦淮灯会作为一种重要民间文化和民俗活动,是历代南京民众观察自然、客观社会的情感产物。它从一个侧面客观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南京地区的社会民俗文化活动。追溯秦淮花灯的历史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秦淮的兴衰史,有利于少年儿童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从而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花灯的文学:文学是人类生活的一面镜子。诗词、对联、歌谣、文章等等,历史上反映秦淮花灯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例如明末清初的诗人袁枚的诗文《随园张灯》中写道:“随园一夜斗灯光,天上星河地上忙。深讶梅花改颜色,万枝清雪也红妆。”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名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有对花灯的精彩描写。品读这些文学作品,学生在了解秦淮花灯的同时,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
花灯的艺术魅力:秦淮花灯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它是艺术手法的综合使用。它汲取了中国传统纸扎、绘画、书法、剪纸、皮影、刺绣、雕塑等艺术之长,综合了木工、漆工、彩绘、雕饰、泥塑、编结、裱糊、焊接、机械传动、声光音响、电子程控等一系列工艺技巧和制作手段。灯彩种类从传统的单体灯如荷花灯、狮子灯、兔子灯、金鱼灯、蛤蟆灯、元宝灯、飞机灯等,到各种组合灯彩、大型花灯,竞相绽放,争奇斗艳,引导学生感受花灯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感受美,获得审美教育。
花灯的文化特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对历代民间艺人的创造启发一直很大,秦淮花灯艺人广泛地将这些作为表现内容,大大地增加了花灯本身的吸引力,比如“嫦娥奔月”、“哪吒闹海”、“群龙戏珠”、“八仙过海”灯都是典型代表;佛教、道教和儒学中一些著名的人物或经典故事,如“滴水观音”、“天女散花”、“孔子周游列国”等,在秦淮花灯中也有一定的表现,这些都比较好地彰显了传统文化精粹。了解这些故事,就走近了中国传统文化。
花灯的制作工艺:一些简单的花灯制作并不复杂。通过学习,它的基本工艺方法小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在秦淮有一批花灯制作的高手,请他们走进课堂,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花灯,让学生感受秦淮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同时形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
闹花灯民俗活动:秦淮灯会是历史上广泛流传于南京特别是秦淮夫子庙地区的大众文化活动。从1984年开始,南京恢复了传统灯会,至今已举办了20届。每届灯会上兼有其他民间艺术如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杂耍等活动贯穿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活动资源。
(三) 挖掘秦淮文化教育资源
秦淮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并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过程,应对其整合与创造。我们应深度发掘秦淮文化与当代教育的精神交融之处,通过整合、转化、创新、升华,赋予秦淮文化鲜活的时代内涵。只有把秦淮文化教育资源进行创造性地运用,使学校形成鲜明的文化品格,学校文化才能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有效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持续发展。
1. 挖掘秦淮文化教育资源的途径
(1) 挖掘秦淮精神文化资源
秦淮文化蕴含了独特的文化气质和优良的文化传统,这是铸造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资源和依托,要善于挖掘与提炼。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和心理诉求;是一所学校在各种环境下得以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校师生为实现美好目标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提炼学校精神,需要植根于学校所处的这块土地,到秦淮历史文化传统中去寻找它们的根源。唯有如此,学校精神才能适应区域社会生活的需要,才能具有永续的生命力。如小西湖小学的“普育精神”,考棚小学的“翔宇精神”,都是结合学校原有特点,在秦淮文化资源中提炼、升华而成。
(2) 挖掘秦淮物质文化资源
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陶冶师生情操,提升师生修养,化育师生心智,也有利于塑造学校的美好形象。要融入秦淮文化元素,打造学校环境文化,力求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让每一所学校成为一张秦淮文化的名片。如凤游寺小学的“千年百尺凤凰台”文化墙建设、“传统美德走廊”建设;夫子庙小学的孔子授教雕像、论语文化墙、校歌墙建设;考棚小学的周恩来青少年时期铜像、“翔宇长廊”、“翔宇园”建设;武定新村小学的秦淮花灯历史展览馆等,通过这些物化建设来凸显学校文化建设主题。
(3) 挖掘秦淮文化课程资源
课程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一方面,文化造就了课程。植根于本土文化之上的课程,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才有开发和发展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课程又精炼、形成着文化。只有走入课程,文化才能真正走向孩子的内心与生活。对秦淮文化课程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整合与创新,建构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让秦淮文化滋养学生,丰富知识、拓展技艺、修养身性、陶铸思想、提高素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地方文化情怀。夫子庙小学的《星星论语》;凤游寺小学的《千年百尺凤凰台》;小西湖小学以“享受童年”为追求的《身边的数学》系列课程;考棚小学的《学伟人风范,育关爱品质》;武定新村小学的《民族民间文体活动》等,都是对秦淮文化教育资源的成功创新。
(4) 挖掘秦淮文化活动资源
活动对于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与综合能力、挖掘个人潜能、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秦淮有丰富的活动资源:多家文物保护单位,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等等都可以成为学校活动的重要支撑。开发秦淮文化活动资源,需要大胆开拓学校活动,领导、教师、学生一起行动起来,共同营造文化氛围,共同参与文化活动的全过程。如考棚小学开展了“秦淮少儿艺文苑——溢彩秦淮润童心”综合实践活动,学校专门聘请了“东水艺苑”的工艺美术大师和“金陵剪纸张”传人等六位民间工艺大师到校授课,孩子们分别学习了绳结、脸谱、纸花、剪纸、风筝、花灯工艺、南京白局等课程,体验秦淮传统工艺的魅力,也使学校的特色发展获得了拓展与延伸。
2. 挖掘秦淮文化教育资源的策略
(1) 引用
本着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根本原则,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有的秦淮文化教育资源可以直接加以引用,把秦淮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融入校园。
武定新村小学在营造校园环境氛围时,引用大量秦淮花灯造型,以多种展现形式诠释学校的文化特色。其一,在校园里布置秦淮灯彩画廊。以图片配文字的形式展现秦淮花灯的代表作品及介绍。师生每天目光所及,感受秦淮花灯的无穷魅力。其二,在班级内创设秦淮花灯专栏。“最美花灯图片展”、“我的花灯画”、“秀秀我的秦淮花灯”、“花灯童谣展”……一个个花灯展示专栏的布置由学生亲自参与,在班级中营造了浓郁的花灯文化氛围。不论是学校环境还是班级环境的营造,师生们都借鉴引用了大量秦淮花灯的实物、历史介绍、照片等。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走近了秦淮花灯,走进了民间艺术的天地。
夫子庙小学的校园建设中也引用了大量的孔子文化因素。漫步在夫小校园中,见到的不仅是景观,还有学校所散发出来的秦淮文化气息和文化精神。古朴典雅的教学楼、俯身施教的孔子雕塑、校训墙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大字,学校变得如此美丽而充满魅力。
(2) 整合
秦淮文化教育资源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了社会、文学、艺术等各个不同的领域,但是它缺乏系统性。打造学校文化时,必须根据教育规律和学校实际情况,整合教育资源。整合秦淮文化中的各种文化特质,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了解秦淮文化,发展学生的本土情怀。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我区引导各校贯彻“适性、多元、快乐”的理念,构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群。例如考棚小学编撰的“秦淮少儿艺文苑”活动校本教材《溢彩秦淮润童心》已新鲜出炉,课程中整合了多种秦淮文化教育资源,由桨声灯影泊秦淮、大嘴美食坊、巧手民艺坊、天下文枢坊等七大部分组成。民俗化的综合活动把社会资源、学校资源与各科教学相整合,拓展和扩充国家课程。具有秦淮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增强了我们秦淮人,特别是我们秦淮孩子们的凝聚力。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提升了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
百花巷小学对校本课程进行了新一轮的设计和开发,成功打造了以“百花苑”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此套教材分“与物为春——桃花依旧笑春风”、“首夏清和——映日荷花别样红”、“秋日华彩——丹桂飘香话秋菊”、“冬日悟语——走进梅的世界”四大单元。每个单元分别选取桃花、荷花、菊花、腊梅作为四季的代表花卉,整合了与这些花卉有关的自然常识、历史典故、经典诗词、古迹寻踪、民俗习惯等内容,并将参观、宣传、征文、动手制作等活动融合其中。其中的每个单元都有活动目标、实施框架图和单元评价表,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在体验中感悟,在活动中成长。
(3) 创新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主阵地。但是,传承秦淮文化绝不是因循守旧或拿来主义,而要注重转化与生成,勇于创新。创新,就是在对秦淮文化认同和坚守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同时结合现代文化,融合外来文化,开发出具有时代意义的学校文化,进而促使秦淮文化获得新的超越,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对秦淮文化教育资源创造性地运用,把具有民族特色的、能够反映中华文化脉络的因素巧妙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和着时代的脉搏,赋予学校文化更多新的色彩,新的元素,新的曲调,才能使学校形成鲜明的文化性格,具有旺盛的文化生命力。秦淮区各学校集全体师生的智慧,群策群力,大胆创新,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一,拓展新内涵。扎根于孔子教育思想的夫子庙小学这样诠释教育本质:“教育活动是一种生命活动”,把教师和学生放于被关爱和尊重的位置上,尊重校园内每一个个体的生命状态,拓展了孔子教育思想的新内涵,赋予她浓郁的时代色彩,是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成功创新。
其二,补充新内容。南京市武定新村小学创建秦淮花灯历史展览馆,就弥补了秦淮灯彩的空白之处。目前,所有展现秦淮花灯的场所尚没有从历史的角度表现秦淮花灯的发展历程。大部分场馆只展其形,现其彩,缺乏对其历史、寓意、制作过程的介绍。而且,展示的花灯大部分为非传统工艺制作。为了弥补展现秦淮灯彩艺术的不足,发掘已失传的灯艺,整理秦淮花灯的脉络,以物质化的形式进行呈现,同时建成可供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学校创建了秦淮花灯历史展览馆和秦淮花灯制作室。
其三,开创新形式。南京市武定新村小学开创了一系列秦淮花灯主题体验活动。学校指导学生开展看、玩、赏、品、唱、画、舞、做等活动。“巧手做花灯”——学校聘请花灯民间艺人顾业广,利用课余时间教授学生制作花灯。学生现已会做金蟾灯、兔子灯、花篮灯、荷花灯、牛灯等多种花灯。每月在主题花灯制作后,评选出“花灯状元”、“花灯榜眼”、“花灯探花”及花灯制作“最佳技艺奖”。花灯制作室上悬挂的都是学生各个时期做的花灯。作品从稚嫩到成熟,孩子们体验着创作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小小花灯送老师”——参加花灯制作的同学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送给老师作为教师节礼物;“花灯歌谣颂祖国”——各中队队员收集与秦淮花灯有关的儿歌或歌谣,以歌唱、朗诵等形式展现;“秦淮花灯知多少”——队员们搜集与秦淮花灯相关的历史,绘制“秦淮花灯历史溯源”手抄报;“小小花灯庆元旦”——队员们表演与花灯有关的节目,进行全校汇演;“闹花灯舞蹈”——中国少年先锋队秦淮区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夫子庙广场宣传活动中、秦淮风光里社区活动中,队员们表演的舞蹈《闹花灯》大放异彩,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迎青奥创意花灯”——孩子们发挥想象,制作了一个个创意花灯,在学校长廊中展出,全校孩子欣赏并投票选出最美花灯作品……学校力求让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老师都参与其中,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秦淮花灯的魅力,领悟秦淮花灯的精神内涵。2008年11月1日至3日,学校秦淮花灯历史展览馆的馆藏精品“秦淮花灯八绝微型灯组”,参加2008(第三届)中国南京文化产业交易会,受到了主办者和参观者的高度关注和赞扬。2010年3月,学校接待香港小班化教育代表团参观交流,展示了学校的花灯教育课和系列成果,受到了代表们的高度称赞。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在文化交流迫切的今天,还必须融合外来文化。学校可以从外来文化中汲取优秀部分,了解世界学校文化发展的新经验,不断吸收新鲜养料,改进自身文化建设。汲取优秀的外来文化是对秦淮文化的有利补充,也有助于秦淮文化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邹雷.文华金陵[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9.6.
[2] 陈书录.南京社会科学[J].南京社会科学,2002,(4):6.
[3] 李书群.兵团党校学报[J].新疆兵团党委党校,1994,(4):12.(曹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